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展示华夏文化魅力教案苏教版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76164211 上传时间:2023-05-2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89.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4展示华夏文化魅力教案苏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4展示华夏文化魅力教案苏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4展示华夏文化魅力教案苏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4展示华夏文化魅力教案苏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4展示华夏文化魅力教案苏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4展示华夏文化魅力教案苏教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4、展示华夏文化魅力【教学目标】1、了解贝聿铭建筑设计的主要成就,让学生在领略建筑大师的风采及艺术人生中提升自己的人格和品质。(创新精神) 2、了解贝聿铭建筑设计的主要特点及其艺术性。 3、学习贝聿铭在为中国设计的建筑中表现出来的一片爱国之心。 4、感受课文中通过具体事例,分清详略,突出重点描写人物的写法。精心安排,选择材料。5、学习描写人物详写和略写,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和描写、记叙、说明、议论多种描写方式的结合的方法。(创新精神是贝聿铭一生成就的核心) 【教学重点】1、贝聿铭建筑设计的主要特点及其艺术性. 2、贝聿铭在为中国设计的建筑中表现出来的一片爱国之心。 3、精心安排,选择

2、材料描写人物的方法。 4、详略、正面侧面描写人物,多种表达方式的结合。 【教学难点】1、贝聿铭建筑设计的艺术性、爱国情及其坚韧不舍从事设计、研究的精神和创新精神。2、描述人物一生,精心选择安排材料,突出中心,围绕主体的写作方法。3、详略描写,正面侧面描写的方法,及多种表达方式在写作中的综合运用。 【学法指导】1、认真阅读文章所选材料,了解各材料之间的关系,明确作者选材的独特性、代表性。2、找出文中的各种写作方法,进行比较阅读,明确对表现文章中心的作用。【教学过程】一、导入 “建筑是凝固的艺术”,在世界建筑历史的长廊中,一个中国人的名字(美籍华人贝聿铭)被抒写在了顶级大师的行列中。1985年,他

3、被美国文学艺术研究院和国家文学艺术学院联合膺选为研究院院士。曾获美国总统授予的“自由勋章”及美国“国家艺术奖”,法国总统授予的“光荣勋章”、美国总统颁发的“全美十佳公民奖”这样一位集无数荣誉于一身的艺术大师,却有着一颗深深的爱国之心。下面我们一起来领略他的伟大人格。二、学生自学1、作者介绍、贝聿铭介绍 2、词的音形义 3、阅读文章 三、分析: (一)题目: (1)阐释课题:华夏,我国的古称。华,古代时候这个字的意思和“花”一样,引申为美丽而有光彩。文化,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出来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合,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贝聿铭建筑设计的独特之处就在于他在设计

4、中融进了中国华夏建筑艺术的精华,他向世界展示的是建筑的艺术,是华夏文化的魅力。 (2)刚拿到书时,我看到这个题目,我以为是介绍中国文化的,殊不知是篇人物通讯,介绍贝聿铭和他设计的建筑。为什么作者不用贝聿铭传、一个伟大的建筑家、建筑界的泰斗等等,却偏给名为展?(二)开头: 问题1:本文开篇整整一段约200字,却不见主人公,为什么? 贝聿铭是位杰出的建筑师,体现其价值的最好方式莫过于他设计的建筑物。故开篇先宕开一笔,通过描述他设计的一个著名建筑物中国银行总部大厦,激发读者思考:如此宏伟建筑是出自谁手呢?从而引出设计者,本文的主人公。自然导入,既突出了其成就又点出了其身份。这两段写了中国银行总部大厦

5、的惊人气势和高贵气质。引起读者思考,点出本文的写作对象,总领全文。 问题2:这座大厦的特点是什么?请用两个短语概括。 惊人的气势:体现在两个入口的数字上。 高贵的气质:内部巨大的园林空间设计。开篇就以这具有惊人气势高贵气质的建筑突出了贝聿铭建筑的独特,不同凡响。 (三)第一部分 问题:接着作者分三部分对贝聿铭进行介绍,那具体是哪三方面呢?能看第一部分侧重介绍的是他什么时期的成就? 从标题“初露头角”就可看出,此节介绍的是他早期的成就。 (四)第二部分 问题1:这部分主要叙写什么? 从“奇迹”一词(世上少的绝妙的事物,这里指的是贝聿铭的作品。)可见该节重点介绍的是贝聿铭在建筑设计上的突出成就。

6、人一生能造就一个奇迹,已经是难能可贵,而贝聿铭不是一次,而是“屡创”。 问题2:“屡创”体现在哪? 贝聿铭设计的大型建筑在100项以上,在世界各地均有,且获奖的有50次以上。 这众多的大型建筑,不可能一一道来,作者选择了哪几件来说? 肯尼迪图书馆、华盛顿国家艺术馆东楼、巴黎罗浮宫玻璃金字塔,这三大建筑应该是贝聿铭具有代表性的建筑,是绝对的建筑奇迹,现在就让同学为我们介绍这三大奇迹,看看它们到底有何绝妙之处。 问题3:请找出从侧面说明贝聿铭建筑艺术是奇迹的语句。 “深深地获得肯尼迪遗孀杰奎对金质奖章” “当时的美国总统卡特杰出建筑师” “同年,贝聿铭获得了巨大的宝石” 正面侧面结合具体说明了贝聿

7、铭建筑的高超设计,独特魅力。 问题4:然而就是这么一个又一个建筑奇迹却是在什么境况下产生的呢? (非议中) “非议”体现在文中哪些语句上? 在设计肯尼迪图书馆时,贝聿铭只是一位名不见经传的“初生之犊”,启用他,必然招来其它建筑师的非议;贝聿铭设计的巴黎罗浮宫玻璃金字塔,也曾引起轩然大波,毁了金字塔;最后作者用了一句议论概述了这种现象:“贝聿铭设计的建筑作品成功所在”问题5:从“非议”到“骄傲、标志”这说明了什么?从中你受到什么启示? 贝聿铭的设计往往带有一定的创新性和超越意识,所以在当时总是不削为部分人所接家认同,而当人们真正懂得理解他的设计意图后,就会积极地肯定它的价值,将它推荐到很高的地位

8、。 历史中这种情况很多。先进的新生物的出现,总会引起社会的波动,出现各种争议,不被一些权威人士认可。但历史会公正地证明一切。如伽利略、凡高 从中我们可以看到贝聿铭的什么品质?(敢于创新、勇于探索;挑战传统、开拓创新)(五)第三部分 第三部分主要表现贝聿铭深沉的爱国之情。 问题1:他的爱国之情到底体现在哪里? 生活习惯: “成家立业、功成名就”表明他生活舒适,事业顺利。 “66个年头”说明他离开祖国的时间已经很长,然而一生对中国的深情却依然萦系于怀,落实到生活中就表现为语言、衣着打扮、生活习惯、家庭布置等都是持中国传统。 对中国的感情 (回到祖国,他心中有无限的感慨。)请问他会感慨什么? 祖国的

9、巨变,乡音乡土乡情,久别重逢,游子归乡。我的根在中国(指生命的根,民族的命运,割不断的祖国亲情) 当然,作为一个杰出的建筑家,他表达对祖国感情的最好办法莫过于在他的建筑设计中渗入中国传统的建筑艺术。此节作者选取了两大建筑:香山饭店、香港中银大厦 问题2:学生介绍香山饭店、香港中银大厦 香山饭店:是“现代建筑艺术与中国传统建筑特色相结合的精心之作” 找出有关根的语句,如何理解一系列关于“根”的寓意? “历史的根”指中国传统的建筑艺术(根) “好的根”指优秀的中国民族建筑艺术(精华) “枝”指新的东西,能用的东西,即现代的东西。 这一系列的比喻体现的正是贝聿铭的建筑理念,而香山饭店便将两种理念变主

10、现实,而正是这便充分地体现了他的中国心,爱国情。寻根究底,而这深沉的爱国情,便是成就他建筑辉煌最根本的最本质的原因。 中银大厦: 相对于香山饭店,略写,没有具体描写设计过程,大厦的外观,但引用了贝聿铭的话: 从这句话中我们体会到了什么? 贝聿铭作为一个华夏儿女要为民族争光为国争气的爱国之心。 (六)结束语: 最后一段,请结合标题理解。 (自由讨论,参考答案见前。) 从贝聿铭的身上你感悟到了什么可贵的东西? 敢于创新、勇于探索、敢于挑战、热爱祖国、永不满足、开拓进取认真细致的工作作风。 (七)文章的三个小标题的顺序能颠倒吗?为什么? 明确:不能。先讲在国外的建筑成就,后讲在国内的建筑成就;讲国外

11、建筑成就时,先讲从事建筑初期的成就,再讲后来的突出成就。全文内容层层深入,按照初露头角创建筑奇迹不变的中国心来安排。 主体部分用三个小标题分为三个部分:早期成就、突出成就、爱国之心 (八)课文选取了贝聿铭的哪些事迹?为什么选取这些事迹?写作时详略是如何安排的?重点写了他的具有世界影响的三座建筑物的设计和建造,它们各有何特点? 运用了哪些表达方式? 明确:(1)选取了约翰肯尼迪图书馆、华盛顿国家艺术馆东楼、巴黎罗浮宫玻璃金字塔这三座在世界上最有影响的建筑物,是最有代表性的典型事例。 (2)早期成就全略写,突出成就中详写3座建筑:约翰肯尼迪图书馆、华盛顿国家艺术馆东楼、巴黎罗浮宫玻璃金字塔的设计和

12、建造,略写在世界各地的100多项大型建筑(他设计的建筑物类型之多、范围之广)。这样既了解全貌,又了解重点内容。 (3)约翰肯尼迪图书馆的特点是:设计新颖、造型大胆、技术高超。 华盛顿国家艺术馆东楼的特点是:向周围环境构成高度协调的景色。巴黎罗浮宫玻璃金字塔的特点是:罗浮宫院内飞来了一颗巨大的宝石。 (4)描写、记叙、说明、议论相结合 (九)分别找出文章中描写、议论、说明、记叙的部分,体会它们对表现中心的作用。 明确:记叙求学经历;描写建筑物,如:中国银行总部大厦的外观和大厅内的园林空间、北京香山饭店等;说明,如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议论,如第8段“他的足迹建筑大师。”和结尾处对他的评价,为点睛之笔

13、。 (十)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 1、贝聿铭设计的建筑作品在刚刚建成的时候,往往招来非议,但是不久又总是能够成为当地人的骄傲,或者那个城市的一个标志。(贝聿铭的设计往往带有一定的创新性和超前意识,所以在当时不能为人们接受,而当人们懂得了他的设计意图以后,就会认识到它的价值。) 2、中国建筑的根还在,还可以发芽。当然,光寻历史的根还是不够的,还要现代化。有了好的根可以插枝,把新的东西、能用的东西,接到老根上去。(“中国建筑的根”指中国传统的建筑艺术,好的“根”是指中国民族建筑艺术的精华,“枝”指新的东西、能用的东西,“插枝”指在一个现代化的建筑上,体现出中国民族建筑艺术的精华) 3、“这座大厦在香港是中国的象征之一,应该让它抬抬头,要显示出点风格和气派,这也是中国的骄傲。”(表现了贝聿铭作为一个中国人要为民族争光,要为中国争气的爱国心。) (十一)中心 本文记叙了世界顶级建筑大师,美籍华人的杰出成就和对祖国的贡献,颂扬了他高超的建筑艺术和深沉的爱国情。 五、用列小标题的方法写一篇人物通讯。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