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案例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76175188 上传时间:2023-03-31 格式:DOCX 页数:54 大小:51.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咨询案例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心理咨询案例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心理咨询案例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心理咨询案例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心理咨询案例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心理咨询案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咨询案例(5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汝州市三初中生心理辅导记录 一、案例简介 李某,女,16岁,汝州市三中九年级学生。学习成绩较好,智商中上等。外向型性格,开朗,有个性,思维活跃,敢说敢做。但盛气凌人,自觉得是,孤芳自赏,桀骜不驯,嫉妒心强;觉得人与人之间无信任和蔼良可言,皆唯利是图;对她人缺少真诚。虽然李某学习成绩好,但同窗不太喜欢她。她与家长、教师说话也是咄咄逼人,因此与人沟通时总带着争执的神态,难以心平气和地交流。自觉得是不太受人欢迎的人。她想交知心朋友,但同窗敬而远之。所担任的班干工作常因同窗的不合伙而使她不能如愿。她因而情绪极受影响,气哭过几次,辞职几次,甚至想走绝路。 案例分析 初中生正处在身心发育的高峰时期,独立

2、意识和自信心逐渐增强。李某因学习成绩好,思维活跃,加之性格外向,敢说敢做,因而不隐藏自己的喜、怒、哀、乐,说话易得罪同窗。她的过于自信使她产生自傲心理,同窗因被她瞧不起而远之。她没有知心朋友来交流思想,以期获得同伴的承认。因此她觉得人与人之间无信任,都是虚伪的。她为了保护自己的荣誉和自尊,以自私、嫉妒的心理,盛气凌人的态度看待同窗、家长、教师,唯我独尊,而她内心又渴望人们对她友善和关爱。在日记推荐我自己中能明确分析自己的优劣,并意识到自己的局限性,但对变化自己无能为力,发出:“尚有人喜欢我吗?”的感慨,祈求教师协助她向同窗推荐自己。这是优等生常浮现的人际交往的心理问题。 辅导措施 1、从家里做

3、起:家里亲人是最能宽容自己的错误和不良态度的人了。 规定家长配合,在与李某交谈时,切忌大声争执。如果态度不平和,提示她停止谈话,数10下后再说话,使她激动的情绪安静下来。扩展到与同窗交谈时也如此。 2、学会聆听:虚心倾听她人的谈话,这是对别人的极大尊重。虽然有不同的观点,也不要立即辩驳,让别人把话说完。再刊登自己的观点,并且不必强加于人接受、赞同自己的观点。这样可以变化自觉得是的毛病。聆听,先从观众做起,就可以让你走近同窗。 、教师助一臂之力:认知辅导:让李某结识自己的所作所为的错误及危害性,幡然悔过,痛改前非,并强烈产生改正错误的欲望,积极积极地参与辅导并配合。 化解矛盾:为她调节了班干工作

4、,避开那些需要较多同窗协助的班务工作,临时减缓她与同窗之间的紧张氛围。 欣赏她人:让她每天发现本班一位同窗的长处、长处,并记下来,变化她总以挑剔的眼光审视别人的习惯,慢慢消除她的嫉妒心理。每过1-2周后把她表扬过的同窗叫到一起,让她们懂得李某赞扬她们,从而使她们对李某有好感。 学会协作:有目的的分派某些任务给李某与另名同窗,让她在工作、劳动高中会与人协作,变化她孤芳自赏、缺少与人真诚相待的心态。 重塑她的威信及形象:由于她本来学习成绩较好,教师给她分派“一帮一”学习互助同窗,而该同窗在班里属人缘挺好的学生。这样,李某由于与该生关系密切而融入她们的圈内。李某学习成绩好,威信倍增。乐于助人的新形象

5、,使同窗们接受她。徐徐她也找到了知心朋友,不再孤单,终于有人喜欢她了。 辅导效果 通过教师、家长的密切配合,李某积极积极地参与,通过近一学期的辅导工作,李某与同窗们相处和谐多了,朋友也多了,她的心情轻松快乐,对班集体更关怀,常常与教师谈论自己的想法,并能虚心接受教师的合理建议。同窗们都说:“李某变文静多了,挺招人喜欢的。” 二、恐惊异性的女孩 案例简介 李某是汝州市三总八年级()的女孩,从外表看来,她是一种文文静静、性格内向的女孩子。但是,她对异性有着恐惊感。面对异性的时候,她总是手脚发抖、头上直冒冷汗,不敢看对方的眼睛,并且说话时会浮现严重的口吃现象。因此,她总是避开人群。但是,在面对同性时

6、,她却又是一种谈吐风趣风趣的女孩。案例分析 李某有一种弟弟,她的爸爸是一种一般工人,性格爆燥,在重男轻女思想的影响下,爸爸偏爱弟弟,总是把弟弟的过错推到李某头上,对女儿常常打骂。久而久之,使得李某对爸爸产生了恐惊感,并且不乐意结识异性,接近异性。虽然在爸爸过世后,她还是不能接近异性,接近人群。 李某的身材偏向于矫胖型,她从小到大没有穿过裙子。在学校时,总是独来独往。有一次,班上男生私下议论李某的身材时,被李某听到。这加重了李某的自卑感,此后更是避开有异性的人群,连走路也是无意识地低着头。 辅导措施 1、一方面,培养李某的自信心。她喜欢打羽毛球,让她参与学校的羽毛球队,每次打球,她的体现都很杰出

7、。同步,挖掘李某的长处,让李某正视自己,抛弃自卑感。2、让女同窗陪着她,在人群外远远地观测,观测人群中的男性的举止。当远观人群不再有恐惊时,让女同窗陪着她,到人群中去倾听她人的交谈,看她人的交往。不久之后,在女同窗的陪伴下,她不再胆怯人群了。 3、让李某自己到人群中去与异性相处,少了同性的陪伴,李某虽然不再恐惊人群了,但还是不敢和人群中的异性交往。由女同窗陪着,让李某与亲戚中的男孩子相处、交往。当李某敢和这些熟悉的男孩子交谈时,由女同窗陪着,让她与亲戚中的长辈男性相处。过了一种多月,李某在这些场合不再需要女同窗的陪伴了。 4、让李某自己与本班的男同窗交往。当李某不再胆怯本班的男生时,让李某与本

8、班的男教师相处、交谈。直到消除她对男教师的恐惊感为止。 5、当李某对熟悉的男性不再存在恐惊感后,让她与女同窗做伴,与陌生的男性交往。一开始由女同窗主导发言慢慢过渡到由李某主导发言。 6、让李某自己与陌生的男性交往。一开始,李某还是很紧张,以听为主。慢慢地,李某也敢发言了,甚至敢看着她人的眼睛说话了。 辅导效果 通过近五个月的辅导、治疗,李某不再恐惊异性,敢和异性交往了。并且开始穿起了裙子,参与集体组织的各项活动,走路时也敢昂首挺胸了。 三、 她变得较活泼开朗了 案例简介 姚某,女,15岁,汝州市三中九年级(2)学生,平时学习成绩较差,她性格较内向,智商中档,属于中胖型身材。父妈妈均为个体工商户

9、,照顾她的时间相对较少。她喜欢一种人呆在家,胆怯与同窗交往,缺少友伴,不肯过集体生活,不喜欢体育活动,姚某属于中胖型身材,加上学习成绩较差,有较强退缩不合群的心理,不肯积极与人交往,自卑感较重。辅导措施 、个别谈话:我常常与她个别交谈,并采用信任互敬态度,耐心倾听她的陈述,一开始她由于畏怯,说话吞吞吐吐,不敢直言,我注意鼓励其消除顾虑,以全面理解她内心世界,发现导致问题行为产生的心理因素。 2、组织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在活动开始之前,预先布置班干部邀请她参与适合她的节目,并且给她创导致功的机会。如在阅读“光辉历程五十年”一书的读书活动中,我校以班为单位,进行了一次文字的智力竞赛(开卷),我布置

10、她负责为全班查找一张试卷的答案,她挑灯夜战一晚翻查资料,并认真填写,终于准时完毕了任务。这样,让她参与集体活动,并且给她担任活动骨干的措施,既能给她带来自信和鼓舞,又能加强与同窗的联系。 3、与科任教师多理解状况:有目的地与科任教师理解她的学习状况,尽量找到学习进步的突破点。如通过理解,懂得她对画画较感爱好,我就与画画教师商讨协助筹划,让她与其她画画较好的同窗一起多次进行迎接多种比赛的强化训练,也给她参与校一级的技能竞赛的机会,以此为基本予以她丢掉学习成绩差的心理包袱。尚有,针对她不爱体育活动的问题,我根据她的体型特点,规定体育教师注意辅导她投铅球的基本动作,并且在校运会时鼓励她报名参与铅球比

11、赛,尽管,她只获得第8名,但我还是在班会上感谢她为本班争回可贵的一分。 4、与本班团干部一起进行协助活动:布置团干部们多积极与她接触,并且在学雷锋做好事时邀请她也参与活动,予以她积极规定进步的机会。 、在操行评语中予以鼓励:肯定她的进步,感谢她为本班持续被评为校级文明班级,让她感到自己是这个班不可缺少的、重要的一员,作为先进集体的一分子,她拥有的是自豪,而不是自卑。辅导效果 通过以上的辅导措施和过程,姚某的自卑感有了明显削弱,而变得较活泼开朗和同窗们关系有了很大的改善,集体活动也能积初中生心理征询个案记录案例简介郭某,男,14岁,汝州市三中八()学生。学习成绩一般,性格内向。皮肤较黑,身材偏矮

12、。父母离异,法院判其随妈妈生活,但事实上因妈妈收入不高,住房条件差而让她随爸爸生活。妈妈每月提供一定生活费。郭某在学校各类波及家庭状况的调查表中从不填写爸爸姓名,仅写妈妈。在班级中,她缺少友伴,独来独往,不肯参与集体活动。有时她上课迟到,进教室时扭扭捏捏,有些同窗笑话她,她就发火。课余时间,同窗们在她课桌旁边开玩笑,她就觉得同窗们在讥笑她,独自喃喃自语;同窗们打闹碰了她的桌、椅,她觉得是故意闹的,专门是针对她。案例分析因郭某父母离异,对郭某的成长导致很大影响,因她判给妈妈,妈妈较关爱她,但由于经济、生活所迫,她与爸爸同住,却感受不到父爱,反而有寄人篱下的感觉,父子关系疏远。由于性格内向,疑心重

13、,且皮肤较黑、身材偏矮,自卑心理较重,缺少可交流的玩伴,形成不合群的心理,回绝与人交往,人际关系不佳。 辅导措施、 与家长联系:通过家访、电话联系等方式,理解现郭某家庭状况,与其父母交流,请她们以孩子发展为重。尽管两人已离异,但仍应予以孩子在心理、精神上的关怀与支持,不能觉得承当其学习、生活费用就足够了。 2、在集体活动中安排郭某担任一定的任务,加深与同窗的交流。 、在班团干中做思想工作,规定她们要积极与郭某交流,关怀和协助她。同步安排一位热情细心的团干与她同桌,形成和谐的氛围。 、阅读指引:给郭某简介各类有益的有关沟通技巧、增进人际关系的书籍。耐心指引,指引其读书;指引其对的的穿着、打扮;指

14、引其如何发泄情绪等5、 举办演讲活动:规定每位学生都参与,对郭某特别辅导,培养其自信心,同步通过演讲活动达到积极交流的目的。辅导效果通过教师、家长、同窗们的配合及辅导、协助,郭某与爸爸关系逐渐融洽。在各类表格中有家庭状况填写时,能积极写上爸爸姓名及有关状况。与同窗关系有所改善,集体活动能参与,对同窗们的善意谈笑不再耿耿于怀,她走出了人际关系的误区。辅导效果她的自卑感减轻了案例简介 申某,男,1岁,汝州市三中七(3)班学生,成绩一般,智商中档。父母都在夜市里摆摊,故对申某关怀不够。她常迟到,听课效果差,不用心,或是乱画画或是看漫画书,作业、练习缺交较多。家访得知,她常常晚上玩游戏机到深夜。但她也

15、有长处,即她的闪光点:勤快动,不怕脏不怕累。2、有画画特长,并且得到家长的支持。有一次其父来校,班主任跟她说起申某画画画得好,其父非常快乐,喜悦之情溢于言表。案例分析其特性为:情绪不够稳定,有点自卑感,常焦急不安。对社会不太适应,看问题较主观,不大信任她人。精力较充沛,喜欢参与活动和与人交往,但容易产生过激行为。使用量表得知非智力因素影响为:学习进取心一般,学习爱好不够浓,学习自觉性不够稳定,积极性较差,听课效果差,作业、练习水平较低。教育环境则是父母对子女关怀不够,受到社会上某些不良现象的影响。综上所述,申某的要害是“自卑心理”。由于她的自卑心理,导致学习爱好不够浓,进取心也一般,上课无心,作业、练习也不做,不积极、不自觉学习,甚至产生了玩游戏机到深夜的过激行为。辅导措施1、安排担任群众性工作,在接触群众中受教育,消除自卑和焦急心理。安排她担任美术课科代表,负责课前准备的检查记录及协助美术教师收美术作业及发动同窗们制作美术作品参赛。在工作中使她觉得自己是有用的,是有能力的。2、发挥其个性特长,吸取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