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汇编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76184029 上传时间:2022-10-06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汇编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汇编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汇编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汇编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汇编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汇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汇编(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大学生就业浅谈 随着高校连年扩招,每年毕业生人数也连年增长, 2003 年是高校扩招后本科生 毕业的第一年,毕业生人数比上一年增加了 44.6% ,2004 年毕业 280 万人,比 上一年增长 32.1% ,2005 年毕业达到了 338 万人。而市场需求没有明显的增加, 供需矛盾仍然十分突出, 就业压力大。 这两年毕业生人数仍有较大增长, 面对工 作岗位没有明显增加的现实, 毕业生们要同富有工作经验的下岗工人、 劳动力价 格低廉的农村富余人口进行竞争, 就业形势不容乐观, 就业压力仍然很大。 对近 几年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的分析表明,有几个很明显的特点:一、供需差:毕业生供需矛盾突出是近年来

2、社会公认的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直接 原因。从 2001 年至 2005 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从 114 万增加到 338 万,是扩招 前的 3 倍;然而,用人岗位增加的比例却远远小于此。二、选材难:应届生就业不吃香在大学毕业生 “就业难 ”的同时,用人单位也普遍 存在着 “选材难”。好多企业虽明知其公司的栋梁和骨干全是大学生,企业的发展 离不开大学生,但是,他们每年基本上不要应届大学生三、专业同:热门专业人才过剩近年来,一些工科院校和具有专业特色的学校 追求综合发展,纷纷上马热门专业,致使这些专业的毕业生就业难度加大。四、薪酬低:关于大学生薪酬期望值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 有 66.4%的本科毕业

3、生希望自己的月薪在 2000 元以上,但据有关机构的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月薪 的市场值平均为 16001700 元/月,毕业生的期望值显然高出社会现实水准,也 导致部分大学生 “有业不就 ”。五、假招聘:有效招聘信息数量减少。 一些企业利用当前大学生供过于求的形势, 推出假招聘, 先给出诱人的待遇条件, 然后以培训等名义收取费用, 再以试用不 合格等理由辞退学生。 大学生就业的招聘信息表面看渠道多, 但有效的、 实用的 信息并不多,大学生获取真实有效的信息少,导致就业难。就业形势严峻的原因 : 首先是社会对高校毕业生的吸纳能力有所减弱。各级政府机构改革、人员分流, 国有企业深化体制改革、 减员

4、增效, 国有单位这些传统的就业领域对毕业生的需 求没有明显增加,而且还相对萎缩; 其次是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 06 年是扩招后第一个就业高峰,毕业生的数量比 往年明显增加,造成社会对毕业生的整体社会需求量与实际毕业人数之间的矛盾 突出,毕业生求职择业的竞争加剧。再过两、三年,我们的毕业生人数将成倍地 增加,如果我们不能很好地解决这些毕业生的就业,将形成严重的社会问题。 再次是结构性就业不足,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的严峻程度起推波助澜的作用。 不同学历层次、 不同专业、 不同学校毕业生就业情况存在很大的差距; 毕业生向 经济发达地区和大中城市集中的趋势相当明显; ,我们相当部分高校毕业生仍抱 着进

5、国家大学读书, 要解决户口和干部身份问题, 进国家机关、 事业单位最有保 障的观念。最后,来自农村的学生、 女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处于不利地位。 根据有关调查显 示,来自农村的毕业生的就业率比来自城市的毕业生的就业率低 10.09% ,女性 毕业生的就业率比男性毕业生低 6.4% 。大学生在就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就业心理准备不 足 1.自我角色转换不够及时对于大多数的学生来说,大学阶段过的是一种单纯而 有保障的生活,学习、生活、交际都较有规律,这样的生活与现实社会自然存在 一定的距离。在大学生活结束之际, 踏上岗位之前, 最重要的就是能够迅速完成自我角色转换,做好就业心理准备。在调查统计结果表明

6、,有80% 以上的大学毕业生不能够及时完成角色转换。2.自我认识,自我了解不够准确就业前如何选择职业,要根据自身的个性特征来 决定。气质和性格往往对人选择职业和事业成功有很大影响。 全面了解自己的心 理特点是选择职业的重要前提; 兴趣是爱好的推动者, 爱好是兴趣的实行者。 人 们对职业的选择往往以自己的兴趣爱好出发, 这就更需要认真分析自己的兴趣爱 好。对自己充分的了解, 是每一个求职者进行职场定位的依据与前提, 而大学生在面 临巨大的就业压力时,往往很少能真正做到全面了解自己。大学生应如何面对当前的严峻形势 :一、树立职业理想职业理想是人生对未来职业的向往和追求, 帮助大学生树立坚定正确的职

7、业理想 是校对大学生职业教育的切入点和核心内容。 大学生的职业理想是他们人生职业 实现的精神支柱, 它对促进大学生在学业上奋发进取, 顽强拼搏, 弃而不舍地按 照自己的职业需要充实完善自我,实现未来人生的职业目标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正确的职业理想还有助于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正确处理国家、 社会和个人之间的 关系和合理地确立求职的期望值, 自觉将国家需要与个人利益相结合。 要使大学 生的职业理想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必须用现代的科学理论来指导就业、 择业和创 业,使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与职业观辩证统一起来,让正确的职业理 想成为大学生成人、成才、成业人生风范的不竭动力。作为一名高职学生,我们

8、 要找准自己的职业位置,立足根本,才能实现自己的目标。二、了解职业个性 帮助大学生了解自己的职业个性是职业素质教育的关键点。社会人力资源 的研究成果表明, 职业个性对个人事业的成功与否有密切的联系。 因此,职业素 质培养的目的就是要解决大学生的兴趣、 能力与工作机会相匹配的问题, 帮助大 学生寻找与其特性相一致的职业。 例如,他喜欢什么样的同事, 喜欢怎样的活动, 对什么问题感兴趣, 这些问题都会与他们未来的工作状态有必然的联系。 如果学 生了解这一点, 在确定自己的工作时, 会多一层理性的思考, 择业的针对性就会 增强一些。 如个性偏内向的学生要知道自己的个性如何更好地发挥优势; 个性外 向

9、类型的学生在做研究工作时的最大挑战是什么; 好的职业性格有助于个体在相 应职业中更良好地完成工作。三、提升职业品质 大学生职业品质是指大学生在职业行为、工作作风方面表现出来的思想、 认识、态度和品质等。 提升学生职业品质的过程, 也是帮助他们逐步实现社会化 的过程,这是提高大学生职业素质的关键所在。 来自哈佛大学的研究表明, 成功 因素中的 85%取决于积极的职业态度, 15% 才是本人的职业技能。从这个角度 看问题,我们已认识到社会人力资源的开发已为就业者的职业品质注入了新的内 涵。用人单位对应聘者的职业品质需求从某种角度讲, 对学生发展有着很好的导 向作用,诸如积极的人生态度、开拓创新精神

10、、沉着应变能力、团队合作精神、 敬业精神等,许多职业已向就业者提出了更高要求。四、培养职业技能 帮助学生培养自己的职业技能是职业素质培养的落脚点。 大学生不断提高 自己各方面的技能, 对于自己的职业发展非常有好处。 提高技能, 一方面是社会 发展、组织进步的需要;另一方面,为自己今后更进一步,取得更好的职位做准备。相应的技能是大学生进入职业领域的资本,不同的职业会对人们有不同的技 能要求。大学生对技能的理解存在一些模糊的认识,认为经过了专业学习,就有了相应的技能。要让大学生了解知识教育是学习技能的基础。 要把知识转化为技 能,一定要经过反复实践或者体验。 大学生要学会整理自己的技能清单,了解这

11、些技能与自己的职业目标之间的差距,以及职业技能培养的途径和认识的方法, 这都是职业素质教育的需要解决的问题。五、制定职业计划大学生应该通过制定自己的职业计划来了解自己,也包括了解他人和了解社会。 在制定计划中大学生需要经历几个实践环节;一是通过各种途径收集一些相关的信息来补充、完善自己制定的职业培养计划;二是在做计划时要评估目标实现的 可能性,兼顾自己的能力,环境条件的限制,周围人对自己的期望;三是要预测 在现实目标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阻碍和如何逾越障碍特别是应鼓励学生利用业 余时间参加一些临时性的工作,以获取更多的经验和社会信息。 通过实践,让学 生对自我有更全面的了解.我们要通过三年的勤奋

12、学习刻苦努力,使自己塑造成一位掌握专业,能说会写,品德高尚,善与社会沟通的应用性人才切实认识到从学校人,单位人,社会人,职业人的角色的转变,把社会的职业需求和个人的职业理想,职业素质很好 的结合起来。自1998年的高校 并轨”扩大招生开始,可以说我国高等教育迈入了空前的跨 越式发展阶段。1大学生就业难原因何在1.1认识有误区(1)扩招惹的祸。2003年是高校扩招后的第一个毕业生高峰年, 全国高校毕业 生从2002年的145万猛增至212万人,2004年再增68万,达280万人,到2005年,进入就业市场的高校毕业生可能将突破 340万,毕业生就业形势 一年紧过一年。于是,许多家长和学生抱怨:都

13、是扩招惹的祸!我国大学毛入学率虽已接近国际公认的高等教育大众化15%的起点指标,但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口仍只占总人口的 5%左右,与发达国家高等教育毛入学率 40%50 %以及从业人口中高学历比例 1/3相比,中国的大学毕业生远未到过剩 的程度,我国大学毕业生的饱和性失业是不存在的。教育部对部分高校6 000多 名毕业生择业行为的调查显示,期望在沿海开放城市就业的学生高达66.67%,仅有6.37%和2.59%的人选择内地省会城市和中小城市,至于乡镇、农村及边 远地区几乎没有人愿去。可见毕业生就业难、人才过剩只是相对过剩,相对人才 集中的大城市、大企业和大公司而已,在广大农村地区和西部地区,则是绝

14、对不2)大学毕业必然是精英。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高等教育正在实现几十来的精 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 越来越趋近大众化。 而广大学生及其家长对毕业生就业的看法依 然停留在十几年前精英教育阶段的观念上:只要大学毕业,就意味着是精英” 一定得有一个体面的工作。因此,毕业生及其家长十分强调单位的性质、行政级别(或企业规模)、中心地理位置及起点待遇等。所以观念不能及时革新,思想不能与时俱进,是毕业生就业难的症结所在。刚毕业的大学生从各方面来看创造出的价值都是有限的,因此应理性地给自己一个较为准确的定位(3)高学历等于高就业能力。这是目前我们社会的普遍误区。用人单位人才高 消费,学生和家长盲目追求高

15、学历,误以为高学历等于高的工作能力。事实上, 知识是头脑中的经验系统。能力是与活动要求相符合并影响活动效果的个性心理 特征的综合,是个体固定下来的概括的心理活动系统。二者的发展并不一致,知识与就业能力、学历与就业能力之间不能划等号。高等教育是学术性、专业性教育,既可以是学术性的专业教育,也可以是职业 性的专业教育。我国高校长期以来形成了过分偏重学术性专业教育的特点,因此这种教育下的高校毕业生更容易出现知识与能力发展的不平衡。就业需要的是相关的职业素质和能力。将所学知识转化为职业能力,这些显然是相当一部分一心 只读圣贤书的毕业生所缺乏的。1.2整个社会就业现状差强人意失业是一个社会问题,主要与一

16、个国家就业需求状况以及产业结构调整、国家经济政策失调有关。我国正处于转型期,政府机构改革和经济体制转轨迫使国有 单位减员增效,吸纳能力大幅下降。整个社会就业形势日趋严峻,中国的劳动力 市场目前面临来自约1 400万国企下岗失业人员、1.5亿农村富余劳力和近1 000 万城镇年度新增劳力的巨大压力。政府一直在努力通过发展服务业等多种途径缓 解压力,但据权威预测,中国未来 35年,每年城镇需安排2 2002 300万人 就业,即使经济保持7%8%的增长率,仍会出现每年上千万的 工作缺口 ”。在 社会就业市场的吸纳能力没有相应增长的背景下, 我国高校大规模扩招后的本科 生相继毕业,一年多于一年。因此,毕业生就业问题显得更加突出,引人注目。 1.3高等教育本身存在问题我国高校招生缺乏自主性,计划经济痕迹依然浓重,没有与市场 零距离”接触。 首先高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