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时 参与民主生活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76164304 上传时间:2023-08-1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84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课时 参与民主生活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第1课时 参与民主生活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第1课时 参与民主生活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1课时 参与民主生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课时 参与民主生活(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课时参与民主生活【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知道行使民主权利的意义和做法;能力目标通过参与民主生活,增强分析判断能力;能够以理性、公正、客观的态度全面、深刻、辩证地看问题,逐步提高参与民主生活的水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自觉参与民主生活,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增加热爱社会主义民主的情感;逐步形成尊重、宽容、批判和妥协的民主态度【重点难点】教学重难点:行使民主权利。【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衡阳水利局局长信箱的一封举报信。二、自主学习 我能行自主预习教材P38-40,完成以下问题。 (1)公民参与民主生活的内涵。(2)公民行使民主权利的方式有哪些?(3)民主选举的特点、形式及原

2、则?(4)民主决策的特点、要求及制度保障?(5)民主监督的特点及作用?三、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行使民主权利(一)公民参与民主生活的内涵和要求1浏览一组图片。 有序投票 参加职工代表大会 政协委员调研 依法信访2思考:图片反映了什么?有什么意义?3教师总结:(1)公民参与是社会主义民主的要求,也是公民的一项权利。(2)公民参与民主生活,需要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建设。知识小结:1、(1)公民参与民主生活的内涵公民依照法律法规,通过各种途径,以不同形式参与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实现民主权利,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2)公民参与民主生活的要求公民参与民主生活,需要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民

3、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建设。(二)公民参与民主生活途径和方式2.公民参与民主生活的途径和方式有哪些呢?(1)民主选举是人民实现民主权利的一种重要形式; (2)民主决策是保障人民利益得到充分实现的有效方式; (3)民主监督是公民参与民主生活、行使公民监督权的具体体现。 活动一:阅读教材第39页“探究与分享”; (1)社会生活中需要参加投票选举,在“投谁一票”的问题上你是怎么想的?(2)你同意他们的说法吗?说说你的理由,与同学交流讨论。提 示: (1)民主选举是人民实现民主权利的一种重要形式,我们应该珍惜这项权利。公民只有切实行使好这一权利,才能更好地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

4、事务;是否认真对待自己手中的一票,是衡量我们参与感、责任感的重要尺度;如何投出自己神圣的一票,是公民政治参与能力的体现,也是表明公民政治素养高低的重要标志;等等。 (2)我不同意他们的说法。理由:要珍惜自己的民主权利;要坚持公平和公正的原则参加选举;要以理性的态度参与选择;选举谁不仅要看他的能力,还要看他的品德;等等。小结:(1)民主选举是人民实现民主权利的一种重要形式。活动二:播放个税改革的视频思考:个税改革为什么要征求人民群众的意见?小结:(2)民主决策是保障人民利益得到充分实现的有效方式。民主决策的过程,要求保证广泛的公民参与,决策方认真听各方意见,集中民智,促进决策的科学化.(要求)

5、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专家咨询制度、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和社会听证制度等是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有力保证。(制度保证)活动三:PPT出示政务公开的图片思考:为什么政府部门的政务要公开?小结:(3)民主监督是公民参与民主生活、行使公民监督权的具体体现。民主监督的意义: 实行民主监督,有利于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改进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克服官僚主义,防止滥用权力,预防腐败。实行民主监督,有助于增强公民的参与意识,激发公民的参与热情。 四、课堂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行使民主权利的意义和做法,知道了增强民主意识的意义和做法,对民主权利有了更多的认识,了解了如何行使民主权利,特别是行使好自己的监督权。一个国家拥有什么素养的公民,就会有什么样的未来。所以要自觉增强民主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不断增强分析判断能力,以理性、公正、客观的态度全面、深刻、辩证地看问题,逐步提高公民依法参与民主生活的水平。五、板书设计六、教学反思本节课内容有条理,脉络清晰,主要学习了一个问题,一个是行使民主权利的意义和做法,其中行使民主权利的做法是本课的重点,要结合现实生活中较为典型的案例帮助学生加深理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民主意识的知识有一定学习难度,教学中要多联系我国的国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