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校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

上传人:尘** 文档编号:475717220 上传时间:2024-05-03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86.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职校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职校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职校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职校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职校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职校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职校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XX市XX学院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2022-2025)项目编号:某市职校数字化转型项目实施方案目录一、 建设背景2二、 学校信息化建设现状4(一) 建设情况4(二) 存在的不足5三、 数字化转型建设概述7(一) 建设目标7(二) 建设原则7(三) 建设思路7(四) 建设框架8四、 数字化转型建设主要任务10(一) 完善学校教育新基建,打造学校数字化发展新环境10(二) 打造学校数字教育新基座,赋能各类教育应用发展12(三) 推进业务再造,提升教育治理服务能力15(四) 创新教育资源建设模式,满足多元教育需求16(五) 提升信息素养,健全人才培养体系18五、 保障措施18(一) 党建保障19(二

2、) 组织保障和制度保障19(三) 人员保障19(四) 资金保障19一、 建设背景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作出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的战略决策。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实施网络强国战略和国家大数据战略。十九大提出,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建设数字中国、智慧社会,“数字中国”上升为国家战略。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发展数字经济,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产业数字化对社会各行业劳动者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创新能力、沟通协作能力、复杂问题解决能力、人机协作能力等将成为面向未来的关键能力。人才需求的变化倒逼教育系统必须进行全面、彻底的转型和升级,建设以数字化为支撑的高质量教育体系,是应对新

3、阶段人才培养挑战的必然选择。近年来,教育部及相关部门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部署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2018年印发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指出以教育信息化全面推动教育现代化,开启智能时代教育。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为未来教育发展方向制定了十大战略任务,其中就包括要加快信息化时代教育变革。2021年,教育部等六部门发布关于推进教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构建高质量教育支撑体系的指导意见,提出要以教育新基建促进线上线下教育融合发展,推动教育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支撑教育高质量发展。2022年1月,国务院印发“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提出深入推进智慧教育;2022年

4、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以及教育部2022年工作要点明确提出,实施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数字化转型”作为我国教育领域的一项重要改革举措,将加快推进教育数字转型与智能升级。一系列重要会议和文件表明,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教育资源数字化建设,实施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已成为国家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战略部署,教育信息化已成为整个教育改革中的重要变量。XX市作为全国唯一的教育综合改革国家试点地区,也是教育部批复同意的教育数字化转型试点区,针对教育数字化转型也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推动XX市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发展。2021年1月,XX市市印发了关于全面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的意见,坚持整体性转变,推动“经济、生活、治理”全面数

5、字化转型,构建数据驱动的数字城市基本框架。2021年11月XX市市教委发布了XX市市教育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2021-2023),实施方案明确了八项主要任务和十类教育应用场景。为XX市整体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全方位赋能教育综合改革、革命性重塑高质量教育体系、服务国家战略和XX市城市发展擘画了新的蓝图。二、 学校信息化建设现状(一) 建设情况1.基础设施持续加强学校信息化基础设施经过多年的建设,目前已完成中XX校区等区域的网络覆盖,主要教学和办公场所实现了无线覆盖,学校总出口带宽达到了1.2G。在无线资源共享方面,先后加入了XX市市跨校认证联盟(高校无线通),全球无线网漫游认证联盟(EDUROA

6、M),方便师生在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中方便快捷地接入互联网络。学校通过云计算一期建设,搭建起虚拟化平台,整体资源不断扩容,目前资源集群拥有16台刀片式服务器(高性能服务器)及两套磁盘阵列。整体计算资源为:1616核 CPU 和 16128G内存。两套磁盘阵列共计可提供的存储资源约100T。目前已部署近200台业务虚拟机,占用整体计算及存储资源的80%左右。近年来,学校对部分提供互联网访问的应用系统进行了上云。上云系统均按照三级等保要求配备云端安全防护。网络信息安全方面,所有对外提供服务的应用系统均通过了信息系统等级保护二级测评以及备案。2.信息系统稳步发展学校建有PC端的数字化校园门户,基于企

7、业微信的微校园门户,统一身份认证平台、数据中心。教务系统、OA系统、人事系统等业务系统已运行多年。学校一卡通系统已实现无卡消费,虚拟卡和实体卡广泛应用在校园就餐、洗浴、借书等场所,部分食堂实现了人脸消费。依托于开源的流程引擎,学校已建立各类流程及应用近百个。3.数据应用更加智能学校通过API、ODI等工具实现了各应用系统数据的打通,基于学校发展的需求需要,近年来学校利用开源的BI工具对数据进行了一些简单的展示和分析。通过大数据中心提供的数据,学校能完整的获取师生的核酸、疫苗、健康码等信息,学校校门闸机与请假系统、访客系统对接,并同步支持数字哨兵功能,同时支持人脸、校园卡、身份证、随申码。4.教

8、学实训不断完善学校大力推进信息化教学,提升教学管理信息化水平。以智慧校园为基础,业务系统为支撑,逐步形成“智慧教室、网络教学、虚拟仿真”三位一体教学环境。学校教学空间设施设备基本完善,普通教室都配备了智慧黑板、互动大屏等信息化设备,部分教室也正在进行智慧教室改造。学校建有标准化考场、常态化录播、在线教学督导三位一体的教学监控体系,学生能直接通过企业微信端云直播系统进行学习;学校通过超星等在线教学平台,在疫情期间进行在线教学,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学校的虚拟仿真教学平台不断完善。(二) 存在的不足1. 信息化总体设计和构架存在缺陷虽然学校建有信息化规划、数据标准,但在实际建设中,信息系统未按规划进

9、行,数据标准往往被放在一边,两张皮现象较严重。学校使用的数据库、流程引擎、BI工具很多都是开源或者缺乏技术支撑,造成在使用过程中问题不断。2. 网络安全存在着一定的隐患随着国家对网络安全要求的提高,校园网络安全的压力越来越大,同时由于缺少专业的网络安全管理人员,校园网络安全存在着一定的隐患。3. 数据对学校管理和服务的支撑较弱现有业务系统数据的数量、质量均不高,目前的数据交换仅实现了校园主要人员数据的单向交换,数据仓库未进行数据的集中存储。各类数据的查询与展示均在各业务系统中,没有校级层面的集中展示和分析,客观上造成了信息孤岛现象。4. 信息化应用的需求不高管理人员对信息化应用的认可度和需求不

10、高,大家更认可纸质的表格和电子表格,更喜欢线下的办事流程,网上办事流程的推进比较缓慢。三、 数字化转型建设概述(一) 建设目标为适应信息化社会对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培养新时代高素质应用技术型农业人才,以国家和XX市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以及学院“十四五”总规划和学校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为指导,充分利用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5G、AR/VR等先进技术,建设统一的校园信息化数据平台,建立全校统一的数据标准,加快学校管理、教学、科研数字化转型的进程,促进学院管理标准化、规范化。为建成信息化应用标杆校和实现全国一流农林职业院校做好信息化基础。(二) 建设原则1、 坚持实用性原则坚持系统数据的鲜活

11、性、可用性及可挖掘性,围绕“以人为本,服务导向,应用牵引,技术推动”的原则。2、 坚持统一性原则遵循统一技术规范,按照“硬件集群、数据集中、应用集成”思路,构建学校数字化基础平台和技术框架,建立统一的数字基座。3、 强化需求调研坚持从学院实际情况出发,从信息化发展不同阶段的特点出发,适时地完善和调整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规划,强化需求调研,分步建设实施,着力推进智慧校园建设。4、 坚持安全性原则围绕数据、技术、系统、网络等方面的安全,建立完善的安全防护体系,保障信息系统的安全。(三) 建设思路以XX市市教育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2021-2023)为建设指南,结合XX市XX学院(XX市市农业学校)“十

12、四五”发展规划中提出的重点任务“对标信息化标杆校建设,提升智慧校园总体水平”,以及XX市XX学院“十四五”信息化建设发展规划中提出的“十四五”期间信息化建设主要任务,对我校智慧校园生态体系进行数字化转型和升级。数字化校园的建设重点是在技术层面上实现网络化、智能化、多元化,在教育层面上达到教材数字化、资源全球化、活动合作化、管理自动化、环境虚拟化。重塑智慧学习空间建设,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能力,提高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的能力。利用物联网、大数据技术,建设统一的校园信息化数据平台,建立全校统一的数据标准,加快学院管理信息化的进程,促进学院管理标准化、规范化。最终通过数据驱动大规模因材

13、施教,建立全方位、个性化的数字画像,深入推进人才培养状态数据和教学诊断与改进建设,构建现代化校园数据分析决策体系。(四) 建设框架1. 学校“十四五”信息化建设框架未来学校信息化建设将遵循四大平台,两大支撑体系的框架进行。四大平台包括基础设施平台、支撑平台、智能应用平台、融合运营平台。两大支撑体系包括建设标准与规范体系、运维保障与安全体系。基础设施平台是信息化建设实施和运行的基础,包括ICT的基础设施(比如数据中心机房等)、基础物理空间(比如教室、实训室等物理空间)、信息化办公基础设施(比如办公电脑等)等。支撑平台包含两类,一类是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5G、人工智能等主流的IT技术,是整个智

14、慧校园运行建设所必需使用到的技术体系。另一类是针对智慧校园应用系统运行所需的数据交换、身份认证、管理等方面的支撑,包括统一身份认证、统一的数据中心、应用的统一管理,最后的统一展现。智能应用平台根据GBT 36342-2018 智慧校园总体框架提出的智慧校园4大应用平台进行建设。包括智慧教学环境、智慧教学资源、智慧校园管理、智慧校园服务,学校所有的应用系统都基于这四个方面进行,并且实现各应用系统的数据交换,应用互通,为融合运营提供必需的数据支撑。融合运营平台是集教学指挥、物联控制、综合服务于一体的智慧校园中枢,是智慧校园运行的核心单元,智慧校园的所有数据、信息都可以在这里得以展示、控制、调度。建

15、设标准与规范体系和运维保障与安全体系是支撑智慧校园建设和长期运行的重要保障,智慧校园的建设和运行必须遵循这两大体系。通过智慧校园的建设,希望能为老师、学生、家长、管理者以及访客提供全方位的信息化服务,实现“互联网+教学”的智慧校园生态体系。2. 数字化转型建设框架以学校“十四五”信息化建设框架为基础,进行数字化转型建设框架的设计。数字化转型建设框架包含有基础设施层、业务支撑平台层和应用服务层,将学校“十四五”信息化规划的四大平台(基础设施平台、支撑平台、智能应用平台、融合运营平台)整合为三大服务层,将各平台的能力进行整合,以服务的形式实现信息化向数字化的转型。四、 数字化转型建设主要任务学校数字化转型建设将依据XX市市教育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2021-2023)提出的八项主要任务和十类教育应用场景,结合学校目前数字化转型的现状及学校“十四五”规划发展方向,进行数字化转型任务的制定。(一) 完善学校教育新基建,打造学校数字化发展新环境在校园的数字化转型上,需要以高性能校园网络为基础,云计算和信息安全为两翼,将基础设施建设是学院一项基础型、长期性和持续性的工作,是学院建设和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设水平是学院整体办学水平、学院形象和地位的重要标志。校园服务从数字化到智能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网络 > 软件工程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