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笔落惊风雨(文本研习)离骚(节选)训练(含解析)苏教版必修4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76035715 上传时间:2023-03-21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0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笔落惊风雨(文本研习)离骚(节选)训练(含解析)苏教版必修4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笔落惊风雨(文本研习)离骚(节选)训练(含解析)苏教版必修4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笔落惊风雨(文本研习)离骚(节选)训练(含解析)苏教版必修4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笔落惊风雨(文本研习)离骚(节选)训练(含解析)苏教版必修4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笔落惊风雨(文本研习)离骚(节选)训练(含解析)苏教版必修4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笔落惊风雨(文本研习)离骚(节选)训练(含解析)苏教版必修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笔落惊风雨(文本研习)离骚(节选)训练(含解析)苏教版必修4(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离骚(节选)一、基础巩固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苗裔屹立安逸臆造肄业B.弃秽晦涩讳言麾下慧眼C.沪剧保护奔赴怙持扈江离D.辟芷脂肪咫尺指头圣旨解析A项,都读“y”;B项,“麾下”的“麾”读“hu”,其余都读“hu”;C项,“奔赴”的“赴”读“f”,其余都读“h”;D项,“脂肪”的“脂”读“zh”,其余都读“zh”。答案A2.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夕揽洲之宿莽B.来吾道夫先路C.肇锡余以嘉名D.扈江离与辟芷兮解析B项,“道”同“导”,引导;C项,“锡”同“赐”;D项,“辟”同“僻”。答案A3.对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朕皇考曰伯庸皇考:古时对

2、亡父的尊称。B.皇览揆余初度兮揆:思量。C.肇锡余以嘉名肇:始。D.又重之以修能修:长。解析D项,修:美好的。答案D二、阅读鉴赏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48题。屈原庙赋苏轼浮扁舟以适楚兮,过屈原之遗宫。览江上之重山兮,曰惟子之故乡。伊昔放逐兮,渡江涛而南迁。去家千里兮,生无所归而死无以为坟。悲夫!人固有一死兮,处死之为难。徘徊江上欲去而未决兮,俯千仞之惊湍。赋怀沙以自伤兮,嗟子独何以为心。忽终章之惨烈兮,逝将去此而沉吟。“吾岂不能高举而远游兮,又岂不能退默而深居?独嗷嗷其怨慕兮,恐君臣之愈疏。生既不能力争而强谏兮,死犹冀其感发而改行。苟宗国之颠覆兮,吾亦独何爱于久生。托江神以告冤兮,冯夷(传说中

3、的黄河之神,即河伯)教之以上诉。历九关而见帝兮,帝亦悲伤而不能救。怀瑾佩兰而无所归兮,独茕茕乎中浦。”峡山高兮崔嵬,故居废兮行人哀。子孙散兮安在?况复见兮高台。自子之逝今千载兮,世愈狭而难存。贤者畏讥而改度兮,随俗变化,斫方以为圆。黾勉于乱世而不能去兮,又或为之臣佐。变丹青于玉莹兮,彼乃谓子为非智。“惟高节之不可以企及兮,宜夫人之不吾与。违国去俗死而不顾兮,岂不足免于后世?”呜呼!君子之道岂必全兮全身远害亦或然兮嗟子区区独为其难兮虽不适中要以为贤兮。夫我何悲?子所安兮。注 曰惟:句首语助词。伊:助词。处死:处理死的方式。惊湍:惊人的急流。逝:发语词。沉吟:犹豫不决。退默:引退隐居。九关:九重天

4、门。中浦:水滨。要:总结。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浮扁舟以适楚兮适:到。B.去家千里兮去:离开。C.又或为之臣佐佐:辅佐。D.黾勉于乱世而不能去兮勉:鼓励。解析勉:努力。答案D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赋怀沙以自伤兮以尔车来,以我贿迁B.独嗷嗷其怨慕兮其如土石何C.独茕茕乎中浦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D.黾勉于乱世而不能去兮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解析C项,都是介词,相当于“于”;A项为连词“来”和介词“把”;B项为助词和副词“将、将要”;D项为连词,分别表转折和递进。答案C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5、.苏轼的屈原庙赋是采取“骚体赋”的形式写成的,是为了纪念“骚体赋”的创始人屈原,此赋是发屈原之心而作,其词气与屈原有暗合之处。B.本赋叙事、议论、抒情相结合,抒发了作者追慕屈原高洁的人品,渴望建功立业匡时济世的情感。C.苏轼认为在艰难的人生旅途中,要同邪恶势力巧妙灵活地周旋,劝诫世人不要像屈原那样为保全生命而远离祸害。D.本文同离骚一样,大量运用句尾助词“兮”字,使文章唱叹有致,哀婉缠绵而又悲壮遒劲,读来有荡气回肠之感。解析“劝诫世人不要像屈原那样为保全生命而远离祸害”说法错误,应是“哀叹孤独的个人面对社会压力和人生必死的脆弱性,也是他流放后的理性思索”。答案C7.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

6、断句。君子之道岂必全兮全身远害亦或然兮嗟子区区独为其难兮虽不适中要以为贤兮。解析本题可借助文言虚词“岂”“亦”和表语气的“独”、句首连词“虽”以及“兮”字断句。参考答案君子之道/岂必全兮/全身远害/亦或然兮/嗟子区区/独为其难兮/虽不适中/要以为贤兮。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生既不能力争而强谏兮,死犹冀其感发而改行。(2)怀瑾佩兰而无所归兮,独茕茕乎中浦。(3)贤者畏讥而改度兮,随俗变化,斫方以为圆。解析第(1)句,“既”,已经;“冀”,期望。第(2)句,“怀”,怀揣;“所归”,容身的;“独”,只;“乎”,相当于“于”,在。第(3)句,“度”,做人准则;“斫”,砍掉,摒弃;

7、“方”,方正;“圆”,世故圆滑。参考答案(1)生前已不能奋力争辩直进忠言,死后仍期望君王受到感发改变行为。(2)我怀揣美玉,身佩香草而无处容身,只能在水滨孤独忧伤。(3)贤良的人忧谗畏讥而改变做人的准则,随世俗之风顺应变化,摒弃方正而崇尚世故圆滑。参考译文小船浮波顺流来到了楚地,经过屈原大夫生活过的地方。我放眼眺望江上重叠的山峦,这便是你魂牵梦萦的故里。想当年,你再次被放逐南荒之地,曾渡过大江的汹涌巨浪。你离开家园跋涉千里,生无归宿啊死无墓地。悲哀啊!人当然都不免一死,可是决定怎样死却很不容易。你独自在江边徘徊不已,想离开人间又未拿定主意。你俯首千丈峭壁,江中的激流让人心惊胆悸。你吟成怀沙自伤

8、怀抱,令人叹息你为什么独抱着自沉的心意。诗的结尾陡然惨烈之极,你决心离开人世却沉吟犹豫。“难道我不能远走高飞到国外游历?难道我不能急流勇退、洁身隐居?我独自嗷嗷不停地倾诉对君王的怨慕,只恐怕君臣的关系更加疏离。生前已不能奋力争辩直进忠言,死后仍期望君王受到感发改变行为。如果我的祖国已遭到颠覆,我也决心不吝惜生命而苟活下去。我拜托江神代我告冤,黄河神却叫我向玉帝申诉。我一连闯过九重天门去见玉帝,玉帝也为我悲伤却不能救助。我怀揣美玉,身佩香草而无处容身,只能在水滨孤独忧伤。”江峡上的山峰巍峨高大,屈原故居荒废使行人悲哀。你的子孙后代都散失在哪里?何况我又见到你故居残败的高台。你离开人世迄今已过千年

9、,世道更加褊狭,人生更加艰难。贤良的人忧谗畏讥而改变做人的准则,随世俗之风顺应变化,摒弃方正而崇尚世故圆滑。人们在乱世中竭力挣扎,却舍不得洁身退隐,有的竟然做了助纣为虐的大臣。你想把一幅色彩脏乱的图画改成美玉般洁白,人们就说你太不明智。“只有高尚的节操是可望而不可即的,那些小人当然不是我的同类。告别祖国,抛弃人世,义无反顾地赴死,难道这就不足以免受后人的非议指责?”啊!君子之道,难道一定要这样追求完美吗?保全生命,远离祸害,或许也是正确的吧!我叹息你专心一意,独自去做难做的事。尽管你的言行过于激烈不够适中,但要紧的是,你不愧是一位高尚贤良的君子。那么,我还悲伤什么?屈子啊,愿你的灵魂安息吧!三

10、、语言表达9.补写下列有关节日的两副对联。注意:内容与节日相关;可以不考虑平仄。(1)端午上联:赛龙舟不忘楚风余韵(2)中秋下联:明月千里寄相思解析本题着眼的两个传统节日端午与中秋,一个以历史人文气息见长,一个以亲情意味见长,拟写答案时要抓住节日的习俗特点,上下句句式相同,词性要相对。答案示例(1)端午下联:闻粽香尚思屈子忠魂(2)中秋上联:清风一缕拂丹桂10.阅读下面这幅名为屈原是谁?的漫画,条理清晰地描绘画面内容,并揭示画面的寓意。解析画面内容较多,介绍时要按照一定顺序依次介绍,同时,要注意观察画中人物的表情,以理解漫画的寓意,注意结合标题加以理解。参考答案画面内容:对于“屈原是谁?”这个

11、问题,画面中的四个人莫衷一是,左起第一个人手指指向上方,胸有成竹地说:“是歌手,他唱过离骚!”第二个人大张着嘴,口水外流地说:“是厨师,他发明了粽子!”第三个人侧脸看着前面两人说:“是医生,大家都叫他大夫!”第四个人指着地上说:“是运动员,他跳过江!”寓意:透过画面中四个人物的语言和自信满满的神态,我们可以看出当今社会上很多人对传统文化极不熟悉,但不以为意,反而信口开河,这是文化的悲哀。备课资源链接一、“楚辞”简介楚辞是战国时期兴起于楚地的一种诗歌样式。“楚辞”的名称,最早见于西汉前期司马迁的史记酷吏列传。在汉代,“楚辞”也被称为“辞”或“辞赋”。西汉末年,刘向将屈原、宋玉的作品以及汉代淮南小

12、山、东方朔、王褒、刘向等人承袭模仿屈原、宋玉的作品共16篇辑录成集,定名为楚辞。“楚辞”遂又成为诗歌总集的名称。由于屈原的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故“楚辞”又称为“骚”或“骚体”。楚辞是在楚国民歌的基础上经过加工、提炼而发展起来的,有着浓郁的地方特色。同时,楚辞又是南方楚国文化和北方中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春秋战国以后,一向被称为荆蛮的楚国日益强大。它在问鼎中原、争霸诸侯的过程中与北方各国频繁接触,促进了南北文化的广泛交流,楚国也受到北方中原文化的深刻影响。正是这种南北文化的汇合,孕育了屈原这样伟大的诗人和楚辞这样异彩纷呈的伟大诗篇。楚辞在中国诗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它的出现,打破了诗经以后两三个世纪

13、的沉寂,而在诗坛上大放异彩。后人也因此将诗经与楚辞并称为风、骚。“风”指十五国风,代表诗经,充满着现实主义精神;“骚”指离骚,代表楚辞,充满着浪漫主义气息。风、骚成为中国古典诗歌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创作的两大流派。今存最早的楚辞注本是东汉王逸的楚辞章句。楚辞章句即以刘向楚辞为底本,它除了对楚辞进行了较完整的训释之外,还提供了有关原本的情况。在楚辞章句的基础上,南宋洪兴祖又作了楚辞补注。此后,南宋朱熹著有楚辞集注,清初王夫之撰有楚辞通释,清代蒋骥有山带阁注楚辞,等等。他们根据己见,作了许多辑集、考订和注释、评论工作。二、离骚的艺术特色1.浪漫手法的巧妙运用。诗人通过神奇的想象力和瑰丽的语言表达自己的志向。“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这些语句想象丰富,大量运用比喻、象征手法来寄寓自己的“美政”理想,用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塑造形象,显示了浓郁的浪漫气息,展现了诗人的伟大人格和坚贞不屈的精神。2.比兴手法的大量运用。例如文中用“江离”“辟芷”喻指美好的品德,用“美人”喻指君主。3.对偶句式的运用。如文中:“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等句,句式整齐。- 4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