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语文试题及答案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76189021 上传时间:2023-02-1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三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初三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初三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初三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初三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三语文试题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三语文试题及答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语文试题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每小题2分,14分)1. 下列词语字形有误的一项A. 驽钝 稔熟 口头禅 白驹过隙 B. 徜徉 搏奕 里程碑 融会贯通C. 憧憬 广袤 闭门羹 大庭广众 D. 桑梓 恻隐 明信片 断章取义2.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A. 在突如其来的灾难面前,学校是一个天然庇护所,它既安抚学生、传递温暖,也护佑公众、凝聚人心。B. 近年来,微博逐渐成为舆论引导的一线阵地,政府开设微博已蔚然成风C. 有的游客明明看到油菜地里“禁止入内”的牌子,还是义无反顾地走进去拍照留影,让人无可奈何。D. 从古时的大同理想到今日的中国梦,尽管时代背景和历史条件发生了沧海桑田的变化

2、,但其中所蕴含的对公平正义与社会和谐的期盼,却有着一脉相承的连续性。3.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A. 在春暖花开的美好时节,报社组织了近80名中小学生记者走进潍坊高密,参观莫言家乡,采访莫言亲人。B. 在当今社会, 个体获取知识的方式很多,但谁也无法否认的是,阅读仍是一种最主要的途径之一。C“五月的鲜花”作为“五四”青年节的品牌节目,经过这几年的精心打造,已经赢得了良好的口碑,受到广大师生的喜爱。D. 普及灾害教育,就要真正将灾难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之中,以强化公众的风险意识,提高其应对灾难的能力。4. 依次填入下面这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 大多数人一想起蜜蜂,都会想到它

3、为人类奉献的蜂蜜、蜂胶、蜂王浆_ 世界上有数万种植物的繁育依靠蜜蜂授粉,而在人类所种植的农作物中,也有1000多种离不开蜜蜂。 但这和蜜蜂对大自然作出的最大贡献维持生物多样性相比,实在太微不足道 因为,蜜蜂是为植物授粉的一支生力军。爱因斯坦曾经预言:“如果蜜蜂从地球上消失,那人类只能再活四年。” A. B. C. D.二、古诗文积累与阅读(共20分)8. 默写填空(7分)(1)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中表达自己和征人们想家却又不甘无功而返的矛盾心理的句子是_ _ 。(2)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文笔豪迈奔放,有江河一泻千里的气概,词中表达作者渴望得到重用的愿望,于豪迈之外稍含不满之意的两句是: (3)辛

4、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描写战斗场面激烈,表现义军所向披靡的句子是: 。(4)“我爱水,愿以水裁衣,以云织锦,做一条弯弯的川流,在斜晖脉脉时,送千帆天际;其中画线句子分别化用的诗句是“_ _ ”(5)诸葛亮的出师表说理和陈情得以完美的结合,在陈情部分表现他临危受命的千古名句是:_ _。(6)孔子在论语卫灵公中说:“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人,有杀身以成仁。”盂子在鱼我所欲也中进一步阐述孔子的思想,表明儒家的生死义利之辨:“ ”(7)出师表中,诸葛亮分析先汉兴隆的原因是: 。9.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问题。(3分)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宋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

5、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词末“可怜白发生”一句凝聚着作者怎样的人生感慨?请做简要分析。10阅读下面苏轼小品文两则,完成后面的问题。(10分)(一)临皋闲题临皋亭下八十数步,便是大江,其半是峨眉雪水,吾饮食沐浴皆取焉,何必归乡哉!江山风月,本无常主,闲者便是主人。闻范子丰新第园池,与此孰胜?所不如者,上无两税及助役钱耳。(二)记游松风亭余尝寓居惠州嘉佑寺,纵步松风亭下。足力疲乏,思欲就亭止息。望亭宇尚在木末,意谓是如何得到?良久,忽曰:“此间有甚么歇不得处?”由是如挂钩之鱼,忽得解脱。若人悟此,虽兵阵相接,

6、鼓声如雷霆,进则死敌,退则死法,当恁么时也不妨熟歇。(选自东坡志林)注释:临皋亭:在黄州。此文写于苏轼被贬黄州期间。 第:按一定等级建造的大宅院,此处是建造宅院的意思。 两税:夏秋两税。 助役钱:根据当时的免役法,豪绅、官吏等为免于服役而支付的钱。 惠州:今属广东,苏轼曾贬为建昌军司马惠州安置。木末:树梢。 死法:死于军法。(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2分)闻范子丰新第园池,与此孰胜 胜 _更美_虽兵阵相接 虽 _即使_(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若”与“若人悟此”中的“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 若毒之乎 (捕蛇者说) B. 若夫淫雨霏霏 (岳阳楼记)C.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

7、出师表) D. 卿言多务孰若孤 (孙权劝学)(3)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由是如挂钩之鱼,忽得解脱。(4)联系记承天寺夜游一文,谈谈你对临皋闲题中“闲者”一词的理解。(2分)(5)两则短文虽作于不同时期,但其中表达的情怀却有共同之处。请概括写出。(2分) 三、现代文阅读(共30分)(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114题。(12分)激发“到此一游”的文明耻感 李浩燃埃及卢克索神庙有着3000多年历史的浮雕上,刻划着汉字“丁到此一游”。近日,有人在微博上贴出这样一幅刺目的照片,发布者“无地自容”的心情,也成为很多网友的一致感受。“没到过卢克索,就不算到过埃及。”神庙与汉字,两大文明竟以如此方式相

8、遇,实在让人尴尬。不管是真心喜爱、跟风模仿还是年幼无知、出于炫耀,这种行为不仅污损了人类文明的瑰宝,也为中国游客添了一笔不良记录。相对大多数中国游客的有序有礼,少数人的不良表现更容易被放在公共外交的聚光灯下。不讲卫生、不遵守公共秩序、踩踏黄线、在飞机上争夺行李架空位因为这些行为,中国游客甚至在国外一家市场调研机构的调查中,名列“最差游客榜”第二名。当中国出境旅游人数从2000年的1000万人次快速增长至2012年的8300万人次,“每个人都是一部中国读本”,这句提醒更有特殊含义。“到此一游”的风波,理应成为反思文明素养的契机。面对刻字,现场中国游客莫不感觉羞愧,甚至连导游也赶紧走开。微博热议、

9、媒体讨论中,惭愧、耻辱的情绪,谴责、反省的主调,也让人看到整个社会对文明素质的强烈吁求、一个国家文明意识的自我审思。当事孩子的父母也主动联系媒体,流下忏悔泪水,坦言“孩子犯错误,主要责任在大人,是我们监护不到位,平时教育做得不好”,公开道歉。未成年人犯错在所难免,应予以必要宽容并助其改正,但整个社会则应以此为镜、自我检视。的确,“到此一游”远涉重洋,也是国内不文明言行的不自觉“输出”。从被刻字弄得遍体鳞伤的长城,到赫然出现在故宫大水缸上的涂划,都是孩子耳濡目染的“活教材”。习惯了乱闯红灯,出了国可能也会“红绿色盲”;习惯了大声喧哗,在国外也难以主动调低音量。从这个角度说,文明习惯的养成不分海内

10、外,文明素养的提升,更需要每个人的日常践行。有人说,最好的“到此一游”,是把旅途中所有的美好都刻在心上。而提升文明素养,也需在心上刻下这让人蒙羞的“到此一游”。在拥堵的公路上随意并道时,在地铁的长队里加塞插队时,在逃票成功洋洋得意时,在网络空间掐架骂娘时,_,_,这几个字就该闪动警示之光,提醒你触碰到了文明的红线。谨记“到此一游”激发的文明耻感,以此自戒自省,以此校言校行,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才能迈进一步。今日中国,吃饭穿衣已经不是问题,甚至海外奢侈品商店促销都会挂上汉语海报。然而,很多人也感觉,“两手满当当,心中空荡荡”。的确,现代化的过程中,怎能少了人的行为举止、思想意识的现代化?国务院会议

11、倡导“健康文明旅游方式”,政府机构出台“文明行为指南”,这些都让人看到,在社会管理者那里,文明素养、人的素质,已越来越成为“发展的必修课”。同样是神庙,雅典阿波罗神庙的一块石板上,刻着这样的铭文:认识你自己。反思埃及神庙刻字事件,以此为契机省察自我文明素养,才能在国际交往中赢得尊敬,更让我们在文明复兴之路上“递进一层”。 (选自2013.5.27人民日报)11作者在文中针对“到此一游”这类不文明现象,提出的核心观点是什么?(3分) 12.第段中作者说 “每个人都是一部中国读本,这局提醒更有特殊含义。”“特殊含义”应该怎么理解?(4分)13.第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论证了什么观点?(3分

12、)14.阅读第段根据上下文在横线处再补写两个事例,反思我们身边的不文明行为,并以此为镜,自戒自省。(2分)(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9题。(18分)与陌生人交流 铁凝从前的我家,离我就读的中学不远,上学的路程大约10分钟。每天清晨我都要在途中的一家小吃店买早点。那年我13岁,念初中一年级。 每个清晨,我就带着一副空荡的脑子走在上学的路上,走到那家小吃店门前。我要在这里吃馃子喝豆浆,馃子就是人们所说的油条。这个时候的小吃店,永远是热闹的,(A)一口五印大锅支在门前,滚沸的卫生油将不断下锅的面团炸得吱吱叫着。当年,能吃到这油炸馃子已经是欢天喜地的事了。我排在等待馃子的队伍里,看炸馃子的师傅麻

13、利、娴熟的动作。站在锅前的是位年轻姑娘,她手持一双长的竹筷,不失时机地翻动着,将够了火候的成品夹入锅旁的铜丝笸箩。她用不着看顾客,只低垂着眼睑做着自己的事,但她是愉快的,身形也因了这愉快的劳作而显得十分灵巧。当她偶尔因擦汗把脸抬起时,我发现她长得非常好看,新鲜的肤色,从白帽沿下掉出来的粟色头发,纯净、专注的眼光,她的一切在我当时的生活中,她几乎就是美丽的代名词一种活生生的可以感觉和捕捉的美丽。她使我空荡的大脑骤然满当起来,使我决意要向着她那样子美好地成长。以后的早晨,我站在队伍里开始了我细致入微的观察,观察她那两条辫子的梳法,她站立的姿态,她擦汗的手势,脚上的凉鞋,头上的白布帽。当我学着她的样子,将两条辫子紧紧并到脑后时,便觉得这已大大缩短了我与她之间的距离。 后来我搬了家,不能再光顾哪家小吃店了。又是一些年过去,我又一次光顾那家小吃店。记得是秋后的一个下午,我乘坐的一辆面包车在那家小吃店前抛锚。(B)此时,门前只有一口安静的油锅。我走进店内,看见她独自在柜台里坐着,头上仍旧戴着那白帽,帽子已被油烟沤成了灰色。她目光涣散,不时打着大而乏的呵欠,脸上没有热情,却也没有不安和烦躁,就像早已将自己的全部无所它求地交给了这家店。柜台里是打着蔫儿的凉拌黄瓜。我算着,无论如何她不过40来岁。 下午的太阳使店内充满金黄的光亮,使那几张铺着干硬塑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