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蒹葭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75875989 上传时间:2022-07-2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诗经蒹葭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诗经蒹葭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诗经蒹葭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诗经蒹葭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诗经蒹葭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诗经蒹葭》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经蒹葭(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题】诗经【教学目的】1、知识目的:1、理解诗经开创了中国诗歌现实主义风格。 、理解诗经中“赋”“比”“兴”的体现手法和重章叠句、反复咏叹形式在诗中的运用。2、能力目的:初步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授课内容】蒹葭【教学重点】1、重点内容:理解这首诗所抒发的思想感情,可以顺畅记诵、翻译。2、突出重点的措施:循循善诱【教学难点】1、难点内容;培养学生研究发现能力。、突破难点的措施:讨论师生互动【教时安排】1学时【教学方式措施】讲授、讨论、【教学手段】多媒体演示【使用教具】【使用教材】【参照资料】【教学过程】 一、营造氛围,导入课文(3分钟)一方面,播放歌曲在水一方; 另一方面,由教师朗读一首由

2、蒹葭改编的现代诗歌。蒹葭被誉为“诗三百”中最优美的诗篇之一,它以丰富的内涵和美感打动了千百年无数的读者。秋水蒹葭,千古绝唱,始终吟唱至今。今天,我们就共同来感受一下这水蒹葭的醇厚韵味。 但是,“诗非读不能品也”,一方面,让我们投入地朗读全诗。二、朗读课文(3分钟)1、以小组为单位散读,选出小组中读的最杰出的同窗 2、背景音乐响起()请同窗朗读全诗;(2)师生集体朗读全诗。 三、分析全诗的音乐美和建筑美(20分钟) 同窗们的朗读颇具感染力,下面就请人们总结一下:为什么我们可以把它读得这样美呢?(小组讨论)这不仅是由于人们朗读时十分投入,也由于诗歌独特的形式。1、韵脚苍、霜、方、长、央 萋、晞、湄

3、、跻、坻 采、已、涘、右、沚 2、叠词 苍苍、萋萋、采采尚有“所谓伊人”、“溯洄从之”、“溯游从之” 重章叠句,反复吟唱,是诗经的特点。 3、诗人用了不同的字眼,对景物的形态和变化,反复进行了描绘(赋)不同形态 不同步间不同地点 路途艰难伊人所在地(无成果) 总结:该诗四字一句,节奏鲜明而短促,重章叠句、回环复沓,产生了一唱三叹,余音绕梁的效果。 重章叠句,反复咏叹的作用:抒情强烈,加强读者印象,便于读者诵记。 四、分析诗歌中所蕴含的丰富的情感(8分钟) 1、古人云:“诗源情而绮靡。”意思是说诗歌因其丰富的情感而精妙华丽。那么,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情感?人们是怎么体会到这种情感的? 明确: (

4、)怀念向往。通过诗人的上下求索 (2)执著、坚贞不渝。(提示:诗人追寻伊人的道路一帆风顺吗?) “道阻且长”、“道阻且跻”、“道阻且右”通过重章叠句反复的吟唱来突出道路的艰难,这样艰难的道路,诗人仍然一次又一次“溯游”、“溯洄”地去寻找,足见其执著、坚贞不渝()可望而不可即的惆怅失望。(提示:诗人寻觅伊人寻觅了多长时间?她寻到了没有?)“白露为霜”、“白露未晞”、“白露未已”又是通过反复的吟唱来阐明诗人寻觅时间之长。她应当是从黎明时分就来到岸边寻觅伊人,直到旭日东升仍未找到。“在水一方”、“在水之湄”、“在水之涘”、“宛在水中央”、“宛在水中坻”、“宛在水中沚”阐明伊人的位置在不断变化,与诗人

5、始终是若即若离、可望而不可即,诗人独自一人面对茫茫秋水久久徘徊,该是多么惆怅啊。 毛诗稽古篇中对这种情感作了恰如其分的评价:“夫悦之必求之,然惟可见而不可求,则慕悦益至。惟其慕悦益至,而可见不可求,则失望怅惘愈甚。”我们在追求一种美好事物之时,都体验过这种心情,越得不到的东西,我们越喜欢,越喜欢,那种得不到的失望感也就越浓重。 2、外在的行为往往是内心情感的折射,除此以外,诗人的情感还可以通过什么来抒发?“一切景语皆情语”,文中的景物描写对诗人情感的抒发起到了如何的作用呢?A、诗中哪几句是写景?B、这里的景物描写运用了诗经中哪种体现手法? C、它是如何体现诗人的情感的呢?写了什么景?营造了如何

6、的意境? D、为什么选择蒹葭?明确: A、“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蒹葭萋萋,白露未晞”、“蒹葭采采,白露未已”这几句是写景. 、运用的是起兴手法,“兴”是诗经中比较独特的手法,多为环境描写,渲染氛围,烘托情感。 C、“蒹葭”就是芦苇,在中国古典文学当中有许多基本定型的意象,芦苇就是其中之一,它与秋水结合,往往能营造出凄凉萧瑟、迷离朦胧的意境。而这种凄凉迷离的秋景与诗人追求伊人时的如痴如醉以及追求不获的失望惆怅是和谐统一的。 D、此外,芦苇的特点是纤细修长,柔而坚韧,诗人对“伊人”的情感不正是柔情似水而又坚贞不渝的吗。 诗人写景只用了个字、两句话,却给与了我们无限的想象空间,美丽的景、动人的情

7、全都浓缩在这短短的三章之中。诗经距今有0左右,同步期世界上的许多民族恐怕尚未开化,而国内人民已经可以吟唱出这样细致、隽永诗歌作品来了,真是太了不起了。让我们再来读读这首诗吧,再来品味它那醇厚的韵味吧。 男女生分部分朗读全诗,再度感受诗歌的韵味。 五、想象“伊人”的形象(2分钟) 诗人苦苦追寻的“伊人”是如何的一种形象呢?人们是如何感受到这种形象的?诗中并没有描写伊人的面貌,甚至连她的大体轮廓都没有,你们为什么觉得她就是美丽高洁的? 明确:通过诗人热切执着的追求,可见“伊人”必然是个美丽高洁的人。蒹葭的修长柔韧也可视为“伊人”的形象:柔美修长而坚贞高洁。这种美尽管没有直接描写,却留给我们丰富的想

8、象空间。 其实,不单伊人的面目是模糊的,诗人的面貌、身份同样是模糊的,尚有,她究竟是如何追求的?运用了什么手段?走了多少路程?诗中都没有交待,只是反复吟唱“溯游从之”、“溯洄从之”,这也给了我们无限的遐想空间。这种距离美再次体现了蒹葭的含蓄朦胧的特点。 六、分析“伊人”的多层内涵(分钟)由于伊人身份、面目的含蓄朦胧,千百年来读者对“伊人”的解读也是众说纷纭。对伊人的不同理解也导致了主题的多义性。那么,人们是怎么理解“伊人”的?诗歌的主题是什么? (教师收集了历来对此诗的解读,在此与人们分享一下。) 明确:(1)“爱情说”:近代学者余冠英觉得“这篇似是情诗,男或女词。” 翻译家许渊冲就将这首诗译

9、成a ov sog,伊人是the lover。 (2)“明志说”:“伊人”象征高洁品质,代表自己对美好高洁品质的追求。 (3)“挖苦说”:汉代毛诗序中说“蒹葭刺襄公也,未能用周礼,将无以固其国焉。”意思是说这首诗是挖苦秦襄公的,由于她不遵守周礼,因此将招来亡国之祸。(东汉郑玄诗笺:“秦处周之旧土,其人被周之德教日久矣,今襄公新为诸侯,未习周之礼法,故国人未服焉。”所谓“伊人”是“知周礼之贤人,乃在大水之一边,假喻以言远”。) (4)“求贤说”:清代学者姚际恒觉得 “伊人”是春秋时代一位隐居水边的贤人,该诗体现了君主求贤招隐之意。 (5)“人生哲理说”:涵盖了世间多种可望而不可即的人生境遇:情人

10、难得、知音难觅的怅惘,仕途坎坷、功业未遂的忧思,抱负幻灭、前程渺茫的失望。 “伊人”是一种具体而缥缈的目的,她(她)或许是诗人怀念追寻的爱人,或许是千载难逢的知音,或者是明君寻觅的贤臣,或者是一种崇高的抱负似可知但又不得而知。这种借美人来体现一定主题的写法对后世影响颇深,例如曹植的洛神赋、戴望舒的雨巷等等。清代叶燮在其原诗中指出:“诗之至处,妙在含蓄无垠,思致微渺,其寄托在可言不可言之间,其旨归在可解不可解之会;言在此而旨在彼,所觉得至也。”蒹葭就达到了这种境界,它的这种主题的多义性恰恰又一次体现了诗歌含蓄朦胧的特点,而这种含蓄朦胧正是全诗着力营造的意境美。这样优美的诗篇,是百读不厌的,让我们

11、再朗读一回吧。 男女生分部分朗读。 七、想象诗歌呈现出的优美画面(分钟) 都说王维的诗是“诗中有画”,蒹葭同样也布满了浓浓的诗情画意,并且留给我们无限遐想的空间。接下来,请同窗们结合自己的阅读感受,发挥想象,描绘诗篇中构建的美丽画面。学生交流发言。蒹葭译文 河畔芦苇碧色苍苍,深秋白露凝结成霜。我那日思夜想之人,就在河水对岸一方。逆流而上寻寻觅觅,道路险阻而又漫长。顺流而下寻寻觅觅,仿佛就在水的中央。河畔芦苇一片茂盛,清晨露水尚未晒干。我那魂牵梦绕之人,就在河水对岸一边。逆流而上寻寻觅觅,道路坎坷艰险难攀。顺流而下寻寻觅觅,仿佛就在沙洲中间。 河畔芦苇更为繁茂,清晨白露仍然逗留。我那苦苦追求之人

12、,就在河水对岸一头。逆流而上寻寻觅觅,道路险阻迂回难走。顺流而下寻寻觅觅,仿佛就在水中沙洲。注释:蒹葭(in ji):蒹,荻,像芦苇。葭,芦苇。苍苍:茂盛的样子。在水一方:在河的另一边。溯洄(s hu)从之:意思是沿着河道走向上游去寻找她。溯洄,逆流的上。从,追,追求。阻:险阻,难走。溯游从之:沿着直流的河道走向上游寻找她。游,流,指直流的水道。宛在水中央:(那个人)仿佛在河的中间。宛,仿佛。凄凄:茂盛的样子。目前写作“萋萋”。晰():干。湄(m):水和草交接的地方,指岸边。跻():登,上升。坻(ch):水中的小洲或高地。采采:茂盛鲜明的样子。已:止,这里的意思是“干,变干”。涘(s):水边。

13、右:向右拐弯,这里是(道路)弯曲的意思。沚(zh):水中的小块陆地。归:归依。 题解秦襄公毕生却未拿下岐,拿下周原的是秦文公,那是秦襄公死后十六年后来的事情了。我们如果把秦国公元前77年的立国比方成家,却只有其名而无其实,名至实归的成家立业是十六年(前750)。因此有秦襄公之家简陋之极,秦襄公虽然是诸侯王,王道在那里?王都应当建立在那里?如何才真正拥有可心的家?这是秦襄公日思夜想、急于解决的问题。这就有建家之难,建家音同蒹葭,故有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宛在水中央。其实宛在水中央并不安全,也不牢固,襄公立家之难,犹如深秋白露为霜的蒹葭,有家难归,难归的问题出在找不到回家的渡口,这个渡口,

14、孔子称之为文治屏兵,兵屏文治,文治武功必须两手都要硬,互相依托才行,秦襄公却一味崇尚武功,坚持兵甲不断,终至出师未捷身先死,因此有小戎诗旨为国人闵其襄公之说。新解坚甲铿锵 有苦乃甘 所谓依仁 载绥明方 遇挫折而不坚 漫漫夜长 逾挫逾勇 王在岁中扬俭家忌急 固本不息所谓怡人 载绥有节律 遇挫折而不健 王家凄凉 逾挫逾能 王在岁中刚德载文裁 代代风采所谓义仁攻守要津龙战于野玄黄王佑四方 逾挫逾嘉 王在岁中执黄八、布置作业:默写蒹葭附:【板书设计】一、营造氛围,导入课文蒹葭被誉为“诗三百”中最优美的诗篇之一,它以丰富的内涵和美感打动了千百年无数的读者。秋水蒹葭,千古绝唱,始终吟唱至今。今天,我们二、朗读课文三、分析全诗的音乐美和建筑美1、韵脚 苍、霜、方、长、央 萋、晞、湄、跻、坻 采、已、涘、右、沚 2、叠词 苍苍、萋萋、采采 尚有“所谓伊人”、“溯洄从之”、“溯游从之” 重章叠句,反复吟唱,是诗经的特点。 3、诗人用了不同的字眼,对景物的形态和变化,反复进行了描绘(赋)四、分析诗歌中所蕴含的丰富的情感五、想象“伊人”的形象补:【教学后记】(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培养状况,教师授课经验、教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