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医一药一患药学服务模式的效果评价研究

上传人:金*** 文档编号:475697996 上传时间:2024-05-03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4.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医一药一患药学服务模式的效果评价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一医一药一患药学服务模式的效果评价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一医一药一患药学服务模式的效果评价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一医一药一患药学服务模式的效果评价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一医一药一患药学服务模式的效果评价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医一药一患药学服务模式的效果评价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医一药一患药学服务模式的效果评价研究(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一医一药一患”药学服务模式的效果评价研究* 李梦岚,于蕾,周长凤(内蒙古自治区中医医院药剂科,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20)我国执业医师数量较少,在诊疗过程中精力多用在疾病诊断方面,患者按处方取药离院时,往往对用药知识了解不足1。为提升患者用药安全,本院实施了临床药师与医师共同出门诊的药学服务流程,打造“一医一药一患”的诊疗模式,由临床药师协助医师制定个体化用药方案,并向患者提供药学服务,促进患者能够安全、有效、经济、合理的使用药物2。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一医一药一患”药学服务模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21 年1 月9 月就诊于我院脑病科的200

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以此期间该科室就诊人数排名前4 位的疾病作为研究疾病的选择,所患疾病应包含脑梗死、高血压、偏头痛、抑郁焦虑症中任意一种,且使用药物治疗。年龄1897 岁,性别不限。沟通交流无障碍,自愿接受电话随访。排除标准:严重的心、肝、肾疾病患者;严重精神疾病患者;怀孕或哺乳期妇女。按照不同诊疗方式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组内含4 种疾病,各随机抽取25 例患者进行电话随访。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1.2 方法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内科药物治疗,无其他辅助治疗。对照组:门诊诊

3、疗过程中无临床药师参与,患者诊疗后按照处方取药并离院。实验组:门诊诊疗过程中有临床药师参与,临床药师协助医师制定个体化用药方案;向患者提供用药教育,并将以上内容做成用药指导单发给患者,对于一些特殊患者(如用药依从性差、合并用药多、服用毒副作用明显的药物、服药时间长等)进行随访,了解疾病控制和用药情况,提供用药指导建议;另制定个体化用药方案和用药教育。1.3 观察指标用药依从性:参照中文版8 条目Morisky 用药依从性问卷(MMAS-8)向患者提问,根据患者回答情况进行计分,量表满分为8 分,得分为8 分的患者依从性归为非常依从;68 分归为依从;小于6 分归为不依从;用药依从性好为非常依从

4、与依从之和。药物治疗效果:药物治疗期间,若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相关检查指标较前有改善,归为治疗有效;若较前无明显变化,归为治疗无效;若较前恶化,归为治疗恶化。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询问患者用药期间是否出现药品不良反应。药物使用金额变化情况:药物使用金额变化(%)=(原药物治疗费用-现药物治疗费用)/原药物治疗费用100。比较近3 个月内,患者因同一疾病支出的药物费用较之前的变化情况,分为上升、不变、下降3 类,其中上升指药品金额较前升高大于30%;不变指药品金额较前差异控制在-30%30%,下降指药品金额较前下降大于30%。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

5、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2检验。以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 结果2.1 两组用药依从性比较实验组用药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其中,实验组不依从用药的主要原因为“用药后出现身体不适,自行停药”,对照组为“不重视药物治疗,服药随意性强”和“多重用药,用药方案复杂”,见表2。表1 两组用药依从性比较(n,%)表2 不依从用药的主要原因(n,%)2.2 两组药物治疗效果比较实验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其中,实验组治疗无效的主要原因为“用药后出现身体不适,自行停药”和“症状和体征较前无

6、明显改善,自行停药”,对照组为“不重视药物治疗,服药随意性强”,见表4。表3 两组药物治疗效果比较(n,%)表4 治疗无效的主要原因(n,%)2.3 两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患者ADR 的发生及累及器官以皮肤及附件、胃肠道系统及神经系统多见,与药物常见不良反应累及的器官分布相一致。实验组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表5 两组药品不良反应情况比较(n,%)2.4 两组药物使用金额变化情况比较实验组药品金额下降占比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6。表6 两组药品金额下降情况比较(n,%)3 讨论3.1 可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本研究

7、结果发现,对照组以“患者不重视药物治疗,服药随意性强”和“合并用药多,常忘记服用”占比最多,出现“患者不重视药物治疗,服药随意性强”的现象,考虑与传统门诊医师对药物交代的内容较少,加之受患者年龄、疾病状态、受教育程度等因素影响,使其因不了解药物,所以不重视药物治疗,致药物治疗较为随意。临床药师参与门诊的药学服务,以最便捷及高效的方式为患者提供用药教育,增强了患者对药物的认识程度,提升了患者用药依从性,将处方药的作用发挥到实处,还能预防药物可能产生的副作用3。出现“多重用药,用药方案复杂”的患者,此类人群以老年患者居多。老年人常患有一种以上的慢性病,需接受多种药物治疗,甚至导致多重用药(用药种类

8、5 种),进而增加了用药方案复杂程度(MRC)。MRC 是老年慢病治疗过程中的主要问题,MRC 越高,患者的依从性就越差,用药相关问题和药品不良事件也就越多,针对这类患者,临床药师可协助医师精简老年人的用药方案,通过停用潜在不适当用药、减少患者的服药数量及次数,选择患者易接受的药物剂型,使老年人的用药方案变的既简单又易服,从而起到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的作用4。本研究结果也显示,实验组用药依从性高于对照组(P0.05),证实临床药师参与的用药教育及药物精简可显著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增强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3.2 可提高患者的药物治疗效果本研究发现,对照组患者药物治疗无效的主要原因与该组用药依从性差

9、的主要原因相近,说明用药依从性差对药物治疗效果影响明显,只有当建立在较好的用药依从性上才可能起到有效的治疗效果。然而用药依从性并不是影响药物治疗效果的唯一因素,本研究中两组患者也都出现了因为“用药后出现身体不适”和“症状和体征较前无明显改善”自行停药的现象,说明出现ADR和无明显疗效也会影响药物治疗效果。由于专业方向不同,药师能有效将患者个体差异(如药物敏感性及耐受性、肝肾功能、药物相互作用、基础疾病等)与药物的作用机制、药物代谢动力学、药效学相结合5,协助医师制定最佳药物的治疗方案,不仅能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还能提高患者的药物治疗效果。研究结果也显示,实验组药物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P0.

10、05),证实临床药师参与门诊药学服务能够起到优化药物治疗方案的作用,明显提高患者的药物治疗效果。3.3 可提高患者的用药安全性药品不良反应是药物的一种固有属性,合理用药亦能发生,不规范用药会增加发生ADR 的风险6。本研究结果也显示,实验组患者的用药安全性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临床药师参与门诊提供的用药服务可显著降低ADR 的发生,分析可知,药师参与门诊的药学服务,会向患者讲解所用药物常见的、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并告知预防和处理的方法,可有效减少ADR 的发生7。同时,为避免患者遗忘,方便患者随时随地查阅用药相关信息,更好地执行医嘱,临床药师会将主要的用药指导建议制成指导单发给患者,做

11、到“服药前有指导,服药中有参考,出现ADR 有解决”,全过程保障患者用药的安全性。3.4 可减少患者的药物使用金额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药物使用金额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临床药师参与门诊提供的用药服务可显著减少患者的药物使用金额。减轻长期用药患者的经济负担是药学服务的目标之一8,在协助医师制定个体化用药方案时,临床药师会在保证药物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基础上,结合患者经济能力,优选高性价比药物,有效降低药品的使用费用。同时,本研究中的药学服务还包括用药教育、发放用药指导单等,通过以上药学服务能有效降低患者不合理的用药现象,从而减少因不合理用药导致的医疗资源及资金的浪费。综上可见,“一医一药一患”的诊疗模式使临床药师参与了患者药物治疗的整个过程,实现了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为目的,以保障患者用药的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及合理性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因本研究所选的疾病种类和患者人数有限,还不足以为临床作为指导性参考,仍有待进一步研究探索。 -全文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信息产业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