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76143801 上传时间:2023-04-0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 银坑镇谢坑小学 曾媛“评价”是课程实施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长期以来,在语文课程评价方面的片面、评价范围狭窄、评价手段单一、评价主体局限等诸多不足。在实践评价的具体过程中,存在着过分强调学生的学业成绩在评价中的作用,过多的强调量化的评价手段,而忽视对定性评价的研究,排斥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的参与等问题。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实现课程目标的程度,更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经过一年多的新课程教学实践,我深切体会到了恰当评价学生的价值,同时也积累了点滴经验。在这些年的教学生涯中,我是这么做的

2、: 一、正确认识评价目的 对于小学语文教学评价来说,不同的评价目的,会有不同的评价方法、评价标准和评价内容。总的说来,小学语文教学评价有两种目的,一是总结性目的,二是形成性目的。其中,总结性目的在于证明学生实现语文课程目标的程度,从而区分评价对象的优劣,并以分等鉴定为标志。形成性目的则在于通过分析、诊断来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提高语文素养。在这两种目的当中,后者是根本性的主要目的。这是因为,语文课程的目标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小学语文教学评价应该毫不含糊地服从并服务于这一目标。也就是说,小学语文教学评价是为了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不是

3、为了评判学生的优劣,对学生进行分等鉴定。如果我们不能认清这种本质规律,随意颠倒小学语文教学评价两种目的的轻与重,必将严重压抑小学生的心灵,使很多家长背上沉重的思想包袱,使学校过分重视评价的结果,最终给小学语文教学事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小学语文教学评价怎样才能顺利实现它促进学生语文素养不断提高这一根本性目的呢?个人认为,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 1、深入认识和把握它的主要功用。小学语文教学评价主要具有诊断、导向、改进、启发和创造的功用。诊断功用就是可以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加以提示和分析,使学生对此有清醒的认识,并设法纠正和补救。导向功用就是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定向引导。改进、启发和创

4、造功用主要是调节学生学习的节奏、状态和信念等。 2、不再将它作为筛选淘汰或评等定级的工具,而是作为改进学生学习、促进学生发展的手段。 3、立足于学生的差异,从观念上、情感上、行动上接纳智力不同、兴趣爱好不同、个性心理品质不同的学生,并通过正确的评价方法来激励他们扬长避短。 4、严格按照语文课程标准和修订大纲精神确定各学龄段的培养目标。学生只要达到基本标准就是合格。在此基础上,鼓励冒尖,激励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二、全面优化评价内容 在评价内容方面,以前的小学语文教学评价存在着明显的片面性:重学科知识系统、轻语文综合能力,重智力素质、轻态度习惯。评价内容的片面性不利于学生语文素养

5、的形成和提高,使学生难以发挥自己的优势,难以形成自己的特长,严重影响到学生可持续发展素质的培养。 从有利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出发,小学语文教学评价内容的优化思路是:对知识与能力、方法与过程、情感与态度进行全面评价,具体范围包括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等项目。这些内容,有的可以划归认知领域,有的则属于非认知领域、 1、认知领域的内容 认知领域的评价,要重视学生基本知识点的测评,更要重视他们语文能力发展水平的测评。对此,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评价内容有: (1)识字与写字方面。要评价学生掌握汉语拼音的能力,从形、音、义的结合上,全面评价学生的识字能力。 (2)阅读方面。要评价学

6、生朗读、默读、精读、略读、浏览的能力;要对学生阅读文学作品、阅读古诗的能力进行评价;要重视学生对常用语文知识的了解和把握;重视评价学生利用图书馆或网络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写作方面。要重点评价语文表达水平,还要评价学生选择写作材料和修改作文能力。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准确把握写作的目标,综合评价。 (4)口语交际方面。要评价学生听与说的能力。要评价学生口语交际的态度与习惯,评价学生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学会倾听与交流。 (5)综合性学习方面。要评价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了使各项能力的测评真正落实并富有实效,我们可以对上述各项内容进行分项测评。这种测评的意义在于:能够对

7、学生每个方面的发展情况作出准确评价,使学生发现和发挥其优势,树立信心、产生兴趣、强化动机,进而在优势项目的带动下实现优势迁移,促进其他项目的发展。 2、非认知领域的内容 非认知领域的评价主要包括学习态度、习惯、兴趣等。这些因素,是学生进行语文学习的动力性因素,也是小学语文教学评价的重要内容。语文课程标准对此作出了如下提示。 (1)识字与写字方面。要重视评价学生识字和写字的兴趣和习惯;要关注学生对汉字审美价值的体会,重视书写的整洁、美观。 (2)阅读方面。要结合学生具体的阅读行为,评价他们阅读的态度和习惯等。 (3)作文方面。要评价学生写作的态度、兴趣、习惯和写作活动中与人了解、与人合作的情况。

8、 (4)口语交际方面。应重视考察学生的参与意识与情意态度,评价学生的文明礼仪素养。 (5)综合性学习方面。应着重评价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尤其是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要落实非认知领域的上述评价内容,必须注意突出对学生主体精神和情感品质的评价,突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评价。在评价操作过程中,可以单列态度与习惯、兴趣与特长、情感与意志等评价项目,也可以将这些内容融合进认知领域的评价内容进行一并评价。比如,作文评价方面,为了突出学生创新精神的评价,在评分标准上就要鼓励创造性。对于确有一定新意的作文,即使语言表达上有某些欠缺,也要给予较高的评价。又如阅读,为了突出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评价,在评分标

9、准上就要注意鼓励学生表达独到见解。一些问答题,即使学生理解不全面,答案欠缺要点,但只要有比较独到的观点,或者在某一方面理解特别深刻,我们也要给予较高的等级。 三、灵活掌握评价标准 评价标准是进行教学评价的衡量尺度,是教学评价得以进行的前提与依据。小学语文教学评价体系的优化,离不开评价标准的灵活掌握。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评价受教育评价选拔淘汰目的的影响,它和其他学科教学评价一样,追求一元化的价值观,往往把学生置于一个共同的标准之下,用评价者认可的某一价值观要求学生。在这种评价标准的约束下,学生的个性差异被抹煞,教学评价的科学性和激励功能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其实,各种文化、知识、素质以及拥有它们的个

10、体之间,只有特征的不同,绝不存在价值的高低和品质的优劣。这是20世纪发展起来的多元主义的观点。坚持这种观点,是灵活掌握评价标准的思想基础,落实这种观点,就是在小学语文教学评价领域中不使用一刀切的标准,彻底实现价值取向多元化。为此,可以从三个方面努力。 1、实施因人而异的多层评价策略。学生的差异是客观的、绝对的,我们不仅要承认学生发展上的差异,而且要尊重差异,对学生采取分层评价的策略。所谓分层评价,就是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标准。比如,期末考试根据学生上、中、下三个水平层次,采用A、B、C三套试卷对学生进行测试就是分层评价的良好方式。采取分层评价的策略,有利于帮助每一个层次的每一位学生确立自我

11、发展的信心,在保证完成基本学习目标的前提下,使处于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都能及时看到自己的进步和成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不同程度的发展和提高。这样,才能够真正实现评价促发展的根本性目的。 2、允许不同学生异步达标。评价标准相对确定的时候,要灵活掌握学生达到标准的时间因素。对于能够提前达到标准的学生,教师应该以此作为基础,并创造条件,促进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能力,发展自己的特长爱好。对于不能按时达到标准的学生,教师一方面要承认这种差异的合理性与正常性,另一方面要帮助他们找到问题的症结,帮助他们制定改进提高的计划,对他们实行延迟评价。这些学生,尽管在达标时间上与其他学生相比显得滞后些,但是他们在接受评价的过程中能够产生成功的感受,能够得到充分的发展。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教学评价是教学中一个新的课题,是一个值得进一步开掘的“富矿”。任重而道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