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教科版小学二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76197502 上传时间:2024-01-10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0.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教科版小学二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20年教科版小学二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20年教科版小学二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20年教科版小学二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20年教科版小学二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年教科版小学二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教科版小学二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二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一、学情分析经过一个半学年的科学学习,学生的观察与描述能力有了明显的 发展,但依然处于形象思维阶段,抽象概括和语言表达能力仍然比较 弱,因此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仍然非常重要。 除了教科书为学生提供的 “科学词汇”外,教师还要注重观察、记录方法的示范和引导,注重 提供语言表达的范例。二年级的学生已能初步控制自己的情感和行为, 但还常有不稳定 的现象,自制力还不强,意志力较差,遇事很容易冲动,活动的自觉 性和持久性都比较差,且常与兴趣密切相关。另外,他们精力旺盛、 活泼好动,具有好奇、好动、好模仿等特点,在活动过程中需要通过 不断巡视来关注学生的观察体验进展,用学生喜欢的形式(如

2、游戏、 积分、奖励)来促进学生更好地开展观察体验等活动。二、教材简析教科版二年级下册科学教科书由“磁铁 ”和“我们自己”两 个单元组成,其中“磁铁”单元7课,“我们自己”单元6课,还有 一个“科学阅读”内容,两个单元合计 13课,原则上每课需1课时 来完成教学。第一单元的7课课题分别是:1.磁铁能吸引彳+么,2.磁铁 怎样吸引物体,3.磁铁的两极,4.磁极与方向,5.做一 个指南针,6.磁极间的相互作用,7.磁铁和我们的生活。 其中,1-2课研究的是磁铁能吸引怎样的物体以及怎样吸引,3-6课研究的是磁铁两极的特点以及指南针的制作,第7课是本单元的总结第二单元的6课课题分别是:1.观察我们的身体

3、,2.通过 感官来发现,3.观察与比较,4.测试反应快慢,5.发现 生长,6.身体的“时间胶囊”。其中,1-4课从身体的结构人 手,逐步发展到对感觉器官的认识,5-6课为学生提供了一次关注自 身健康成长的机会。三、教学目标(一)“磁铁”单元1 .科学概念目标(1)推力和拉力是常见的力。(2)磁铁能吸引铁一类的物体。(3)磁铁可以隔着一段距离、一些物体对铁-类的物体产生吸引 作用。(4)磁铁不同部分的磁力强弱不同,磁力最强的部分叫磁极, 一个磁铁有两个磁极。(5)磁铁能指示南北方向。指南的磁极叫南极,用字母“S”表 示;指北的磁极叫北极,用字母 N表示。(6)指南针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是利用

4、磁铁能够指示南 北方向的特点制成的。(7)钢针经过磁铁摩擦能变成小磁针,可以用来自制指南针。(8)相同的磁极相互排斥,不同的磁极相互吸引。2 .科学探究目标(1)能用简单材料和方法做探究磁铁性质的实验。(2)能通过移动小车感受推力和拉力是常见的力。(3)能用语言、示意图初步描述观察到的磁铁实验现象,并由 此开展基于证据的、初步的科学论证活动。(4)能在讨论和交流中,表达、倾听、评价对磁铁性质的想法。(5)能仿制一个水浮式指南针,并就制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 行改进。3 .科学态度目标(1)能对磁铁及磁现象表现出探究兴趣。(2)能采用合适的方式如实地记录和表达有关磁铁的信息。(3)能围绕磁铁的相关

5、研究故出自己的猜测,并尝试用多种实 验方法来验证自己的想法。(4)愿意倾听他人的意见,乐于分享自己的经验。能按要求进行合作探究学习。(二)“我们自己”单元1 .科学概念目标(1)我们的身体是由共同的外部结构和许多内部结构构成的, 这些可以被观察和描述。(2)眼、耳、鼻、舌、皮肤是我们的感觉器官,能够帮助我们 认识周围的事物及其变化等,具有学习的功能。(3)从出生到现在,我们在不断生长。2 .科学探究目标(1)能够从外部观察头、颈、躯干和四肢组成的身体的基本结构。(2)能够用摸、听等方法,探知自已身体内部的情况。(3)能够认识到感觉器官能让我们观察到具体的事物,以此区分事实与想象。(4)能够认识

6、到通过感觉器官能获取事物的相同与不同特征,用比较的方法识别不同事物。(5)能够知道感觉器官的综合运用,能够更加全面地认识事物 和做出反应。(6)能够通过比较、测量,知道身体在生长变化。(7)能够关注未来身体的生长,认同健康生活是自己的责任。3 .科学态度目标(1)能够如实讲述观察到的事实。(2)能够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和角度观察认识事物。(3)能够保持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心,保持科学研究的兴趣。愿意在小组合作中表达自己的想法,并愿意倾听他人的意见。四、教学措施1 .培养学生科学学习的兴趣和良好习惯。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利用教材所提供的素材,组织学生开 展多种多样的学习活动。教学时,时常关注学生参与

7、学习活动的热情, 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允许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想法。 让每个学生 喜欢上课、喜欢教师,进而喜欢学科学。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不能 简单地理解为上课坐好、举手发言等外在的形式,更重要的是要逐步 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他人的意见、乐于表达 自己的想法等内在品质。2 .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科学。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 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探 究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 识科学知识,鼓励每一位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参与科学的学习过 程。3 .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并与同伴合作交流。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方

8、式。 教学中要鼓励 学生在具体活动中进行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进 行交流。在思考与交流的过程中,老师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善于 选择学生中有价值的问题或意见,引导学生开展讨论,寻找问题的答 案。老师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与人交流的愿望和习惯, 使学生逐步学会 运用适当的方式描述自己想法,学会注意倾听他人的意见。4 .培养学生初步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材特别注重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科学知识应 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科学问题,并尝试从日常生活中发现科学 问题,了解科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科学的重要性。5 .创造性地使用科学教材,及时反思科学探究能力是整体性发展的,科学探究的各种类型在教学活动中应得到系统运用。教材只是提供了学生科学活动的平台,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活 动。教师还应适时记录下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 以不断改进自 己的教学观念与教学方法。五、教学进度表周次教学内容备注1复习巩固第一单元衔接线上教学2复习巩固第一单元衔接线上教学3第二单元1.观察我们的身体4第二单元2.通过感官来发现5第二单元3.观察与比较6第二单元4.测试反应快慢7第二单元5.发现生长8第二单元6.身体的“时间胶囊”9第二单元学习梳理10期末复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