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国对外贸易中反倾销问题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75728590 上传时间:2023-04-0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我国对外贸易中反倾销问题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浅谈-我国对外贸易中反倾销问题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浅谈-我国对外贸易中反倾销问题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浅谈-我国对外贸易中反倾销问题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浅谈-我国对外贸易中反倾销问题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谈-我国对外贸易中反倾销问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我国对外贸易中反倾销问题(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国际贸易论文浅谈我国对外贸易中的反倾销问题摘要:随着贸易保护主义的兴起和不断加强,反倾销的真正目的被日益扭曲,从而造成各国对我国大规模的反倾销,并对我国对外贸易造成了严重危害。所以,有必要分析国外对华反倾销的现状和特点,明确其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反倾销税是于实行倾销的商品所征收的一种进口附加税,目的在于抵抗商品倾销,保护本国工业和市场。反倾销则是GATT/WTO认可的一种贸易保护措施, 是国际上通过征收反倾销税,用来对付不公平竞争,保护国产业的有效工具。但是随着各缔约国关税的不断降低,及关税、非关税壁垒措施作用的减弱,反倾销成为一国控制国外商品进口,保护国产业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所以,

2、世界各国常借反倾销合法之名行贸易保护之实,而我国也成为世界各国实施反倾销最大的受害国。因此,了解和掌握有关国际贸易的反倾销理论和法规,研究分析国外对华反倾销的现状及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对于消除对外贸易障碍、促进经济开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一、国外对华反倾销现状、特点及影响1现状反倾销措施具有形式合法、较易实施、能够有效排斥外国商品进口而不易招致报复的特点,有一定的合理,但随着贸易保护主义的兴起和不断加强,反倾销的真正目的被日益扭曲。自1979年8月,欧共体对中国出口的糖精钠反倾销案到2004年9月底,共有34个国家和地区发起了665起针对或涉及中国产品的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及

3、特保措施调查案件,影响了中国约191亿美元的出口贸易。而根据世界贸易组织的统计,自该组织1995年成立以来至2004年6月底,成员方反倾销立案共2 537起,其中,涉及中国产品的调查共386 起,占总数的15% ,居世界各国之首。2005年1月至2005年6月,有印度、墨西哥、澳大利亚、南非、哥伦比亚、美国等11 个国家(地区)对我国发起反倾销、保障措施调查21起,涉案金额约2. 96亿美元。涉及五矿化工、轻纺、土畜、机电、医保等4000多种产品。显然,中国已经是世界反倾销浪潮的最大受害者。2特点和影响1) 以欧盟为主的兴旺国家是对华反倾销指控的“主力军。欧盟是最早对中国提起反倾销的地区197

4、9年欧盟就对中国的机械闹钟和糖精钠提出了反倾销指控。这既是欧盟对中国的第一次反倾销,也是中国在全世界遭受的首次反倾销。可以说是欧盟率先对中国发动了反倾销,翻开了国外对华反倾销的大门。我国已成为欧盟反倾销的首要目标,欧盟对华反倾销占欧盟反倾销案件总数的比例,从1998年开场,除了1998年和2001年,其余平均在12%以上,2003年最高到达了42.8%。从19952003年上半年,欧盟对中国的产品共采取了27个反倾销措施包括中国,不包括中国,印度15个,泰国14个,国和俄罗斯11个,中国位居首位。欧盟对华反倾销数量也在迅速增加,从第一案起到2003年底,整个趋势是上升的。特别是90年代,案件数

5、量上升很快,其中,“1991年4个,1993年4个,1995年5个,1997年5个,1999年竟然到达了12个。且欧盟对华的反倾销围也在扩大,起初,欧盟对华反倾销案主要集中在五矿、化工类初级产品,后来扩大至轻纺、机电、钢铁产品,近几年其目标已扩展至我国传统大宗出口产品,主要有自行车、彩电、鞋类和微波炉等,这种大围、大规模的反倾销严重限制了中国对欧盟的出口贸易,同时,使中国工业开展受到了严重损害,对我国调整出口产品构造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同时,欧盟对华反倾销税率高有时高达几倍、十几倍甚至几十倍,已经不是以维持正常的贸易秩序、抵消和防止倾销为目的,而是通过征收高额的反倾销税来使中国产品丧失在欧盟

6、的竞争力,最终退出欧盟市场。例如,中国彩电在欧盟遭受反倾销起诉,从1991年起,欧盟商务委员会对中国彩电的惩罚性关税提到15.3%,1995年提到25.6%,1998年提到44.6%,致使2000年中国彩电在欧盟的总出口量下降到3万台左右。欧盟对华反倾销还存在明显的不公正性这种不公正性表达在诸多方面,如,1、不成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而是实行有条件的市场经济待遇,在确定正常价值时给中国寻找替代国。2、对中国实行一国一税政策。此外,还有许多不公平的做法,如欧盟对华采取替代国措施的同时,没有按照相关规定允许中国查看有关替代国的相关资料等。2) 反倾销对象多集中在我出口“拳头产品上,从而在很大程度上

7、影响了我出口增长的稳定性与成长性。如欧盟对我国彩电、自行车、箱包、鞋类产品、热轧平板钢材与可锻铸铁管配件实施反倾销措施,特别是对我出口彩电征收高达44.6%的反倾销税,几乎使我国彩电退出欧盟市场,而这一市场每年进口量为10001500万台。出口市场日益萎缩,也是我国国彩电企业大演价格战的一个外因。此外,如我拉美第二大贸易伙伴阿根廷对中国纺织品、服装、鞋类、玩具等也征收了高额反倾销税。3) 反倾销发起国家和地区由最初的兴旺国家开场向开展中国家和地区延伸。近年来,欧盟、美国等兴旺国家对我提起反倾销指控日甚一日的同时,俄罗斯、印尼、阿根廷、等开展中国家和地区也参加到对我反倾销指控的队伍中来,如阿根廷

8、对我国大到机电、化工等附加值高的产品和纺织品。服装、玩具等大宗产品,小到餐具、烟花、挂锁、纸牌等低附加值的产品,宽围地实施了反倾销措施,使双边贸易受到严重影响。4) 反倾销诉讼已经成为跨国公司在全球市场上应对中国产品冲击的一个重要法码。从比拟优势理论来说,开展中国家较兴旺国家而言具有低劳动力本钱的比拟优势,因而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前者以其比拟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品与后者比拟优势的技术和资本密集型产品进展市场交换,双方各取所长。由于贸易条件、市场依存度和非价格竞争因素等条件的限制,一般情况下,开展中国家往往处于不利地位。但是从实际情况看,由于资本沉淀和劳动力转移等退出障碍的存在,一些兴旺国家的跨国公

9、司不愿退出劳动密集型产品生产,或者尽可能地延长退出时间。这样,在产业构造完成升级之前,需要政府提供*种程度上的贸易保护。中国出口产品价低、量大、厂商分散的特点,就很容易成为国外反倾销诉讼的目标。三、中国频遭国外反倾销的原因分析中国出口产品屡遭反倾销指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国际的,也有国的;既有客观的,也有主观的;既有经济因素的影响,也有法律因素的制约。综合起来,其主要原因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中国出口贸易增长迅速,引起一些贸易伙伴的关注与不安。1994年中国出口贸易跃上千亿美元台阶,2000年又跃上2000亿美元台阶,整个90年代,中国出口贸易平均增长率到达14.5,几乎是世界出口贸易

10、增速的两倍。2001年世界贸易不景气,但中国出口贸易增长率仍到达6.8。2001年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到达5097亿美元,出口额2662亿美元,进口额2436亿美元,增长率8.2,贸易顺差到达225亿美元。 中国对外贸易继1997年跃升到世界十强以后,1999年跃升到世界第9位;2000年继续上升到第七位。中国出口贸易迅速增长必然取得更大的世界市场份额,一方面引起了同类产品竞争国的疑虑;另一方面在进口国造成了同类产品的更剧烈的竞争。 2、反倾销作为世贸组织允许的保护国工业不受冲击的法律武器,被一些国家滥用。随着各国关税的进一步降低,用关税避垒保护国工业已不大可能,而且关税减让是双方的,任何一方不

11、得任意提高,而反倾销税的实施是单方的,进口国有自由裁量权,反倾销税也普遍高于关税,因此各国普遍采用这种又合法又便利的方法,转嫁经济危机,保护国工业,甚至扩大自己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将进口产品挤出国市场。 3、对我国的国家经济性质的认定具有歧视性。一些国家在反倾销调查过程中,采取歧视性政策,视中国为“非市场经济国家,因而采用不合理的“替代国价格比拟方法来衡量中国产品是否倾销。虽然近几年来,对我国非市场经济国家地位的认定有所改变,但仍进展严格审查。譬如欧盟在1998年4月通过了反倾销修正案,成认我国的市场经济地位,但仍在个案处理的根底上审查我国企业的市场经济地位,在修正案中又针对我国提出市场经济的5

12、条标准。又如澳大利亚虽然从1996年起不再视中国为非市场经济国家,但仍视中国为“转型市场经济国家,其做法近似于欧盟,有条件地将“市场经济国家待遇适用于中国,具体做法是“有条件市场经济国家待遇仅适用于来自中国的成品产品,不适用于半成品。 4、我国产业和企业自身存在的问题。中国欠缺合理的外贸出口构造是遭致反倾销的重要原因。从出口产品的构造来看,偏重于劳动密集型的纺织工业、轻工产品和农副产品,而这些产品在国际市场上长期呈过度竞争的态势,产品的附加值相对偏低,造成中国的出口商品与低价密不可分的不良国际形象。从市场构造看,我国直接出口和经转口的出口中有65是以欧美为目标市场的,出口市场过于集中。譬如中国

13、金属镁产品向欧盟出口,1993年是100吨,1996年竟达11000吨,如此巨幅的出口增长,怎能不为欧盟对华反倾销提供口实。另一方面在于出口企业国际营销战略的失误。中国出口企业大多缺乏对国际市场的深入调研和总体把握,单纯依赖低价战略打入国际市场的居多,具体表现在短视的国际营销策略上:出口企业急于出口,同行竟相压价,给进口国留下了中国企业“低价倾销的印象;出口企业对进口国的社会风俗、消费群体及其心理缺乏了解,无视出口产品的技术创新和后续改良,只能以廉价销售;出口企业未能把握国际市场和进口国行情,及时调整出口商品的价格和数量,致使*些商品大量涌入进口国,增大了对华反倾销的概率。 同时企业不应诉或应

14、诉不力往往使对方轻易获胜。在对中国的反倾销案中,经常出现无人应诉的局面,结果使对方不战而胜,除因“统一税率使企业应诉积极性降低之外,企业缺乏反倾销应诉意识是问题关健所在,而应诉经费缺乏、反倾销专业人才匮乏等问题亦导致企业应诉不力,结果仍是失败。而且越是如此就越导致国外的变本加厉。譬如1988年和1992年,欧盟两次受理对中国彩电的反倾销案,由于中国企业采取了消极不抵抗态度,中国彩电根本上被赶出欧盟市场。但随着多边生意体制的继续成长,反倾销作为世贸组织成认的生意保卫方法被越来越多的国度所理解。我国企业也从具体的个案实践中理解到,应诉与不该诉的完毕差异很大,应诉就有双赢的时机,不该诉就即是认可倾销

15、,被征收高额反倾销税后,很或者会失去原来开辟的市场。因此,从20世纪90岁月中期开场,我国企业反倾销应诉热情正在逐渐上涨。 5、中国的外贸关系与环境不易牵制国外对中国的反倾销。目前中国的国际贸易关系中单边交往仍较多,因而国外对中国进展反倾销时的顾虑就少,加上中国自己的反倾销法出台较迟,实施的力度又不够,国外对中国的反倾销就更加有恃无恐。同时中国尚未参加?国际反倾销法典?,致使中国在反倾销案多边谈判和法律诉讼中处于极为不利的地位。 6、对外资企业缺乏宏观调控。在企业引进外资的审批过程中,无视了外资投向的生产工程引入了我国:有些外资企业的产品是为了逃避其原产地规则,取得我国的原产地证,而在我国生产

16、的,从而利用我国的配额大量向国外出口:有的外资工程产品是外商已在国外遭反倾销,为躲避反倾销税而向我国投资的,其生产的产品出口极易遭反倾销;有些生产工程重复引进,使产品到达饱和,不得不低价大量出售,由此引发国外反倾销。 四、我国应对国外反倾销策略一发挥政府的积极作用我国政府应注重与国外政府、尤其是与其反倾销保障措施调查的行政执法部门建立合作机制。例如,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在1990年达成的双边协议,就规定两国间的产自本地的货物的贸易不再适用反倾销措施,而改用竞争法来约束贸易行为。此外,还要加强产品出口管理。中国政府应切实执行?关于处分低价出口竟销规定?,严惩低价倾销企业。深化外贸体制改革,遵循市场经济规律进展出口管理,加强对出口产品数量的宏观调控,调整企业的出口优惠及鼓励政策,严格控制出口退税。可以赋予海关特别权利,负责监管可能出现的彩电低价倾销情况。总之,政府应发挥其应有之作用。二利用WTO,争取更多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