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寄京师诸弟-古诗-赏析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76031506 上传时间:2024-02-26 格式:DOC 页数:1 大小:1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寒食寄京师诸弟-古诗-赏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寒食寄京师诸弟-古诗-赏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寒食寄京师诸弟-古诗-赏析(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寒食寄京师诸弟-古诗-赏析雨中禁火空斋冷,江上流莺独坐听。把酒看花想诸弟,杜陵寒食草青青。翻译雨中的寒食节更显得寒冷,我单独坐听江上黄莺的鸣叫。端着酒杯赏花时又想起了杜陵家几个弟弟,寒食时,杜陵这一带已是野草青青了。赏析韦应物诗集中收录寄诸弟诗近二十首,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手足情深的诗人。而正由于出自性情,发自胸臆,所以这首诗虽只是即景拈来,就事写出,却令人感到蕴含深沉,情意悠长。就章法而言,这首诗看似平铺直叙,顺笔写来,而针线极其绵密。诗的首句从近处着笔,实写客中寒食的风光;末句从远方落想,遥念故园寒食的风光。这一起一收,首尾照应,紧扣诗题。中间两句,一句暗示独坐异乡,一句明写想念诸弟,上下绾合

2、,承接自然。两句中,一个“独字、一个“想字,对全篇有穿针引线的妙用。第二句的“独字,既是上句“空字的延伸,又是下句“想字的伏笔;而第三句的“想字,既由上句“独字生发,又统辖下句,直贯到篇末,说明杜陵青草之思是由人及物,由想诸弟而联想及之。从整首诗看,它是句句相承,暗中钩连,一气流转,浑然成章的。当然,宾虽然不能无主,而主也不能无宾。这首诗的第三句又有赖于上两句和下一句的衬托。这首诗的一、二两句,看来不过如实写出身边景、眼前事,但也含有许多层次和曲折。第一句所写景象,寒食禁火,万户无烟,本来已经够萧索的了,更逢阴雨,又在空斋,再加气候与心情的双重清冷,这样一层加一层地写足了环境气氛。第二句同样有

3、多层意思,“江上是一层,“流莺是一层,“坐听是一层,而“独坐又是一层。这句,本是随换句而换景,既对春江,又听流莺,一变上句所写的萧索景象,但在本句中却用一个“独字又折转回来,在多层次中更显示了曲折。两句合起来,对第三句中表达的“想诸弟之情起了层层烘染、反复衬托的作用。至于紧接在第三句后的结尾一句,把诗笔宕开,寄想象于故园的寒食风光,就更收衬托之妙,进一步托出了“想诸弟之情,使人更感到情深意远。这首诗,运笔空灵,妙有含蓄,而主要得力于结尾一句。这个结句,就本句说是景中见情,就全篇说是以景结情,收到藏深情于行间、见风韵于篇外的艺术效果。它与王维?山中送别?诗“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句,都取意于?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但王维句是明写,语意实;这一句是暗点,更显得蕴藉有味。它既透露了诗人的归思,也表达了对诸弟、对故园的思念。这里,人与地的双重思念是交相触发、交融为一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