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地质勘查报告样本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76015821 上传时间:2022-08-25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2.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文地质勘查报告样本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水文地质勘查报告样本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水文地质勘查报告样本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水文地质勘查报告样本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水文地质勘查报告样本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水文地质勘查报告样本》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文地质勘查报告样本(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六章 水文地质第一节 区域水文地质概况xx 区块位于山西断隆以西,鄂尔多斯台坳的东部,为一向西倾 斜的单斜构造。煤田东部边缘广泛出露寒武-奥陶系灰岩,构成了灰 岩地下水的补给边界。由东至西从地表第四系至煤系基盘沉积了巨厚 的三叠系、二叠系及石炭系地层,均为泥质岩和砂岩相间成层,岩石 胶结致密、裂隙少,纵横方向连通性差,影响了含水层的发育及相互 间的水力联系,加之降水量少,上部又发育有巨厚的第四系黄土和第 三系红土,因此地下水的补给来源极为贫乏,致使岩石的含水性从上 至下逐渐减弱。中深部、深部山西组、太原组地层含水性极弱,仅在 与地形、地貌、地质构造相适宜的河谷阶地区、基岩风化壳与冲积层 潜水

2、及地表水有水力联系地带,岩石富水性较好。区内主要含水层有 碳酸盐岩溶、裂隙含水层与松散岩类孔隙含水层,接受大气降水的补 给,补给、径流条件较好,地下水矿化度较低。区域地层根据含水介质的特性,可划分为碳酸盐岩岩溶裂隙含水 岩组、碎屑岩类夹碳酸岩类裂隙含水岩组、碎屑岩类裂隙含水岩组及 松散岩类孔隙含水岩组四大类,分述如下:一、碳酸盐岩岩溶裂隙含水岩组寒武-奥陶系灰岩广泛出露于煤田东部的山区,地表灰岩裂隙发 育,易接受大气降水的补给。煤田内部深埋地下,构成了煤系的基盘。 寒武系底部页岩普遍发育,具有区域隔水作用,中、上寒武系和奥陶 系以灰岩、白云质灰岩、白云岩为主,不仅裂隙发育,而且还具有岩溶孔洞和

3、洞穴,空间上岩溶发育具有不均一性,为不均一富水含水层。 奥陶系特别是中奥陶质纯灰岩是区内主要富水岩层。一般泉水流量1.8m3/h以上,如河曲县暗子沟泉,流量为421.2m3/h。在补给区单 位涌水量一般为1.00m3/h m,在泻水迳流区钻孔单位涌水量大,如位 于黄河河谷中的XX县天桥电站,钻孔单位涌水量达25.2m3/h m,水 位标高808.07m,岩溶地下水类型一般为重碳酸或重碳酸、硫酸盐水, 矿化度小于 1.00g/L。本区属天桥泉域水文地质单元。裸露区直接接受降水入渗补给。 被黄土或石炭二叠系地层覆盖区,受孔隙水、裂隙水补给,奥陶系 灰岩水沿北东部、东部、东南部方向向天桥泉排泄。天桥

4、泉出露于 xx县黄河天桥峡谷中,沿黄河在10km范围内排入黄河,总流量8m3/s。二、碎屑岩夹碳酸岩裂隙含水岩组由山西组、太原组砂岩、泥岩及煤层组成,太原组夹 23 层石灰 岩。砂岩裂隙含水层一般地区单位涌水量小于lm3/hm,泉水流量小 于5m3/h,属弱含水层。太原组灰岩富水性强弱取决于裂隙及岩溶发 育程度,它不仅受构造条件限制,而且与埋藏条件密切相关,单位涌 水量 0.0033.85m3/hm。三、碎屑岩类裂隙含水岩组由三叠系、二叠系一套粒级不同的粗、中、细、粉砂岩及泥岩组 成。砂岩之间发育的厚层泥质岩类具有隔水作用,不利于大气降水入 渗补给。泉水流量一般小于5m3/h,钻孔单位涌水量多

5、小于lm3/hm, 富水性弱。但在基岩覆盖较薄的河谷区,大气降水入渗条件好,厚层 砂岩泉水流量大,富水性中等。如石楼下庄河泉水出露地层为刘家沟 组砂岩,泉水流量达50m3/h。砂岩裂隙水属潜水承压水,水质类型一 般为 HCO3-Ca Mg 型,矿化度小于 0.5g/L。四、松散岩类孔隙含水岩组该组由第四系、第三系孔隙含水层构成。是区内重要的含水层之一。1、第四系:广泛分布于垣、梁、峁丘陵区,覆于基岩或红土之上的中、上更 新世黄土,由细粒的粉砂质粉土组成,虽然黄土孔隙较大,垂直裂隙 也较发育,但受当地降水量小,而蒸发量较大等自然条件制约,因此 黄土的含水极弱。呈带状分布于较大沟谷的全新统冲积、洪

6、积、砂砾 石层含水层,属补给条件好的汇水地段,易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同时 还接受河谷两侧出露的基岩泉水的补给,富水性较好。如三川河河谷 一带,钻孔单位涌水量210m3/hm,地下水一般为潜水。水质类型 HCO3-CaMg型,矿化度小于lg/L,水质良好。2、第三系上新统: 全区广泛分布,由褐红色粉质粘土,砂砾石层组成。粉质粘土结 构致密,含水性弱,具有一定的隔水作用。粘土底部砂砾石层,半胶 结,厚020m,含孔隙、裂隙,由于下部泥岩的隔水作用,在沟谷切 割处多有泉水出露,流量 550m3/h 不等,是本区乡村居民主要的饮 用水源。第二节 勘探区水文地质条件一、含水层(一)奥陶系石灰岩岩溶裂隙含水

7、层本次勘探W302号钻孔接露了奥陶系灰岩,灰岩钻进104.26m, 顶界埋深745.74m,其岩性以白色白云质灰岩及灰色灰岩为主。间夹 角砾状泥灰岩、豹皮状灰岩。不同层段,岩溶裂隙发育。上部岩心较 为完整,裂隙少见且充填方解石脉。828m以下岩心破碎,裂隙发育, 钻进过程中严重漏水,奥灰水位观测,静止水位埋深238.12m,水位 标高815.11m。区内赋存主要可采煤层均位于奥灰水位以下。另据东北部相邻xx井田奥灰单孔和群孔抽水试验资料,奥陶系 含水层单井出水量为3602300m3/d,单位涌水量0.0110.278L/s.m且 具有由东而西含水性增强趋势,属含水性中等之承压含水层。(二)太原

8、组砂岩裂隙含水层由砂岩、泥岩、泥灰岩及煤组成,系砂岩裂隙承压水,岩石胶结 致密,裂隙不发育,埋藏深,补给条件差,含水性弱。全区简易水文 地质观测,冲洗液消耗量0.020.04m3/h。W103、W104号钻孔9号 煤层顶板砂岩漏水,含水性相对好一些。 W302 号钻孔太原组抽水试 验,单位涌水量0.0035L/sm,渗透系数0.00757m/do水质类型HCO3 (Na+K)型,矿化度 550g/L,总硬度 28.66mg/L,PH 值 9.06o(三)山西组砂岩裂隙含水层含水层岩性以粗粒砂岩、中粒砂岩为主,垂向上分为二个含水层 段。4 号煤层顶部砂岩段:含水层岩性为灰白色砾岩、中、粗砂岩有1

9、3层,总厚度5.2226.24m,单层厚度2.5011.96m。4 号煤层底板砂岩段:岩性为中粒砂岩、粗粒砂岩,全区分布稳定,厚度为4.28-8.49m,是4号煤层直接充水含水层。山西组砂岩胶结致密,节理裂隙少,砂岩的含水性极弱。简易水 文观测,冲洗液消耗量仅为0.010.03m3/h。W302号孔山西组以上地 层混合抽水试验,单位涌水量0.00132L/s.m,渗透系数0.00125m/do 水质类型 HCO3- (Na+K),矿化度 440g/L,总硬度 19.94mg/L,PH 值 8.41 。(四)下石盒子组砂岩裂隙含水层 全区分布,地表未有出露。含水层岩性为厚层状粗粒砂岩,有两层,厚

10、度28.7732.45m,单层厚度6.5915.91m。底部匕砂岩分布较 为稳定,由北而南颗粒变细。本组砂岩结构致密,裂隙不发育,简易 水文观测曲线没有明显变化,冲洗液消耗量0.020.05m3/h,含水性 弱。(五)上石盒子组砂岩裂隙含水层出露于石塘河沟谷两侧,含水层岩性为细、中、粗粒砂岩。根据 岩性组合垂向上分为三段:上段:岩性为褐红、紫红色砂质泥岩、泥岩、中粗砂岩及砾岩, 含水层赋存在该段的下部,岩性为砾岩、中粗砂岩。厚度 4.8620.93m, 厚层状,交错、波状层理,孔隙式泥质胶结,疏松。中段:含水层岩性为灰白色、灰绿色含砾粗砂岩、中粗砂岩。分 布于该段的底部,有两层,厚度7.453

11、8.59m,单层厚度3.7122.69m, 厚层状块状,岩石致密完整,裂隙不发育,含水层厚度,颗粒具有 由北而南变薄变细之趋势。下段:该段底部之K6粗砂岩,全区分布稳定,厚5.3910.86m,6 厚层状、块状,基底式钙泥质胶结,砂岩致密坚硬,裂隙稀少。本组砂岩由于各段之间有厚层的泥质间隔,而且裂隙不甚发育, 地下水补给条件极差,属富水性弱的含水层。(六)石千峰组砂岩裂隙含水层 分布于勘探区西部,保寺河、石塘河沟谷两侧零星出露。本组地层为中、粗砂岩与泥岩互层产出,地下水赋存于砂岩裂隙中,为潜水、 承压裂隙水。本区的北部有泉水出露,流量0.080.20L/S,富水性弱。(七)刘家沟组砂岩裂隙含水

12、层 赋存于勘探区西部,沟谷两侧出露。上部以砖红色厚层状中粗砂岩夹薄层砖红色泥岩为主;下部为灰红色板状粗砂岩;底部局部含砾。 砂岩裂隙较发育,属潜水、承压裂隙水。沿沟有小泉小水出露,含水 性弱。(八)第三系xx组砂岩裂隙、孔隙含水层 本组上部为棕红色粉质粘土,全区分布,含水性极弱。底部有一 层钙质胶结的砾岩层,半胶结状,厚25m,含孔隙、裂隙。由于下 部泥岩的顶托,全区大部分泉水从该层出露,是当地居民主要的饮用 水源。泉水流量一般在530m3/d,石塘河支流二里沟泉水流量达432 m3/d。水质类型 HCO3- (K+Na)Mg 型,矿化度 360g/L,PH 值 8.36。(九)第四系孔隙含水

13、层 呈带状分布于区内较大的沟谷中,含水层岩性为冲洪积堆积的砂 砾层,易接受大气降水的补给,富水性较好。分布在梁、峁高地带的黄土,含水性极弱。二、隔水层(一)第三系 xx 组红土全区分布稳定,厚度084.76m,岩性为棕红色粉质粘土,含钙 质结核,干燥坚硬,侵水具湿胀性,隔水性良好。(二)三叠系、二叠系砂泥岩隔水层砂岩之间厚层的泥岩、砂质泥岩,单层厚度最厚达20余m,上 部泥岩多以风化成土状,下部泥岩完整、致密,是砂岩含水层之间隔 水、半隔水层。(三)本溪组 全区分布稳定,岩性为灰黑色、灰红色泥岩、铝土质泥岩,夹有砂岩及薄层灰岩。厚1230m,是奥灰水与煤系地层之间重要的隔水 层。三、地下水补给

14、、排泄条件 本区地下水的补给来源主要为大气降水,其次为地表水。受地形、 地貌、岩性及地质构造的控制,不同的含水系统形成了各自独立的补 给、径流、排泄形式。松散岩类孔隙含水系统,含水层岩性为砂砾石层、中粗砂岩,分布于各大沟谷中,易接受大气降水的补给及地表水的补给。分布于梁 峁地带的红土、黄土,入渗条件差,接受大气降水的补给量少,属相 对隔水层。地下水在向沟谷两侧运动过程中,一部分以泉的形式排泄, 大部分以蒸发形式排泄于大气中。碎屑岩裂隙含水系统,由刘家沟组、石千峰组、上、下石盒子组、 山西组、太原组构成。山西组以上地层在沟谷两侧有出露。由于本区 沟深壁陡,而且降水多以暴雨形式,因此大气降水的入渗

15、量很小。随 着埋深愈来愈大,岩石的节理裂隙愈来愈不发育,加之砂岩之间厚层 的泥岩间隔,地下水的补给条件变差。山西组、太原组含水层仅接受 少量的侧向补给,地下水在自西向东径流过程中,除少数以泉的形式 排泄外,主要以径流方式向区外排泄 。煤层开采后,矿井排水则成 为主要的排泄形式。碳酸盐岩溶、裂隙含水系统,由石灰岩、白云质灰岩组成,石灰 岩岩溶裂隙发育,空间具有不均一性,富水性有强有弱,为复杂的含 水系统,属天桥泉域。勘探区地表未有出露,属深埋迳流区,主要接 受东部岩溶水的侧向补给,岩溶水由东向西迳流,出区外向黄河排泄。四、矿井水文地质类型本矿位于 xx 区块北部,属典型的黄土高原,地表植被稀少,

16、沟 谷深切,梁峁发育,大气降水入渗条件差,地下水补给来源贫乏。区 内构造简单,断层不发育。上煤组(山西组)地层由于埋藏深,砂岩 裂隙不发育,地下水的补给条件差,砂岩含水性极弱,水文地质类型 属二类一型。下煤组(太原组)地层岩石的含水性亦很弱,但由于奥 陶系灰岩岩溶裂隙发育,含水性强,且静水压力大。开采下煤组将受 到奥灰水的严重威胁,水文地质类型属二类二型。综合分析认为:煤层开采由于受奥灰水的威胁而变的复杂,矿井 水文地质类型应为二类二型,属于水文地质条件中等矿井。第三节 充水因素分析一、相邻生产矿井水文地质条件及充水因素分析本区东南部区外 xx 中分布村办、联营煤矿4 座,开采4、9 号煤 层,日产原煤400600t。斜井开采,绞车提升,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