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情境教学的几点思考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75991269 上传时间:2024-01-08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74.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情境教学的几点思考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关于情境教学的几点思考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关于情境教学的几点思考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关于情境教学的几点思考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关于情境教学的几点思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情境教学的几点思考(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情境教学的几点思考近些年,一个高频词出现在教育界,相信大家一定不会陌生,它就是“情境教学”。所谓情境教学,是指围绕教学目标,立足于教材与学情,教师有目的的引入或创设一个包含真实形象、丰富情感、各种设问在其中的生动情境。引导学生主动融入这种优化的教学氛围中,在感观、肢体、情感、思维等方面进行立体式体验,从而使学生在学习中萌发兴趣、提升能力、丰富情感的一种教学方式。情境教学最早的萌芬可追溯到西方古希腊罗马时期。从苏格拉底的“产婆式”教育到他的学生柏拉图的“对话模式”,再到美国教育家杜威的“教育即生活”。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李吉林进行的情境教学法实验揭开了情境教学在中国的研究。随着中外情境教学研究

2、的不断发展与完善,情境教学一词已日渐频繁地走进教师的视野中O现在教师们纷纷在课堂上大刀阔斧地进行情境教学“实验”,但是教学效果喜忧参半。就此,本文从初中历史学科的角度对实施情境教学应注意的问题进行探讨。一、以学生为主体,情境教学要源于生活美国教育家杜威主张从做中学,也就是从活动中学、从经验中学。中国现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提出了“生活教育”。虽然国度不同,但这两位教育家都在告诉我们生活在教育中的至高地位,让我们明确了一个方向,情境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学情境的创设必须要接地气,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紧相联。在教学中,教师要打破时空的界限,努力寻找教材中的历史与现实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让学生通过各种感

3、观近距离碰触看似久远的历史,如观看气势磅礴的长城记录片视频,欣赏兰亭序、清明上河图等书法、字画,在橡皮泥上动手制作“活字印刷”,自编自演五四运动情景剧、西安事变中对蒋介石是杀还是放观点的大辩论等环节,形成一个个真实、自然、生动的教学情境。只有创设的是一个看得到摸得着的教学情境,学生才会有兴趣参与到情境中,将已有的经验拿出来与大家分享、讨论,共同探索新事物,对历史的认识也更为深刻。如八年级第六课近代工业的兴起,为了让学生近距离了解近代工业,教师先从衣食住行入手,和大家交流我们的生活必需品,大家畅所欲言,列举了很多身边的生活品,随后又谈及到关于生活品的生产,同时教师也补充了相关的图片与视频。通过这

4、种谈话法,大家从一个熟悉的生活话题展开,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对工业有了初步的认识,比如生产方式是机械化生产、生产效率高、生产种类多、大家的生活方式也因机器而发生改变等。通过创设这个真实的生活情境,教师为知识与生活间架起了一道桥梁,教师带领学生由身边的生活走向课本中对应的工业知识,学生不会再对工业有陌生感,相反,是带着一种亲近、自然的情愫走近工业,而这种感受正是源于前面谈话中所做的生活常识的铺垫。这样有利于学生利用已有的认识去客观、全面认识和理解近代工业的兴起。二、强化硬实力一一注重提升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情境的创设不仅仅是引入实际生活,还要在这个真实背景的支撑下,注重培养和提升学生分析

5、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显而易见,问题的设置将直接影响能力的发展,如何把握问题情境的设置呢?首先,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在真实、自然、生动的教学情境的营造下,再抛出具有吸引力的问题,学生才有意愿去运转大脑。其次,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已有认知结构,对一些重难点知识要循序渐进,呈梯度型设疑。再次,引导学生进入自主探究学习。这样促使学生经历激发思维-激化思维-深化思维-聚合思维-迁移思维的过程,最终探索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在讲到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一课,教师巧妙地将近代前夜的清朝发展比作一只蛋的命运,先以“蛋不同的碎,不一样的命运”新颖设问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与思

6、考。接着进入合作探究学习,出示几个梯度型问题,涵盖了“康乾盛世”概况、对比19世纪初中英的发展、预测清朝的命运、清朝成为他人盘中佳肴的原因及启示这几个方面。教师将通过一系列触动学生情感与思维的问题,有效地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了解、比较、分析、归纳、迁移,通过在这种问题情境中学习,学生最终能够自主建构知识体系,提升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让学生掌握了学习的硬实力,增强了学习的信心。三、渗透软实力一一加强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在提升学生能力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学生情感的发展。相对于硬实力,情感教育可以被看作是软实力,它们二者相辅相成,有助于学生均衡健康成长。有人说:“感人心者,莫先于情。”教师通过

7、创设听、演、做、看、思、说、辩等各种丰富的情境,触动学生的情绪,同时善于抓住学生的心理变化,适时引导学生结合历史和现实抒发内心真挚的感受。如:带领初一学生与古老历史的近距离接触,深刻感知绵延不断,成就辉煌的中华文明,以激发学生的文化认同感与民族自豪感。陪伴初二学生深切感悟弱国无外交的道理,并坚定了报效祖国的信念。引领初三学生站在高视角,用更理性和广阔的眼光来审视中国与世界在历史潮流中的发展,初步树立一种国际意识等。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将生成的情感加以沉淀,落实在日常的生活与学习中,成为日后自己言行的道德准则、学习的向上动力和人生的前进目标。总之,教师通过情境教学,力求围绕学生为中心,创设一个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鼓励和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学习,不仅注重提高学生的能力,也保证内化学生的情感,让智、德左右协调并进,陪伴孩子全面发展。在探索情境教学的道路上,我们有过收获也有过困惑,我们还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学习与研究。如果说情境教学是一片肥沃的土地,那学生就是富有生命力的种子,我相信只要教师精心呵护粒粒种子,辛勤耕耘这片土地,这里终将迎来累累的硕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