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下的产业结构升级与建立绿色产业体系(一)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75968439 上传时间:2022-11-22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态文明下的产业结构升级与建立绿色产业体系(一)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生态文明下的产业结构升级与建立绿色产业体系(一)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生态文明下的产业结构升级与建立绿色产业体系(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态文明下的产业结构升级与建立绿色产业体系(一)(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生态文明下的产业结构升级与建立绿色产业体系(一 )【论文关键词】生态文明节能降耗产业升级绿色产业体系【论文摘要】生态文明建设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社会和谐的必然要求。要实现生态文明的目标,必须对现有产业结构进行调整与升级。一是推动以节能降耗为重点的现有产业结构的升级,二是建立以环保产业为主体的生态文明下的绿色产业体系。党的十七大报告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目标。生态文明是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矛盾日益突出的背景下提出的。从生态文明的发展途径来考察,必须对现有的产业结构进行优化升级,即形成节约资源能源和

2、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一、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由之路产业结构是生产要素在各产业部门之间的比例构成和它们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即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资金、人力资源和各种自然资源与物质资料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的配置状况及其相互制约的方式。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就是推动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发展,实现产业结构与资源供给结构、技术结构、需求结构的相适应。在政府产业政策的指导下,通过优化生产要素在不同产业的构成比例关系,能够提高资源配置效益,从而提高产业的产出。1、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一个国家或地区在经济发展的任何时候都有一个产业结构调整、 升级的问题。 当然 ,在不同时期 ,

3、出于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同需要,其产业调整、升级的方向是不同的。长期以来,由于经济增长方式没有得到根本改变,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仍然存在许多严重的问题。 如资源、能源消耗量过大 ,在过去 20 多年里 ,中国 GDP年均增长 9.5%,其中 ,至少有 18%是靠资源和环境的透支来实现的。又如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2006 年中国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居世界第一,远远超过环境容量。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目标。在建设生态文明这一目标的指引下,从根本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成为首要的问题。而调整、升级产业结构 ,体现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性要求,是从成因上解决消耗高、排污多、附加值低等粗放型增长问题

4、的有效举措。因此,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实现的途径。 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 “建设生态文明 ,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 消费模式。 ”这表明 ,建设生态文明 ,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两个方向就是节能降耗与环保。2、生态文明建设包括经济层面、政治层面、文化层面和社会层面等四个层面。从经济层面来考察 ,生态文明要求所有的经济活动都必须符合人与自然和谐的要求。首先,第一、二、三产业及其内部诸产业之间结构协调。在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推动下,我国三大产业的比例失衡的倾向日益严重,造成了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矛盾的不断加大。一方面,以工业为主体的第二产

5、业比重过大,发展速度太快。 2006 年在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构成中,第二产业占48.7%,其中工业占 43.1%,分别比 1991 年提高 6.9 和 6 个百分点 ,尤其是近几年一些消耗资源多、污染大的行业发展过快。另一方面,消耗资源较少、污染较轻的第三产业比重明显偏低,发展较慢。 2006 年第三产业产值仅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9.5%,只比 1991 年提高 5.8个百分点。因此建设生态文明 ,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发展第三产业 ,提高其比重和水平 ; 并且优化第二产业内部结构,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提升高技术产业 ,限制高耗能、 高污染工业的发展。

6、 其次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节约能源、 资源。能源、资源是有限的。要满足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就必须在全社会倡导节约能源、资源的观念,努力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的生产模式、产业结构和消费方式。应大力开发和推广节约、替代、循环利用资源和治理污染的先进适用技术,发展清洁能源和再生能源 ,建设科学合理的能源、资源利用体系,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现代化发展战略的重要位置,并具体落实到单位、家庭、个人。再次 ,实施清洁生产 ,保护环境。清洁生产 , 不仅指生产过程要节约原材料、能源并减少排放物,同时也要求最大限度地减少整个生产周期对人的健康和自然生态的损害。“

7、预防污染 ”是清洁生产的本质特征,它适宜于包括工业生产在内的第一、二、三产业。传统生产是一种只强调物质生产而忽视生态环境保护的生产方式。改变这种生产方式,需要不断进行清洁生产意识教育 ,引导人们转变传统生产观念,让清洁生产的要求和方式深入人心,使采用清洁能源、预防和减少污染成为政府、企业、社会的自觉意识和行为。能源、资源问题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是当前我们面对的两大挑战。因此,以建设生态文明为契机 ,通过节能降耗推动现有产业结构升级,以及建立以环保产业为主体的绿色产业体系成为当务之急。二、以节能降耗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建设生态文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我们面临着两大难题。一是我国人均资源不足,人均耕地、

8、淡水、森林仅占世界平均水平的32%、 27.4%和 12.8%,石油、天然气、铁矿石等资源的人均拥有储量也明显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二是由于长期实行主要依赖投资和增加物质投入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 ,能源和其他资源的消耗增长很快 ,生态环境恶化问题日益突出。 因此 ,要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下的产业结构升级 ,首要的任务就是以节能降耗为目标 ,坚决落实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1、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 ,降低高耗能产业比重 ,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淘汰落后是节能降耗最关键最重要的举措 ,也是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有效途径。一是要下决心坚决关停淘汰不符合产业政策的高耗能行业,着力调整产业结构,做大做强大企业大集团,优化产业布局。二是要花大力气用现代技术改造提升现有煤焦钢铁传统产业,广泛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提高能源综合产出率 ,推进传统产业新型化。三是要培育壮大能耗低、产品附加值高的新技术产业推进新型产业规模化。四是严格控制新开工高耗能项目,把能耗标准作为项目核准和备案的强制措施 ,严格执行国家产业、土地、环保、资源综合利用等政策,提高准入门槛,抑制高耗能行业过快增长 ,快速推进产业档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