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营养师基础》课程标准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75855087 上传时间:2023-11-14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共营养师基础》课程标准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公共营养师基础》课程标准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公共营养师基础》课程标准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公共营养师基础》课程标准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公共营养师基础》课程标准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公共营养师基础》课程标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共营养师基础》课程标准(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公共营养师基础课程标准课程名称:公共营养师基础课程类型:专业主干课程适用专业:食品营养与检测课程学分:3 总学时:521 课程定位公共营养师基础是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是构建学生在食品营养与检测技术领域的职业能力的主要课程之一。目标是让学生具有适应现代营养师岗位要求的食品营养、中药与保健食品、人员推销能力等专业技术基础知识和基本动手操作能力,同时提高学生获取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团结协作等综合素质。本课程的先修课程有食品营养与卫生、食品生物化学,后续课程有专业见习、顶岗实习(毕业)实习等。2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获得公共营养师岗位要求的专业知识及技能,同时提高学生

2、获取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团结协作等综合素质。2.1能力目标2.1.1能够熟练掌握消费者购买行为过程的分析;2.1.2能够熟练掌握人员推销基本礼仪;2.1.3 能够熟练掌握开发客户的推销技巧;2.1.4能够熟练掌握双赢的谈判技巧;2.1.5具备辨别10个以上常见中药特性的能力,并初步掌握其应用;2.1.6能初步应用中医的基础理论对人体的部分生活特性进行解释;2.1.7能初步运用人体体质理论进行体质判别,并初步掌握食疗养生的操作;2.1.8能选择和使用成人体格测量器械;2.1.9掌握营养标签的解读;2.1.10掌握营养教育的实施步骤。2.2知识目标 2.2.1掌握公共营养师的职业道德规范; 2.

3、2.2熟练识记人员推销的性质和作用,现代人员推销的基本特征; 2.2.3熟练识记消费者购买行为过程的基本模式; 2.2.4熟练识记客户管理的基本工作及要求; 2.2.5熟练识记双赢谈判的基本要求;2.2.6能初步了解中医理论的阴阳五行学说、八纲辨证以及食物、药物的四气五味理论;2.2.7初步了解人体体质养生的理论及体质判断,同时了解不同体质的养生特点及简易的操作;2.2.8能掌握10种常见中药的特性、功能和运用,了解其来源、科属,同时初步掌握其质量优劣的判别;2.2.9掌握体格测量的方法;2.2.10掌握特殊环境及作业人群营养的需求;2.2.11掌握常用的营养强化剂、保健食品常用的功效成分;2

4、.2.12掌握营养教育的基本方法和形式;2.2.13掌握营养标签的主要内容;2.2.14掌握常见疾病的营养防治。2.3素质目标(提示:含职业素质、道德素质、方法能力、社会能力等)2.3.1职业素质: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2.3.2道德素质:良好的品德素养、健康的思想情操、正确的政治方向、远大的理想抱负;2.3.3方法能力:继续学习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创造能力;2.3.4社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信息获取能力、组织协调能力、自我发展能力。3 课程设计理念和思路3.1课程设计理念在课程设计中贯彻工学结合的要求,突出能力培养。现代社会对高级技术人才的高、新要求引起评价体系的深刻变化,本课程建立

5、了合理、科学的评价体系,包括评价理念、评价内容、评价形式和评价体制等方面。在过程性评价中关注了学生解决项目任务等过程的评价,以及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与人合作的态度、表达与交流的意识和探索的精神。3.2设计思路该课程着眼于学生的专业知识结构的要求,关注学生素质,关注学生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该课程是依据食品营养与检测技术类专业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中的工作项目设置的。其总体设计思路是,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并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学会完成相应工作任务,并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发展职业能力。课程内容突出了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理论知识的选取紧

6、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进行,同时又充分考虑了高等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并融合了公共营养师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教学过程中,通过案例实施,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等多种途径,采取工学结合的形式,充分开发学习资源,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教学效果评价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点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4 课程内容、要求与学时安排学习单元名称训练项目知识要求技能要求(含素质要求)学时公共营养师职业道德项目1 案例分析食品营养与安全事件掌握公共营养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详细内容,并能较深刻的理解。1掌握公共营养师的职业道德规范;2.明确食品安全事故的根源。

7、3.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明确公共营养师的社会责任。 1推销人员的职责、素质和能力项目2销售人员的基本礼仪1.掌握人员推销的性质和作用;2.掌握现代人员推销的基本特征。1.培养学生掌握规范的销售人员基本礼仪;2.培养运用身体语言的能力;3.树立现代的人员推销观念;4.树立正确的销售人员道德观念。2消费者购买行为项目3设计健康咨询项目的顾客行为过程1.掌握顾客购买决策过程的刺激反应模型;2.掌握影响顾客购买决策的基本因素。1.培养对消费者购买和决策行为过程展开分析的能力;2.培养设计顾客购买行为过程的能力;3.树立科学的顾客购买行为分析观念;4.树立利用刺激反应过程模式分析购买决策行为过程的观

8、念。3客户开发和洽谈项目4模拟初次会晤客户的商务洽谈过程1.掌握寻找潜在顾客的途径、方法和原则;2.掌握获得约见和建立客户关系的方法;1.培养寻找潜在客户的能力;2.培养初次会晤客户的能力; 3.树立科学的顾客管理观念;4.树立现代的关系营销观念。4谈判技术项目5模拟保健食品新产品的谈判过程1.掌握销售谈判的基本要素,双赢的销售谈判原则;2.掌握销售谈判的目标、底线和策略,掌握销售谈判的基本原则。1.培养谈判的基本技巧;2.培养突破谈判僵局的能力;3.树立双赢的销售谈判观念;4.树立正确的销售谈判的道德、法律规范。3中医基础理论项目6 阴阳五行的对应项目7 食物、药物四气五味分析初步掌握阴阳学

9、说、五行学说、八纲辩证以及食物、药物的四气五味理论,初步了解中医理论体系。1.读懂中医基础理论中的阴阳五行学说、八纲辨证以及食物、药物的四气五味理论; 2.能初步应用中医的基础理论对人体的部分生活特性进行解释;3.增加学生的中医理论知识,提高学生学习中医理论体系的素质。3人体体质养生理论介绍项目8 判断身边同学的体质、观察舌像了解人体体质养生理论,特别是体质的分类。1了解人体体质养生理论,提高中医理论应用; 2.能初步应用人体体质养生理论辨别周围人群的体质;3.增加学生的中医理论知识,提高学生学习中医理论体系的素质。4常见中药的功能与应用项目9 分析中药的功能应用项目10 辨别药材的优劣掌握人

10、参、西洋参、党参、枸杞子、黄芪、冬虫夏草、罗汉果、薏苡仁、三七、天麻等中药的功能、特性、应用及用量。1.掌握人参、西洋参、党参、枸杞子、黄芪、冬虫夏草、罗汉果、薏苡仁、三七、天麻等中药的功能与应用;2.通过学习,能初步将各药用于食疗中;3.能初步辨别所授中药质量的优劣;4.增加学生对中药的了解,提高学生对药物用量严格性的认识,强化学生职业道德。8人体体格测量项目11 人体体重、身高、胸围、腰围、臀围、上臂围的测量1.掌握人体体重、身高、胸围、腰围、臀围、上臂围的测量方法;2.掌握体质指数法和标准体重法对人体营养状况的评价。1.能选择和使用成人体格测量器械;2.能对成人身高、体重的测量结果进行评

11、价;3.具有较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及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4营养强化食品与保健食品项目12 营养强化食品项目13 保健食品1.掌握常用的营养强化剂、保健食品常用的功效成分;2.理解保健食品的功能原理;3.掌握营养强化食品和保健食品的定义。1.掌握常见的营养强化食品;2.掌握保健食品常用功效成分的功能;3.具有较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及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6特殊环境及作业人群营养项目14 高温及低温人群营养项目15 职业接触有毒有害物质人群营养项目16 高原人群营养1.掌握高温和低温的界定;2.理解特殊环境人体的生理变化;3.了解高原人群的营养。1.掌握高温环境及低温环境人群的营养需要;2.掌握

12、职业接触有毒有害物质人群营养需要。3.勤奋严谨、求实创新、信息获取能力强、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6营养教育项目17 营养教育1.掌握营养教育的工作内容;2.掌握营养教育的基本方法和形式;3.了解营养教育的发展现状。1.掌握营养教育的实施步骤,能根据具体需要设计营养教育计划2.勤奋严谨、求实创新、信息获取能力强、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4食品营养标签项目18 食品营养标签1.能通过食品营养标签掌握食品营养特性;2.掌握营养标签相关的营养素含量表达和意义。 1能解读食品营养标签,发现标签存在的问题;2. 勤奋严谨、求实创新、信息获取能力强、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45 实施建议5.1 教材编写应

13、该以本课程标准和公共营养师职业资格要求为依据编写教材,应该及时将新的内容补充到课程内容中,内容的选取应科学,项目安排应合理,充分考虑可操作性,让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逐步提高职业能力。5.2 教学场地本课程要求开放式教学场地,即有多媒体设备、桌椅可以移动方便组成学习小组来开展学生讨论。定期带领学生进入社区开展营养咨询、营养教育等社会服务工作,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提高专业技能。5.3 教学方法与手段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及手段,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提高专业技能。教学方法主要有案例教学、任务驱动、教、学、做一体,教学手段主要有多媒体教学、图片展示、学生讨论、观看录像等。5.4 师资要求构建精通食品

14、营养与卫生、专兼结合的优质教学团队;聘请企业技术骨干做兼职教师定期开展专题讲座;要求教师及时掌握新知识和新技术,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水平。5.5 考核评价5.5.1考核形式 本课程采用形成性考核方式,总成绩由平时成绩、过程考核、期末考试成绩三部分组成。总成绩平时成绩(10分)过程考核(30分)期末考试成绩(60分)平时成绩(10分):学习态度、考勤(5分)、课堂表现记录(2.5分)、课堂笔记(2.5分)过程考核(30分):课堂提问及讨论(15分)、作业(15分)期末考试:采用笔试、闭卷考试,主要考核和评价学生对知识目标掌握程度及对技能的掌握程度,时间2小时。5.5.2考核评价表序号

15、考核主要内容考核要求评分标准分数分配1考勤表上课不迟到、不早退全勤5分;缺勤或违纪一次扣1分;扣完后从过程考核总分中扣。52课堂表现记录认真听讲、态度积极主动回答老师提问奖励2分2.53课堂笔记笔记记录完整、规范一次课堂笔记计3分,共3分/次*35次=105分2.54作业内容正确、书写规范一次作业满分100分,学期末将所有练习得分相加155课堂提问及讨论学习态度好、积极参与讨论和回答问题,回答问题正确,具有一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满分100分156综合理论和知识期末闭卷考试满分100分60合计100%5.6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不断充实和完善课程的网络教学资源库,编写符合课程标准和实际工作岗位需求的实训指导书,满足课程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