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雪国》中体味日本文学中“物哀”的表现手法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76189625 上传时间:2023-03-12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8.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雪国》中体味日本文学中“物哀”的表现手法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从《雪国》中体味日本文学中“物哀”的表现手法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从《雪国》中体味日本文学中“物哀”的表现手法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从《雪国》中体味日本文学中“物哀”的表现手法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从《雪国》中体味日本文学中“物哀”的表现手法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从《雪国》中体味日本文学中“物哀”的表现手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雪国》中体味日本文学中“物哀”的表现手法(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雪国中体味日本文学中“物哀”的体现手法一.文章概述:雪国()是日本出名现代出名故事家川端康成(891972)于935年先后刊登在文艺春秋、改造上的中篇故事。同步,这部作品是作者在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时被被评奖委员会提到的三部故事之一。在其后根据故事被改编成多部同名影视剧。在这篇文章中,将结合日本出名古典文学源氏物语中物哀的思想,根据川端康成全集中川端康成本人所留下的话语,从文章搜寻出作者抒发情感的诸多写作方式及其艺术技巧,再现作者内心中最为柔软的深沉情感。二核心词:雪国 川端康成 物哀 源氏物语三正文:川端康成(19972)是日本现代出名故事家,日本第一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她1899年月出生

2、在日本大阪。自幼父母双亡,爸爸去世后跟随祖父母回到老家。在致父母的信一文中写道:“深深可入我幼小心灵里的,便是对疾病和夭折的恐惊。”7岁祖母死去,10岁唯一的姐姐也离开了人世,16岁那年她最后一位亲人祖父也辞别了人世。少年时代的她,深深地体会到了人生的孤单与寂寞,同步形成了她孤僻的性格和她后来作品的悲凉风格。她自幼喜欢读书,入中学后更热衷于阅读文学作品。后来将自作的诗歌、文章和书信编为谷堂集,还屡屡向报刊投稿。19考入东京第一高等学校读英文系后,她仍然热爱阅读,其中陀思妥耶夫斯基、契诃夫等俄国作家和志贺直哉、芥川龙之介等日本作家的作品更受其热爱。19考入东京大学英文系,次年转入国文系。在东大期

3、间,她热衷文学创作,积极参与编辑出版东大文科系统的同人杂志新思潮。在刊物上刊登过某些短篇故事。9年春天,她从东大毕业,决心走上文坛,成为专业作家。同年1月,她参与开办同人杂志文艺时代,发起新感觉派文学运动。文艺时代于12年5月停刊。其后,她又先后加入了近代生活杂志、“十三人俱乐部”和文学杂志。进入20世纪30年代后来,日本军国主义势力在亚洲和太平洋地区疯狂侵略政策并发动战争。在战争期间,她大部分时间过着半隐居的生活,继续写着几乎与战争无关的作品,但也参与过某些与战争有关的活动。但是从总体来看,她在战争期间没有狂热地鼓吹“圣战”,没有特别积极地投身到战争风暴中去。945年月15日,日军战斗投降,

4、这对她是个巨大的冲击。她对日本战后的现实感到不满和失望。这种态度决定了她战后生活和创作的基调。在战后的创作中,川端康成不断获得了多种荣誉头衔和奖励。168年10月,获得诺贝尔文学奖。1972年月16日,她在工作室里口含煤气管自杀,没有留下遗书。川端康成重要成就在故事领域,总共写了430多篇故事,涉及手掌故事、短篇故事、中篇故事和长篇故事。在众多优秀的作品中,以作品雪国 古都 千羽鹤为代表被诺贝尔文学奖评奖委员会提名。可以说,在阅读以雪国为代表的川氏故事时,女性美、颓废美与虚无美成为了理解川端康城笔法的线索。在她的作品中,到处散发出一种“物哀”的日本古典主义美。这与作者生前欣赏日本古典文学源氏物

5、语是分不开的。什么是“物哀”()? 大体上说,在日本的古典现实主义文学老式产生和发展的同步,古典浪漫主义文学老式也产生和发展起来,可以说两者都具有长远的历史。如果说日本的古典现实主义文学老式是从“真”和“真实”演变而来的,那么日本的古典浪漫主义文学老式则是从“哀”和“哀物”演变而来的。早在日本古代人的原始信奉中,在古事记 日本书纪和万叶集的时代,“哀”就作为感动的一种形式浮现了。如果说古事记和 日本书纪里用“哀”所示的感动还具有国家的性质和原始的色彩,那么到万叶集里用“哀”所示的感动则逐渐有国家的性质向个人的性质演化,即用以抒发个人的感怀。也就是说,这些典籍开始抒发“哀”的感情,开始产生“哀”

6、的意识。正由于如此,研究者可以从这些典籍里找出许多使用“哀”的实例。如在万叶集中,既用“哀”表达对人的感动(如面临生离死别时的种种不同体现),也用“哀”表达对物的感动(如面临自然景物变化时的种种不同反映)。而从“哀”向“物哀”的转化又经历了一种很长的过程。在其中起过一定推动作用的有藤原道纲母和清少纳言等人。藤原道纲母的浮游日记虽然强调写真实,写真事和真情,但在其真情中自然就融入了自己的主观体验在内。清少纳言的枕草子虽然都是事实的记录,但这些事实也都是通过自己选择的,都是自己感爱好的;而其中的“随想”部分,就是表述作者有关自然和人生种种感受的。这就是说,在她们的作品中,已经涉及了“真实”和“物哀

7、”两个方面,已经体现出“真实”和“物哀”两种倾向,只但是她们强调的是前者而不是后者罢了。而最后使“哀”向“物哀”转化的完毕者则是紫式部。在源氏物语里,她的内容比较简朴,浅显的“哀”转化为内容比较复杂、深刻的“物哀”,并且由此大大地丰富和深化了自己作品的内容。这无疑是一种重要的奉献,同步也标志着以“物哀”为核心的古典浪漫主义作为一种创作措施一步步趋向成熟。这时“物哀”的内容更加成熟,不再限于感慨、悲哀、同情、共鸣,还可以涉及快乐、怜悯等感情,并且产生感动的对象也更加多样化了,既有人,也有自然景物,尚有社会状况等。“物哀”是一种日语词,是一种颇为复杂的概念,很难用一种汉语词翻译它。大意是指微妙而深

8、沉的感触、细微而复杂的感情、无名的伤感情绪、动人的幽深情趣以及因物生情、感悟兴叹、多愁善感等意思。具体地说,“物哀”中的“物”是指客观对象,涉及人、自然景物和社会状况等方面;“哀”是指主观感情,涉及悲哀、同情、快乐和怜悯等方面;“物哀”是指两者调和一致时所产生的情趣境界。作为日本民族独特的审美概念,“物哀”具有十分深厚的历史根基。源氏物语被公觉得体现“物哀”最充足、最杰出的故事。研究者发现,这部故事多次直接使用“物哀”这个词,场合各有不同,对象也各有不同。如有的是对人的感动,其中最多的是对异性的感情,是在男女恋爱关系方面的感情;有的是对自然景物的感动,其中有对自然美景的赞叹,有对季节轮换的感怀

9、;尚有是对自然景物的感动,其中有对自然美景的赞叹,有对季节轮换的感怀;尚有的是对社会生活的感动,其中有对世态炎凉的感触,有对人事无常的慨叹等。由于川端康成受到源氏物语的影响最为明显,在其作品中,“物哀”的感觉最为浓厚。雪国刻画出日本古典主义中女性美的特色,从表面上来看,作品是以男性形象岛村为中心展开故事情节的。通篇都是通过岛村的感觉与眼观展示女性形象驹子和叶子的。从川端康成的话中我们可以得到证明。例如:我觉得与其说以岛村为中心把驹子和叶子放在两边,仿佛不如说以驹子为中心把岛村和叶子放在两边好。对于处在两边的岛村和叶子,我采用了不同的写法,但哪个都没有写得很明白(日 川端康成:川端康成全集(日文

10、版),第3卷,390,31页。)又如:作者深深进入到作品人物驹子之中,对岛村则仅仅是稍予理睬。在这个意义上,与其说我是岛村,不如说我是驹子把。我故意识她尽量把岛村和自己分开来写。(同上书,388页。)作者将自己的所思所想,巧妙地架设在男女主人公之间,虚中有实,前后呼应,具有别具一格朦胧之美。她所描写的女性美、颓废美和虚无美都是反衬出自身对世界细腻的沉思与感悟。注重主观感受、具有抱负色彩、注重性格刻画和以朦胧为手段,是川端康成故事在刻画人物方面的第一种突出特点。她的故事往往以主观感受作为刻画人物形象的基本,往往以主观感受作为从事故事写作和塑造人物形象的起点。主观感受浅深结合,强弱协调,从更加进一

11、步的描写人物心灵的种种风情,倡导看世界不仅仅用眼,耳朵等感觉器官,更倡导用心灵去感受的“物哀”精神。看过、听过只是一种表面的经验之谈,为看过的事与物去爱,去恨,去同情,如鲁迅所说的“创作须情感,至少总得发点热”(鲁迅全集,第三卷,3页,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56),列夫托尔斯泰所说的“必须体验过某种感情”(【俄】列夫托尔斯泰:艺术论,丰陈宝译,113页,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958)。雪国是川端康成在自己强烈的艺术感受下进行创作而成的,即用作者自身的世界观进行人物塑造。正如上面的例子所说,雪国里驹子的感情就是作者的痛苦与寂寞,作者在写作同步,与主人公之间仿佛没有了时空的障碍,一起哭一起笑,一

12、起思考,描写驹子的动作行为,然后通过主人公岛村的口中向人们倾诉自己的悲哀与痛苦。这些写作特色具有强烈的主观色彩和抱负色彩,这也与作者竭力倡导“新感觉派文学”分不开。在阅读有关雪国的评论后,一段令人心醉的话出目前眼前。“雪月花时最怀友”体现出日本文化的精神。川端康成曾经描述过:“以研究波提切利尼而闻名于世的矢代幸雄博士,对于古今东西美术博学多识。她把日本美术的特色之一,简洁地概括为雪月花时最怀友的诗句。当看到雪的美,月的美,即四季时令的美而有所感触时,当由于这种美而获得愉悦时,便会热切怀念知心友人,愿与她们共享此乐。这就是说,美的感动强烈地诱发出友人的怀恋之情。这个友,也可以广义地理解为人。雪月

13、花这三个字,体现了四季时令变化的美,涉及山川草木、宇宙万物、大自然的一切以及人间感情的美在内,这是日本的老式。日本的茶道也是以雪月花时最怀友为基本精神的,所谓茶会就是欢会,是良辰美景亲朋好友的欢聚。”(【日】川端康成:川端康成全集(日文版),第2卷,347、48页)这段话阐明川端康成在描写自然景物方面特别注重将自然与人情融合,达到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效果。这也是“物哀”中,思考世界的一种方式。在雪国中,作者用自己独特的视角描写雪国四季不同的景致。根据时间的不同,描写夏绿满山,冬雪皑皑,春暖花开以及秋高气爽的景色。不仅限于此,我们从故事开篇的一句话:穿过县界长长的隧道,便是雪国。夜空下一片白茫茫

14、。火车在信号所前停了下来。 一位姑娘从对面座位上站起身子,把岛村座位前的玻璃窗打开。一股冷空气卷袭进来。姑娘将身子探出窗外,仿佛向远方呼唤似地喊道: “站长先生,站长先生!” 一种把围巾缠到鼻子上、帽耳聋拉在耳朵边的男子,手拎提灯,踏着雪缓步走了过来。白茫茫的夜空,初夏夜晚卷入车窗的冷空气,雪国这个初夏的夜晚一切是那么的宁静,与作者的心境保持一致。这段话对后世的影响很深。往往开篇的景物为全篇作品奠定了一种稳定的感情基调。由于要体现作者的“物哀”,因此安静的环境才干给读者以思考与理解的空间。川端康成的故事始终追求着纯正的美,甚至极端下的美。作者不仅仅充足体现雪国自然环境的种种形态,并且生动地展示

15、了生活在这种环境下,与这种环境交错在一起的人物的种种景况。故事结尾对火灾的描写更是对“物哀”美的一种最深沉的阐释:啊,银河!岛村也仰头赞叹,自己的身体仿佛随后飘入银河之中。银河的光亮近在咫尺,仿佛要把岛村托起来。到处旅行的八角,在波涛汹涌的海上所见的银河,大概便是如此广阔和瑰丽吧。明亮的银河沉沉下垂,似乎要用她赤裸的身躯拥抱夜色笼罩下的大地,美得令人惊叹不已。岛村觉得自己的微小身影,反而从地上映入了银河。缀满银河的星星一一可见,就连天光云影中点点银沙也历历在目,明亮清澈。并且,银河那无底的深邃把她的实现吸引住了。(【日】川端康成:川端康成全集日文版,第卷,132页)火花向银河里边扩散开去,岛村又觉得自己仿佛被银河轻轻托起似的。浓烟冲向银河,而银河却倾泻下来。水龙头没有对准屋顶,喷出的水柱摇摇晃晃,形成一股白蒙蒙的烟雾,仿佛映射着银河的光辉。围观的人们忽然发出“哎呀”一声,倒抽一口凉气,只见一种女人落了下来。一条水龙对着火焰的余烬喷出弧形的水柱。但在水柱前面,忽然浮现出一种女人的身体,正往下落。她的身体在空中是水平式的。岛村吃了一惊,可是没有立即感到危险和恐怖,似乎那是一种非现实的幻影。僵直的身体从空中落下仿佛和柔软,但又像木偶同样没有挣扎,没有生命,自由自在,犹如已将生死置之度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