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江可门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2012-2030)环境影响报告书

上传人:数落 文档编号:475725430 上传时间:2024-05-03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66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连江可门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2012-2030)环境影响报告书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连江可门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2012-2030)环境影响报告书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连江可门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2012-2030)环境影响报告书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连江可门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2012-2030)环境影响报告书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连江可门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2012-2030)环境影响报告书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连江可门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2012-2030)环境影响报告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连江可门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2012-2030)环境影响报告书(4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连江可门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2012-2030)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福州市环境科学研究院2017年11月福州目录1规划概述41.1规划范围和期限41.2规划规模41.3性质定位41.4产业定位41.5空间布局41.6发展时序52规划实施的资源环境影响制约因素53资源环境承载力分析73.1土地资源承载力73.2水资源承载力73.3岸线资源承载力83.4罗源湾海域环境容量83.5大气环境承载力94规划实施环境影响分析94.1水环境影响分析94.2大气环境影响分析104.3海洋生态环境影响分析124.4陆域生态环境影响分析144.5声环境影响分析164.6固体废物处置影响分析164.7地下水环境影

2、响分析174.8环境风险影响184.9累积性环境影响195规划方案环境合理性205.1性质定位合理性205.2产业定位合理性205.3空间布局合理性215.4污水处理厂尾水排海工程规划合理性216规划方案优化调整建议227“三线一单”环境管理要求307.1生态保护红线307.2环境质量底线307.3资源利用上线307.4环境准入负面清单308环境影响减缓措施378.1水污染影响减缓措施378.2大气污染影响减缓措施378.3噪声污染影响减缓措施388.4固体废物处置减缓措施398.5近岸海域生态环境影响减缓措施398.6加强区域环境风险防控机制和能力建设398.7推行强制性清洁生产409对下一

3、层次规划和近期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要求4010总结论401规划概述1.1规划范围和期限连江可门经济开发区规划范围为:北临罗源湾,西至官坂镇塘边村,南至莲花山,东至下宫乡颜岐村,规划总面积为55.01km2。本规划期限为2012-2030年,其中近期:2012-2020年,远期:2021-2030年;远景:2030年以后。1.2规划规模(1)人口规模近期到2020年规划人口规模为10.8万人,远期到2030年规划人口规模为15.5万人。(2)用地规模近期到2020年城市建设用地规模为3455.22公顷,远期到2030年城市建设用地规模为3840.55公顷。1.3性质定位(1)发展定位可门经济开

4、发区是海西经济区重要的临港经济集聚区、福州大都市区沿海交通枢纽及物流中心、福州北翼先进制造产业集中区、连江县产业发展的核心承载区。(2)职能定位将可门经济开发区建设成为集工业、物流、生活配套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生态化、多元化、专业化、国际化发展的经济开发区。1.4产业定位重点发展机械装备、海工装备、石油化工、新材料、纺织化纤、金属冶炼及深加工等主导产业,积极引进和培育海洋新兴产业,促进产业规模化、现代化,形成临港工业与新兴产业并重的特色体系。1.5空间布局总体形成“一轴、三心、三片”的规划结构。(1)“一轴” 指由横一路串联起开发区一期、二期及港区的东西向城市空间发展轴线。(2) “三心” 指本

5、开发区的官坂、坑园和塘口-浮泉公共配套中心。为本开发区提供商业休闲、居住、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的集中区域。(3)“三片” 指纵三路西部工业片区和官坂镇生活区、纵三路东部工业区和坑园镇生活区及塘口-浮泉生活区和工业区共同构成的三片工业生产生活综合区。1.6发展时序(1)近期:推进产业发展,完善公共配套设施以石化、新材料、钢管、钢构项目等作为启动项目,并在产业规划的指引下,推进以坑园片区、官坂片区为主体的产业用地的建设,拓展开发区公共配套中心,逐步完善居住配套和公建配套。(2)远期:提升园区生产生活环境在近期建设的基础上,发展塘口-浮泉片区工业用地,做大做强产业园区及园区公共配套中心,改造完善园

6、区内村镇居住用地,打造中央景观水系,构筑园区绿化景观系统。2规划实施的资源环境影响制约因素(1)区域资源环境特征罗源湾区域港口资源优势明显,规划铁路、公路和海运等交通系统齐全,环罗源湾区域生态环境承载力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湾内口小腹大,水环境容量有限。(2)海湾四面环山,风速较低,主导风向为东北风,大气污染物沿湾口向湾内输送,扩散条件不佳,大气环境容量有限。(3)区域水资源匮乏,需要通过敖江调水工程解决临港工业发展供水问题。(4)土地资源稀缺,临港工业属土地、资金、人口密集型的产业,需要大量的土地资源供应。解决罗源湾区域土地资源承载力瓶颈的有效途径是利用滩涂围填海和沿海辟山造地。

7、(5)渔业和滩涂浅海养殖资源丰富,临港工业开发与海水养殖经济产生矛盾。(2)水资源制约罗源湾南岸(连江县境内),降雨量较充沛,但年内分配不均匀,暴雨季节在49月份汛期,占年降雨量70左右,10月至次年1月为枯水期,沿线水库多为小型水库。罗源湾虽有丰富的地下水源,但地下水的过量集中开采,也易引起地面沉降、塌陷、海水入侵等环境地质问题。对于港口和港口基础型工业而言,用水是必备的基础条件。本规划区范围及其周边地区淡水资源相对匮乏,将无法满足本规划区的用水要求,淡水资源是开发区规划实施的资源制约性因素。敖江跨流域调水是解决可门经济开发区临港产业发展水资源需求的控制性工程措施。(3)大气环境容量制约环罗

8、源湾区域周边大部分被山地丘陵所包围,由于地形的隔挡与阻碍,近地面风速明显低于湾外沿海地区,湾内大气扩散稀释能力较弱。规划实施后的金属加工、石油化工等产业将产生大气污染物,随着这些污染物的空间集聚、时间积累,不同污染物直接可能发生协同效应,产生灰霾等复合型大气污染而使该区域大气质量超标。规划区与周边部分村庄距离较近。因此在开发过程中应注重周边居住区的环境保护。(4)海洋生态环境制约罗源湾不同于其他海湾,其口小腹大,且湾内海水与湾外海水的交换频次慢,纳潮量有限,对海水污染物的稀释扩散较为不利,湾内海洋环境容量有限。本规划位于濒临罗源湾的沿海地带,区域开发建设不但加大了工业污水排放强度,同时城镇建设

9、和就业人口增加,也将增大区域的污水排放量,居民生活及工业生产活动对海湾海洋生态环境具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对海洋生态环境的保护在一定程度上制约本规划区的开发规模。(5)土地资源制约本规划区的大部分用地为海滩地和山丘地,需要开山和围填海造地,缺少自然条件良好的可开发建设用地,土地的“七通一平”时间较长,大型港口发展的经济腹地亟待拓展。取土开山、围海造地,不仅会引起水土流失的影响,还会给防洪带来影响,也会诱发地质灾害问题。因此在规划实施过程中如何既保证足够的土地资源供规划使用,又减少水土流失和防洪影响,并保证不引起地质灾害,将成为规划实施的一个限制性因素。(6)水产养殖制约因素罗源湾曾经是福州市海水养

10、殖的重要基地,海水养殖业一度成为当地群众经济收入的重要来源,也为地方经济发展作出重大的贡献。连江县罗源湾海域面积17.75万亩,已养殖总面积9.46万亩,主要涉及坑园、下宫、马鼻、透堡、官坂5个乡镇15609户,涉及网箱养殖、浅海养殖、滩涂养殖和海水池塘养殖,养殖品种有鲍鱼、大黄鱼、牡蛎、海带等。近年来随着区域经济发展大格局的调整,罗源湾临港工业和港口航运快速发展,区内原有水产养殖业与临海工业、港口物流用海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相互制约。为此,连江县人民政府于2010 年即针对湾内原有水产养殖出台了逐步退养方案,至2015年,罗源湾南岸已退养海域面积近3万亩,征迁补偿网箱约14万箱。随着环罗源湾

11、区域的逐步开发,湾内水产养殖还将采取成熟一片拆除一片的原则实施逐批拆除清退,以缓解区域临海工业和港口物流与养殖业之间的矛盾。(7)环境基础设施制约本规划区的污水处理、垃圾处理、防潮排涝等基础设施水平滞后,建设完善的区域基础设施体系尚需一定的时间。目前规划区还未建成工业固废处置厂和规范化的生活垃圾转运站,规划区内可门污水处理厂规划规模为9万m3/d,目前仅建成一阶段规模2万m3/d,且污水厂尾水湾外深海排放工程未能与污水厂建设工程同步完成,近期作为过渡性措施,可门污水厂一期工程尾水排放将暂时由湾内排放,过渡期为3年(至2019年底)。因此,环保基础设施不完善将给规划实施带来一定的制约。3资源环境

12、承载力分析3.1土地资源承载力可门经济开发区用地集中在大官坂垦区,均属于允许建设区中新增建设用地,宜进行建设开发。开发土地资源以围填海工程造地为主,土地资源承载力较大。但是围填海工程对海洋生态的影响是不可逆的,开发规模应结合经济区发展状况滚动开发。近中期区域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可满足可门经济开发区的建设规模。远期建议开发区合理控制开发面积,并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已经考虑的工业用地实施开发,控制开发时序,视发展状况决定围填海工程开发规模。3.2水资源承载力根据连江县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区域调水引水规划,塘坂水库引水总规模55万m3/d,分配给连江县42万m3/d,马

13、尾区13万m3/d,分为文山、琅岐引水两条支线,文山引水支线设计规模33万m3/d,琅岐支线设计规模22万m3/d。由文山支线供水的有观音阁水厂(8万m3/d)、浦口水厂(3万m3/d)、可门港水厂(15万m3/d),总规模为26万m3/d,余量7万m3/d预留给可门港远景发展使用。可门经济开发区由可门水厂供水。可门水厂规划为规模15万m3/d,水源为敖江塘坂引水工程。规划的可门水厂位于浦口组团北面约350m、疏港公路东面,其中一期工程设计规模8.0万m3/d,已开展建设,规划总预留用地面积9ha。可门火电厂自备水厂,由敖江塘坂引水工程向可门火电厂供原水4.75万m3/d。综上所述,规划区工业

14、产业发展水资源依托敖江跨流域调水,中远期敖江流域分配的可调配供水量可满足规划区的规划需水量要求。3.3岸线资源承载力可门港区适宜发展的岸线长度为12.2km,该段岸线掩护条件较好,泊稳条件优良,岸段前沿可利用天然水深在4.05.0m 之间,部分岸线水深可达8.010.0 之间,水深条件较好。罗源湾潮差大,潮流动力条件较强,潮汐通道较稳定,风浪掩护好,水清含沙量小,泥沙来源少,滩槽冲淤变化较小,工程地质条件较好,具备港口水域开发的基本条件。福州港总体规划(修订)(2014年5 月)将该岸线规划为港口岸线,用于发展临港工业。就上位规划层面而言,规划作为临港工业配套港口符合福州港总体规划的要求。就规

15、划区域所处的罗源湾南岸岸线资源而言,南岸自然南线长36.4km,宜港岸线25.9km,占自然岸线的71.1%。在宜港岸线中规划的港口岸线17.8km,预留港口岸线7.1km,现已开发岸线4km,占宜港岸线的15.5%,占规划港口岸线的22.5%,因此罗源湾南岸现有的港口岸线资源可以支撑可门经济开发区岸线规划的实施。3.4罗源湾海域环境容量可门排污口主要承载可门经济开发区排污,可门经济开发区的污水经可门污水处理厂处理后排放,处理后的尾水水质执行GB18918-2002一级A排放标准即:COD 50mg/L,氨氮5mg/L,总磷为0.5mg/L,石油类1mg/L。近期可门排污口拟排放污水量为1460万t/a,需要的水环境容量为COD730t/a,石油类14.6t/a,氨氮73t/a,总磷7.3t/a。根据上述分析,罗源湾在COD控制浓度2.0mg/L时海区2COD环境容量13505t/a,南岸可门石油类230t/a,通过罗源湾海域水产养殖退养腾出的区域总氮容量为1885t/a,总磷容量为571t/a。可门经济开发区水污染物所需环境容量占罗源湾水污染物环境容量的比例为COD:5.41%,石油类:6.35%,总氮:3.87%,总磷:1.2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