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物、抒情和遗民情绪——元遗民诗人的咏梅话语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76104999 上传时间:2022-11-03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9.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咏物、抒情和遗民情绪——元遗民诗人的咏梅话语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咏物、抒情和遗民情绪——元遗民诗人的咏梅话语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咏物、抒情和遗民情绪——元遗民诗人的咏梅话语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咏物、抒情和遗民情绪——元遗民诗人的咏梅话语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咏物、抒情和遗民情绪——元遗民诗人的咏梅话语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咏物、抒情和遗民情绪——元遗民诗人的咏梅话语》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咏物、抒情和遗民情绪——元遗民诗人的咏梅话语(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咏物、抒情和遗民情绪元遗民诗人的咏梅话语 论文关键词咏梅遗民情绪遗民诗史论文摘要本文全方面揭示了咏梅成为元遗民诗人话语特征的历史文化原因和现实原因,及咏梅诗的时代特征,从而明确元遗民咏梅诗在咏梅诗史和诗歌史上的主要地位和作用。在元遗民诗歌的话语特征中,咏梅诗人诗作全部是数量最多的,据上表统计,有诗文别集存世的遗民诗人中,只有七人没有咏梅诗,可见其人数之多之广,咏梅诗共约六百首(初步统计有576首),比咏陶诗和咏节妇诗全部多。其中周巽、贡性之、叶照等人诗作超出三十首。元遗民诗人给咏梅诗注入了新的意义和内涵,咏梅不但是元遣民诗歌的主要题材和话语特征,而且也是元代文化和文学的主要特点之一。梅花成为文

2、学尤其是诗歌中的主要意象,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展现出多种不一样形态概括而言,关键经历了体物、比德和抒情三个阶段、三种形式,她们在元遗民诗歌中全部有丰富详细的表现。周巽、叶颤等隐居自适的遗民诗人,大部分情形下,将梅花作为纯粹的观赏对象,着力描写其容颜姿态,表示自己洁身自好的闲隐之情叶颐二月江城见梅二首其二云:桃杏纷纷正得时,疏梅高洁舍知几。怎样万卉矫春日,犹有孤芳驻夕晖。未要板桥寻蜡屐,最宜沙路试罗衣。轻鞋小扇孤山下,绝胜逋仙踏雪归。春天万花竞放,一枝梅花独立斜阳之中,既独树一帜,又孤芳自赏,有点落寞,但绝无哀怨。周巽有咏梅诗七十三首,约占其诗歌总数的三分之一,也是元遗民诗人中咏梅诗数量最多的

3、一位。周巽咏梅,全方面细致,性情集卷四有梅树梅根梅蕊梅萼等十二首分别咏歌梅树、梅花的各部分,性情集卷五集中描述了水边路旁、林底竹下、镜中雪里等不一样环境里的梅2,其寄托较深的林下梅云:“冰为肌骨玉为神,林下归来见美人。冷眼笑看千树雪,含情欲赠一枝春。花飘萝径留芳迹,诗刻苔碑生绿尘。落日孤坟吟眺苦,倦魂犹想绕湖滨。”全诗首写梅冰清玉洁的高风韵致,接着以梅榭留香和人世沧桑对比,写诗人孤独寂寞之情。周巽还善于在对比中写梅之纯白高沽,秀丽清香,性情集卷六有三香芝兰梅三白雪月梅等。分别写梅之色之香。松竹梅本是以耐风霜、斗冰雪的高尚节操为历代文人墨客所钦佩赞赏,其三友松竹梅是这么写的:“苍髯拂翠羽,有意伴

4、腥仙。共结岁寒约,村烟望水边。好像一幅萧散清旷的山水画,松竹梅傲然不屈的性格较难发觉。和叶颓、周巽等咏梅关键以体物为主不一样,贡性之、梁寅、钱惟善等咏梅大全部以人写梅,以梅喻人,有的歌颂梅傲雪耐寒、独立荒原的清高气节;有的称颂其孤芳自赏不和世推移的高风亮节;有的以梅自励,坚守遗民情操;有的以梅赠友。寻求精神慰藉。梅不再是纯粹的观赏对象,而是和诗人的思想情绪融为一体,假如说梅在周巽等人诗中是一个物象,那么梅在贡性之等人诗中则是含义复杂的意象。贡性之有咏梅诗三十八首,大多是题画之作,其题画诗有句云:“王郎胸次亦清奇,写尽孤山雪后枝。老我江南无俗事,为渠日日赋新诗。”王郎即元末画家王冕,可见其咏梅诗

5、和王冕梅画有直接联络,但也能很好地反应本身思想情感,其题画诗:平生心事许谁知,不是梅花不赋诗。莫向西湖踏残雪,东风多在向阳枝。以梅写人,为历代诗家所推许。她的咏梅诗大全部以梅喻人,借梅抒情,身世飘零之感,故国乡关之愁,时序变迁之叹,全部以梅为媒得以尽情渲泄。其墨梅云;醉折东篱朵,看如隔暮烟。莫惊颜色改,不是义熙年。以梅写菊,暗含渊明不仕二姓之义,既说明本身志向,又赋和梅花新的内涵。尽管贡性之题梅诗大多为题画之作,但大全部以梅喻人,梅浸透着本身情绪,或以梅之独为春先迎风斗雪,写本身高洁品格,如画梅影逐云边月,或以梅独处荒原,写本身孤独寂寞之情,如墨梅处士门前烂漫开,或写梅及人,如宫梅图:“璃楼夜

6、寒银漏涩,满地霜华月光白。翠琴啼断梦中魂,窈窕虚窗碧纱隔。千门深锁含章宫,未许人间识春色。只愁笛里曲声衰,零落香钿点妆额。”5_既是写梅花、写宫女,又是写本身、写当世,那深居宫廷,和世隔绝的梅花、宫女的哀怨凄凉之情何尝不是诗人本身写照。梅不但是其生活的点缀,也是其心灵的伴侣,“眼中谁是岁寒交,只有梅花伴寂窑,。“谁画梅花便索诗,梅花应和我相知。贡性之大量咏梅,关键是梅花所蕴含的独立荒原,不畏霜雪,不和世推移的坚贞不屈性格和本身的理想追求,人格精神一致。谢应芳、戴良、陈基等的咏梅诗大全部和贡性之类似,其着关键不在于描摹梅之姿容色态,而是因梅坚贞不屈性格和文化内涵和本身价值追求跟人格精神一致,因此

7、借花写人,用花喻人。梅不是她们歌颂的主体,而只是其思想情感的载体。以梅写遗民心志,故国旧君之思是元代遗民诗人咏梅的主要内容,舒蟥落梅歌云:一枝两枝横水滨,千片万片飞早春。残香满地铺白茵,含结青子枝头新。含章菇下肌理匀,春梦来醒香醪醇。君王溺爱恩情申,何况点缀额和唇。托根岩谷遭时屯,莓苔剥落湮红尘。碧玉柯斡共樵薪,更复扰扰来棘榛。畴昔开伴粉署宾,东风轻点泓池银。归来天上迹已陈,心肠铁石见无因。惜花长叹花下巡,见仁顿觉添酸辛。角声吹月双眉频,不知谁是调羹人。首先铺叙梅之姿容玉色,芳香袭人,接着笔锋一转,写香消玉陨,境遇悲惨,和深沉的国破家亡之感融为一体。少数民族遗民诗人中,丁鹤年咏梅诗最多,有十二

8、首,其诗既继承咏梅传统,又结合本身经历和时代气氛,以梅写禅,以梅写人,反应北人南来的社会情况。其题画梅云:“老向江南住,梅花共岁寒。故人清兴在,踏雪几回看o93将身世飘零之感寓于咏梅之中。其I临水梅则将梅和菩提树相提并论,以梅喻禅,诗云:“疏花清有影,止水净无埃。好似菩提树,明月照镜台。”为咏梅注入了新的内涵。咏梅成为元代遗民诗人的主要话语特征,是其生活情怀和思想性格的反应。假如说体物和比德是元遗民诗人对前代诗歌的继承,那么咏梅诗所表现的浓重的忧伤情调、深切的故国情怀则是对咏梅诗的发展。元之前的咏梅诗,不论是体物还是抒情,托物言志之义有三:(一)以负霜之姿喻孤高幽人;(二)岁寒暗香浮动,不屈霜

9、雪喻人志节不屈;(三)花姿幽独,不媚东风,不和群芳竞艳,喻志士幽人,不和世推移l。不管何种情形,意在以梅之高洁喻高人隐士,元遗民诗不但以梅指隐士之高雅,更以梅写遗民情绪,故国心态。诚如梁寅所言:故人之德而梅有之,当乎风霜凌厉,冰雪凝泛,叶辞其条,液归其根,梅于是时纷然珠缀,嚼然玉洁,郁郁烈烈,芬芬瑟瑟,松和为俦,竹和为列,贞固之性,孰逾之哉?人之性至纯也,至粹也,灵于物而或反愧于物,以物之全其天而人自离之也,君子者内志弗移,外好弗入,处险以夷,处闷以乐,既贞既固。惟金惟石,梅之是侣,孰谓人而不物之若耶?1意在强调梅之坚贞不屈,戴良则明确的以梅作为不屈二姓的象征,其东山赏梅诗序:花于穷阴盛寒而不和众卉争荣者,惟梅为然,盖其色能受变,香能处清,而操能立独,有仁入义士之高致。诸君以之而赏爱,宜也。即使,使其出处去就之际,一或有戾于是梅,纵从而赏之,而是梅不为其赏矣。今夫诸君子者,固世所谓仁人义士而能受乎变,处乎独,有凌寒之态,无争荣之恩,其于是梅乃赏,友而史之者矣。尤其指出梅不受时序改变而改变其贞洁本质,和胜国遗民不因新旧王朝更替而改变对故国的忠诚眷恋高度一致,贾陛之咏梅诗如此,邓雅“不有铁石心,谁能伴幽独”L1。亦如是。元遗民诗人的咏梅诗既是咏梅文学在元代的继续发展,也是元代文化、文学的主要表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