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酰柠檬酸三丁酯的生产设计说明书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75964439 上传时间:2023-04-13 格式:DOC 页数:46 大小:2.2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乙酰柠檬酸三丁酯的生产设计说明书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乙酰柠檬酸三丁酯的生产设计说明书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乙酰柠檬酸三丁酯的生产设计说明书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乙酰柠檬酸三丁酯的生产设计说明书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乙酰柠檬酸三丁酯的生产设计说明书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乙酰柠檬酸三丁酯的生产设计说明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乙酰柠檬酸三丁酯的生产设计说明书(4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乙酰柠檬酸三丁酯的生产设计说明书1 引言1. 乙酰柠檬酸三丁酯概述乙酰柠檬酸三丁酯,其英文名称是Aey riuty Cite,简称AT,分子式为C0H34O,分子量2.乙酰柠檬酸三丁酯在常温常压下是无色透明的液体,在常温下密度为1.4g/c3。熔点是-801.当压力为10324。72时,沸点为34,当压力为133.3a时,沸点为173。折射率1。4408,闪点2042。不溶于水但与多数有机溶剂相溶,与多种纤维素、氯化橡胶等相溶。此外,还能与乙酸丁酯纤维素、乙酸纤维素部分相溶。乙酰柠檬酸三丁酯具有很多优良的性质,其最大的优点是无毒,安全性较高。因此,乙酰柠檬酸三丁酯作为首选增塑剂被应用于制造儿童

2、玩具、食品的包装、医疗用品之中。美国食品与医药管理局()认为在所有的增塑剂中,乙酰柠檬酸三丁酯是最安全的4。1。 设计依据 因为本设计是假定的设计,所以在实际的生活中不会使用.那么设计书上标注的其他设计任务,例如计算的依据,经济效益,建设厂房时地理位置的选择,原料的供应其次还有燃料的种类,水、电、气的来源等都不会考虑。2。 乙酰柠檬酸三丁酯生产流程叙述 首先进行的是酯化反应,向反应釜中投入一定摩尔比的正丁醇和柠檬酸,加入氨基磺酸作为催化剂。由于受到反应物正丁醇的影响,反应温度只能控制在11160,并且在该温度下反应25小时。直到酯化合格为止5。酯化反应后,将反应产物TC转入脱醇塔中,进行减压蒸

3、馏.用脱醇冷凝器给脱醇塔内的正丁醇蒸汽降温后,一部分正丁醇回流到酯化反应釜中继续参与反应,其余的正丁醇溶液进入回收罐循环使用。脱醇后的B与乙酸酐按1:.8的摩尔比加入到酰化反应釜中。然后再将低压蒸汽通入酰化釜夹套内,直到反应釜的温度上升至85,并将反应控制在该温度下进行。将产生的气体通过乙酰化冷凝器降温后回流到反应釜继续进行反应,乙酸酐则被分离出来进入到回收罐。酰化反应后的物料进入脱酸塔,经过精馏操作。分离出的乙酸酐可循环使用。经过检测,脱酸后的物料因为仍含有某些酸性物质,所以物料还会呈现酸性,这就需要加入某些碱性物质把剩余的酸性物质中和掉。本设计所用的碱性物质是质量分数为4%的NCO3,并将

4、中和后的物料送入静置釜内,以除去物料中含有的大量水分和生成少量的盐7。为了得到纯度较高的产物,将反应过程生成的盐除去,把经过中和反应后的物料转入水洗塔,用物料1。2倍的水分三次洗涤。将水洗后的物料送入静置釜,把其中的盐水和废水处理后,再次送入水洗釜水洗进行水洗,反复洗涤三次,最后将AB转入干燥塔以除去剩余的少量水分便可得到成品ATBC.合成乙酰柠檬酸三丁酯的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图 乙酰柠檬酸三丁酯的生产工艺流程图3 物料衡算和能量衡算3.1工艺参数年产200吨乙酰柠檬酸三丁酯,年工作日为33天,以一天的生产量为基准,乙酰柠檬酸三丁酯的质量分数为8。3.。酯化过程 原料:柠檬酸质量分数% 正丁醇

5、质量分数98 为了将柠檬酸的转化率提高,采用正丁醇过量的方法。取原料配比8为: (柠檬酸):n(正丁醇)1:4 氨基磺酸的加入量是柠檬酸质量的5% 反应时间:2。5小时 反应温度:11160 柠檬酸的转化率:96 柠檬酸三丁酯收率:953.2脱醇过程 正丁醇出料质量分数:98 塔釜正丁醇质量分数:1 压力:2666pa(绝对压力) 柠檬酸三丁酯收率:93. 乙酰化过程 醋酸酐质量分数 原料配比:n(柠檬酸三丁酯):n(醋酸酐)=1:. 反应温度:8 反应时间:2小时 柠檬酸三丁酯的转化率: 乙酰柠檬酸三丁酯的收率:93。4 脱酸过程 轻组分出料质量分数9 塔釜残液质量分数1 塔内压力:26pa

6、(绝对压力) 乙酰柠檬酸三丁酯的收率:96%3.5 中和及分离过程 乙酰柠檬酸三丁酯的收率:95 质量分数为4NaC的加入量按残余酸计算,消耗碱的理论量的5倍。1.6 水洗及分离过程 乙酰柠檬酸三丁酯的收率:8% 水的加入量为物料量的1.倍,分三次洗涤,每次用时4.小时。3.1.7 干燥(脱水过程) 乙酰柠檬酸三丁酯的收率:963 物料衡算。2。1 总物料衡算 根据物料衡算由各单元收率得 (1)产品TBC的量 20 纯AB的质量为:606。06=59394 (2)干燥过程 (3)水洗及分离过程 (4)中和及分离过程 (5)脱酸过程 44 (6)乙酰化过程 3。2. 乙酰化过程物料衡算 乙酰化过

7、程如图2所示。图2酰化过程简图乙酰化反应化学方程式如下:根据化学方程式,通过对A的质量做物料衡算得:理论上消耗TB的质量为:消耗乙酸酐的质量为:生成乙酸的质量为:kg实际上需加入纯的TBC的质量为kg加入乙酸酐的质量为1。90342.338k32.3 由TBC质量计算脱醇过程及酯化过程所生成的柠檬酸三丁酯的质量 (1)脱醇过程 (2)酯化过程生成柠檬酸三丁酯的质量 3 各操作单元物料衡算3。1 酯化过程 酯化过程如图3所示图3 酯化过程简图酯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 根据化学方程式,由于柠檬酸三丁酯(TBC)的质量是已知的,所以通过物料衡算可以得出:在理论上柠檬酸的消耗量为g,正丁醇的消耗量为

8、 3g,生成水的量为318=19。2525k。质量分数为9的柠檬酸实际需要加入的量为kg由31.可知,酯化反应加入柠檬酸和正定醇的定量比是 (柠檬酸):n(正丁醇)=1:4 实际需加入质量分数为9的正丁醇的量为g,酯化反应结束后,柠檬酸剩余的量为kg, 正丁醇的量为g, 水的量39.8210。8+691.890。+19。25=58.276kg, 氨基磺酸的量为1.99,杂质的量为kg。,酯化反应釜的物料平衡见表 表1 酯化反应釜物料平衡表酯化反应前酯化反应后物料名称物料质量(kg)物料名称物料质量(k)92%柠檬酸49。81柠檬酸6。1858正丁醇61。95正丁醇22.1氨基磺酸19氨基磺酸2

9、1。99TB699。2水158。76杂质2913合计153。7合计153。73.2 脱醇过程脱醇过程如图4所示 图4 脱醇过程简图 酯化反应结束后,对反应产物TBC进行脱醇.假设柠檬酸、氨基磺酸都不会随着正丁醇从塔顶蒸出.设塔釜杂质为塔釜物料质量的0.5%,水和正丁醇都可以从塔顶全部蒸出。将塔顶蒸出来的水和正丁醇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含正丁醇.7(质量%)的水,另一部分为含水2(质量)的正丁醇。由物料衡算得,设蒸出的水含醇的量x,蒸出的醇中含水y即 解得 则塔顶回收质量分数为9的正丁醇的质量为220。实际每天需要消耗正丁醇g塔顶质量分数为7。正丁醇恒沸物的质量66。701脱醇塔物料平衡见表表2

10、脱醇塔物料平衡表进塔物料 出塔物料塔釜物料 塔顶物料物料名称物料质量(kg)物料名称物料质量(k)物料名称物料质量(kg)柠檬酸168柠檬酸16.88%正丁醇20。45正丁醇2891氨基磺酸。97%正丁醇恒沸物16673氨基磺酸。99TBC6125TB279水158。276杂质9.13TC6。2杂质291合计1153.1合计73。55合计1.563.3.3 乙酰化过程 乙酰化过程所用的催化剂是大孔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加入量是B质量的5%,由表2可知,柠檬酸三丁酯的质量为675,则乙酰化过程需要加入的催化剂的量是: 由3。1。1可知,n(柠檬酸):(醋酸酐)=1:18 质量分数为7的乙酸酐的加

11、入量为由.3。2知:TB的转化率为9%,则反应实际消耗TBC的量为671。5。96=64理论上消耗乙酸酐的质量为0=1825生成乙酸的质量为6074乙酰化的反应后剩余乙酸酐33097-182.5=15。83物料中残余的TC为657913杂质的质量为400.4=2783出酰化釜时,催化剂和柠檬酸的量不变ATBC的质量为420。04=8。783杂质的质量为9.3+=57.91物料在乙酰化反应过程的物料平衡见表3表 乙酰化反应过程物料平衡表进釜物料出釜物料物料名称物料质量(kg)物料名称物料质量(kg)柠檬酸16.185柠檬酸168催化剂.6催化剂55。55醋酸酐32.41醋酸酐159.83氨基磺酸

12、1。9TBC6。79TBC671。5TBC265杂质29.13杂质.3乙酸107.4合计114。2合计1114。53。4 脱酸过程乙酰化产物ATBC要通过脱酸塔进行脱酸,其中的杂质、乙酸均可全部从塔顶分离出来,其余的物质则会留在塔釜。由.1。可知,设塔釜中乙酸酐的质量分数为1,塔釜中乙酸酐的质量为x,则 解得则塔釜在出料时带出的乙酸酐质量为7。7,随塔顶蒸汽带出的乙酸酐质量为1。85.将塔顶物料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含乙酸3%的乙酸酐,另一部分是乙酸,其中回收97的乙酸酐质量为56。53,实际上每天需要消耗97%的乙酸酐的质量为。4,回收乙酸102。7。脱酸过程物料平衡见表4表4 脱酸塔物料平衡表进塔物料出塔物料塔釜物料塔顶物料物料名称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