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医疗惹争议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75826161 上传时间:2023-09-2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端医疗惹争议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端医疗惹争议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端医疗惹争议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端医疗惹争议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端医疗惹争议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端医疗惹争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端医疗惹争议(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端医疗惹争议今年 5 月底,位于浦东的上海国际医学中心(下称 SIMC )正式对外营业。 乳黄色的大理石地面、 胡桃木的家具、 足有三四层楼高的大堂、无处不在的舒缓轻音乐 置身其中, 倒有种星级酒店的感觉。两个月前, SIMC 对外试运营,由亚洲最大的医疗集团 百汇医疗集团负责,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以及上海长征医院 旗下的 8所附属医院提供技术支持。近 100 多位顶尖专家在 此尝试多点执业, 一周时间里, 他们有四天在公立医院上班, 另有一天在 SIMC 看病。最为百姓所关心的看病价格也随之公布:挂号费最少300 元,看顶尖专家最高 1200 元,普通病房每日收费 1800 元,医保暂时不能

2、使用。作为上海第一家医疗改革催生的国际综合性非公立医 院, SIMC 承载着上海医改“试验田”的角色。然而,医生 多点执业、数倍于公立医院的诊疗费引发“占用公共医疗资 源”、“倒逼公立医院涨价”等种种质疑。SIMC 医疗院长、大内科首席医师缪晓辉在接受中国 经贸聚焦采访时强调,理论上,该中心仅仅承接了从公立 医院剥离出来的特需医疗,不会占用基本公共医疗资源。国家卫计委主任李斌表示,进一步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重 点和难点,还是要啃公立医院改革这块硬骨头。以技养医“我觉得价格挺合理的,这里的服务值这个价。 ”体验 过后的王先生表示。和常规看病不同,该中心医生仅接受预约看诊。每名医 生每天最多看

3、24 个病人,每个病人至少 20 分钟,超声波检 查至少 20 分钟以上。病房都是单人间,床护比1: 2,相较而言,不少公立医院连国家 36年前制定的 1:0.6 床护比指 标都难以达到。缪晓辉介绍, 该中心参照新加坡同等医疗水平定价, “但 实际上比新加坡收费要低 2%左右,比中国公立医院收费高 3%-5% 。收费高是必然的,但不会过度医疗。 ”近日,国家发改委、卫计委、人社部联合发出关于非 公立医疗机构医疗服务实行市场调节价有关问题的通知 , 规定非公立医疗机构提供的所有医疗服务价格实行市场调 节,由非公立医疗机构按照公平、合法和诚实信用的原则合 理制定。诊疗费是对医师技术服务价值的定价。

4、缪晓辉向记者算 了一笔账:“上海三甲医院专家门诊(教授级)挂号费 20 元 /人,医生能拿到的不过 1/3,按照看诊病人 50 人来计算, 医 生到手的门诊费 300 多元 /天,相比医生背后的付出, 这个诊疗费很难体现医生劳动价值,公立医院出现以药养医也就很 难避免。”缪晓辉向本刊记者介绍, SIMC 主治医生的挂号费是 600 元 /人,其中 40%归医生本人所有,也就是 240 元,那么看 10 个病人就有 2400 元收入。“不需要回扣, 就能充分体现劳 动价值。医生的注意力不再是想方设法拿回扣,而是提高技 术和服务水平,吸引更多病人” 。此外, SIMC 规定药占比 (即药品总收入占

5、医院总收入) 在 8%-10% 之间。 公立医院这一指标高达 45% ,“不过, 公立 医院的总收入非常大。 ”“我们拒绝医药代表进入诊室,医院人员并不多,很容 易辨认。如果他想假装成病人,溜进医生办公室也是不可能 的。病人到达医院后,由护士直接带到医生办公室。 ”缪晓 辉说道。多点执业一直关注 SIMC 进展的上海市委常委、浦东新区区委书 记、原上海市副市长沈晓明曾表示,上海国际医学中心既是 新诊疗模式的试验田,也要探索让高端医生发挥作用并取得 合理回报。然而,医生多点执业的开展引发舆论热议。 同一个医师在不同执业地点收取不同诊疗费,那么其在 公立医院的服务水平会不会因此降低?北京大学政府管

6、理学院医疗卫生政策专家顾昕指出,医 生在收费高的地方可能会更用心、服务更周到,但这并不意 味着在原执业医院就会不用心或者欠周到。不能简单把服务 想象成有一个总量,认为那里多了,这里就会减少。实际情 况是,随着总体收入增加,服务的总量也会增加。缪晓辉向本刊记者解释, SIMC 承接从公立医院剥离出 来的特需医疗服务,提供高端医疗服务。 “简单地说,就是 把公立医院的特需医疗搬到上海国际医学中心,还是这些医 生来服务,不会因此影响基本医疗资源。 ”那么,民营医院的高价收费是否会影响公立医院的定价 机制,使得后者也随之涨价?上海卫计委副巡视员兼医改办副主任许速表示,上海市 正在进行的公立医院收入分配

7、改革,是让医师在公立医院拿 标化工作量工资,而在公立医疗体系之外充分实现自己的价 值。顾昕认为,政府应在公立医疗系统增加补贴,适当控制 公立医院与私立医院医师收入水平的差距。长期关注医改的专家、中国社科院经济所公共政策研究 中心主任朱恒鹏表示,应该放开医师自由执业,由市场决定 医生的价值。但由于政策迟迟未落地,医生多点执业进展缓 慢。2013 年 8 月,上海市卫计委曾起草了一份多点执业的政 策文件,在业内征求意见。据悉,其中有些条款相当开明。比如多点执业的申请只需市卫计委批准、第一执业地点医院 备案即可,这比国家卫计委草案所提的需所在医院批准,显 然宽松很多。不过,这一文件尚未出台,有关多点

8、执业还没有明确的 操作规程。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有些医生由于工作压力等原 因选择了“跳槽” ,但这还只是少部分人。多位公立医院的医生向本刊记者坦言, “体制内外的养 老待遇不一样,学术地位也不一样。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有 体面收入的工作,也需要一个事业平台,能够给予学术和科 研基金支持等等。从各个方面来说,体制内外存在很大的差 别。”一边是大医院的团队学术环境和名气,一边是紧张的医 患纠纷,嘈杂的看病环境以及每天看 100 个病人的工作节奏 一位“跳槽”医生称, “曾反复纠结过,走出体制,进入高 端医疗,虽然钱多了, 看病没那么累了, 但是也要放弃很多。 剥离公立医院特需医疗SIMC 的出现只是上

9、海剥离公立医院特需医疗转向市场 化运营方案的一部分。上海市医改的设想是在未来三年内将 特需床位逐步从公立医院剥离出来,发展高端医疗服务,把 剥离的特需服务统一纳入两大医疗拓展区海浦东国际 医学园区和上海新虹桥国际医学园区。2011 年 5 月,上海市医疗机构设置规划 2011-2015提出,严格控制公立医疗结构开设特需医疗服务,鼓励有条件 的公立医疗机构对特需床位实施剥离,以人员、品牌、技术 等形式在两个医疗拓展区内与社会资本合作办医。“我们的定位是市场化、高端化,上海国际医学中心是 学习美国的一些新模式,以医疗社区为辐射点,充分学习国 际化管理的经验。 ”许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对此,多

10、位医界从业人员向本刊记者表示赞同。近年来,特需医疗面临较大争议。“说起特需医疗服务出现的缘由,不得不谈到医院的财 政机制。”一位曾在三甲医院工作了二十多年的医生告诉记 者,现在中国公立医院的财政机制是由各地方财政提供差额 拨款,一般是拨款 30%,也有些可能更低。 “那么,另外的 70%怎么办?自己想办法。 ”医院的现金流往往会出现很大的 空缺。由于特需医疗大大增加了医院收入,曾被认为是医院改 革的重要举措。但是,公立医院的特需医疗既不利于公共资 源的公平享受,也不利于高端医疗作为产业发展的要求。“我们要区分市场定价和政府定价的领域,在市场定价 的领域坚持发展高端医疗,促进国际特需医疗项目。

11、”许速 如是说。几乎参与了全部筹建过程的缪晓辉感叹,社会资本办医 不容易。他向记者介绍, SIMC 由国资上海国际医学园 区集团有限公司持有 20% 股份外, 其余股份由 8 家民营资本 持有,投资额超过 10 亿元。“国资是以土地形式持有股份, 民营资本则是更大的投资商。 ”如何盈利成了 SIMC 避不开的问题。尽管缪晓辉坦率地 表示,投资方在三年内不急于收回投资。但无疑,当下医院 的营运也有一定的压力。据他透露, SIMC 一直在筹划自己 的盈利模式。除了主营的高端医疗服务,还将发展健康管理 项目,包括体检和家庭健康顾问等。据悉, SIMC 会为患者保留完整的电子病历,包括体检 报告。如有需要,患者可随时调阅自己的档案。这样,患者 和消费者均可参与自己的健康管理。新加坡已有数家医院改 造成电子医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