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静电水磨石施工方案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76201204 上传时间:2023-01-15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防静电水磨石施工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防静电水磨石施工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防静电水磨石施工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防静电水磨石施工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防静电水磨石施工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防静电水磨石施工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防静电水磨石施工方案(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真诚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资料,若有不当之处,请指正。防静电水磨石施工方案一、工程概况:工程名称:中国移动(洛阳)呼叫中心CC-1客服生楼精装C区建设单位:康利达装饰股份有限公司建设地点:CC-1客服生产楼C标段 数据机房、工艺机房、UPS机房 客服生产楼首层数据机房,各楼层工艺机房及UPS机房楼地面面层主要为防静电水磨石。防静电水磨石以掺导电液或导电纤维的小石子面层为导体与找平层平面接地网相连,接地母线引出至室内土建墙体预留的接地系统。其防静电性能高于电子产品制造与应用系统防静电检测通用规范SJ/T10694-2006要求,即要求表面电阻1.0104 1.0109,系统电阻1.0104 1.010

2、9。且防静电特性均匀与建筑物同周期,防静电特性稳定、受空气环境(温度,湿度)影响小。室外防静电接地体要求接地电阻小于2欧姆,接地主母线采用4m2铜线。二、施工准备1、技术准备1.1审查图纸,了解纸中水磨石的详细做法及要求。找出施工的重点、难点,对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应与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及时联系,协商解决并及时办理变更、洽商记录。1.2编制详细的施工方案,组织技术、安全、质量交底。1.3主要材料及时汇总统计,编制材料种类、数量、规格及需用日期的计划报表。2、材料准备2.1水泥:白色硅酸盐水泥,标号为32.5 级。2.2石子:采用当地白石子(白云石,矾石或大理石),应洁净无杂物、无风化颗粒,其1/3

3、石子大小为6-8mm,2/3石子大小为1015mm。 2.3玻璃或铜条:3mm玻璃或3mm厚水磨石专用T或工型铜材。 2.4导电液:专用防静电水磨石地面导电液、导电纤维。2.5接地体:4m2铜线网状分布。2.6其他:草酸、地板蜡。3、主要机具 机械磨石机、机械打磨机、搅拌机、拉线和靠尺、抹子、毛刷子、手推车、平锹、5mm孔径筛子、油石(规格按粗、中、细)、胶皮水管、大小水桶、扫帚、钢丝刷、铁等。4、作业条件4.1施工前应在四周墙壁弹出水准基准水平墨线。(一般弹+1000mm 线)。4.2门框和楼地面预埋件、水电设备管线等均应施工完毕并经检查合格。4.3各种立管孔洞等缝隙应先用细石混凝土灌实堵严

4、(细小缝隙可用水泥砂浆灌堵)。4.4办好作业层的结构隐蔽验收手续。4.5作业层的天棚(天花),墙柱抹灰施工完毕。4.6石子粒径及颜色须由业主、监理认定后才进货。先做样板块再进行大面施工。4.7水泥砂浆找平层施工完毕,养护23天后施工面层。4.8配备的施工人员必须熟悉有关安全技术规程和该工种的操作规程。三、施工部署1、人员的安排 日常施工保证8人力的投入,高峰时投入人力12人。 2、主要设备的投入水磨机1台 ,机械打毛机1台、搅拌机1台四、 设计方案及施工工艺 (一)防静电接地体设计实施方案:1、水平接地线,采用4m2铜线以网状600*600方格满布,焊接接至土建墙体中预留的接地金属块上。. 2

5、、对于实施了防静电水磨石的大开间及各小房间均应留出镀锌扁钢接头,以便进行防静电检测及防静电综合布线。(二)、防静电水磨石设计实施方案1、防静电水磨石地面设计方案1.1面层厚度为15mm。1.2分隔条采用水磨石专用铜条,数据机房分隔尺寸为1.21.2m。工艺机房及UPS机房分隔尺寸为0.80.8m。1.3水磨石面层采用32.5号白色硅酸盐水泥,石子采用当地白石子,1/3石子大小为6-8mm,2/3石子大小为1015mm。1.4面层颜色为白水泥白石子本色。1.5伸缩缝:一层地面设置伸缩缝,其余各层不设置。1.6采用专用导电液或导电纤维进行防静电处理。1.7质量标准防静电性能按高于SJ/T10694

6、-2006要求,即要求表面电阻1.0104 1.0109,系统电阻1.0104 1.0109。且防静电特性均匀与建筑物同周期,防静电特性稳定受空气环境(温度,湿度)影响小。建筑性能按GB50209-2002对普通水磨石的标准验收,防静电特性不影响地面的建筑性能即不易龟裂且保养维护方便,不需要防静电腊进行维护。2、施工工艺2.1.1工艺流程防静电处理接地线铺设基层处理找平层养护镶嵌分格条清理找平层涂刷结合层铺装石粒浆滚压密实铺压抹平粗磨细磨磨光清洗打蜡检测验收2.1.2施工工艺序号施工工艺1作业条件建筑结构已封顶完成,各种管线已经埋设完毕,地漏已遮盖; 基层强度达5MPa以上。 2防静电处理对部

7、分石子进行防静电处理,处理完后进行测试,只有指标合格方可使用。3接地线铺设根据防静电指标要求及各层的建筑结构布局进行设计并铺设铜线接地线,将各层接地线与防静电接地点相连接。4基层处理现有水泥层地面进行打毛及湿润处理,外露铁件涂绝缘漆。5抹找平层砂浆根据墙上弹出的水平线,留出面层厚度,抹水泥砂浆找平层,为了保证找平层的平整度,先抹灰饼(纵横方向间距1.5m左右),大小约810cm;灰饼砂浆硬结后,以灰饼高度为标准,抹宽度为100mm左右的纵横标筋;在基层上洒水湿润,刷一道水灰比为0.40.5的水泥浆,面积不得过大,随刷浆随铺抹,并用2m长刮杠以标筋为标准进行刮平,再用木抹子搓平。 6养护抹好找平

8、层砂浆后养护24h,待抗压强度达到l.2MPa,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7镶嵌分格条弹分格线,根据设计要求的分格尺寸。在房间中部弹十字线计算好周边的镶边宽度后,以十字线为准可弹分格线; 分格条用稠水泥浆粘立固定,水泥浆高度比分格条低46mm,铜条与接地镀锌扁钢距离10mm; 为使石子面层拌合料填充饱满,在十字交接处20mm范围内不刷水泥浆; 12h后开始浇水养护,不少于2d。 8清理基层基层清理干净; 铺石粒浆前1d,湿润基层但不积水。9涂刷结合层刷一道与面层水泥颜色相同、水灰比为0.40.5的水泥浆,接地扁钢上不刷,并保持清洁。10铺抹石粒浆地面石粒浆体积配比为水泥:石粒=1:2;石粒中防静电

9、处理后石粒与普通石粒按比例混合;石粒浆从分格条中间向四周摊平,厚度以拍实后高出分格条2mm为宜;整平后在石粒过稀处撒上石粒,过密处剔除石粒;润湿基层,找好阴阳角、上口规矩,涂刷水泥浆、铺抹压实石粒浆;刷水两遍刷去水泥浆。 11滚压密实用滚筒横竖轮换滚压进行; 滚压至表面平整、泛浆、石子均匀排列为止。12铺压抹平滚压2h后,用铁抹抹平压实滚纹; 24h后开始浇水养护,养护23d(20-30)。13试磨石粒浆面层强度约23d达1013MPa,检查试磨效果,以可磨及石粒不松动为准。14粗磨用6070#金刚石加水打磨,并清扫水泥浊浆; 稍干后满涂同色水泥浆,补齐脱落石粒后养护23d。15细磨用9012

10、0#金刚石加水打磨,清扫水泥浊浆; 满涂同色水泥浆,养护23d。16磨光用180220#金刚石加水打磨,清扫水泥浊浆; 视情况满涂水泥浆后增补240300#油石磨光。17清洗打蜡将蜡在面层上薄薄涂一层,待干后使用专用打蜡机进行研磨,直到蜡层厚度均匀光滑为止。18检测建筑性能按GB50209-2002对普通水磨石的标准进行验收;防静电性能:防静电性能按高于SJ/T10694-2006即要求表面电阻1.0104 1.0109,系统电阻1.0104 1.0109。 五、 工程质量保证措施1、质量目标:本工程质量按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9-2002)、电子产品制造与应用系统防静电检

11、测通用规范(SJ/T106942006)标准达到合格标准。2、 质量管理措施:2.1 从“事后把关”转移到“事先预防”上来,从管结果变为管过程,把不合格品消灭在未形成过程中。2.2 项目部将作业人员分为三个小组,由专人负责质量监督。2.2.1生产系统负责施工准备,合理安排工序、劳动力和设备,组织各专业进行隐蔽会签,下任务单,对分部工程验收时要优质优价,不合格的要返工重做,要在结算工作量的任务单上反映出来。2.2.2材料系统要对进场材料严格把关,对进场的材料核对进货与样品是否一致,提供检测报告和产品质量保证书或合格证,坚持做到不合格的材料不得在工程中使用。建立材料台账并做好来料检验记录。2.2.

12、3技术系统认真考察现场和学习企业规程、规范,及时做好分部分项工程的技术交底,及时检查各工序质量,并做好分部工程的隐检、预检工作。建立过程控制检验记及最终验收记录。2.3严格执行“自检、互检、专检”三检制。2.4认真保护成品。一方面,经常进行成品保护教育,责任到人,不断提高全民意识;另一方面,采取包、盖、护、挡、封等措施对成品进行保护。3、质量标准3.1材料要求序号材料名称材料要求检查方法1水泥白色硅酸盐水泥,标号为32.5水磨石面层应用同一厂家型号的水泥同一房间应使用同一批次水泥检查水泥出厂合格证 眼观手触检查颜色及有无结块 复检检测水泥常规性能2石粒石料材质为白云石,矾石或大理石石料使用前应清洗去除杂物 小石子粒径68mm,大石子粒径1015mm尺量石粒粒径 眼观手触检查石料的洁净度3铜条、玻璃玻璃或铜条为3mm或3X11mm水磨石专用T或工型铜材铜条已经调直,每根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