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平顶山市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地理试题及答案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76113441 上传时间:2023-10-30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平顶山市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地理试题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河南省平顶山市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地理试题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河南省平顶山市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地理试题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河南省平顶山市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地理试题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河南省平顶山市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地理试题及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南省平顶山市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地理试题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平顶山市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地理试题及答案(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平顶山市20152016学年第二次调研考试高三文科综合地理能力测试 本试卷共14页,48题(含选考题)。全卷满分30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注意事项: 1答卷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合乎要求的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合乎要求的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选考题的作答: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用合乎要求的2B铅笔涂黑。答案

2、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5考试结束后,清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选择题 共3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读图1,完成13题。1图中河流的流向大致是A东北向西南流 B东南向西北流C西南向东北流 D西北向东南流2在规划建设的铁路线处中,有三处明显不合理,即A BC D3拟在甲、乙、丙、丁四处中选择一处作为露营活动地点,首先应该排除的是 A 甲处 B乙处 C丙处 D丁处 霾是大量极细微的干尘粒等均匀地浮游在空中,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千米的空气出现浑浊的现象(如图2)。我国一般把阴霾

3、天气现象并入雾一起作为灾害性天气的预警,称雾霾天气。自2013年1月上旬开始,我国中东部地区持续发生大范围雾霾天气。据此完成46题。4当雾霾笼罩时,下列哪一种自然现象出现后雾霾可能会加剧 A强风 B下雪 C暴雨 D降温5哪一天气系统的出现会使我国雾霾天气从南向北开始消退A冷锋 B暖锋 C反气旋 D气旋6能够减轻雾霾天气的根本措施是 A增强水平运动的气流吹散雾霾 B人工增雨减轻雾霾 C消除逆温减轻雾霾 D控制可吸入性悬浮颗粒物的排放 一些跨国企业通过在互联网上发布订单的方式,将产品的制造环节转移给承接订单的企业。下图示意其一般模式。在该模式中,制造工厂的国际转移速度较快。读图3,完成79题。7在

4、图示模式中 A发单企业集中在亚洲 B接单企业主要分布在发达国家 C产品全部在接单企业的工厂制造 D利润随订单流向逐级递减8从事下列产业的跨国企业,适于采用图示模式的是 A玩具制造 B汽车制造 C金属冶炼 D甘蔗制糖9在图示模式中,导致制造工厂国际转移速度较快的主要因素是 A原材料价格 B交通条件 C工人工资 D市场 索契是俄罗斯南部著名城市,是世界著名夏都之一,是2014年冬奥会的举办城市。读“索契地理位置示意图”(图4)和“索契气候直方图”(图5),完成1011题。10索契位于世界上纬度最高的亚热带气候分布区,其成因是 位于大陆内部,夏季受大陆低气压控制,气温高,降水少 临海,冬季有增温增湿

5、作用 北部有高大山脉,阻挡了南下的寒冷气流 冬季受中纬西风影响,降水较多 A B C D11索契作为冬奥会举办地的优势条件主要是 北部有高大山地,坡度适宜,利于滑雪场的建立 冬季,山地气温低,受中纬西风影响,降雪量大,山地积雪多 亚热带季风区,冬季温和,有利于保护运动员不受冻伤 冬季严寒,利于冰场封冻,投资少,建设便利 A B C D非选择题 共13题(含选考题),共160分。 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36题第41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第42题第48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做答。36(24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北部湾位于中国南海西北部,是指中国的广西沿海、广东

6、雷州半岛、海南西部,以及越南东北部所围成的海域,即通常所说的“两国四方”(如图7)。 地处北部湾顶端的中心位置的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主要包括南宁市、北海市、钦州市、防城港市所辖区域范围,同时,包括玉林市、崇左市的交通和物流(如图8)。土地面积425万平方公里,海域总面积近13万平方公里,海岸线长1595公里,人口1240多万。 (1)试从位置和交通两方面分析广西北部湾经济圈的区位优势。(10分) (2)南宁重点规划发展铝加工产业,试分析南宁发展该产业的优势条件。(6分) (3)近年来,广西承接了大量由珠江三角洲转移的产业,促进当地工业化的迅速发展,这对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有何积极意义?(8分) 3

7、7(22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某国气候干旱,降水量小而且不稳定。农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80的人口从事农牧业,但粮食不能自给。农业生产技术相对落后,如在平原、山地斜坡主要采用传统地面灌溉和引洪灌溉的方式,很少实施喷灌、滴灌。图9示意该国的厄立特里亚位置、地形及年降水量分布状况。 (1)描述该国的地理位置,并对其作出简要评价。(8分) (2)归纳厄立特里亚的地势特征,并根据地势判断该国从东南部到西北部气温变化趋势。(6分) (3)简述厄立特里亚农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以及该国可以采取的措施。(8分) 请考生在42、43、44三道地理题中任选一题做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并用2

8、B铅笔把所选题目题号后的方框涂黑。42(10分)旅游地理 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钱塘江大潮被誉为天下奇观,(如图10),钱塘江的最佳观潮地点在浙江省海宁市的盐官镇。 2013年8月22日中午,受强热带风暴“潭美”及农历大潮期双重影响,浙江嘉兴海宁盐仓段钱塘江观潮点出现“南潮”奇观,巨浪袭来致30米堤坝损毁,三十余名游客受伤,幸无大碍。 (1)试分析钱塘江大潮的形成原因。(6分)(2)为防止游客在观潮时受伤,应采取哪些措施?(4分)43(10分)自然灾害与防治 洪灾是由于江、河、湖、库水位猛涨,堤坝漫溢或溃决,水流入境而造成的灾害。灾害是我国发生频率高、危害范围广、对国民经济影响最为严重的自然

9、灾害,亦是威胁人类生存的十大自然灾害之一。洪灾的形成,与地形、气候、水系、植被等密切相关。图11示意图示意我国某区域等高线分布状况,该区域洪灾频繁多发。 (1)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分析A地洪灾多发原因。(6分) (2)简述B地防洪应该采取的主要工程措施。(4分) 44(10分)环境保护 洞庭湖是长江流域的主要湖泊,也是我国湖泊地区中面积较大的湿地。近年来,由于泥沙淤积和人类围垸等活动的干扰,洞庭湖的湿地生态功能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图12为“湿地生态系统的演替示意图”。 (1)归纳人类的围垸活动可能给洞庭湖地区生态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6分)(2)据图提出恢复洞庭湖湿地原有生态功能的主要措施。(4

10、分)平顶山市20152016学年第二次调研考试高三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地理参考答案选择题 共11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1D 2B 3C 4D 5B 6D 7D 8A 9C 10C 11A非选择题 共3题(含选考题,三选一),共56分。36(24分)(1)位置优势:南拥北部湾,背靠大西南,东连珠三角,面向东南亚,西南与越南接壤,是我国西南、中南等地区的出海大通道。(6分) 交通优势:多优良港口,海岸线长,临近印度洋太平洋航线;有多条铁路与内地、珠三角、东南亚各国相通。(4分)(2)有丰富的铝矿资源、水能资源;交通便利;市场广阔;劳动力充足;农业基础较好等。(6分)(3)为珠三角提供了广阔的经

11、济腹地;缓解了珠三角资源的紧张状况;缓解了珠三角的环境压力;为珠三角产业升级提供了机会。(8分)37(22分)(1)该国大致位于12N18N,东经36E43E之间。(2分) 西与苏丹接壤,南邻埃塞俄比亚,东南与吉布提相连,东北濒临红海。(4分) 扼连接欧、亚、非海上通道的咽喉,战略地位十分重要。(2分)(2)中部高,东、西部相对较低;(2分) 东南地势低,气温高;中部地势高,气温相对较低;(2分) 西北部地势下降气温随之升高。(2分)(3)问题:水资源匮乏;资金短缺;技术力量不足。(任答两点即可,2分) 措施:在高原修建水库与水坝,实现雨水的季节调配;培养农业技术人员;推广滴灌与喷灌等节水灌溉

12、技术;加强国际合作,解决资金短缺困难等。(任答三点即可,6分)42(10分)旅游地理(1)杭州湾是三角形海湾,口大内小,海潮涌起时,海水由外海进入湾中,潮位堆高,潮差增大;夏秋季节,夏季风盛行;天文大潮叠加,又加剧了潮势。(6分)(2)在钱塘江沿岸设置警示牌;用广播等媒介向游客宣传观赏钱塘江大潮的注意事项;及时预报特殊天气。(答出两点即可,4分)43(10分)自然灾害与防治(1)属山地地形,坡度大,强降水后汇流速度快,易导致洪灾暴发;属季风气候,受夏季风影响较大,进入雨季后,降水量大,多暴雨。(6分)(1)退耕还湖,疏浚湖泊;修建排水、分洪、堤防等水利工程。(4分)44(10分)环境保护(1)湖泊调蓄洪水的能力降低,使长江发生洪涝的概率增加;洞庭湖地区渔业资源濒临枯竭,生物多样性减少;水质污染加重。(6分)(2)入湖河流上游地区植树造林,做好水土保持工作;撤掉围垸,退田还湖;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答出两点即可,4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