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专项练习西师大版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75939984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专项练习西师大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六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专项练习西师大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六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专项练习西师大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六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专项练习西师大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六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专项练习西师大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六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专项练习西师大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专项练习西师大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六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专项练习西师大版班级:_ 姓名:_1.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练习。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奕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_,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1根据原文内容填空。2解释文中加点字的意思。诲:_ 然:_3读文中画曲线的句子,用“”给文中画曲线的句子画出朗读停顿。4读下列各句,试着揣摩与“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句式不同的一项是_A.夫战,勇气也。B.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C.甚矣,汝之不惠。D.莲,花之君子者也。5文中画曲线的句子的意思是_2. 文言文阅读。山鸡楚人有担山鸡者,路人问曰:

2、“何鸟也?”担者欺之曰:“凤皇也!”路人曰:“我闻有凤皇久矣,今真见之,汝卖之乎?”曰:“然!”乃酬千金,弗与;请加倍,乃与之。方将献楚王,经宿而鸟死。路人不遑惜其金,惟怅不得以献耳。国人传之,咸以为真凤而贵,宜欲献之,遂闻于楚王。王感其欲献己也,召而厚赐之,过买凤之值十倍矣。1请解释加点的词语。方将献楚王,经宿而鸟死_国人传之,咸以为真凤而贵_召而厚赐之_过买凤之值十倍矣_2请翻译下面句子。乃酬千金,弗与;请加倍,乃与之。_3这个故事讽刺了哪一种人?_3. 阅读文言文,回答下面的问题。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3、。”取之,信然。1解释下列句子中“之”的含义。诸儿竞走取之(_)人问之(_)取之,信然(_)2文章开头交代“王戎七岁”有()作用。A.王戎骄傲自大,从不把别人放在眼里B.暗示王戎年幼,间接写出了他的聪慧C.夸赞、欣赏王戎人为人3翻译句子:(1)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译:_。(2)取之信然。译:_。4从“信然”一词看,旁人对王戎所述理由抱有怎样的态度?()A.信服B.征服C.服从5这个故事使你获得了什么启示?_。4. 古文阅读。伯牙鼓琴_,_。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_。”钟子期死_,_,_,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1把原文补充完整

4、。2伯牙鼓琴这篇古文,就是我们所熟悉的成语_的来历。现在用这个成语来比喻_3根据文中第2、3两句仿写句子。伯牙鼓琴,志在明月,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_。”伯牙鼓琴,志在清风,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_。”5. 阅读与理解。徐湛之出行徐湛之出行,与弟同车。车轮忽折,路人来救。湛之令先抱弟,然后自下。注释:徐湛之,人名。1翻译加点的句子。_2说说徐湛之是怎样一个人?_6. 古诗文阅读。韩娥善歌昔韩娥东之齐,匮粮,过雍门,鬻歌假食。既去,而余音绕梁欐,三日不绝,左右以其人弗去。过逆旅,逆旅人辱之,韩娥故曼声哀哭,一里老幼,悲愁垂涕相对,三日不食。遽而追之。娥还,复为曼声长歌,一里老幼,善悦抃舞,弗

5、能自禁,忘向之悲也。乃厚赂发之。(选自谐文趣心历代寓言小品)(注释)东:方位名词作动词,向东行。匮:缺乏。雍门:齐国的一座城门。鬻(y)歌:卖唱。欐():中梁。左右以其人弗去:周围的人都以为她并没有离开。逆旅:客栈。遽(j):立刻,匆忙。曼声:拖长声调。抃(bin):拍掌,两手相击。忘向之悲也:将以往悲苦都忘了。1下列词语解释不正确的是()A.既:已经。B.去:离开。C.向:方向。2“韩娥善歌”的“善”意思是_,后来,这个词成了成语,用来比喻_。3解释“一里老幼,善悦抃舞,弗能自禁”这句话的意思。_4你还知道哪些和音乐有关的成语?请写下来吧。_7. 阅读理解。孟母三迁孟子幼时,其舍近墓,常嬉为

6、墓间之事。其母曰:“此非吾所以处吾子也。”遂迁居市旁,孟子又嬉为贾人炫卖之事。其母曰:“此又非吾所以处吾子也。”复徙居学宫之旁。孟子乃嬉为俎豆揖让进退之事,其母曰:“此可以处吾子矣。”遂居焉。(注释)所以:用来。处吾子:安顿儿子的地方。贾人:商人。学宫:学含。揖让进退:在朝廷上鞠躬行礼及进退的礼制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1)其舍近墓舍:_。(2)遂居焉居:_。(3)遂迁居市旁迁:_。(4)此可以处吾子矣处:_。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孟子幼时,其舍近,常嬉为墓间之事。_(2)此可以处吾子矣。_3本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_8.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两小儿辩日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日

7、,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 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1作者相传是_时期的列子。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_3下列对文章主旨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看问题的角度不同,结论也会不同。B.宇宙无限,知识无穷,学无止境。C.要善于观察,独立思考,追求真理。D.批评了孔子一类的学术权威的无知。9.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题。凿壁偷光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

8、,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而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注释:引:引来,使出现。邑:同乡。文不识:人名。与:帮助。资:借。大学:有学间的人。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朗读停顿节奏正确的是( )。A.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B.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2结合上下文,选择正确的解释。(1)以书映光而读之A.它,指书 B.它指光_(2)邻舍有烛而不逮A捉 B及,到_3写出“愿得主人书遍读之”这句话的意思。_4读了这篇小古文,你得到了什么启示?_10. 文言文阅读。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

9、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衡能说诗,时人为之语曰:“无说诗,匡鼎来。匡说诗,解人颐。”鼎,衡小名也。邑人畏服之如是,闻者皆解颐欢笑。1解释下列带点的词语。衡乃穿壁引其光(_)遂成大学(_)而不求偿(_)愿得主人书遍读之(_)2文中有关匡衡的三个故事分别是:_、_、_。3这个故事中,我们应该学习匡衡的什么品质?_。11.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女娲造人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黄土作人。剧务,力不暇供,乃引绳于泥中,举以为人。故富贵者,黄土人也;贫贱凡庸者,縆人也。选自风

10、俗通义(注释)女娲(w):中国古代神话中最伟大的始祖神,人面蛇身,有炼石补天、抟泥为人的神力。抟(tun):把东西揉弄成球形。剧务:劳作繁忙。暇(xi):空闲。引:牵,拉。縆(gng):粗绳。1“者,也”是文言文中常见的判断向式,你能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吗?故富贵者,黄土人也;贫贱凡庸者,绳人也。_2你还知道哪些与女娲有关的故事,请写下来。_3女娲为什么造人?怎样造人?人造出来之后如何?围绕这三个问题展开想象,适当增加一些神态和动作描写,把“女娲造人”编成一个有趣的小故事。_12.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园中有榆,其上有蝉。蝉方奋翼悲鸣,欲饮清露,不知螳螂之在后,曲其颈,欲攫而食之也。螳螂方欲食蝉,而不知黄雀在后,举其颈,欲啄而食之也。黄雀方欲食螳螂,不知童子挟弹丸在下,迎而欲弹之。童子方欲弹黄雀,不知前有深坑,后有掘株也。(注)攫:抓。掘株:截断的树桩。1解释字义。园中有榆,其上有蝉。其:_曲其颈,欲攫而食之也。其:_举其颈,欲啄而食之也。举:_其:_2翻译下面的句子。童子方欲弹黄雀,不知前有深坑,后有掘株也。_3请你用一个成语概括上文的大意。_4你从这个故事中获得了哪些启示?_13. 阅读下面古文,回答问题。世传公冶长能解百禽语。一日,有鸱来报长,曰:冶长,冶长!南有死獐!子食其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