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砼地连墙施工工艺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76202944 上传时间:2023-11-30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35.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素砼地连墙施工工艺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素砼地连墙施工工艺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素砼地连墙施工工艺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素砼地连墙施工工艺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素砼地连墙施工工艺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素砼地连墙施工工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素砼地连墙施工工艺(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施工工艺流程二、施工方法及操作要点1导墙施工导墙施工顺序如下: 平面定位根据设计图纸采用全站仪测放地连墙轴线控制点,再根据地连墙轴线控制点 测放导墙施工控制线,沿轴线方向没6米测放一个控制点,施工过程中注意控制 点的保护。 导墙施工导墙根据设计结构图进行施工,先用挖掘机开挖导槽,由人工进行沟槽修整, 后钢筋绑扎、立模板。钢筋绑扎与模板支立完成后进行工序质量检验,确保导墙 的净距准确以及垂直度满足施工要求。待工序质量验收合格后,再进行混凝土浇 注。待导墙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开始拆模板,同时导墙内侧采用撑木分两层 支撑,水平间距2m,上下间距约0.6米,以防止导墙内侧变形,影响成槽机的施 工。

2、在浇好的混凝土未达到设计强度之前,禁止任何重型机械和运输设备在旁边 行驶,以免引起导墙变形,导墙施工时严格按设计要求进行。2分段标识导墙拆模后,根据设计图纸的要求进行槽段划分、编号,并用红漆在导墙 顶面作标记。每幅槽段长6m,测得墙顶高程,以控制挖槽时的槽深,并作为吊 放锁口管与浇注砼的高程控制依据。3施工平台沿平行于地连墙中心线,距地连墙轴线1.5m左右,用挖掘机平整出一条宽 6m的施工便道,便道上铺设钢道板作为施工平台,钢道板厚12cm,采用钢板 加工成,能承受一定施工荷载,以满足成槽机及吊装设备作业时的需要。4泥浆配制(1)泥浆配合比根据本工程地质条件,护壁泥浆采用水:膨润土: CMC:

3、纯碱=100:(78): (0.0250.05):(0.30.4)比例配置而成,具体泥浆配合比根据试验槽段及实际 情况进行调整。在软土地基中,泥浆的性能指标如下:泥浆性能新配置循环泥浆检验方法比重(g/cm3)1.051.21.21.3比重法(2)泥浆制备泥浆搅拌采用高速回转式制浆机。制浆顺序为:水膨润土CMC纯碱具体配制细节:先配制CMC溶液静置5小时,按配合比在搅拌筒内加水, 加膨润土,搅拌3分钟后,再加入CMC溶液。搅拌10分钟,再加入纯碱,搅拌 均匀后,放入储浆池内,待24小时后,膨润土颗粒充分水化膨胀,泵入循环池 备用。(3)泥浆循环 在挖槽过程中,泥浆由循环池注入开挖槽段,边开挖边

4、注入,保持泥浆 液面距离导墙顶面0.3米左右,并高于地下水位1米以上。 成槽过程中,泥浆由循环池泵入槽内,槽内泥浆抽到沉淀池,以物理处 理后,返回循环池。 砼灌注过程中,上部泥浆返回沉淀池,而砼顶面以上4米内的泥浆排到 废浆池,废弃不用。(4)泥浆质量管理一般地层及工艺条件下,泥浆质量管理按如下要求进行: 泥浆制作所用原料符合技术性能要求,制备时符合制备的配合比。 泥浆制作中每班进行二次质量指标检测,新拌泥浆存放24小时后方可 使用,补充泥浆时须不断用泥浆泵搅拌。 混凝土置换出的泥浆,进行净化调整到需要的指标,与新鲜泥浆混合循 环使用,不可调净的泥浆排放到废浆池,用泥浆泵罐车外运出场。泥浆调整

5、、 再生及废弃标准见下表:泥浆调整、再生及废弃标准泥浆的试验项目需要调整调整后可使用废弃泥浆密度1.2以上1.2以下1.35以上注:表内数字为参考数,由开挖后的土质情况而定。根据地质条件存在的砂性土层,易使槽孔中的泥浆比重过大,孔底沉淀厚 度亦难以控制,影响成墙质量。在泥浆池,对泥浆进行处理,确保泥浆质量能 满足孔壁稳定要求,保证砼墙体的浇注质量。卜10 T2*222-12-制浆池储浆池沉淀池泥浆池布置详图5成槽本次施工采用先两侧后中间抓法成槽,当导槽中充满泥浆时,即可进行挖 土成槽。边挖槽边向槽内注入护壁泥浆,并始终保持泥浆液面略低于导墙顶面。 在成槽过程中,严格控制抓斗的垂直度及平面位置,

6、尤其是开槽阶段。其垂直 度的控制可以直接通过显示器控制,同时仔细观察机械设备监测系统,X、Y轴 任一方向偏差超过允许值时,立即进行纠偏。抓斗贴临基坑侧导墙入槽,机械 操作要平稳。并维持导墙中泥浆液面稳定在低于导墙顶面30cm左右。挖出来的 土料运至弃土区。挖槽过程中根据现场情况随时进行泥浆比重的检测,并密切 注意成槽过程中的异常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成槽质量标准为:垂直度不大于0.5%;槽深允许误差:0mm+200mm;槽 宽不小于设计要求。间隔法施工作业顺序如下图所示:1#4#2#5#3#9#6#10#7#11#8#第一施工段.|第二施工段2#k3mL型段开挖顺序说明:图中标注单位为米,开

7、挖顺序从1#、2#、3#进行施 X,L型段1#、2#段先开挖哪段都互不影响。直线段开挖顺序-3fm 2#1# .工T型段开挖顺序6清底及槽段接头清刷用抓斗抓起槽底余土及沉渣,把潜水泥浆泵放入槽段开挖达到设计标高后, 槽底,通过置换法用新的泥浆把槽内的泥浆置换出来。清理后槽底的沉渣厚度不 大于200mm,清理槽底置换泥浆结束1小时后,槽底设计标高以上200mm处的泥 浆重度不大于12KN/m3,含砂率不大于3%。接头清刷:用吊车吊住刷壁器上下刷动(钢丝刷壁器详见下图),清除已浇 墙段砼接头处的杂物。清刷至钢丝刷表面没有泥皮为止。7锁口管设置地连墙施工采用间隔法施工程序,遇特殊情况可适当修改。间隔

8、法施工时, 在首开段两端均须设置锁口管,标准段一端须设置锁口管,闭合段不需设置锁口 管。成槽结束后检验槽底深度满足设计要求即可下放锁口管,锁口管的垂直度控 制在7%oH (即每米允许偏差7mm),采用靠尺进行测量。锁口管的底端插入槽底以下1015cm,管长略大于地下连续墙的设计长度。 为了方便起拔,锁口管身光滑,待墙体砼浇注好1h后,将锁口管旋转半周,或 提起10cm,在砼强度达到0.050.20MPa (浇注完成35h后)开始起拔,并 在砼浇注好8h内将锁口管全部拔出。8浇注砼(1) 混凝土拌合按监理工程师批准的配合比进行。水泥粉煤灰砂碎石水外加剂备注理论配比2516672211001924

9、.13(2) 混凝土采用罐车运输,汽车泵泵送入仓。(3) 混凝土浇注采用双导管法进行,混凝土墙体浇注前,由监理工程师对 槽孔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下设导管,并在导管内设置球胆,以起到隔水作用, 导管下口离槽底不大于0.5m;导管距孔端控制间距不大于1.5m,两套导管间净 距不大于3m。混凝土直接泵送至浇注漏斗中,浇注过程中控制导管下口插入砼 深度26m。灌注砼要连续,不能长时间中断,灌砼面上升速度不小于2m/h, 坍落度控制范围180220mm。双导管法浇注时,两导管交替作业,控制两根导管 浇注量及浇注速度一致,并经常测量槽孔两端混凝土上升面的位置,以确保混凝 土浇注上升面的均匀性,随时记录浇注

10、砼量、上升高度、埋管值、拆卸导管根数 来控制浇注质量,两根导管间砼高差控制在0.5m以内。考虑浮浆厚度,终浇标 准为砼顶面比设计标高高出30cm。(4) 地下连续墙留置抗压强度标准试件,留置数量为每100m3不少于2组, 且每槽段不少于1组。(5) 为了准确了解地连墙的施工质量,采用快速、便捷、准确性高的探地 雷达无损检测方法对地连墙成墙的施工质量进行检测,主要针对墙体的连续性、 墙体内有无孔洞、裂隙及墙体是否达到设计深度等不利于抗渗的项目进行检测。三、质量保证措施1防止槽壁坍塌措施成槽过程中,厚砂层易产生坍塌,针对此地质条件,制定以下措施: 减轻地表荷载:槽壁附近堆载不超过20KN/m2,起

11、吊设备及载重汽车的轮 缘距离槽壁不小于3.5米。 控制机械操作:成槽机械操作要平稳,不能猛起猛落,防止槽内形成负压 区,产生槽坍。 强化泥浆工艺:采用优质膨润土制备泥浆,并配以CMC增粘剂形成致密而 有韧性的泥浆止水护壁,必要时并以重晶石适当提高泥浆比重,保持好槽内泥浆 水头高度,并高于地下水位1米以上。 缩短裸槽时间:抓好工序间的衔接,使成槽至浇灌完砼时间控制在24小 时以内。在施工中,一旦出现塌槽后,要及时填入粘土,用抓斗在回填过程中压实, 并在槽内和槽外(离槽壁1m处)进行注浆处理,待密实后再进行挖槽。2防止锁口管拔不出的措施(1)槽段端部要垂直,锁口管吊放时要放至槽底(或比槽底略深些),防止 砼由管下绕至对侧,或由管下涌进管内;(2)锁口管事先要清洗及检查好,拼接后要垂直,防止挠曲变形;(3)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拌制的混凝土,待墙体砼浇注好1h后,将锁口管 提起10cm,以后2030min,使锁口管顶升一次,使锁口管处于常动的状态。(4)至砼浇完后8h,锁口管全部拔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