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蓝莓生态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76078490 上传时间:2023-01-07 格式:DOC 页数:76 大小:4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绿色蓝莓生态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76页
绿色蓝莓生态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76页
绿色蓝莓生态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76页
绿色蓝莓生态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76页
绿色蓝莓生态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7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绿色蓝莓生态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绿色蓝莓生态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7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现代生态园建设项目总体规划绿色蓝莓农业生态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目 录第一章 总论. 11.1项目概况. 11.2 项目主要建设内容. 21.3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 21.4 项目预期效益. 2第二章 项目背景和建设必要性. 32.1项目背景. 3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42.2.1 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有利于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42.2.2 实现农业产业化升级,有利于提高农业综合效益,促进农民增收 52.2.3 实施生态化农业生产,有利于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52.2.4 实施生态化农业生产,有利于繁荣农村经济,推动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 5第三章 项目区概况、市场和

2、可行性分析. 73.1项目区概况. 73.2项目产品市场分析. 83.2.1蓝莓种植栽培情况. 83.2.2蓝莓产品及其市场需求与前景. 83.2.3蓝莓生产的成本效益分析. 93.3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10第四章 项目建设总体目标和规划原则. 134.1项目建设总体目标. 134.2项目规划原则. 134.2.1特色突出、主题鲜明原则. 134.2.2生态可持续发展原则. 144.2.3 经济效益原则. 154.2.4因地制宜、综合规划原则. 154.2.4 文化提升、以人为本原则. 154.3开发建设标准. 164.3.1 水利措施及标准. 174.3.2 农业措施及标准. 174.3.3

3、 田间道、生产道及标准. 174.3.4 生态防护林、绿化措施及标准. 184.3.5 科技措施及标准. 18第五章 项目总体规划及主要建设内容. 205.1项目总体规划. 205.1.1项目技术路线. 205.1.2功能区域规划. 215.2主要建设内容. 235.2.1 蓝莓种植及深加工区. 235.2.2 设施蔬菜生产区. 245.2.3种苗繁育区. 255.2.5生态养殖区. 255.2.5蓝莓文化主题及园林景区. 255.2.6温泉宾馆区. 265.3配套设施. 265.3.1 灌溉与排水设施. 265.3.2 农畜产品加工贮藏设施. 275.3.3 生态农业科技研发与产品检测中心.

4、 275.3.4 园区道路工程及生态林网绿化工程. 275.4主要产品方案. 285.4.1蓝莓和鲜果产品. 285.4.2优质种苗. 285.4.3有机蔬菜产品. 285.4.4养殖畜产品. 285.4.5 优质微生物活性有机肥产品. 285.4.6农业休闲观光产品. 28第六章 投资估算和效益分析. 296.1投资估算. 296.2 运行费估算. 296.3 财务效益分析. 306.4 综合效益分析. 31第七章 结论和建议. 337.1结论. 337.2建议. 33第一章 总论1.1项目概况*生态园项目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现代农业生态科技为支撑,充分利用当地自然环境资源,集成种、养、加、

5、农业资源综合利用和农业生态等现代技术,建立种植、养殖、加工、废弃物综合利用等环节相互衔接,物质、能量互为利用的新型生产体系,以构建现代农业果蔬种植加工基地、畜禽养殖基地,景观式绿色生态园区为载体,打造一个集种植、养殖、农产品深加工、农事生活体验、农业科普教育、绿色生态旅游、温泉休闲疗养、会议培训为一体的现代农业绿色生态园区。本项目位于*市于洪区,紧邻农博园和国家级光辉现代农业示范区,位于九龙河、蒲河交汇处,地处温泉带,距小韩村、美国郡等仅9公里;项目占地面积约1590亩,项目区拥有原生态的景观资源与纯美的田园风光。农业生态周边环绕304国道、沈彰高速、蒲河景观大道等多条主次干道,路网通畅便捷。

6、项目建设符合现代农业发展方向,符合国家、地方的产业政策,市场前景广阔,市场优势明显。项目以蓝莓为主要种植品种,通过近1000亩的蓝莓种植形成一定的规模经济效应,结合生态种植、休闲采摘、蓝莓产品深加工、园区旅游开发等提升产品附加价值获得高额收益,形成辽宁地区从蓝莓育苗、苗木种植、果实销售、蓝莓产品深加工的全产业链条,形成区域蓝莓种植技术、生产成本、经营品牌优势。1.2 项目主要建设内容1.蓝莓种苗繁育、种植及深加工区规划占地1000亩2.设施蔬菜生产区规划占地60亩3.果树种植区规划占地100亩4.生态养殖及有机肥料处理区规划占地30亩5.温泉宾馆区规划占地200亩。6.蓝莓文化主题及园林景区规

7、划占地100亩1.3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项目总投资10000万元。其中80%由企业自筹,20%申请财政支持。1.4 项目预期效益 项目建成达到设计产能后,年增纯效益4900余万元,经济效益显著。通过项目建设,园区林草覆盖率达到85%以上,增强生态系统结构稳定性和自我调节能力,优化土壤生态环境,提高土地生产力,使园区的自然资源得到有效的保护和合理利用,不断改善和提高区域环境质量生态效益突出。园区通过核心技术的示范,强化对农民培训,提高农民的的创收技能,促进农民进入农业产业化链条的各个环节,增加农民收入,并逐渐实现农民市民化,农业工业化和农村城市化,促进农村繁荣。可壮大主要产业,促进结构调整分析。完

8、善产业化链条,促进产业的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实现农业增效,社会效益巨大。第二章 项目背景和建设必要性2.1项目背景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我国居民人均收入的大幅提高,人们对物质生活水平要求更高,绿色有机富含营养价值的农业产品越来越受到欢迎,市场需求不断扩大;同时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也日益提高,旅游、度假、养生等娱乐休闲活动消费也随之迅速发展。伴随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农业技术发展,农业生态园区在满足其生产性功能的同时,还具有了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人们提供观光、休闲、旅游的生活性功能,满足了人们的需求。农业生态园(Agriculture ecological garden)也称农业休闲园,是指利用

9、田园景观、自然生态及环境资源,结合农林渔牧生产、农业经营活动、农村文化及家庭生活,提供国民休闲,增进国民对农业及农村的体验为目的的农业经营;是集旅游功能、农业增效功能、绿化、美化和改善环境功能于一体的新型产业园。它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它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一个趋势,也是农业与旅游业发展结合的产物。农业生态园区拓展了农业发展的新空间,开辟了旅游业发展的新领域。随着农业生态园区的建设,经营与发展,在提升农产品价值,扩大农业和旅游收入,带动农民致富,改善环境等方面取得可喜的成绩,因此得到了政府的鼓励和支持。同时农业生态园也向循环经济化、产品和服务特色化、教育和文化消费化等方面进行了深

10、入的发展。逐渐形成了以市场为导向,依靠区域资源优势,以高新示范园区为基础,以产业化经营为模式,具体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于一体的现代农业新体系。同时随着农业生态园区大规模建设,农业生态园区市场竞争也越来越大,园区产品和经营的特色化日益成为园区经营发展中获取竞争优势的重要因素。本项目以蓝莓作为主题园区。蓝莓的名称来源于英文blueberry,意为蓝色的浆果。它是多年生绿叶或常绿灌木,果实为浆果。蓝莓栽培最早的国家是美国,1906年美国人考维尔(Coville)开始野生蓝莓的选种、选育和栽培,在美国和欧洲已有百年以上的文化。蓝莓营养丰富,不仅富含常规营养成分,而且还含有极为丰富的黄酮类和多糖

11、类化合物,因此又被称为“水果皇后”和“浆果之王”。因为其具有较高的保健价值所以风靡世界。是世界粮农组织推荐的五大健康水果之一。蓝莓产品市场巨大,发展迅速。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2.1 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有利于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在耕地数量一定的前提下,耕地质量和农业生态科技应用水平是决定综合生产能力的两个关键性因素。建设生态型循环农业产业示范园,可以快速提升当地农业产业结构,使先进适用的农牧技术得以迅速推广,大幅度提高耕地质量和农业生态环境,使土地产出率得到提高,农产品质量得到保障,进而提高本区域农业综合生产能力。2.2.2 实现农业产业化升级,有利于提高农业综合效益,促进农民增收应用

12、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是促进农业产业升级的必然要求,在现代装备武装下,大范围、高水平应用农业现代科技成果,进行集约化种养殖生产,打破农民一家一户的传统生产模式,农民的身份转变为农业工人,不但有利于提高农业劳动生产效率和综合效益,还可以使农民的收入得到持续增加。2.2.3 实施生态化农业生产,有利于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园区集成了多项现代生态农业的成熟技术,遵循可持续农业发展规律,对农牧业生产、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园区及其辐射带动耕地的肥水管理、种植养殖品种等要素进行总体设计,形成田间保护林网、沟渠、塘坝相配套的农田生态保护体系,养殖业、种植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业之间资源互

13、为利用,最大限度利用有用资源,减少人工合成化肥、农药使用,严格保护自然资源,确保资源的永续利用,从而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2.2.4 实施生态化农业生产有利于繁荣农村经济,推动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通过实施生态化农业生产示范工程,不但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制约农业生产发展的集约化、产业化、科技化、生态化等关键问题,还可以大幅度改善农村环境,在山青水秀的环境中形成强劲的农业生产能力。通过科学化管理、品牌化经营,有效延伸农牧业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繁荣农村经济,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步伐。第三章 项目区概况、市场和可行性分析3.1项目区概况本项目位于*市于洪区,紧邻农博园和国家级光辉现代农业示范区,位于九

14、龙河、蒲河交汇处,地处温泉带,距小韩村、美国郡等仅9公里;拥有原生态的景观资源与纯美的田园风光。农业生态周边环绕304国道、沈彰高速、蒲河景观大道等多条主次干道,路网通畅便捷。*是辽宁省省会,中国十五个副省级城市之一,东北地区第一大城市,东北的交通枢纽,通信枢纽,*经济区的核心城市,东北地区的中心城市。*市总面积逾1.3万平方公里,市区面积3495平方公里。2012年全市常住人口822.8万人,市区户籍人口约600万。2012年人均GDP达80532元,同比增长9.2%,已超过了国际通行的GDP1万美元的衡量标准,*已达到中等发达经济体的发展水平。2012年,*市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43

15、1元,*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0002元。*属于属温带半湿润大陆性气候,全年气温在-3536之间年平均气温6.29.7,全年无霜期155180天。受季风影响,降水集中在夏季,温差较大,四季分明。冬寒时间较长,近六个月,降雪较少;夏季时间较短,多雨。春秋两季气温变化迅速,持续时间短:春季多风,秋季晴朗。3.2项目产品市场分析3.2.1蓝莓种植栽培情况目前,全球有30多个国家进行蓝莓栽培,总面积约12万公顷。中国的蓝莓品种主要来源于美国和日本,现已引进适宜中国南北各地种植的品种100多个,适合在全国各气候条件下栽培。我国蓝莓的种植主要一企业化和规模化方式进行,一般起点1000亩。根据蓝莓发展规律和中国蓝莓产业发展预测,中国规划蓝莓发展面积2万公顷为适度规模,要达到这一规模还需要20-30年,开发潜力巨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