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1课时用比例解决问题(1)大单元教学设计

上传人:水*** 文档编号:475741083 上传时间:2024-05-03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6.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1课时用比例解决问题(1)大单元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1课时用比例解决问题(1)大单元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1课时用比例解决问题(1)大单元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1课时用比例解决问题(1)大单元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1课时用比例解决问题(1)大单元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1课时用比例解决问题(1)大单元教学设计(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比例教学设计课题 用比例解决问题(1)单元4学科数学年级六年级学习目标1.学习目标描述:能正确判断情境中的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关系,并能利用正比例的意义解决实际问题。2.学习目标描述:经历用正比例知识解答问题的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的策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3.学科核心素养分析:感受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关系,提高应用数学的能力。重点掌握用正比例的意义解答基本应用题的方法与步骤。难点 多种方法解决有关正比例的实际问题。教学环节教师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一、复习导入师:比例的意义?生: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师:什么是正比例?生:如果两种相关联的量的比值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

2、叫做正比例关系。师:什么是反比例?生:如果两种相关联的量的乘积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师:谁能说一说生活中有哪些成正比例关系的量?生:速度一定,路程与时间成正比例关系。生:底面积一定,圆柱的体积和高成正比例关系。生:单价一定,总价与数量成正比例关系。生:底面周长一定,圆柱的侧面积和高成正比例。生:工作效率一定,工作总量与工作时间成正比例关系。师: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关系的关键是什么?师:两种相关联的量的比值一定,这两种量就成正比例关系。师:生活中成正比例的量有很多很多,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用正比例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生对旧知识的回忆,巩固

3、判断两个量成正比例关系的关键要素,同时为新知的学习作准备。讲授新课二、新知探究任务一:探索用正比例知识解决问题1.课件出示教科书P59例5。师:从题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要解决什么问题? 生:张阿姨家上个月用了8t水,水费是40元;生:李奶奶家用了10t水。生:要求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多少钱。生:要解决水费的问题就是要知道水费的单价。生:水价虽然不知道,但它是一定的。生:总价数量=单价(一定)生:总价和数量成正比例。师:同学们分析得很到位,现在请同学们尝试解决这个问题吗?学生独立思考,完成解答后跟同桌交流。学生汇报:生:我先算出每吨水的价钱,再算10t水的总价。40810=510=50(元

4、)生:我先求出用水量的倍数关系,再求总价。10840=1.2540=50(元)师:除了可以用以前的方法解外,我们还可以用比例来解,请同学思考一下以下问题。课件出示思考:1.题目告诉我们哪三个量?2.哪个量是固定不变的?3.哪两个量是相关联的量?4.你能根据比例关系列出等式吗?题目中相关联的两种量是( )和 ( )( )一定,( )和( )成( )比例关系,用关系式表示是( )。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学生汇报师: 因为每吨水的价钱一定,所以水费和用水的吨数成正比例关系。也就是说,两家的水费和用水吨数的比值相等。请根据比值一定,请你试着列出方程。教师板书展示学生用正比例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师:还

5、可以列出其他比例式解决这个问题吗?尝试列出其他比例解决问题。学生汇报:教师展台展示师:同学们真是聪明,用比例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什么?谁来说一说?生:解这个问题的关键是找到不变的量生:只要两个量的比值一定,就可以用正比例关系解答。师:比较“算术法”与“比例法”,你有什么发现?生:算术法:要先求出水的单价,再根据不变的单价和用水量求出总价。生:比例法:先判断两个量成正比例关系,再解比例。师小结:两种方法在计算求解时殊途同归,但算术法必须求出那个不变的量的具体值,而比例法只需要根据数量关系表示出这个不变量即。师:同学们我们一起来总结一下用正比例知识解决问题的解题步骤?根据不变量,判断题中哪两种相关

6、联的量成正比例关系。找出两组相对应的数,并设出未知数,列出比例。解比例。检验并写出答语。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并利用已有的知识解决问题,激活学生已有的解决问题的经验,为用比例解决问题做准备。引导学生多角度去思考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总结归纳用正比例解决问题的步骤,初步积累解决此类问题的经验。课堂练习三、 实践应用,巩固提升1.完成教材第62页“做一做”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后,在小组内交流再汇报。1.课件出示答案,2.完成教科书P61“练习十一”第3、4.8题。学生独立完成后,在小组内交流再汇报。师:你能解决这三个问题吗?赶紧动手试一试吧!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交流订正。通过练习,使学生能灵活地解决这一类问题先找到题目中的不变量,确定哪两种量成正比例关系,再根据正比例关系列比例解答。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你有何收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