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75830454 上传时间:2022-12-04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小学语文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小学语文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小学语文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小学语文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九月九日忆兄弟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九月九日忆兄弟是一首抒写乡情的千古绝唱,作者是唐代著 名诗人王维,他当时只有十七岁,正在长安谋取功名。恰逢重阳佳节, 作者孤身飘泊于繁华热闹的帝都,倍感孤单,非常思念家乡亲人。情 之所至,诗人直抒胸臆,写出了“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这样传诵千古的名句。全诗写得非常朴素,感情十分自然。诗人一开头便紧急切题,写 异乡异土生活的孤独凄然,因而时时怀乡思人,遇到佳节良辰,思念 倍加。“独在异乡为异客”,一个“独”字,两个“异”字,就把那种 独自在外、人地两疏的情形表达出来,同时传给人们一种寂寞的心情, 很自然地为下面思念的内容奠定了基础。接着诗一跃而写远

2、在家乡的 兄弟,按照重阳的风俗而登高时,也在怀念作者。诗意反复跳跃,含 蓄深沉,既朴素自然,又曲折有致。“每逢佳节倍思亲”,一个“倍” 字,真切地表达了诗人在重阳节极度思念家乡亲人的感情。此句已成 千古传诵的佳句,千百年来,成为游子思念的名言,打动多少游子离 人之心,表达了亿万炎黄子孙共同的生活感受。二、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平时对古诗的积累,大部分学生具有有一定的阅读能力, 绝大多数学生能借助字典提前预习,自学生字新词,读准字音,读通 句子。绝大多数学生已经能把古诗背诵下来,并且学生有一定的自学 能力,能通过预习大概理解古诗的意思。但是这首诗的字里行间蕴含 着强烈的感情却很难体会,因为诗人所处的

3、年代与学生十分遥远,学 生的情感难以与诗人产生共鸣,所以体会诗人的情感,理解诗的意境 是使学生最难的,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应该重点指导学生体会句子的 描写感悟作者的内心感情。三、教学目标:1、认识 6 个生字,会写 8 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前两行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4、培养学生阅读古诗的兴趣和能力。四、教学重难点:1、重点: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体会作 者表达的思想感情。2、难点:品读重点字词,体会作者流露的感情。五、教学准备:课件。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我们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有许多传

4、统节日,你们知 道有哪些吗?在这些节日里,我们一家人欢聚在一起,其乐融融,多么幸福温 馨的时刻呀!我们把这些合家欢乐的节日都称为“佳节”。 可是,总 有一些人身处异乡,不能回到家人身边,不能与亲人团聚。今天学习 一首怀念家乡亲人的古诗。2、介绍作者:王维唐代著名诗人,家居蒲州(今天的山西省 永济县)。15 岁时离开故乡去长安参加考试,20 岁考上进士。在这段 时间里,他一直漂泊在外,自然会想家。这首诗是王维十七岁时因重 阳节思念家乡的亲人而作。3、齐读课题(1)读了诗题,你知道什么?忆:思念、想念:华山一东,诗人的家乡就在这一带。(2)九月九日是什么日子?九月九日指的是农历九月初九,这一天是中

5、国的传统节日重 阳节。(3)你对重阳节的风俗有哪些了解?重阳节的起源,最早可以推到汉初。汉初皇宫中,每年九月初九 日,都要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以求长寿。到了东汉时,民间 又有了重阳登高的风俗,重阳节因此又叫“登高节”。之后,每逢农 历九月初九,插茱萸、登高和饮菊花酒,便成了历代相传的风俗。茱萸:是一种可以做中药的植物果实,它气味辛辣芳香,性温热, 可以治寒驱毒。古人认为佩带茱萸,可以辟邪去灾。如今,这个古老的节日又增加了新的内容,成为一年一度的 “老 人节 ”。因为两个九意味着生命长久、健康长寿。尊老、爱老、敬老 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 让我们一起努力,让老人们度过一个温馨、 祥和、健

6、康快乐的晚年。(二)初读古诗:请同学们朗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生字,多 读几遍。老师来检查一下同学们的读书情况。先读词语,看准字形再读。 1、检查生字掌握情况y fng ji bi yo bin ch亿逢佳倍 摇遍插回忆异乡 相逢 佳节 加倍 遥远 遍地 插队 茱萸课文中有 8 个生字是要求我们会写的。忆 异 逢 佳 倍 遥 遍 插请同学们看这两个字:佳 插,书写时注意什么?(教师范写生 字)2、检查课文朗读。我把这些有生字的词语放回句子里,看你能不能把句子读正确。 请同学起来读句子,其他同学注意听。(指导朗读古诗)(三)精读课文:1、请同学们看课本,古诗上怎么有些数字呢?(这

7、些数字是注 释,写在了下面。)什么是注释?(可能是注意解释。)释正是解释的意思,而注是注出的意思,就是把词语的意思注出 来,让大家知道。那这些注释对我们学习古诗有些什么帮助呢?(让 我们知道古诗的意思。)这节课我们就利用注释学习这首古诗。2、请同学们看第一行古诗。解释词语:独(单独)异(别的,其他的)异乡(他乡)异客(他乡陌生的客人)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句子的意思。(我独自一人在外地,举目无 亲,做外乡的客人。)3、我们看第二行诗句。解释词语:逢(遇到,碰到) 倍(加倍)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句子的意思。(每当遇到节日就加倍思念家 乡的亲人。)4、朗读诗句,体会作者的情感。重阳节时,身边的人们合家欢

8、聚,而王维却(生读:独在异 乡为异客)所以(生读:每逢佳节倍思亲)春节时,身边的人们合家欢聚,而王维却(生读:独在异乡 为异客)所以(生读:每逢佳节倍思亲)元宵节时,身边的人们合家欢聚,而王维却(生读:独在异 乡为异客)所以(生读:每逢佳节倍思亲)5、齐读后两行诗句。解释词语:遥(遥远) 遍插(都插上)诗句的意思是什么?(我在遥远的地方,想到今年重阳节兄弟们 一定都登上了高处。他们都插戴着茱萸,只是缺少我一个人。)6、读古诗,体会作者的情感。本诗表达了作者孤身一人,漂泊在外,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思 想感情。7、总结:诗人一开头便紧急切题,写异乡异土生活的孤独凄然, 因而时时怀乡思人,遇到佳节良

9、辰,思念倍加。接着诗一跃而写远在 家乡的兄弟,按照重阳的风俗而登高时,也在怀念作者。诗意反复跳 跃,含蓄深沉,既朴素自然,又曲折有致。“每逢佳节倍思亲”千百 年来,成为游子思念的名言,打动多少游子离人之心。(四)背诵古诗:1、自读背诵。2、指名背诵,齐背古诗。(五)练习:倍背逢缝忆艺加( ) ( )补记( )( )诵 (六)作业: 背诵古诗。 (七)板书设计相( )九月九日忆兄弟 异客技( )思念亲人少一人九月九日忆兄弟课后反思九月九日忆兄弟是一首抒写乡情的千古绝唱,作者是唐朝著 名诗人王维,他当时只有 17 岁,正在长安谋取功名,恰逢重阳佳节, 作者孤身漂泊于繁华热闹的帝都,倍感孤单,非常思

10、念家乡亲人。情 之所至,诗人直抒胸臆,写出了“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这样传诵千古的名句。如何让学生感受是个优美的音韵,体悟完整的意境,从而理解诗 人情感的生发和变化呢?第一步:创设情境、导入新课。首先问学生: “同学们,我们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有许多传统节日,你们知道有哪 些吗?”在这些节日里,我们一家人欢聚在一起,其乐融融,多么幸 福温馨的时刻呀!我们把这些合家欢乐的节日都称为“佳节”。可是, 总有一些人身处异乡,不能回到家人身边,不能与亲人团聚。今天学 习一首怀念家乡亲人的古诗。学生兴趣高涨。接着教师简介作者 ,读 课题、质疑(读了课题,你知道了什么),指导学生借助注释解题意。

11、第二步:学生自读古诗感知文本,学习生字、新词,指导书写。第三 步:精读古诗。引导学生理解前两行诗句的意思,点拨诗句中的“异”、 “倍”等词语进行感悟,两个“异”反复使用,强调了作者独自一人 在他乡孤独寂寞的心情。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诗意。接着配乐诵读 诗句:师:(播放音乐)重阳节时,身边的人们合家欢聚,而王维却生:独在异乡为异客。师:所以生:每逢佳节倍思亲。师:春节时,身边的人们合家欢聚,而王维却生:独在异乡为异客。师:所以生:每逢佳节倍思亲。师:元宵节时,身边的人们合家欢聚,而王维却生:独在异乡为异客。师:所以生:每逢佳节倍思亲。通过反复吟咏诗句,体会王维的思乡之情。将教学重难点放在了引导

12、学生体会诗人感情上了,感受诗歌优美的音韵、完整的意境和蕴含其 中的感情。在解读“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时,我们 采取同桌讨论、交流的方式,理解诗句的意思。联想到远在家乡的兄 弟们此时此刻也在思念作者的画面。第四步:背诵古诗。第五步:课 堂练习。存在的问题:本节课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够浓,细节方面还有很多 不足,比如对于学生的评价不够准确丰富,引导学生体会人物的情感, 进行朗读方面还不够到位,还需激励学生在思考上逐层深入。通过这节课自己收获很多,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我要不断地总结、 反思,取长补短,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九月九日忆兄弟课标分析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中年级学生能联系上下文,理

13、解词 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能初步把握文章的 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 疑问。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 诗文大意。”根据课标要求,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1、认识 6 个 生字,会写 8 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前两行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体会作者表达的 思想感情。4、培养学生阅读古诗的兴趣和能力。“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倡导自主学习,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在自主阅读,合作交流过程中,理 解诗歌意思是体会感情的前提。课文后面提供了一些词

14、的注释,可引 导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上借助注释,自己试着理解诗歌的意思,教师不 要串讲诗句。给古诗加注释,在教材中是第一次出现,因此要给学生 讲一讲注释是怎么回事及怎样使用注释。注释一般都是针对某些难理 解的词语的,既要通过看注释理解词语的意思,又不要生搬硬套,提 醒学生在使用注释的时候,力求做到总体把握,不能字字对译。九月九日忆兄弟的大意是:“我”一个人客居异乡,每次遇 到重阳佳节就加倍思念家乡亲人。这时候,“我”想远方的弟兄们一 定登上了高处,弟兄们身上都佩带了茱萸,只是少了一个人。诗人的 思乡之情在前两句中得到了直接抒发,要特别引导学生体会第一句中 “独”字和两个“异”的表达效果。诵读是学习

15、诗歌的基本方式。朗 读有助于整体感知诗歌意思,更有助于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因此, 我采用配乐诗朗诵的方式,诵读前两行诗句。诗的感情真挚深沉,所 以在读的时候,语速总体上可舒缓些。九月九日忆兄弟教材分析九月九日忆兄弟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三组第 9 课 古诗两首之一。九月九日忆兄弟是一首抒写乡情的千古绝唱,作 者是唐代著名诗人王维,他当时只有十七岁,正在长安谋取功名。恰 逢重阳佳节,作者孤身飘泊于繁华热闹的帝都,倍感孤单,非常思念 家乡亲人。情之所至,诗人直抒胸臆,写出了“独在异乡为异客,每 逢佳节倍思亲”这样传诵千古的名句。全诗写得非常朴素,感情十分自然。诗人一开头便紧急切题,写 异乡异土生活的孤独凄然,因而时时怀乡思人,遇到佳节良辰,思念 倍加。“独在异乡为异客”,一个“独”字,两个“异”字,就把那种 独自在外、人地两疏的情形表达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