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原或抗体的检测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75905663 上传时间:2023-03-24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31.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抗原或抗体的检测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抗原或抗体的检测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抗原或抗体的检测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抗原或抗体的检测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抗原或抗体的检测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抗原或抗体的检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抗原或抗体的检测(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抗原或抗体的检测一、检测的原理借助抗原和抗体在体外特异结合后出现的各种现象,对样品中的抗原或抗体进行定性、 定量、定位的检测。1. 抗原与抗体的亲和力(affinity)抗原抗体的结合就像酶与底物的结合,激素与其受体 的结合一样不是化学的反应,而是非共价键的可逆的结合。抗原决定簇和抗体分子可变区互 补构型,造成两分子间有较强的亲和力。空间构型互补程度不同,抗原和抗体分子之间结合 力强弱也不同。互补程度高,则亲和力强。此外,反应温度、酸碱度和离子浓度对抗原和抗 体分子上各基因的解离性和电荷特性也有重要的影响,抗体与抗原决定簇之间的结合力大小 可用亲合力来表示。高亲合力的抗体与抗原的结合力强,即使

2、抗原浓度很低时也有较多的抗 体结合抗原形成免疫复合物。2. 抗原或抗体外检测原理根据抗原抗体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的性状与活性特点,对标 本中的抗原或抗体进行定性、定位或定量的检测。定性和定位检测比较简单,即用已知的抗 体和待检样品混合,经过一段时间,若有免疫复合物形成的现象发生,就说明待检样品中有 相应的抗原存在。若无预期的现象发生,则说明样品中无相应的抗原存在。同理也可用已知 的抗原检测样品中是否有相应抗体。对抗原或抗体进行定量检测时,以反应中加入抗原和抗体的浓度与形成免疫复物的浓 度呈函数关系。(1)根据免疫复合物产生的多少来推算样品中抗原(或抗体)的含量:在一定的反应 条件下,加入的已知抗

3、体(或抗原)的浓度一定,反应产生的免疫复合物多少与待检样品中 含有相应抗原(或抗体)量成正比。也就是抗体浓度一定时,免疫复合物越多则样品中的抗 原量也越多。可用实验性标准曲线推算出样品中抗原(或抗体)的含量。如免疫单向扩散试 验、免疫比浊试验和酶联免疫检测等都属于这类方法。(2)抗原或抗体效价滴定的原理:当抗原抗体复合物形成多少不能反应抗原抗体反应 强弱时,就不能以检测反应强度来对抗原或抗体进行定量。在实际工作中,把浓度低的反应 成分(抗原或抗体)的浓度固定,把浓度高的另一种反应成分作一系列稀释。例如用人血清 作抗原免疫3 只家兔,比较 3 只家兔产生抗体的多少,即滴定 3 只兔血清抗体效价,

4、可用双 向琼脂扩散法来滴定,例如将抗体浓度固定,将抗原作不同的稀释度,分别将抗原或抗体滴 入琼脂的相应小孔中,观察免疫兔血清与不同稀释度的抗原出现明显沉淀浅的抗原稀释度 (如甲兔的抗体效价为1/2000,而丙免的是1/8000 则可比较出后者比前者产生抗体的效价 要高)。也就是表示效价的稀释度越高,样品中所含待检成分越多。因人血清(抗原)和抗 体(免疫兔血清)相比,浓度高,故应稀释抗原。二、抗原或抗体检测的实用意义1. 抗体检测的意义检测抗体可用于评价人和动物免疫功能的指标。抗体用于临床治疗 或实验研究时也需做纯度分析和定量测定。临床上检测病人的抗病原生物的抗体、抗过敏原 的抗体、抗 HLA

5、抗原的抗体、血型抗体及各种自身抗体,对有关疾病的诊断有重要意义。2. 抗原检测的意义可做为抗原进行检测的物质可分为以下四类:(1)各种微生物及其大分子产物:用于传染病诊断、微生物的分类及鉴定以及对菌苗、 疫苗的研究。(2)生物体内各种大分子物质:包括各种血清蛋白(如各类免疫球蛋白、补体的各种 成分)、可溶性血型物质、多肽类激素、细胞因子及癌胚抗原等均可做为抗原进行检测。在 对这些成分的生物学作用的研究以及各种疾病的诊断有重要意义。(3)人和动物细胞的表面分子:包括细胞表面各种分化抗原(如CD抗原)、同种异 型抗原(血型抗原或 MHC 抗原)、病毒相关抗原和肿瘤相关性情抗原等。检测这些抗原对 各

6、种细胞的分类、分化过程及功能研究、对各种与免疫有关的疾病的诊断及发病机制的研究, 均有重要意义。(4) 各种半抗原物质:某些药物、激素和炎症介质等属于小分子的半抗原,可以分别 将它们偶联到大分子的载体上,组成人工结合的完全抗原。用其免疫动物,制备出各种半抗 原的抗体,应用于各种半抗原物质的检测,例如对某些病人在服用药物后进行血中药物浓度 的监测。对运动员进行服用违禁药品的检测,都是应用半抗原检测的方法。三、抗原或抗体检测的方法 由于各种检测方法中所用的抗原性状不同,出现结果的现象也不同。最广泛应用方法 有下述几种:(一) 沉淀反应 可溶性抗原与抗体结合,在两者比例合适时,可形成较大的不溶性免疫

7、复合物。在反 应体系中出现不透明的沉淀物,这种抗原抗体反应称为沉淀反应(precipitation neaction)。1. 环状沉淀试验先将含抗体的未稀释的免疫血清加到直径小于0.5cm的小试管底部。 将稀释的含有可溶性抗原的材料重叠于上,让抗原与抗体在两液体的界面相遇,形成白色免 疫复合物沉淀环,故名为环状沉淀试验(ring precipitationtest),此法简便易行,需用材料较 多是其缺点。2. 单向免疫扩散试验单向免疫扩散试验(single immunodiffusion)是在凝胶中进行的 沉淀反应。将抗体混入加热溶解的琼脂中,倾注于玻片上,制成含有抗体的琼脂板,在适当 位置打

8、孔,将抗原材料加入琼脂板的小孔内,让抗原从小孔向四周的琼脂中扩散,与琼脂中 的抗体相遇形成免疫复合物。当复合物体积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停止扩散,出现以小孔为中心 的圆形沉淀圈,沉淀圈的直径与加入的抗原浓度成正相关。本方法简便,易于观察结果,可 测定抗原的灵敏度(最低浓度)约为1020“g/m,l常用于定量测定人或动物血清IgG、IgM、 IgA和C3等,其缺点是需12天才能看结果(图1)3. 免疫比浊法 当抗体浓度高,加入少量可溶性抗原,即可形成一些肉眼看不见的 小免疫复合物,它可使通过液体的光束发生散射,随着加入抗原增多,形成的免疫复合物也 增多,光散射现象也相应加强。免疫比浊法(m munon

9、ephelomytry )就是在一定的抗体浓度 下,加入一定体积的样品,经过一段时间,用光散射浊度计(nephelometry)测量反应液体 的浊度,来推算样品中的抗原含量。本法敏感、快速简便,可取代单向扩散法定量测定免疫 球蛋白的浓度。4, 双向免疫扩散试验 双免疫扩散试验(double immunodiffusion)是在琼脂板上按 一定距离打数个小孔,在相邻的两孔内分别放入抗原和抗体材料。当抗原和抗体向四周凝胶 中扩散,在两孔间可出现 23 条沉淀线,本法常用于抗原或抗体的定性或定量检测,或用 于两种抗原材料的抗原相关性分析(图 2)。ooooAblAglAE26blAbiAbl AbS

10、图 2 双向免疫扩散试验示意图5. 对流免疫电泳 对流电泳(counterimmunoelectrophoresis )是一敏感快速的检测方 法,即在电场作用下的双向免疫扩散。将琼脂板放入电泳槽内,使琼脂板的两孔沿着电场的 方向,于负极侧的孔内加入抗原,于正极侧的孔内加入抗体,通电后,抗原带负电荷向正极 泳动,抗体分子虽也带负电荷,但因分子量大,向正极的位移小,而受琼脂中电渗作用向负 极移动,抗原和抗体能较快地集中在两孔之间的琼脂中形成免疫复合物的沉淀线。只需 1 小时左右即可观察结果。6. 免疫电泳 免疫电泳(immunoelectrophoresis)的方法分成两个步骤,即先进行电泳, 再

11、进行琼脂扩散。先将样品加入琼脂中电泳,将抗原各成分依电泳速度不同而分散开。然后 在适当的位置上沿电泳方向挖一直线形槽,于槽内加入含有针对各种抗原混合抗体液,让各 抗原成分与相应抗体进行双向免疫扩散,可形成多答卷沉淀线。常用此法进行血清的蛋白种 类分析。对于免疫球蛋白缺损或增多的疾病的诊断或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图3)。琼船小孔内加入待检I社淸+巨沬图 3 免疫电泳法基本步示决图7.免疫印迹法免疫印迹法(immunoblotting)又称为Western印迹法,用于AIDS的血 清抗体检测。第一步,为电泳分离 HIV 抗原,在电场中根据分子量大小不同病毒抗原各成 分散开。第二步,将电泳分离的蛋白质

12、转移到硝酸纤维膜上(电印迹),然后将印迹有病毒 抗原的硝酸纤维膜浸湿于病人血清中。如果病人血清中含有与一种或几种抗原相对应的抗体 的话,则在该抗原印迹部位形成免疫复合物沉淀。在洗去未沉淀的抗原和抗体后,在膜上加 标记的抗人免疫球蛋白的抗体,此抗体可以和病毒抗原与人抗体形成的免疫复合物发生反 应,最后加入显色底物(如果抗人Ig是用酶标记的)或做放射自显影(抗人Ig用125 1标 记)以显示结果(图4)。图4用免疫印迹法检查患者血清中的HIV病毒抗体 第一步:经电泳将 HIV 混合抗合抗原按分子量大小分离; 第二步:将已分离的抗原经电印迹转移到硝酸纤维膜上; 第三步:将待检病人血清加入覆盖于硝酸纤

13、维膜上; 第四步:加入标记的第二抗体使之覆盖膜上; 第五步:加入显色底物(或放射自显影)显现第二抗体(二)凝集反应 细菌、红细胞或表面带有抗原的乳胶颗粒等都是不溶性的颗粒抗原,当与相应抗体结 合,抗原与抗体结合形成凝集团块,即称为凝集反应(agglutination)。1. 直接凝集 直接凝集(direct agglutination)是将细菌或红细胞与相应抗体结合产生 的细菌凝集或红细胞凝集现象。可用于传染病诊断如肥达氏反应Widal reaction)诊断伤寒 病。或利用血细胞凝集现象检查血型。2. 间接凝集 间接凝集(indirect agglutination)是用可溶性抗原包被在乳胶

14、颗粒或红 细胞表面,与相应抗体混合出现的凝集现象。如用Y球蛋白包乳胶颗粒检测类风湿关节炎病 人血清中的类风湿因子,用甲状腺球蛋白包被乳胶颗粒用于检测甲状腺球蛋的抗体。也可以 将抗体吸附到乳胶颗粒上检查临床标本中的抗原,如细菌或真菌性脑膜炎抗体包被的乳颗 粒,一旦与含有相应抗原的脑脊液混合,便可发生凝集,可进行快速诊断。故凝集反应即可 测定抗原,也可测抗体,方法简便、敏感。3. 抗球蛋白试验 抗球蛋白试验(antiglobulin test,coombs test)的原理为间接凝集试验。 例如应用于诊断自身免疫溶血性贫血症时,Rh+红细胞与抗Rh血清间的反应。因抗Rh抗 体是IgG只有两个结合价

15、,分子较小(不如IgM结合价多,分子大)很难直接引起Rh+红 细胞凝集。如果加入抗IgG的抗体,就可帮助抗Rh的IgG的抗体凝集红细胞。也就是经抗 Ig 的作用提高凝集反应的灵敏度。(三) 补体参与抗原抗体反应这一类反应主要包括溶血反应(hemolytic assay)、补体介导的细胞毒试验(complement mediated cytotoxicuty test) 及补体结合试验(complement fixation test)。1. 溶血反应 抗体与红细胞表面抗原相遇,形成红细胞-抗体复合物即可使加入反应 中的补体活化,导致红细胞溶解,此方法可用于红细胞的各种抗原或相应抗体的检测,此法

16、 比凝集反应敏感。溶血反应也是用于抗体分泌细胞即空斑形成细胞(PFC)检测的原理。2. 补体介导的细胞毒试验各种有核细胞与针对其表面抗原的抗体相遇,所形成的免疫 复合物能活化反应中的补体,引起细胞膜穿孔,在一定时间内,细胞仍能维持一定的形态不 破碎,加入水溶性染如伊红Y (eosin Y)或台盼蓝(trypan blue)后,染料即可进入被活化 补体穿孔的细胞,不带相应抗原细胞膜保持完整的活细胞不着色。此方法可用于带各种抗原 的细胞的检测,如进行细胞MHC抗原的鉴定,和进行淋巴细胞中T细胞总数或其亚类的计 数。在一些免疫学实验中也可用这种方法,根据需要特异地消除带某种抗原的细胞。3. 补体结合试验当抗原(可溶性或颗粒性)与相应抗体结合,由于浓度低不出现可见 反应时,应用补体结合试验可检出此抗原抗体反应,它比凝集反应或沉淀反应灵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