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附着升降脚手架安全系统技术规程DGJ08-905-99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76197507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4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施工附着升降脚手架安全系统技术规程DGJ08-905-99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建筑施工附着升降脚手架安全系统技术规程DGJ08-905-99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建筑施工附着升降脚手架安全系统技术规程DGJ08-905-99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建筑施工附着升降脚手架安全系统技术规程DGJ08-905-99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建筑施工附着升降脚手架安全系统技术规程DGJ08-905-99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建筑施工附着升降脚手架安全系统技术规程DGJ08-905-99》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施工附着升降脚手架安全系统技术规程DGJ08-905-99(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word建筑施工附着升降脚手架安全技术规程DGJ08-905-99目录1 总如此2 名词、术语3 一般规定4 设计与计算4.1 一般规定4.2 构造与装置规4.3 荷载4.4 设计指标4.5 结构计算规定5 构配件制作5.1 一般规定5.2 材料要求5.3 制作工艺5.4 制作质量标准与检验6 安装和使用6.1 一般规定6.2 施工准备6.3 安装6.4 调试验收6.5 升降作业6.6 使用6.7 拆除6.8 维修保养与报废7 检验附录A 防坠装置性能试验方法A.1 术语A.2 技术要求A.3 试验方法附录B 附着升降脚手架试验方法B.1 性能试验B.2 结构应力与变形测试B.3 试验报告附录

2、1 总 如此 1.O.1 为加强建筑施工附着升降脚手架设计、制作、使用、检验的管理以与确保施工安全,特制定本规程。 1.O.2 附着升降脚手架是指采用各种形式的架体结构与附着支承结构、依靠设置于架体上或工程结构上的专用升降设备实现升降的施工外脚手架。 1.0.3 本规程适用于在高度小于15Om的高层、超高层建筑物或高耸构筑物上使用并不携带施工外模板的附着升降脚手架。对使用高度超过150m或携带施工外模板的附着升降脚手架,应对风荷载取值、架体构造等方面进展专门研究后作出相应的加强设计。 1.O.4 附着升降脚手架的设计、制作、使用、检验除应遵守本规程外,还应遵守其他相关的现行国家和某某市的规X、

3、规程、标准和规定。2 名词、术语2.0.1 架体结构 附着升降脚手架架体的组成结构,一般由竖向主框架、水平支承结构和架体板组成2.0.2 水平支承结构 脚手架架体结构中承受架体竖向荷载,并将竖向荷载传至竖向主框架和附着支承结构的传力结构。2.0.3 竖向主框架 用以构造附着升降脚手架架体并与附着支承结构连接、承受和传递竖向与水平荷载的竖向框架。2.0.4 架体板 脚手架架体结构中除去竖向主框架和水平支承结构的剩余局部。2.0.5 附着支承结构 与工程结构附着并与架体结构连接、承受并传递脚手架荷载作用的结构。2.0.6 整体式附着升降脚手架 升降时跨数在二跨以上(包括二跨)并实行联控升降的附着升

4、降脚手架。2.0.7 单片式附着升降脚手架 实行单跨升降的附着升降脚手架。2.0.8 附着支承点 附着支承结构对架体形成的具有独立支承作用的支承点。2.0.9 架体高度 架体底面至架体上横杆顶面的高度。2.0.10 架体宽度 架体内外排立杆轴线之间的水平距离。2.0.11 悬臂高度 架体位于上部附着支承点或其它形式刚性拉结点之上的自由高度。2.0.12 悬挑长度 单跨架体或架体边跨端部处于附着支承结构中心轴线之外的水平长度。2.0.13 架体跨度 架体中心立面在两榀竖向主框架中心轴线之间并沿着架体平面布置方向的水平投影长度。3 一般规定 3.O.1 附着升降脚手架应具有足够强度和刚度且构造合理

5、的架体结构,应具有安全可靠,适应于工程结构特点且满足支承与防倾要求的附着支承结构,应具有可靠的升降动力设备和能保证同步性能与限载要求的控制系统或控制措施,应具有可靠的防坠等方面的安全装置。 3.0.2 在附着升降脚手架中采用的升降动力设备、防坠装置、同步与限载控制系统等定型产品的技术性能与安全度应满足附着升降脚手架的安全技术求。 3.O.3 附着升降脚手架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应力求技术先进、经济合理、方便施工。 3.O.4 各类附着升降脚手架设计时应明确其技术性能指标和适用X围,使用中不得违反技术性能规定,扩大使用X围。 3.0.5 使用附着升降脚手架的工程项目必须根据工程特点与使用要求编制专项

6、安全施工组织设计,履行审批手续后予以执行。4 设计与计算4.1 一般规定 4.1.1 附着升降脚手架的设计计算应执行本规程和现行的建筑结构荷载规X(GBJ9)、钢结构设计规X(GBJl7、冷弯薄壁型钢结构技术规X(GBJl8)、混凝土结构设计规X(GBJl0)、编制建筑施工脚手架安全技术标准的统一规定以与其他有关的标准和规定。 4.1.2 附着升降脚手架的架体结构和附着支承结构应按以概率理论为根底的极限状态设计法进展设计计算,承载力按下式进展计算:0SRS作用效应组合的设计值;R结构抗力的设计值;0结构重要性系数,按脚手架结构设计时取0.9,按工程结构设计时取1.0。 4.1.3 附着升降脚手

7、架升降机构中的吊具、索具,按机械设计的容许应力设计法进展设计计算,即按下式进展计算:设计应力; 材料容许应力; 4.1.4 附着升降脚手架应按其结构形式与构造特点确定不同工况下的计算简图;分别进展荷载计算、强度、刚度、稳定性计算或验算,必要时应通过整体模型试验验证脚手架架体结构的强度与刚度。 4.1.5 附着升降脚手架的设计除应满足计算要求外,还应符合有关构造与装置规定。 4.1.6 在满足结构安全与使用要求的前提下,附着升降脚手架的设计应尽量减轻架体的自重。4.2 构造与装置规定 4.2.1 整体式附着升降脚手架的架体尺寸应符合如下规定: 1 架体高度不应大于4.5倍建筑层高,架体每步步高宜

8、取1.8m; 2 架体宽度不应大于1.2m; 3 直线布置的架体跨度不应大于8m,折线或曲线布置的架体跨度不应大于5m。悬挑长度不宜大于1/4相邻跨架体跨度,最大值不得超过2m。悬挑长度超过l/4限值时,架体结构上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确保结构安全; 4 架体悬臂高度不宜大于4.8m,当悬臂高度超过4.8m时,架体结构上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确保结构安全; 5 架体全高与支承跨度的乘积不应大于llOm2。 4.2.2 单片式附着升降脚手架的架体尺寸应符合如下要求: 1 架体高度不应大于4倍建筑层高,架体每步步高宜取1.8m; 2 架体宽度不应大于1.2m; 3 架体跨度不应大于6m,悬挑长度不应大

9、于1/4相邻跨架体跨度; 4 架体悬臂高度在使用工况下与升降工况下均不应大于4.8m和1/2架体全高。 4.2.3 附着升降脚手架的架体结构应符合如下规定: 1 单片式附着升降脚手架在相邻两个机位之间的架体必须直线布置,实行互爬升降的附着升降脚手架在工程结构转角部位应设计专门的转角结构;整体式附着升降脚手架在相邻两个机位之间的架体宜直线布置,当采用折线或曲线布置时必须进展力矩平衡设计与计算或进展整体模型试验; 2 架体跨度大于3.Om时,架体结构中必须设置水平支承结构,水平支承结构可采用水平桁架形式或水平框架形式; 3 架体在与附着支承结构相连的竖向平面内必须设置具有足够刚度与强度的定型竖向主

10、框架。竖向主框架不得采用一般脚手管和扣件搭设。竖向主框架与附着支承结构的连接不得采用脚手扣件或碗扣方式; 4 架体内外立面应按跨设置剪刀撑,剪刀撑斜角为4560; 5 架体板内部应设置必要的竖向斜杆和水平斜杆,以确保架体结构的整体稳定性。 4.2.4 架体结构在如下部位应采取可靠的加强构造措施: 1 与附着支承结构连接处; 2 位于架体上的升降机构的设置处; 3 位于架体上的防坠装置的设置处; 4 平面布置的转角处; 5 碰到塔吊、施工电梯、物料平台等设施而断开或开洞处; 6 其他有加强要求的部位。 4.2.5 附着升降脚手架架体安全防护措施应满足以下要求: 1 架体外侧必须用密目安全网(20

11、00目/100cm2)围挡并兜过架体底部,底部还必须加设小眼网;密目安全网与小眼网必须可靠的固定在架体上; 2 每一作业层靠架体外侧必须设置防护拦杆、围护笆等防护设施; 3 使用工况下架体与工程结构外外表之间、单片架体之间的间隙必须封闭,升降工况下架体开口处必须有可靠的防止人员与物料坠落措施。 4.2.6 升降动力设备、防坠装置与架体结构的连接应通过水平支承结构或竖向主框架来实现。正常使用工况下与升降工况下附着支承结构的防倾构件与架体结构的连接应通过竖向主框架来实现。 4.2.7 物料平台等可能增大架体外倾力矩的设施必须单独设置、单独升降,不得与附着升降脚手架连接。 4.2.8 附着支承结构采

12、用螺栓与工程结构连接时,应采用双螺母,螺杆露出螺母不应少于3牙。螺栓宜采用穿墙螺栓,假如必须采用预埋螺栓时,如此预埋螺栓的长度与构造应满足承载力要求。螺栓钢垫板应根据设计确定,最小不得小于lOOmmlOOmm8mm(厚)。 4.2.9 架体结构内侧与工程结构之间的距离不宜超过0.4m,超过时对附着支承结构应予以加强。位于阳台等悬挑结构处的附着支承结构应进展特别设计,确保悬挑结构与附着支承结构的安全。附着支承结构应采取腰形孔、可调节螺杆等构造措施,以适应工程结构在允许X围内的施工误差。 4.2.10 附着支承结构与工程结构连接处混凝土强度要求应按计算确定,并不得小于ClO。 4.2.11 附着支

13、承结构应有防止脚手架侧向移位的构造措施。 4.2.12 附着升降脚手架的升降动力设备应具有满足附着升降脚手架使用要求的工作性能,用于整体式附着升降脚手架的升降动力设备应有相应的同步与限载控制系统相配套。升降动力设备的额定起重量不应小于吊点最大设计荷载(不考虑荷载附加计算系数)的1.8倍。 4.2.13 同步与限载控制系统应通过控制吊点实际荷载来控制各机位间的升降差。吊点实际荷载的变化值应不大于吊点最大设计荷载(不考虑荷载附加计算系数)的50%。同步与限载控制系统应具备超载报警停机、失载报警停机等功能,并宜与防坠装置实现联动。中央控制台宜具有显示每一机位的设置.荷载值、即时荷载值、机位状态等功能

14、。升降时控制中心宜设置于工程结构上,对单片式附着升降脚手架,可通过人工控制来实现同步升降。 4.2.14 整体式附着升降脚手架的升降动力控制台应具备点控、群控等功能,采用电动系统时,控制台还应具备逐台工作显示、故障信号显示、漏电保护、缺相保护、短路保护等功能,并符合其他相关的安全用电规定。 4.2.15 脚手架平面布置中,升降动力机位应与架体主框架对应布置,并且每一个机位设置一套防坠装置。防坠装置的技术性能除满足承载力的要求外,制动时间和制动距离应符合表4.2.15的规定。 表4.2.15 防坠装置技术性能脚手架类别制动时间(秒)制动距离(mm)整体式附着升降脚手架80单片式附着升降脚手架150 4.2.16 防坠装置可以单独设置,也可以作为保险装置附着于升降设施中。 4.2.17 附着升降脚手架使用中除有防止坠落、倾覆的设施外,还应结合工程特点采取防止其他事故的保险设施。4.3 荷载 4.3.1 恒载标准值GK取值应按如下规定:2(按厚度50mm计)。 4.3.2 施工活荷载标准值QK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