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目前高校后勤队伍建设中的问题研究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75785241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7.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有关目前高校后勤队伍建设中的问题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有关目前高校后勤队伍建设中的问题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有关目前高校后勤队伍建设中的问题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有关目前高校后勤队伍建设中的问题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有关目前高校后勤队伍建设中的问题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有关目前高校后勤队伍建设中的问题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关目前高校后勤队伍建设中的问题研究(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有关目前高校后勤队伍建设中的问题研究 有关目前高校后勤队伍建设中的问题研究第二就是价格调整,计划经济下,价格是政府要求的,是一个核实符号,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价格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它是调整配置的一个信号。的价格改革实际上也经厉了双轨制,叫调放结合、先调后放。价格的力量是很厉害的,看改革开放30年,实际上就是计划价格体制到市场价格体制的一个转变。第三个市场经济的特点是开放,开放是改革的起点,没有开放就没有改革,繁荣离不开开放。因为任何一个系统要跟外界进行物质交换,要进行信息交换,首先它得开放,开放了才可能有活力。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的三个关键点,不过在后勤改革当中,我们全部缺乏。我们产权是不清楚的,我

2、们的市场是不开放的,我们的价格是计划的。不具有完全市场化的每一个要素。第二企业化。在后勤实施企业化过程当中,新的当代企业制度建不起来,产权不清楚。评价整个经济改革的时候,其实经济改革做了两件事情,第一件事情就是建立了一个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体系,这一个体系建立起来了;第二件事情紧接着做的是什么?建立了适应这个市场经济体系的当代企业制度。现在高校的市场没有建立起来,当代企业制度也建不起来,产权不可能清楚,因此在这么的情况之下,后勤社会化,是很难的。一样跟特色的大学制度,有相当亲密的关系。为何建不起来?我们的教育目标是叫培养接班人和建设者,这是计划纲要当中重申的。我们的体制是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3、后勤定位叫非盈利、公益性。这也是高校后勤的一个基础特征,非盈利、公益性。因此在这么的情况之下,怎么来思索后勤改革,怎么向前推?在现有的情况之下,教育目标、体制、后勤的性质,这些是我们无法改变的。那是不是后勤改革就今后止步了,无所作为了呢?怎么办?我们能够探索一条特色的后勤改革的道路。而这条道路的钥匙是什么?是服务价格。怎么来定价,假如说后勤新的改革当中,我们的价格能够符合我们的价值;我们的收费能跟着市场的波动而波动;我们的服务价值能够得到真正表现,那么改革是能够往前走的。现在往前走不了的原因,是因为不能够跟市场接轨,很多后勤还在亏。不要说非盈利,我们叫零利润,很多食堂还是要亏的。政府补助的时候

4、,现在老是跟政府讨,能不能建立一个机制很主要。要稳定,要知道稳定是要成本的,谁为稳定买单?前几年政府补助的时候,是后勤在为稳定买单,后勤在负担。在这个问题上,政府一直是缺位的。学校也这么,老是讨价还价。政府是功利主义的态度,后勤的困难现在也不研究了,也没人管了。很长一段时间没人来管这个事情。第二个市场失灵,成本上涨,价格管制,无法调整。因此前几年后勤改革最大一个特点,叫统筹不兼顾,统筹了什么?统筹了大学和社会的关系,统筹了经济和政治的关系。不过不兼顾,不兼顾什么?没有兼顾高校后勤这个利益群体,它的利益没有兼顾。二、趋势和出路马克思讲:“在未来某个特定的时刻应该做什么?应该立即做什么,这当然完全

5、取决于大家将不得不在其中活动的那个既定的历史环境。”我们后勤改革未来干什么?我们先也处于一个所处的特定的历史环境。我们很快乐地看到,在国家教育改革发展计划纲要当中,第14条有一句话,“推进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这句话实际上是明确了方向,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方向,我们必需是要坚定信心,一定要朝这个趋势走的。目标在哪里?后勤分会在搞一个计划,搞一个中长久计划纲要,很担心不要自娱自乐,要避免后勤自言自语、自说自听的状态,要落实到整个政策当中去。的高等教育,未来的发展也是做两件事情:建立和市场经济相同适应的高等教育市场体系,现在慢慢在形成了。第二建立当代大学制度。在这个当代大学制度里,后勤社会化改革,后勤

6、的是一个很主要的当代大学制度组成的一个部分,不能忽略它。为何要坚持这么的趋势?后勤社会化有三条:1、趋势:国际经验;2、信念:基业常青;3、出路:共同治理。我看欧美的教育体系就是我们明天要走的路。现在的是美国教育,基础在朝那个方向在走。因此她们现在后勤的状态,其实就是我们未来要走的,要朝前进的一个方向。从这个角度去看,认识历史、过去和现在,端点连起来再往前延伸,那就是我们未来要走的路。这里头的经验第一个就是市场经济观念比较成熟,有偿服务较为普及。后勤服务是有价值的,这个价值一定是经过价格要表现出来的,要有偿服务。不过我们高校师生的无偿服务,包含心理的承受能力相对来讲还是欠缺的。以后勤部门跟国外

7、后勤服务的竞争意识,相对来讲还是欠缺的。从市场机制来看,国外具有了后勤社会化的基础和市场机制。国外从法律、政策、拨款上有的是立法,财政补助、免税、低税的方法,激励社会团体、企业来参加。而我们现在企业全部退出了,这就是我们没有推进立法,没有经过财政补助和减免税的方法。第二政府对高校后勤进行宏观调控,不干预经营活动。不像我们直接干预,钱不能超,价格不能涨。第三发达的第三产业高度参加高校后勤服务。人家是社会整个服务体系比较健全,因此学校选择余地很大,我们现在学校选择的余地很小。从管理机制上看,国外高校后勤服务大全部和大学相分离,实施企业化管理,不过它的产权是清楚的。它很多全部是社会上的专业服务机构,

8、到大学来完成这些任务的。因此学校对于后勤事务基础上不需要太多去管。运行模式也一样,人家全部是收费,有偿服务。从运行经费上看,很多政府是有部分共同投入、拨款、补助部分运行经费等等,以立法的方法是明确的。这些以后全部是我们慢慢需要健全的,需要做的。第二个要坚定信念,这是一个基业常青的事业。马克思说一切人类生存的第一个前提,也就是一切历史的第一个前提。这个前提是:大家为了能够发明历史,必需能够生活,首先就需要吃喝住穿和其它部分东西。所以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所以任何历史观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必需注意上述基础事实的全部意义和全部范围,并给应有的重视。马克思这段话其实阐释了后勤的全部意义

9、。后勤有多主要,后勤有多高尚。这就是马克思对后勤的一个很主要的评价。一样后勤对大学发展很主要,毛泽东说过:学校的问题关键是校长和教员的问题,大师傅也不好惹,民以食为天,假如学校的食堂办不好,那学校就不得安宁。第三个就是在大学里头少不了后勤这么一个机构。任何一个组织它是有五个构建组成的,学校、学院、基层组织,同时还应该有后勤支持部门和管理支持部门,必需有一个行政系统,也必需一个后勤系统。大学的行政系统永远是要行政的,去行政化是去那个化而不是去行政。只要有大学的存在,后勤永远是存在的。后勤事业是基业常青的,一定要坚定这个信念。对未来,高校后勤实施社会化以后有这么一个标准:1、高校后勤人员已完全专制

10、为社会人;2、国家对高校后勤有一个完整的政策体系;3、学校对后勤服务的需要仅仅处于选择和购置的位置;4、未来有三种形式:第一个就是自我扩展,以我们现在的基础,扩展改制,成为社会企业,跟国企改革一样。第二种就是社会投资或捐资。第三就是政府投资,来办部分公益性的企业。5、后勤企业同上其它企业一样成为正常正当的纳税人。出路在:共同致力。能够探索特色的路,走共同治理的道路。目标是建立既遵照市场经济规律又适应高等教育规律的服务价值体系。它的理论基础关键是利益相关者分析框架。高校后勤的利益相关者有四个:政府、学校、后勤企业、学生。这叫关键利益相关者,这四个是亲密相关的。这四个在对待后勤服务的问题上,价值取

11、向是不一样的。每个人的心中打的算盘全部不一样。政府要的是什么?稳定。学校除了稳定之外,加了一条,少花钱,要高效。第三个作为企业,企业很简单,就是盈利,最少不能亏,同时职员待遇要上去,没有高薪,没有钱,吸引不到好的人才。第四个利益相关者是学生,学生很简单,优质、廉价,甚至最好无偿。这四个利益相关者,每个的利益诉求全部是不一样的。在这么的利益诉求之下,后勤的价格,后勤的服务,永远处于矛盾的焦点,永远处于被告席上。大家要有充足的心理准备,要有充足的心理素质,要大度。因此我跟我们后勤企业取了个名字叫容大,就是有容乃大。要经过一个协商机制大家来共同实现各自的利益目标。因此在这么的一个思绪之下,要建立一个

12、机制,就是政府、学校、企业和消费者四者之间的一个共同治理机制,关键的目标是来协商服务价格。这个价格四者共同协商来确定。假如建立这种机制了,我们的价格体系就形成了,就不需要老是怎么来稳定,不能动。很简单,在这个价格体系里头,每个人全部应该负担她自己的责任。比如政府,最近价格涨了,要求稳定,企业说不能稳定,要亏多少,那政府就要为稳定买单了,每人每个月贴30块,然后学校贴多少,企业最终来负担,包含学生也应该负担部分成本,然后学生也要协商,学生说这个价格是能够承受的,也了解。这么的价格形成了以后,学生一定不会闹了,现在无非就是怕学生闹事,经过这么的机制来确定这么的价值。不过在这个协商机制里头,有多个技

13、术难点,很主要的一点是谁来代表学生的利益者,就是她的利益者是不是含有权威性,这个是很主要的。学生要进行民主参加,要加强民主教育,在这个教育当中是很好的方法。现在的教育当中有很大的误区,说要培养社会的公民,社会的公民是很缺失的,在现实生活当中,又经过定机制把她们包起来、养起来。不能让她感到这种风吹草动,这实际上是教育上的一个悖论。有一次我跟学生座谈,我就讲一个看法,就是的时候猪肉价格上涨,我说在座的有多少是农民的孩子,请大家举手,举起来了,大部分全部是农民的孩子。我说猪肉价格的上涨,最终受益是谁?是农民,是你们的父母。这个是需要谁来分担,消费者?你现在是站在消费者的角度,你也是消费者的一员,来帮

14、你农民增收,来分担这些成本,你为何不愿意呢?假如大家全部愿意你不愿意,你父母的增收哪里来,农民的致富哪里来。现在还是让学生在享受行政化、封闭化、福利化的后勤。这么的人出去以后,到社会上以后,她有承受能力吗?这不是教育所要的东西。因此老是说服务育人,在这个点上恰恰是能够进行服务育人的。美国的高等教育在民主意识的培养上,是做出了很大贡献的。在教育当中,民主的教育也很主要。我现在也一直呼吁对学生要加强民主的教育,让学生参加到跟民主相关的活动中来,也是一个民主的演练,对于学生的教育能够起到一个很大的提升。其实教育家陶行知,她也提出:今日的学生就是未来的公民,未来所需要的公民,即今日所应该养成的学生,是

15、要她们有被治的习惯,号称共和国,当然要有能够共同自治的公民,想有能够共同自治的公民,必需先有能够共同自治的学生。但现在我们的学生为何缺乏这种能力?是整个高校的管理,教育思想出了问题。在后勤当中就是这一点,因此共同治理这种方法,这一个关键问题能够处理,这种机制它的意义远不但仅是对后勤的社会化改革的推进,而且对于整个大学的教育,对整个学生公民意识的培养,是有很大意义的。因此这些事情是能够探索的。而这个里头对政府也是有很高要求的,关键相关利益者角色政府要负担。她是主导者、应该是公共利益的表现者,应该是社会制度的提供者也是市场秩序的维护者。政府应该负担这么的角色,不过现在政府是缺位的,没有起到这些作用

16、。当初在后勤社会化改革的过程中,李岚清和陈至立讲过很多话,对后勤的要求,很有意义。李岚清99年的时候说,高校后勤改革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各级政府必需在政策上、资金上给必须的支持,在制订详细政策和方法方面,要站得高、看得远部分,在可能的范围内,该给的优惠政策一定要给,该支持的资金一定要支持,尽可能为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发明宽松的外部条件。不过以后我们基础上没有看到了。陈至立讲了政府统筹主导是推进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关键。必需坚持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省会、首府城市或高等学校较集中的城市,政府统筹主导、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实施、学校参与、社会参加、市场引导的做法。99年全部提过这些话。不过现在基础上全部没有了,包含的时候,袁贵仁同志也提出后勤服务中的公益性的责任仍然在政府和学校。就意味着为稳定的买单,物价上涨的部分,假如不能上涨那就是有一个成本赔偿机制,政府和学校就应该贴钱。因此这个在高校后勤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