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语文试卷带答案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76187888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三语文试卷带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初三语文试卷带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初三语文试卷带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初三语文试卷带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初三语文试卷带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三语文试卷带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三语文试卷带答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九 年 级 语 文 试 题胸存自信,手书华章;努力表现,永不言弃亲爱的同学们:考试中请一定静心阅读、仔细审题,认真答卷。语文试卷还要特别做到:字迹美观(一律用钢笔或签字笔)、卷面整洁、文笔优美、谢绝空题,希望你能够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注】本试卷笔试部分总分117分,另设3分书写分。赋分标准如下:使用钢笔或签字笔书写得1分;字迹美观得1分;用规范的修改符号,文面整洁得1分。书写等级ABCD一二三(1)三(2)四总分书写得分3210得 分评卷人一、积累与运用(13分)1请用正楷字,笔画清晰地填写相应的诗文名句。(6分,每小题1分)A.云横秦岭家何在?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B. ,虫声新透

2、绿窗纱。(刘方平月夜)C.气蒸云梦泽,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D.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E.俱怀逸兴壮思飞, 。(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F. ,不求闻达于诸侯。(诸葛亮出师表)2阅读下面这则新闻,按要求回答问题。(4分)当前,云南、广西等地正遭遇着百年不遇的大旱,百姓甚至连吃水都遇到了难题。而山东的情况如何?据了解,其实山东也是一个水资源严重ku f 的省份。目前,全省平水年水资源缺口约为39亿立方米,人均占有的水资源量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25。(B)对于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污废水的大量排放,已大大超出了我省水资源和水环境的承载能力。长此以往,必将引发河道

3、断流、地下漏斗、海水倒灌、湿地萎缩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因此,水污染治理,水生态保护任务十分艰巨。 将A处拼音所对应的词语工工整整地书写在田字格内。(1分)B处的画线句有语病,请用所给的修改符号(不必全部使用)直接在原文上进行修改。(1分)换用号 增补号删除号 调位号请在下面的空格内为这则新闻拟写标题。(15个字以内)(2分)3. 名著阅读。(3分) 简爱的作者是十九世纪英国著名女作家 。(1分)请简述简爱在舅妈里德太太家的生活境遇。(1分) “我恼羞成怒地对罗切斯特说:你以为我是机器而没有感情吗?你以为我穷、低微、矮小、不美,我就没有灵魂没有心吗?你想错了我的心灵和你一样,我的心也和你完全一

4、样我们站在上帝的面前是平等的因为我们是平等的。” 简爱身份低微、相貌平平,但是她的话却震撼人心。这段节选表现了她怎样的性格?(1分)二、古诗文阅读(17分)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分别回答问题。(一)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 门前流水尚能西! 休将白发唱黄鸡。得 分评卷人4. 这首词的作者是宋代伟大的 派词人 。(2分)5.展开联想与想象,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描绘上阕的溪边风光图。(3分)6.结合诗歌内容,谈谈你对“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一句的理解。(2分)(二)【甲】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5、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吴均与朱元思书)【乙】仆去年秋始游庐山,到东西二林间香炉峰下,见云水泉石,胜绝第一,爱不能舍。因置草堂,前有乔松十数株,修竹千余竿。青萝为墙援,白石为桥道,流水周于舍下,飞泉落于檐间,红榴白莲,罗生池砌。大抵若是不能殚记。每一独往,动弥旬日。平生所好者,尽在其中。不唯忘归,可以终老。计足下久不得仆书,必加

6、忧望,今修书以先奉报,其余事况,条写如后云云。 微之微之!作此书夜,正在草堂中山窗下,信手把笔,随意乱书。封题之时,不觉欲曙。举头但见山僧一两人,或坐或睡。又闻山猿谷鸟,哀鸣啾啾。平生故人,去我万里,瞥然尘念,此际暂生。(选自白居易与元微之书)【注】东西二林:指庐山的东林寺和西林寺。墙援:篱笆墙。罗:分别。动弥旬日:常常满十天。忧望:挂念,盼望。微之:即元微之,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好友。瞥然:形容时间短暂,一时间的意思。此信写于白居易被贬江州时期。得 分评卷人 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2分)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流水周于舍下 8.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节奏。(只画一处)(1分) 大 抵 若 是

7、 不 能 殚 记9下面各项句中加点的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A飞泉落于檐间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B尽在其中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C今修书以先奉报 以光先帝遗德 D蝉则千转不穷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11.根据甲乙两文的内容回答下面的问题。(3分)文中“ ”这个字最能概括两文所描写的山水之景的共同特点。甲、乙两文都是情景交融的山水小品文,都表达了作者对美好山水的热爱之情。除此以外,甲文还表达了 情感;乙文还表达了 的情感。三、现代文阅读(37分)阅读下面的两篇文章,分别回答文后的问题。(一)让脚告诉你英国心理学家莫里斯经过研究,发

8、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人体中越是远离大脑的部位,可信度越大。”脸离大脑中枢最近,所以最不诚实。我们与别人相处,总是最注意他们的脸。而且我们也知道,别人也以相同的方式注意我们。所以,人们可以借一颦一笑撒谎。手位于人体的中间偏下,诚实度也算中庸,人们多少也利用它说过谎。可是脚远离大脑,绝大多数人都顾不上这个部位,但它比脸、手诚实得多,它构成了人们独特的心理泄露方式脚语。 它虽然远离大脑,但是更为真实,你可要小心被脚出卖呀。就好像人体语言的其他信号一样,脚的习惯动作也有自己的语言。在我国丰富的语言词汇里,有许多描述脚语的形容词。这些形容词与其说是描写脚步的轻、重、缓、急、稳、沉、乱等,不如说是描述人

9、的内心或稳定或失衡、或恬静或急躁、或安详或失措的状态。人的心情不同,走路的姿势也就不同;人的秉性各异,走起路来也有不同的风采。脚语有一种节奏,是为情绪打拍子的,如同舞场的旋律。“暴跳如雷”是自然界的快节奏和重节奏;“春风得意马蹄疾”,是一种快旋律的轻节奏。 , 。如果一个端庄秀美的女子走起路来匆匆忙忙,脚步重且乱,就可断定她一定是个性格开朗、心直口快、不留心眼儿的痛快人;反之,看上去五大三粗,走路却是小心翼翼的样子,这样的人一定是外粗内细的精明人,他干事往往以豪放的外表来掩盖严密的章法。 人的心理指向往往从脚语中泄露出来。当人们双脚交叠时,就如同双臂交叠一样,属于一种保护性的动作。交谈中若对某

10、人有好感,双腿就会自然朝向某人交叠。谈话的时候,身体前倾,脚尖翘起,表示殷切而愿意合作,反之,要是身体挺直,双脚交叉的话,则意味着怀疑与防范。倘若有人一坐下来就跷起二郎腿,就表明他怀有不服输的对抗意识。若是有人大胆地翘起二郎腿,则表示她们对自己的容貌有足够的信心,也表示她有要显示自己的欲望。 人在站立式,人在站立时,脚往往朝着主体心中惦念或追求的方向或事物。譬如,有三个男人站在一起,表面看起来他们在专心交谈,谁也没有理会站在一旁的漂亮姑娘,但实际上不是这么回事,每一个人都有一只脚的方向对着她。也就是说,每个人都在注意她。他们的专心致志只是一种假面具,而真情被隐蔽着,但是他们的脚语却把各自的秘密

11、泄露了。人的脚步尽管因地、因事而异,但是每个人都有自己固定的脚语。因此我们就能解释一种现象:对于熟悉者,你不用看其人,仅凭那或急或轻或重或稳的脚步声,就能判断出个十之八九了。因此,通过“脚语”了解生活在自己身边的人的状态,对形成融洽的气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式极有帮助的。 (选自2009年5月5日羊城晚报,略有改动)12联系上下文,在文中第段横线处填写一个既能概括上文内容,又能领起下文的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4分) , 。13.本文从 “最不诚实” 的脸和 “诚实度中庸” 的手写起,为什么?(4分)14阅读文章第段,说一说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3分)它虽然远离大脑,但是更为真实,

12、你可要小心被脚出卖呀。15请从说明方法的角度,简要说明第段中画线句的表达作用。(3分)16文章第段中写道“在我国丰富的语言词汇里,有许多描述脚语的形容词”,“这些形容词与其说是描写脚步的,不如说是在描述人的内心状态”。结合你的积累,请写出一个这样的词语(或成语、诗句,文章中出现的除外),并简述其描述了怎样的内心状态(3分)(二)母亲的菊花自从去年冬天父亲去世后,母亲便再没有拍过照片。我知道母亲是怕睹物伤情,因为以前的照片都是他们两人的合影这一年开春,长期憋闷的竹鞭爆开了,几十只竹尖捅破泥层,玩命似地往上蹿,母亲看着那节节飙升的绿势,眉目间有些开朗了。我说:“妈,拍张照片吧。”母亲叹口气,刚有些

13、活泛的脸色又黯淡下去,“等等吧。”我没敢再说话。仲夏时节,门前的景象壮观起来,整个麦地忽拉一下就变了颜色,千丝万缕的金线在天地间交织。母亲眯缝着眼,瞅着那一地金黄,脸上的表情生动起来。我说:“妈,来张照片怎么样?”“再等等吧。”她的目光投向远方,我想,她大概又想起父亲来。风泼过来像一碗冷水的时候,已经是秋天了。田地里仰躺着一大片割倒的庄稼,一眼望去顿时空旷了许多。一种繁华落尽的感觉侵袭过来,我以为母亲的心情是不能好了。不想回屋后,发现母亲眉宇间竟隐约着几分喜气。“再等几天,给我拍张照吧。”我先是觉得惊喜,因为母亲终于能让她的心灵从阴影里迈出步来,摊在阳光下晾晒。同时我也有几分疑惑,母亲究竟在等什么呢?一天,母亲对我说:“那菊花该开了吧,什么时候开了,你就给我照张相。”我顿时明白母亲等待的是什么了。(A)父亲生性爱花,常说养花可以怡情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