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实习的目的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76131584 上传时间:2024-02-21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51.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毕业实习的目的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毕业实习的目的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毕业实习的目的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毕业实习的目的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毕业实习的目的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毕业实习的目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毕业实习的目的(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 毕业实习的目的:毕业实习是土木工程专业教学计划中一个重要的、综合性的实践性教学环节,通过实习应达到下列目的:1、 使学生了解建筑业得的现状和建筑工业化的发展方向,认识建筑业在国民经济和国家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2、 通过实习,认识本专业的性质和任务,以及它在建筑业中的作用,加深对本专业的了解和热爱,进一步认识本专业对国家建设的重要意义。3、 通过对已建和在建建筑工程的实习,使学生认识到建筑平面、建筑立面、结构平面布置等工程设计的科学性、复杂性、重要性。4、 通过实习,使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际工程联系起来,培养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问题和吃

2、苦耐劳的精神。5、 通过实习调研,取得工程设计第一手资料,未毕业设计作准备。二 实习内容:建筑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我国建筑业持续快速发展的实践充分证明了小平同志的英明论断。30年来,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物质生产部门,为改善城乡面貌和人民居住环境、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等作出了令人瞩目的贡献。建筑业持续快速发展,带动了相关产业发展 1.建筑业为国民经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小平同志在谈话中指出,“建筑业是可以赚钱的,是可以为国家增加收入、增加积累的一个重要产业部门。” 30年来,建筑业产值在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一直呈现出稳定发展的趋势,据统计约完成增加

3、值15万亿元;实现利润11247亿元。另据国家统计局于2010年2月25日发布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2009年建筑业完成总产值75864亿元;实现利润2663亿元;实现增加值22333亿元,比上年增加18.2%,约占GDP的6.7%,达到历史新高。 与此同时,我国通过实施“走出去”战略,建筑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2009年,对外工程承包完成营业额和新签合同额分别约为1989年的60倍和46倍,年均增长率约在21%和24%以上。 2.建筑业的发展大大改善了人民的居住条件 小平同志指出,建筑业发展起来,就可以多盖房,更好地满足城乡人民的需要。截至2008年底,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

4、积达到28平方米以上,是1978年人均住房面积的4.2倍;农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已达32.42平方米,是1978年人均住房面积的4倍。 近几年,中央和地方政府加大保障性住房投入,着力解决低收入家庭和中等偏下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取得了实实在在的进展。到2012年末,要基本解决1540万户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的住房问题。 3.建筑业带动了相关产业发展 建筑业本身是一个庞大的产业系统,它与国民经济系统中多个部门相关。正如小平同志讲的,随着建筑业的发展,也就带动了建材工业的发展。30年来,建筑业为全社会各个物质与非物质生产部门提供重要物质技术基础,消耗钢材、木材、水泥、玻璃、五金等50多个行业、2000多

5、个品种、30000多种规格的产品,对国民经济许多部门具有强大的波及效应和产业关联效应,能为其他产业部门的发展提供更广阔的市场,促进其他产业部门更大的发展,对整个国民经济起到很强的带动作用。我国建筑业的完全消耗系数大约为2,即每增加1元的建筑业产出,需要消耗其他部门的产出约2元,可使社会总产出增加约3元。以江苏省为例,2009年的建筑业总产值占全省GDP的16%,带动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约占全省GDP的40%。 4建筑业承担了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的重要任务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家将交通运输作为优先发展的战略目标,实现了交通基础设施规模总量的快速增长。铁路营业里程从1978年的5.17万公里发

6、展到2009年的8.6万公里;全国公路总里程已达到377.8万公里,是1978年的3倍多,其中高速公路已超过6.5万公里,位居世界第二;民用航空营业里程已从1978年的14.9万公里发展到2008年的246.2万公里。 与此同时,一大批涉及民生的公共服务设施也相继建成。截至2008年底,全国共有公共图书馆2820个、文化馆(含群艺馆)3218个、博物馆1893个、档案馆3987个、卫生机构30万个。 建筑业提供大量就业机会,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 满足城乡人民的需要、维护社会稳定是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战略的必要前提,是全中国人民的最高利益。建筑业作为支柱产业,在社会上影响广泛,直接或间接地在

7、维护社会稳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正如小平同志在谈话中预见的,建筑业发展起来,就可以解决大量人口的就业问题。 建筑与环境的关系:当代科学技术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高速发展, 加速了人类文明的进程, 与此同时, 人类社会也面临着一系列重大环境与发展问题的严重挑战。人口剧增、资源过度消耗、气候变异、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问题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在严峻的现实面前, 人们不得不重新审视和评判我们现时正奉为信条的城市发展观和价值系统。许多有识之士逐渐认识到, 人类本身是自然系统的一部分, 它与其支撑的环境息息相关。在城市发展和建设过程中, 我们今天必须优先考虑生态环境问题, 并将其置于与经济和社会同等重要的

8、地位上;同时, 还要进一步高瞻远瞩, 通盘考虑有限资源的合理利用问题, 这就是1992 年联合国环境和发展大会“里约热内卢宣言”提出的“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 ) 思想的基本内涵。即要改变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掠夺性的,甚至是破坏性的发展模式, 从传统的资源型发展模式, 走上良性循环的生态型发展模式,促使经济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其中经济持续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前提与基础, 社会持续发展是经济发展的结果与目的, 环境生态持续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条件, 建筑是三者的综合体。这种新的发展观必然导致产生新的建筑观可持续发展建筑观, 即保护生态、创造可持续发展的人类生存

9、环境, 是21 世纪建筑的基本任务, 绿色建筑及其研究和实践正是为实现这样的目标而提出的。1 何谓绿色建筑体系绿色建筑体系是基于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原则, 以“绿色”经济为基础,“绿色”社会为内涵,“绿色”技术为支撑,“绿色”环境为标志建立的一种新型建筑体系。在研究上,它将自然、人和人造物纳入统一研究视野, 不仅研究人的生活、生产和人造物的形态, 而且也研究人赖以生存的自然发展规律, 研究人、自然与建筑的相互关系。在目标上,它追求人(生产和生活) 、建筑和自然三者的协调和平衡发展。在方法上, 它主张“设计追随自然”。在技术上, 它提倡应用可促进生态系统良性循环、不污染环境、高效、节能和节水的建筑技

10、术。绿色建筑所代表的是高效率、环境好而又可持续发展的建筑, 自身适应地方生态而又不破坏地方生态的建筑。它所寻求的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建筑模式。绿色建筑要赋予建筑以生命。它是一个能积极地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智能型的、可调节的系统。2 绿色建筑的能源观节能与环境现代建筑是一种过分依赖有限能源的建筑。能源对于那些大量使用人工照明和机械空调的建筑意味着生命, 而高能耗、低效率的建筑,不仅是导致能源紧张的重要因素,并且是使之成为制造大气污染的元凶。据统计,全球能量的50 %消耗于建筑的建造和使用过程。为了减少对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 绿色建筑主张调整或改变现行的设计观念和方式, 使建筑由高能耗方式向低能耗方向

11、转化, 依靠节能技术, 提高能源使用效率以及开发新能源, 使建筑逐步摆脱对传统能源的过分依赖, 实现一定程度上能源使用的自给自足。日本有关学者研究得出: 在环境总体污染中与建筑业有关的环境污染占比例为34 % ,包括空气污染、光污染、电磁污染等。而生态环境保护是绿色建筑的追求。因此, 绿色建筑设计必须深入到整个建筑生命周期中考察、评估建筑能耗状况及其对环境的影响,建立全面能源观。首先必须注重研制、优化保温材料与构造, 提高建筑热环境性能。如在建筑物的内外表面或外层结构的空气层中, 采用高效热发射材料, 可将大部分红外射线反射回去,从而对建筑物起保温隔热作用。目前,美国已开展大规模生产热反射膜,

12、主要用于建筑节能。此外,还可运用高效节能玻璃, 硅气凝胶新型节能墙材, 以提高节能效率;其次,研制再生能源(如太阳能、核能、风力、水力) 的收集,储存装置和热回收装置。太阳能是一种最丰富,便捷,无污染的绿色能源, 近年来在我国的天津、北京、甘肃、河北等省市建立了17 座被动式太阳能恒温式住宅, 以建筑物本身为太阳能收集器,从而达到屋内取暖制冷的目的。3 绿色建筑的设计观建筑与气候现代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 使得人类可以用机械空调来改善生活和工作环境, 这自然是人类的幸运, 但这种违背气候环境的高能耗建筑使我们付出了巨大的经济和能源代价,同时增加了生态环境的污染, 也在很大程度上使居者与自

13、然环境人为地分离。为了克服现行建筑模式对人的负面影响, 绿色建筑注重地区气候与建筑的关系, 并将考虑地方气候特点的设计作为绿色建筑的一项基本方法, 这是一种按人体的舒适要求和气候条件来进行建筑设计的系统方法,即根据当地气候特征,运用建筑物理的原理,合理组织各种建筑因素。事实上,人类对于环境的舒适、健康需求,常常无需现行空调设备也能得到满足, 如: 我国陕北的窑洞在- 20 左右的气候下, 其室内被大地包围着, 仍保持着15 上下的舒适室温; 还有西双版纳干阑住宅在酷热的气候中,仍可在室内创造出荫凉的空间。因此, 以绿色建筑的设计观来看,大自然是主要的供给者,而辅助设备系统属于其次。因而大部分的

14、照明可以由太阳光提供, 制冷由流动的空气产生, 采暖可以从人体以及办公设备中获得, 这些资源还可以通过其他自然方式补充: 太阳加热, 以风压和太阳浮力产生自然通风, 以水的蒸发产生制冷。考虑地方气候特点的设计是一种可以在任何技术层次上使用的方法, 因为, 在绿色建筑中气候所包含的各种因素是当作资源来考虑的, 充分利用气候资源, 提高气候资源利用率, 是考虑地方气候特点的设计的本质。如果将其原理与未来智能技术、信息技术、控制技术以及其他节能技术结合在一起, 就会构成丰富多彩的绿色建筑前景。4 绿色建筑的技术观技术与形式绿色建筑是一个能积极地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智能的、可调节系统。因此,它要求建筑外

15、层的材料和结构,一方面作为能源转换的界面,需要收集、转换自然能源,并且防止能源的流失; 另一方面, 外层必须具备调节气候的能力, 以消除、减缓、甚至改变气候的波动, 使室内气候趋于稳定, 而实现这一理想, 在很大程度上必须有赖于未来高技术在建筑中的广泛运用。首先,环保节能型材料是绿色建筑所必须的,必须对现有建材和技术进行环保、节能评估,提出技术改良、更新措施,使之符合环保、节能的要求。随着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日益走向成熟,在绿色建筑中这些高技术将得到广泛的运用: 如建筑结构有可能引入有机体的原理, 在混凝土中埋设光导纤维, 可以经常地监视构件在荷载作用下的受力状况, 自

16、我修复混凝土可得到实际应用。建筑物表面材料,通过多功能的组织进行呼吸,可净化建筑物内部的空气, 并降低温度, 形状记忆合金材料可用于百页窗的调整或空调系统风口的开闭, 自动调节太阳光亮, 建筑物表面的太阳能电池, 可提供采暖和照明所需要的能源., 无论使用何种技术, 绿色建筑总是立足于对资源的节约(reduce) 、再利用(reuse) 、循环生产(recycle) 等几个方面。其次,绿色建筑的形式必须利于能源的收集,建筑的外层将不再是“内部”与“外部”的分界线,而将逐步成为一种具有多种功能的界面。绿色建筑的材料和形式将是多样的, 尤其是外层材料将是高度综合、高效多功能的,而且,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 建筑行业将最大限度地吸收各种先进技术, 创造一种能更加适合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