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通化市第一中学09-10学年高三第三次月考(语文)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75849069 上传时间:2022-09-08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6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吉林省通化市第一中学09-10学年高三第三次月考(语文)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吉林省通化市第一中学09-10学年高三第三次月考(语文)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吉林省通化市第一中学09-10学年高三第三次月考(语文)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吉林省通化市第一中学09-10学年高三第三次月考(语文)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吉林省通化市第一中学09-10学年高三第三次月考(语文)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吉林省通化市第一中学09-10学年高三第三次月考(语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吉林省通化市第一中学09-10学年高三第三次月考(语文)(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档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通化市一中20092010学年度高三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共150分,共8页。考试时间为150分钟。考试结束后,交答题卡、答题纸和作文纸。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学校、年级、班级和学号代码在答题纸上的装订线内填写清楚。2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无效。3保持卷面、卡面清洁,不要折叠、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第卷 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汉代司马迁史

2、记首篇五帝本纪,记载了黄帝、颛顼、帝喾、尧和舜时期的历史。对这样一个时期,学术界或称为五帝时代,或称为传说时代、英雄时代、酋邦时代等。五帝本纪所记载的是信史还是传说?如何看待五帝时期的历史记载?这成为长期以来中外学者争论的焦点。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长王巍说,有关文献上对中国历史的记载浩若烟海,但互相抵触的情况不少,让人莫衷一是,特别是五帝时代的文献记载,存在着很大的分歧。20世纪初疑古派出现,他们从疑古书开始疑古史,对史书记载的真实性发生怀疑,最大的贡献在于开始打破数千年来有关史书的神话,极大地解放了思想,人们可以对历史进行重新审视,但问题出在疑过了头,对春秋战国之前尤其是商代之前的历

3、史全盘否定。上个世纪20年代以后,考古学应运而生,人们开始动手动脚寻找历史。80多年来,中国考古学取得丰硕成果,新的考古材料对西周之前乃至夏王朝的历史,有了一个轮廓性的记录。同时,人们也认识到,史记上有关五帝时代的记载,绝不完全是杜撰,其中有历史的影子,传递着历史的信息。从二十多年前夏鼐先生最早提出文明起源课题以来,中华文明起源的研究成为学术界的持续性热点。“九五”期间展开的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夏商周断代工程”,完成了夏商和西周时期的年表,开创了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学者联合攻关共同解决一个人文社会科学重大问题的先例,为研究文明的起源与发展奠定了年代的框架。夏商周断代工程结束以后,以中国社会科

4、学院古代文明中心、北京大学古代文明研究中心等为主体,国内许多知名专家学者共同参与并启动了“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考虑到探源工程的复杂性,牵扯面之广,头绪之多,远比断代工程复杂,“十五”期间在中原地区进行了“预研究”和第一阶段研究,为“十一五”全面开展探源工程提出可行性报告和实施方案。“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主要解决古老的、延续了几千年的中华文明是怎样起源形成和发展的问题。”王巍说,这里有几个层面,首先是文明起源和形成发展的概念,所谓文明起源就是社会从一个平等简单的结构走向复杂的、有等级的结构(阶级、国家的产生)的变化。其次,文明的形成以国家的出现为标准。国家是文明社会形成的标志。但是国家的形成是一个过

5、程,不是某一天突然形成的,国家出现后还在不停地发展变化。所以我们叫“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研究”,夏商西周都在这个范围之内。 摘自2006年新华月报1对“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这一概念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A是研究中华文明如何起源形成和发展问题的一项探索工程。B是研究中华文明为何延续几千年的一项探索工程。C是探索中华民族从一个平等简单结构走向复杂的、有等级的结构的 变化的奥秘的工程。D是为研究文明的起源与发展奠定年代框架的系统工程。 2下列表述中,不属于“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启动的直接原因的一项是( )A一些中外学者对五帝时期的历史记载的真实性持怀疑态度。B中国文献中对中国历史的记载存在不少互相抵触的

6、情况。 C20世纪初疑古派对春秋战国之前尤其是商之前的历史全盘否定。 D上世纪20年代后,中国考古学应运而生,且取得丰硕成果。 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多家机构联合攻关,众多知名学者共同参与同一项目,这在中外文 明探索史上尚无先例。 B学术界所称的传说时代、英雄时代就是特指中国的五帝时代,这一 点目前尚无争议。 C鉴于探源工程的复杂性,尽管有多种力量合作,但是“十一五”期 间的研究工作还是会遇到相当的困难。 D国家的形成是一个过程,国家形成后还在不停的发展变化,所以, 文明社会形成的标志也不可能有一个确定的答案。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7、4-7题。是岁也,大将军姊子霍去病年十八,幸,为天子侍中。善骑射,再从大将军,受诏与壮士,为剽姚校尉,与轻勇骑八百直弃大军数百里赴利,斩捕首虏过当。 其秋,单于怒浑邪王居西方数为汉所破,亡数万人,以骠骑(指霍去病)之兵也。单于怒,欲召诛浑邪王。浑邪王与休屠王等谋欲降汉,使人先要边。是时大行李息将城河上,得浑邪王使,即驰传以闻。天子闻之,于是恐其以诈降而袭边,乃令骠骑将军将兵往迎之。骠骑既渡河,与浑邪王众相望。浑邪王裨将见汉军,而多欲不降者,颇遁去。骠骑乃驰入,与浑邪王相见,斩其欲亡者八千人,遂独遣浑邪王乘传先诣行在所,尽将其众渡河,降者数万,号称十万。既至长安,天子所以赏赐者数十巨万。封浑邪王

8、万户,为漯阴侯。 骠骑将军为人少言不泄,有气敢任。天子尝欲教之孙吴兵法,对曰:“顾方略何如耳,不至学古兵法。”天子为治第,令骠骑视之,对曰:“匈奴未灭,无以家为也。”由此上益重爱之。然少而侍中,贵,不省士。其从军,天子为遣太官赍数十乘,既还,重车余弃粱肉,而士有饥者。其在塞外,卒乏粮,或不能自振,而骠骑尚穿域蹋鞠。事多此类。 骠骑将军自四年军后三年,元狩六年而卒。天子悼之,发属国玄甲军,陈自长安至茂陵,为冢象祁连山。谥之,并武与广地曰景桓侯。子嬗代侯。嬗少,字子侯,上爱之,幸其壮而将之。居六岁,元封元年,嬗卒,谥哀侯。无子,绝,国除。 选自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 4对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解释有误的一

9、项是 A欲诏诛浑邪王 诛:杀 B浑邪王裨将见汉军 裨:补 C遂独遣浑邪王乘传诣行在所 传:传车,古代驿站上专用的车 D有气敢任 任:放任,担当。 5下列句子分为四组,全都表明霍去病“少而侍中,贵,不省士(不懂得体恤士兵)”的一项是 匈奴未灭,无以家为也 既还,重车余弃粱肉 对曰:“顾方略何如耳,不至学古兵法。” 卒乏粮或不能自振 无子,绝,国除 A B C D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霍去病是大将军卫青的姐姐的儿子,受到皇帝的赏识,在十八岁的 时候,做了皇帝的侍中。 B霍去病擅长骑马射箭,两次跟从大将军卫青出征,卫青奉汉武帝之 命,拨给他壮勇之兵,任命他为剽姚校尉,

10、他率八百骑兵追击敌人 大军数百里,去夺取战功,杀俘敌人很多。 C霍去病为人寡言少语,敢作敢为。天子曾想教他兵法,他却说:“打 仗只看战略如何就够了,不必亦步亦趋地学习古人的兵法。” D霍去病死后,皇帝很悲痛,为他建立的坟墓,外形就像祁连山一样。 他的儿子霍嬗在很小的时候就死了,因此,他的后代断绝了,他的 封国也就被废除了。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单于怒浑邪王居西方数为汉所破,亡数万人。 译文: (2)嬗少,字子侯,上爱之,幸其壮而将之。译文:(二)古代诗歌阅读(8分)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8-9题。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清)纳兰性德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

11、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注释】 秋风悲画扇:此用汉班婕妤被弃典故。班婕妤为汉成帝妃,被赵飞燕谗害,退居冷宫,后有诗怨歌行,以秋扇为喻抒发被弃之怨情。骊山语罢:太真外传载,唐明皇与杨玉环曾于七月七日夜,在骊山华清宫长生殿里盟誓,愿世世为夫妻。白居易长恨歌:“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作连理枝。”对此作了生动的描写。后安史乱起,明皇入蜀,于马嵬坡杨玉环赐死。杨死前云:“妾诚负国恩,死无恨矣。”又,明皇此后于途中闻雨声、铃声而悲伤,遂作雨霖铃曲以寄哀思。这里理解成李杨二人当初发愿立誓,后来虽然一方为一方而死,也不生怨。 比喻感

12、情忠贞,至死不渝。何如:用反问的语气表示不如。薄幸:旧时称男子负心、薄情。 8、这首词是以什么人的口吻来抒情的?抒发了什么样的情感?(4分)答:9、作者用哪些角度的对比来表现人物内心的?(4分)答:(三)名篇名句默写(7分)10、天高地迥, ; ,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 。复道行空, ?高低冥迷, 。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2分)江水悠悠,千古诗魂江水悠悠,千古诗魂“枝迎南北鸟,叶送往来风。”当她吟出这两句千古绝响时,似乎便注定了她坎坷的一生心情凝重而崇敬,我缓缓的步入了那片茂竹修林。 不像预料的那般阳光明媚、艳阳和煦,或许,这才是适合去拜望薛涛的天气。天空,飘着些许细丝,飘

13、然落地,滋润着万物,生怕惊扰了安然长眠的江畔诗魂。望江楼,一座建于清代纪念女诗人的建筑,既丽且崇,又名崇丽阁。“望江楼,望江流,望江楼上望江流,江楼千古,江流千古。”这千古绝对的上联,正如我们对这位女诗人的理解一样,永远道不清,说不明。也许只有这座楼,只有这副联才能与伟大的女诗人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不知当初他们修建这座楼时,可曾想到会有一幅木匾与它一起见证着这座城市古老的沧桑。薛涛是被父亲温暖的手牵着入川的,她看见了满山的苍翠,高兴得手舞足蹈。但这一切很快便在她年幼的岁月中消逝不见,父亲的撒手西去让她幼小的心灵感受到了生活的艰辛,不得不开始了自己飘摇的生活。当她撩开门旁如玉的珠帘时,便被眼前的男人所吸引,一名浓眉大眼的英俊男子,一种前所未有的震撼与激情在谈话声中刹时传遍了全身,少女般的怦然心动在心底萌芽,她将自己毫无保留地献给了这位小自己十一岁、名满天下的男人元稹。“双栖绿池上,朝暮共飞还;更忙将趋日,同心莲叶间。”从此,薛涛的生活充满了欢声笑语,整个小屋周围的竹林在春风中摇曳着曼妙的身姿。我走到了竹林深处,一股清幽的竹香扑鼻而来。薛涛与元稹两人的缠绵爱情终于在一纸公文中断开了。月色皎洁,江水悠悠。“水国蒹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苍苍。谁言千里自今夕,离梦杳如关塞长。”执手相看泪眼的等待最终化作了“花开不同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