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76203028 上传时间:2023-10-2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关键词:探索 合作 启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索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自主学习是实现这些数学目标的有效途径。它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发挥了学生内在潜能和智慧。自主学习不同于放任自流的学习,而是在教师的指引、帮助下完成学习目标,通过动态的学习过程,促进学生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那么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采取哪些策略,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获得高效的学习效果呢?我结合新课程教学积累的一些经验,谈以下几点: 自然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要想学生能以最佳的精神状态

2、去参与学习,一定要以生动直观的事或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陶行知曾经说过:“学生有了兴趣,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学与乐不可分。”比如,我在教学相遇问题时,我在上课之前先与一个同学做了表演:我们同时相对而行,其他同学数秒数,到我们相遇时,共经历了6秒钟。于是我问大家,谁经历了6秒钟?(都经历了6秒钟)为什么我们走的路程是不同的?(大步、小步即速度不同)1秒钟我们之间缩短了多少?(大步+小步)6秒之后呢,我们共走了多远?(和的6倍或6倍的和)。整个过程我用了很短的时间,就把相遇问题的知识点展现给了大家,学生们异常兴奋,进而提出量一量我们的步子有多长?算一算我们走过的距离下面的活动可想而知了。这是情景

3、式的引入法,大家可以通过观察加以分析。把感性知识转化为理性知识。 不同的教学内容也可以采用不同的方式。在教学年、月、日一课时,我先与同学们做了一次智力游戏;我拿出日历,对大家说,今年1月1日是星期三。请大家随便说个日期,我会很快说出星期几,同学们争先恐后提出问题,结果我都能准确地答出来。大家感到很惊奇,我抓住时机,展开讨论,通过翻阅书本,合作交流,不但学会年、月、日的计算方法,而且还学会了逆算的方法。这节课虽然整个智力游戏占的时间很少,却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不留痕迹地启迪了课堂。这种游戏引入辅以合作式的学习方式效果甚佳。除上述一些方式以外,又如实物引入,疑问引入等。只要能把学生注意力迅速

4、集中起来,积极性调动起来,就是最佳的引入方式。 交流合作,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 开放式的探索活动,不仅有效地发挥学生在活动中的主体功能,还要加强个体间、群体间的交流、合作,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合理的分工搭配不仅能提高效率,还能起到缩小差异,优化互补的作用。我在教学中,打破了就近分组的方法,将优、差生混合分组,避免个体差异带来的不合理竞争。如在教学比较小数大小时,我把学生们混合编组,发给每组若干份直线图和正方形卡片,同时出示3.81.26 2.52.62 0.1640.1609 0.281.28四组题,要求每组要尽快比较出四组数的大小,并说出道理。当时,每一组都特别投入,而且许多不喜欢发言的

5、孩子都纷纷的表达自己的看法。挑选合适的纸卡或数轴是比较有难度的,经过一番争论之后,各组分别选好了学具。论理和总结是本节的难点,每一组虽然说法不大一致,但意思表达得都很完整,能把整数、小数部分出现的各种情况都讲述出来,这些都是集体智慧的结晶。特别是看到以往的一些学习困难的孩子也都神采奕奕。他们在组织学习中体会到了成就感。教学中,我将这种分组方式延续下去,实践表明,这种组合最大的特点就是互相促进易于操作,有效地避免了两极分化。而且孩子们会通过自己的语言去实现信息交流,氛围是宽松的,一般没有心理压力。教师若能适时点拨、总结,将更有助于学生系统地掌握知识,创造性地完成学习任务。在一些特殊的练习活动中,

6、也要采用同级合作的方法。如在认识分数的一组习题中,有一组题比较有挑战性。用分数表示阴影部分。(你能写出几个?)这类题明显有一定的深度。 如果选择交叉合作的方式,显然会使一部分学生产生学习障碍,又牵制了另一部分学生的精力。我采取了同级合作即优与优、差与差合作的方式,优生由于是思维敏捷能力强,通过合作、探究,都出色地完成任务,提高了学习能力和效率。差生也会寻找相应的解决方式,多半是采用划辅助线的方法得出结论。我持鼓励赞扬的态度,不管结果是1个还是多个,都是孩子们积极努力的结果。这与他们自身的认知结构和经验是相称的。除此以外,还要兼顾学生的个人意愿,以使他们有权力选择更合适的组次进行学习。 拓展思维

7、,注重开发学生的潜能。 拓展思维与传统数学相比,自主学习注重了潜能的开发,开拓了思维空间,通过创造性的学习,使学生达到了比较高的思维水平。例如:小数加、减法的简便运算有这样一例。如:7.920.97首先我先让同学们自己独立完成,结果发现,学生们的解法还比较保守,我于是开展了小组竞赛活动,看谁找的方法多?经过激烈的讨论,归纳了以下一些方法。(1)7.920.97 (2)7.920.97 (3)7.920.97 =7.921+0.03 =80.970.08 =81+0.030.08 =6.95 =7.030.08 =7.030.08=6.95 =6.95 (4)7.920.97 (5)7.920.

8、97 =7.970.970.05 =7.920.920.05 =70.05 =70.05 =6.95 =6.95由此可见,组织教学活动时,要注意启发学生的异向思维,通过多角度、多方向的延伸,让不同程度的学生有更多机会目睹新的解题范例,达到共同学习、互相带动。教师给予必要的指导,以帮助学生认识到学习活动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分析一些想法是否合理。 营造气氛,让课堂“活”起来。 寓教于乐,引导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下获取知识,营造一个愉悦的学习氛围,有助于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对培养孩子们健康的心理和浓厚的学习兴趣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我在教学二年级表内乘法口诀时候,我让大家做了对口诀的游戏,即两组对抗赛,各有

9、十颗星,答错一方取下一颗星。学生们都很投入,而且速度越来越快,超乎我的想象,在有限的时间,每个学生都发挥了自己的潜能,效率很高。这比起枯燥的机械记忆更适宜学生接受。更重要的是也学会玩中去学,避免单调的学习方式形成定势,产生消极的影响。活跃的气氛将数学活动推向高潮,收到良好的效果。可见激发学生的兴趣,有助于学生产生积极的心理动机。开展兴趣活动要不拘一格,要突破传统的教学观念,放手让学生做主人,让学生喜闻乐见。如在教学一年级加减混合运算时,我们做了乘车游戏,学生通过上车和下车的场景悟出了混合运算的道理:即运算像乘车一样要有先后,要从左到右依次地算。整个教学过程显得轻松、愉快,学生对较复杂的运算表现

10、出极大的兴趣。这些有趣的活动提供了新的学习途径,也为深入探索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实践表明,引导学生通过各种兴趣活动来解决问题,有助于形成积极、健康的学习心理。 贴近生活,解决身边的问题。 数学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联系生活实例的数学问题,会引发学生极大的探索欲望。另外,可以解决身边发生的一些事情,会使学生产生一种成就感。学生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可以养成自主参与的学习习惯。如:在教学面积的计算时,我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如果我们教室要铺地面砖,应该铺多少块呢?我将学生分了6组,提供了卷尺和地面砖1块,比赛看哪组同学最先算完,活动在有序地进行着,6组同学都能很快地量出教室长8米

11、,宽6米,地面砖的边长是3分米,怎样算块数呢?同学们讨论开了。最后的结果有三种。A、(603)(803)540(块)B、(6080)(3030)534(块)C、(603)(903)(103)(603)540(块)我首先肯定大家积极的学习态度,并告诉大家三种想法都是正确的。此时大家产生疑问,为什么答案会不一样呢?我让大家自由去讨论。学生们是从生活实践中摸索出了适合于自己的一些解决方式,利于养成勤观察、勤思考的习惯。“数学无处不在”要想学生真正体会数学的服务性,需要我们及时地予以引导,比如“我班学生过生日,班级买了一块蛋糕和水果庆祝,全班有36名同学,要怎样分蛋糕呢?大家想了片刻,没结果。我提示大

12、家,圆的平均分配与什么相关呢?我知道360平均分成36份,每份10,每人1份。“平均分成18份,每份20,两人吃。”“将纸板量出20折好”同学们边吃边做,很快蛋糕分好了,同样大家自己动手分好了苹果和桔子。此时每位同学的脸上都洋溢着自信的笑容。 动态演示,打造发展、创新的平台。 多媒体的演示可以帮助学生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建构新知。生动、逼真的演示,可以使学生产生自主地探索的欲望,主动学习、主动发展。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节时,我将图例用课件制作出来。图形的旋转拆分,拼凑都直观地展示出来。留给学生一个完整清晰的印象。很快学生理解了分数是建立在等分的基础上的,表示了一份或几份同总份的关系。比起

13、传统的涂、画、贴等方式,更易于消化理解。学生能主动的获取知识,在下一步进行综合练习活动时,表现出创新意识。我在练习活动中逐渐减少动态演示,以帮助学生形成一定的空间观念,个别没有形成空间感的孩子,我引导他们通过纸片的拼接,自主完成。通过本节多媒体演示,我们班的孩子顺利地完成了本节的活动任务,而且还有超常的发挥,比如巧取份数,找隐藏的份数,合拼份数等。因而利用多媒体教学,只要选择和利用了最佳时机,精心选材,精心设计,一定能收到良好教学效果,还给学生以美的艺术享受。 课后质疑,培养学生积极探索的学习态度。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

14、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都需要有创造性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主阵地,但并不表示所有的问题都能在课堂得以解决,课外是课堂的一个延伸,教师要经常表扬、鼓励学生们课后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动手解决。必要时要组织班级讨论。使学生能主动的去发现问题。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运用。例如:一列慢车从A城市开往B城市,每小时行40千米,出发3小时后,一辆快车从B城市开往A城市,每小时行80千米,经过了5小时两车相遇,甲、乙两城市之间相距多少千米?同学们在课堂活动中共得出了4个答案。(1)403+405+805=720(千米)(2)40(3+5)+

15、805=720(千米)(3)403+(40+80)5=720(千米)(4)(40+80)8803=720(千米)学生们有提出:能不能算出慢车、快车走完全路程的时间呢?由于时间有限,我把这部分内容留作课后大家讨论。放学的时候,我看到“数学专栏”上贴上了新的答案题纸,讨论有了2种结果。(1)快车行完全程时间:(3+5)2+5=9(小时)路程:809=720(千米)(2)慢车行完全程的时间:52+3+5=18(小时)路程:4018=720(千米)我感到非常欣慰。像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我相信,这种开放性的课后练习比起机械的演练、繁重的作业收效要好得多,因为学生收获的不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习方法。不难想到,积极鼓励孩子们多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再引导他们自主去完成,对深化知识开拓思维,培养创造、求索的精神具有重要意义。总之,教师要善于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要善于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为学生搭建自主学习的舞台,激发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培养情感,启迪思维,为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