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教育史比较:创造力和想象力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75812325 上传时间:2022-11-19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9.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外教育史比较:创造力和想象力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中外教育史比较:创造力和想象力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中外教育史比较:创造力和想象力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中外教育史比较:创造力和想象力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中外教育史比较:创造力和想象力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外教育史比较:创造力和想象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外教育史比较:创造力和想象力(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外教育比较制造神童与保护天性美国内华达州一位叫伊迪丝的三岁女孩告诉妈妈,她认识礼品盒 上的字母0,是幼儿园老师教的。这位母亲一纸诉状将幼儿园告上法 庭,理由是幼儿园剥夺了孩子的想象力。因为此前,孩子能把0说 成是苹果、太阳、足球、鸟蛋之类的圆形东西,而自从识读了 26 个 字母,这种能力就丧失了。这位母亲以幼儿园剪掉了孩子一只幻想的 翅膀而限定了孩子的能力为由,要求幼儿园赔偿孩子精神伤残费100 0 万美元。结果是,法庭判幼儿园败诉。保护儿童天性的教育,并认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奥地利首都维也纳有一所“想象幼儿园”。教室被布置成农舍。在手工室、缝纫室、烹饪室里,奥地利人的早期教育理念是,让

2、 孩子们自己动手是发展想象力的最好途径。匹特尼兹还说了一句至理名言:如果你能在幼儿时期编织过袜 子或自制过玩具,那么长大后也有充分的自信来设计宇宙飞船。深圳一名五岁女童在其父母的训练下,花了三个多月的时间现已 能准确背出圆周率小数点后的3020位,创立了一项新的吉尼斯纪录。加快学习的速度和加大学习量是我国幼儿教育中最常见的现象, 中国的家长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学得早、学得多、学得快。目前我国的超常教育其实只是“使常态儿童变成超常儿童的教以牺牲孩子的长远发展为代价,仅获得昙花一现的辉煌。在中国人的早期教育中,孩子有没有想象力是不重要的,重要的 是孩子是否比同龄人拥有更多的学业知识。想象力比知识更

3、重要,应该在孩子最有想象力的时候发 展他们的想象力。想象力是如何消失的江苏省国画院曾举办了一场中日儿童画交流展,画展中的两国儿 童画在内容和表达方式上显示出较大的差异。日本孩子的画从题材、 画风、构图、色等方面来看都显得很自由,而中国孩子的画面则显示 出一种固定的模式,即教过的痕迹特别重,画面中根本看不到孩子自 己的风格。我国先画出示范画,模仿着画,最后由老师根据孩子们的模仿程 度来评价谁画得好,画越相似就越好。把成人的审美标准先入为主地灌输给孩子,并迫使儿童不断地否 定自己的看法,同时不断地调整自己的感受以适应成人即定的标准, 最终导致儿童在刻意模仿中逐渐丧失了个性化的感受能力和独特的 观察

4、视角,也丧失了儿童天然的想象力与原创性。发达国家的早期教育理念是,不应过早地告诉孩子某一种既定的 标准,否则会使孩子的思维缺乏弹性而定型化。我国的早期教育更注重的是培养艺术技能和熟练技巧,创造力与 想象力受到忽略,他们只能模仿而难以走向创造。中外美术教育存在的差异主要在于,是美术技能重要还是自我表 现重要。为了给想象留有余地。在我国,幼儿艺术教育的主要教育模式是“示范模仿”。发达国家的幼儿教育多采用“引导发现”模式。中外早期教育的明显差异是:中国人习惯于将正确的方法早早教 给孩子,让孩子不走弯路,外国人习惯推迟讲述正确标准的时间,让 孩子尽可能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中国人认为幼儿能比同龄人更多更早

5、 地懂得成人世界的东西就是聪明的表现,西方人认为幼儿拥有异于成 人的思维和想象是最珍贵也最值得珍惜的特种才智。不应过早地告诉孩子某一种既定的标准,否则会使孩子 的思维缺乏弹性而定型化。体现在玩中的创造力这是一个有不同国籍孩子的幼儿园,此时正值家长们来接孩子回 家,幼儿们正在沙坑里玩沙,玩具有小铲、瓶子和漏斗。旁边是孩子 们的母亲。通过观察和比较,我们可以发现,不同国家的成人在指导 孩子玩耍的方法上有很大差异。首先观察一个外国孩子,他正在独自玩沙,显然玩得很专心也很 有耐心。他用小铲把沙装进漏斗,开始的动作比较笨拙,动作也很慢, 玩了一会儿逐渐熟练了,动作也越来越快,但他发现总也满不满,疑 惑地

6、看了一阵漏斗之后明白是因为漏斗会漏沙,于是就用手指堵住漏 斗底部的漏口,终于使漏斗装满了沙子。然后他试图把漏斗里的沙子 倒进瓶子里,可是发现从手指移开到对准瓶口,沙子已漏得差不多了。 这个外国孩子开始加快手移开的速度,几次之后,他突然意识到,把 漏斗直接对准瓶口,沙子会一点不漏地顺利进入瓶子。于是他按照这 种方法很快装满了一瓶子的沙子,同时欢快地笑起来并回头看看妈 妈,而妈妈则拍手以示鼓励。再观察一个中国孩子玩沙,他一开始也是忙着拿起漏斗向里面装 沙子,也同样是发现了沙子进漏斗后都流出来,所不同的是旁边的母 亲一看沙子都漏光了,就手把手地教自己的孩子把漏斗直接对准瓶 口,然后再灌沙子。结果孩子

7、没经历任何挫折、也没有体验任何失败 就立刻学会了正确的玩法,但也很快就爬出了沙坑不玩沙了,因为这 个玩沙的过程一被简化就没有什么意思了。中国人认为,手把手地教孩子可以使孩子很快学会比较难的动作 或完成比较复杂的活动,从而在最短的时间里学会一种技巧或掌握一 种技能。美国人认为,孩子应当自己去思考和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 并依靠自己的力量解决遇到的各种问题,而成人手把手地教孩子,使 孩子不可能自己领会完成这项任务的方法,也不可能从中有所领悟。 中国人认为,技能学得越多、越快,孩子就越聪明;而美国人认为, 亲身经历越多、体验越丰富,孩子就越聪明。中国的教育注重的是技 能学习,而美国的教育注重的是悟性开

8、发,即给儿童更多的空间和机 会,让他们自己教育自己。中国的教育注重的是技能学习,而国外的教育注重的是 悟性开发,即给儿童更多的空间和机会自己教育自己。幼儿园里的文化启蒙日本的教育具有大国的风范,从幼儿园起就培养孩子关注世界。 譬如,在幼儿园的活动室里挂着巨型世界地图。当孩子们吃中国豆腐 时,教师就引导孩子在地图上找中国;吃西班牙海鲜饭时,就鼓励孩 子们以最快速度在地图上找西班牙;吃麦当劳时则顺便将美国介绍一 番。日本的教师还教孩子唱各国的民谣,学到哪国的民谣,就同时介 绍该国的相关知识。令人感慨的是,我们在向孩子灌输书本知识时, 人家在教孩子放眼全世界。美国的职业教育课也是从幼儿园就开始的。譬

9、如,每年到了“万 圣节”时,幼儿园教师就把一个大南瓜带到教室里,教孩子们做南瓜 饼。老师在教室里插上搅拌机、电烤箱,并把制作南瓜饼的糖、蛋、 面粉、水的配方和烘烤时间写在黑板上,由小朋友一起参加切块、调 制、烘烤,最后,大家一起分享这一“家政烹调课”的成果。在法国的一个幼儿园,老师让一组 45 岁的幼儿讨论“豚鼠喜欢 吃什么食物”。孩子们围在放着豚鼠的笼子边,七嘴八舌地说出各自 的猜想,诸如豚鼠喜欢吃生菜、苹果、面包、胡萝卜等食物,并认为 它不喜欢吃糖果、巧克力、奶酪等食物。讨论得差不多了,老师就发 给孩子们各种食物,包括生菜、苹果、面包和胡萝卜。然后,老师让 孩子们记录实验的结果,即用蜡笔画

10、出豚鼠爱吃的食物。同样是这所幼儿园,老师让 56岁的幼儿讨论“豚鼠怎样寻找食 物”。当孩子们已经知道豚鼠喜欢吃生菜之后,让他们讨论豚鼠如何 寻觅生菜。有的孩子认为是因为豚鼠听到了放生菜的声音,有的孩子 认为是因为它看见了生菜。等孩子们把自己的猜想都说完了,老师开 始和孩子们一起做实验。先拿一张绿色的纸并揉成生菜状,然后将假 生菜与真生菜同时放进笼子。只见豚鼠闻了一下绿纸并没有吃,而是 掉过头去吃真生菜。又反复进行了几遍实验,发现豚鼠均以嗅觉来辨 别真假且从不失误。做完实验,老师让孩子们以笔作画,记录实验的 结果。我国的学前教育内容比较狭窄,往往仅集中在识字、算术、美术、 音乐这四个领域中,科学

11、素养和人文素养的培养在幼教中不仅缺乏, 而且还没有受到应有的注意。在掌握科学的实验方法和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方面,中 外孩子之间的差距是从幼儿园起就拉开了。个性化与社会化有一项关于“中美儿童道德认识比较”的调查,内含若干涉及道德 认知的问题,当我们对中美两国儿童的不同答案进行比较之后,会更 清楚地看到不同文化环境、不同教育背景下的儿童社会化之差异。譬 如:1、如果你在大街上捡到了一个非常漂亮的花皮球,你将怎么办?美国儿童的回答是多种多样:“我把它装进口袋里”;“我把它送给 最好的朋友”;“我把它卖掉”;“我把它交给老师”等等。中国儿童的回 答只有两个,即多数人答“交给警察叔叔”,个别人答“交给爸

12、爸妈妈”。2、如果你在公共汽车上,有一个人不小心把你撞倒了,你怎么 办?美国幼儿的回答有:“哭”;“告诉汽车司机”;“告诉我爸爸来揍他”; “把他打倒在地”等等。中国幼儿的回答大都是“如果他说对不起,我就 说没关系”、“不要紧”,只有一个例外的回答是“我说他”。3、如果你突然把一个小朋友碰倒了怎么办?美国幼儿的回答包括:“说对不起”;“跑开”;“去告诉老师”等等。 中国幼儿的回答则一律是“扶起来,说对不起”。从中美儿童对上述三个问题的回答可发现两个基本现象:1、美国儿童对同一问题总是有多种不同的回答,而中国儿童对 同一问题的回答往往是相同的,这表明美国人在儿童的道德教育方面 没作统一要求,即没

13、有向幼儿灌输统一的道德价值标准。2、从美国儿童的回答中,不难发现他们的道德认识里含有较强 的“自我中心”倾向,他们的性格成分中含有较强的攻击性。从中国儿 童的回答中,不难发现他们的道德认识里含有一定的“体谅他人”的倾 向,性格成分中含有较强的忍让性。这项调查显示出,中国儿童的社会化程度比美国儿童高,而美国 儿童的个性化程度比中国儿童高。总之,能对社会发展产生效益的社会化必然不是一律化,社会化 的目的绝不是把所有个体都训练成一个模式。社会化也绝不是个体对 社会的消极适应,单纯的消极适应只能保证社会的简单延续,而不能 促进社会的快速发展。真正意义的社会化应当包括个体对社会的积极 适应与创造。在强调

14、促进儿童社会化的同时,也必须重视儿童个性化 的发展。西方人比较重视自我意识的个性发展,多鼓励儿童自由 且自然地表达自己的思想与情感;中国人则比较强调自我意 识的社会性发展,多引导儿童逐渐学会在某些场合掩饰和控 制自己的真实情感或真实想法。连接社会的课堂英国学校小学一年级第一个学期的学习内容是“地区”,仅这一个 词就让教师带学生跑遍了学校所在地区的基础公共设施:邮局、公园、 图书馆、博物馆、各种公交车站等等,请邮递员、警察以及服务在各 种公共设施的各行业人士乃至家长,给孩子们讲述社会各行业的故 事。孩子们则把所见所闻都画出来,再涂上颜色。表示,学校的学习内容是与社会相连的,了解社会是学校生活的

15、重要内容。在法国,除了日常的各种社会活动之外,一般从小学三年级起学 校就组织学生每年到外地去,离开家长的照顾讨一段集体生活。学生都要按照教师的要求,自己准备行装。时间为23 周。或 去乡村、山区,或去海边,而许多地方都有政府开设的类似夏令营的 基地,长期供学生们使用。也学些文化,但更多的是参与爬山、骑马、游泳、采集标本、了 解当地风土人情等活动,充分接触大自然、了解社会、了解学校之外 的广阔世界。这类活动不仅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增长了见识,而且极 大地锻炼了学生独立生活的能力。发达国家的学校教育使学生意识到,学校里所学的内容是与自己 周围的生活密切相关的,并使学生主动而且全面地参与教学的全过 程

16、。发达国家的基础教育是向“广”的方向发展,教师总是设法引导学 生把眼光役向课本之外的知识海洋,并力图使学生们能够保持对大千 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同时注重鼓励和培养孩子们独立思考的习惯 以及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中国的教育是向“深”的方向发展,学校教师总忘不了提醒学生要 “吃”透课本内容,学生的注意力全都集中在教科书上,学校生活则与 社会生活完全隔离。我国与发达国家基础教育的一个重大区别是,我们以课本为世 界,而人家是以世界为课本。发达国家的中小学教育不仅使学校面向 社会,使学生了解社会,而且不断地把世界上正在发生的事情和正在 面临的问题变成学校的教学内容。基础教育亟需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是,课堂教学应加强“课本世 界”与“生活世界”的联系,从课本中解放出来,以便使学生的视野能从 狭小的“课本世界”扩展至广阔的“生活世界”。中外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