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养老保险人事制度改革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76156401 上传时间:2023-09-2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校养老保险人事制度改革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校养老保险人事制度改革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高校养老保险人事制度改革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高校养老保险人事制度改革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校养老保险人事制度改革》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校养老保险人事制度改革(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校养老保险人事制度改革 一、养老保险双轨制的弊端我国城镇养老保险制度实行的是机关事业单位退休职工和企业退休职工不同的养老保险制度,属双轨制。即不同用工性质的人员采取不同的退休养老金制度,主要表如今四个方面。一是统筹的方法不一样,企业人员是单位和职工本人按一定的核算标准缴纳,机关事业单位由财政统筹安排;二是支付的渠道不一样,企业人员由自筹账号上支付,事业单位由财政支付;三是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在退休时工资标准是最高的,企业退休人员在退休时是按照历年缴费的情况计算的;四是享受的标准不一样,机关事业单位的养老金标准高于企业退休人员。因此,由于社会分工不同造成了社会保障的的不公平,不利于社会的稳定与

2、和谐。退休养老金双轨制是方案经济时代向市场经济转型期的特殊产物,我国城镇养老保险的改革是从企业开场,企业先实行了社会化,机关事业单位仍然是单位管理,在这个过程中,无形之中就把领取退休金方式的工作人员划分为两种不同类型。企业退休制度是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养老保险制度,职工个人和单位须缴纳养老保险,退休待遇按缴费基数、缴费比例、缴费时间长短、社会平均工资等要素确定退休金。机关事业单位职工个人和单位不需缴纳养老保险,职工办理退休时计发退休金与缴纳的养老保险无关,而与当时退休月份时在职工资有关。这两种完全不同的退休制度,导致了企业人员能向机关事业单位流动,并且之前缴纳的养老保险能与之退还;而

3、机关事业单位人员不缴纳养老保险,如向企业流动,那么之前在机关事业单位的工作经历完全不被认可,从零开场。造成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不可携带只视同于缴费年限,并没有养老保险基金积累,与企业养老保险制度难以衔接,制约了人才在企事业单位之间的有效流动,使人力资源配置不合理,难以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二、养老保险并轨制的好处2022年1月1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以国发20222号发布?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文件中提出一个统一;和五个同步;。一个统一;是: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等城镇从业人员统一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根本养老保险制度,都实行单位和个人缴费,都实行与

4、缴费相挂钩的养老金待遇计发方法,从制度和机制上化解双轨制;矛盾。在此根底上,形成城镇职工和城乡居民根本养老保险并行的两大制度平台,并可互相衔接,从而构建起完好的城乡养老保险制度体系。五个同步;:一是机关与事业单位同步改革,防止单独对事业单位退休制度改革引起不平衡。二是职业年金与根本养老保险制度同步建立,在优化保障体系构造的同时保持待遇程度总体不降低。三是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与完善工资制度同步推进,在增加工资的同时实行个人缴费。四是待遇确定机制与调整机制同步完善,退休待遇计发方法突出表达多缴多得,今后待遇调整要综合考虑经济开展、物价程度、工资增长等因素,并与企业退休人员等群体统筹安排,表达再分配更加

5、注重公平的原那么。五是改革在全国范围同步施行,防止地区之间出现先改与后改的矛盾。五个同步;突出了改革的系统性和协调性,综合平衡前后左右的各种关系,有助于形成社会共识,保证改革顺利推进。因此,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实现养老保险并轨制,表达了在养老保险政策改革中的起点公平、过程公平、结果公平,确保公平价值理念得到充分表达,以推进养老保险制度公平可持续的开展。2.养老保险制度的并轨进一步促进市场经济体制下劳动力的自由流动,增强活力从市场经济体制下劳动力流动的视角下看,资金来源不同、工作单位性质不同、职业特点不同的劳动力其退休后养老金待遇计算的方法一样,这就促使劳动力努力工作、干好工作,打

6、破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的大锅饭;的分配格局;同时也打破了机关事业单位人员能进不能出的单向流动机制。实行并轨制后,机关事业单位人员中途离任就不是净身出户,而是可以携带个人缴纳的养老保险一起转移到企业单位,与企业养老保险实现无缝对接,促使人员的合理流动。三、并轨制下的高校人事制度综合配套改革考虑1.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落实好并轨制下的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养老金的并轨,是国家深化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各高校必须解放思想、转变观念,高度重视此次养老保险并轨制改革工作,适应政府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增加责任意识、大局意识,以更大的勇气和聪明才智,破除之前双轨制的体制机制弊端,顺利如期

7、完成好本次的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详细如下:1加强宣传,耐心解释,逐步翻开教职工单轨制退休疑虑。充分利用现代智能、快捷的多媒体对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并轨制改革进展宣传、报道,对其正面和积极的意义加以引导和肯定。让机关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认识到改革的目的是让职工退休后的养老金待遇计发方法更加科学化、合理化,而不是降低养老金的待遇,使教职工思想认识上得到转变和提升,使教职工心中的疑虑得到消除,从而更加积极地配合国家的养老保险并轨,更加顺畅地推进改革。2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实现双轨制向单轨制的无缝对接。信息化是实现并轨制快捷手段之一,是适应大数据时代的要求,加快信息化建立,实现人事系统、社保系统、银行

8、系统、工资系统等各环节的养老保险数据准确、及时无缝对接,让职工能第一时间清楚明白自己的缴费基数、缴费比例、进入个人账户金额、进入社保基金金额等数据,实现信息公开,让教职工明明白白缴费,实在保障教职工对缴费的知情权,对养老基金的监视权。3深化调研,细化预算,依法保障教职工缴纳养老保险的权利。为了做好养老保险制度的并轨工作,仍需要人事部门对每位教职工的工资数据进展充分的调研,按照养老保险政策做好缴费的数据测算,上报学校年度预算工作指导小组,纳入学校保根本的支出范围统筹考虑,依法保障教职工应有的享受缴纳养老保险的权利。2.深化以事定费、岗位管理、淡化身份差异的事业单位人事制度综合配套改革1实行以事定

9、费,工资总额管理,赋予高校自主权。高等学校应探究施行以事定费、以费养事、以事用人的资源配置方式,实行工资总额管理,实现增人不增经费、减人不减经费,赋予高校定岗、定薪等更多、更大的用人自主权,建立更加灵敏的用人机制,实现人员能进能出、岗位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薪酬能升能降,逐步完善微观运行机制,进一步深化高校人事制度改革。2加强编外管理,标准合同用人,实现减员增效。整合高校编外人员队伍,建立编外人员管理制度,不再区分临聘人员、劳务派遣人员、外聘兼职人员等编外人员类别。通过制定标准,采取购置效劳、第三方用人等方式,按合同管理,标准合同化用人。严格区分编外人员与编内人员岗位职责,严禁编外人员与编内

10、人员混岗使用,施行按岗管理,进一步完善编外人员薪酬合理增长机制,建立职业通道,逐步施行同岗同酬,施行内部统一的编外人员工资福利制度,进步编外人员用人效益,逐步实现减员增效。3强化岗位管理,实行绩效考核,实在鼓励先进。合理设置岗位,强化岗位管理。一是要设置符合高校实际的岗位类别、构造、比例和数量;二是要根据岗位实际合理设置聘用条件。要统筹考虑工作强度、质量、表现、奉献等因素,积极探究绩效鼓励方式和方法,建立科学、客观公正的鼓励机制;积极探究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评价手段,增强考评的科学性,实在实行工资收入与绩效考核挂钩,使之真正起到鼓励先进、约束落后的作用。四、结语总之,机关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改革顺应了时代开展,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有利于促进各类人员的合理流动,激发了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促使教职工不断创造价值,多缴费、多工作、迟退休,确保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到达预期效果。 陈正学 胡锦强 何旭曙 单位: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