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对急性肝功能衰竭小鼠肝细胞保护机制研究

上传人:玉*** 文档编号:475697090 上传时间:2024-05-03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8.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对急性肝功能衰竭小鼠肝细胞保护机制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对急性肝功能衰竭小鼠肝细胞保护机制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对急性肝功能衰竭小鼠肝细胞保护机制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对急性肝功能衰竭小鼠肝细胞保护机制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对急性肝功能衰竭小鼠肝细胞保护机制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对急性肝功能衰竭小鼠肝细胞保护机制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对急性肝功能衰竭小鼠肝细胞保护机制研究(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3多不饱和脂肪酸对急性肝功能衰竭小鼠肝细胞保护机制研究 张玉荣,李高峰,汤 彦,章美元(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急诊科,上海 201700)目前,脓毒症是一种致命性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感染是引发脓毒症的源头,是临床急危重患者常见病死原因之一。临床脓毒症患者往往存在高分解代谢和免疫紊乱,而机体免疫功能紊乱参与了脓毒症相关性肝损伤甚至急性肝衰竭的发生与发展过程,即使有效抗生素能够及时清除病原体,也需要免疫调节使促炎和抗炎恢复平衡,减少细胞因子风暴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故免疫调节治疗成为研究热点1。目前,-3 多不饱和脂肪酸在脓毒症中治疗效应已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治疗效

2、果不一致,还存在许多不确定问题2-3。因此,有必要进一步研究-3 多不饱和脂肪酸对脓毒症相关性的急性肝衰竭是否存在抗炎、修复等保护作用。1 材料与方法1.1 实验动物与分组选取BLAB/C 小鼠100 只,雌雄各半,均68周龄,体质量(212.6)g,由扬州大学比较医学中心提供许可证号:SCXK(苏)2021-0009。遵循有关实验动物管理和使用的规定,本研究经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批准(EC-C-015-A01-V03)。空白组8 只,造模后随机分成4 组:模型组 20 只,乌司他丁组 24 只,3-PUFA 组24 只,促肝细胞生长素组24 只。各组在造模和干预治疗后6、12、24

3、h 时间点留取标本。动物6 只,笼饲养,自由饮水和饮食。1.2 动物模型制备和干预治疗措施小鼠自由饲养1 周,禁食1 天,自由饮水,先予以D-氨基半乳糖800 mgkg-1(南京市生物有限公司)加脂多糖(8 mgkg-1,批号:I4319,sigma)腹腔注射造模,随后2 h 予以乌司他丁(0.5万kg-1,国药准字:H19990134)腹腔注射,3-PUFA(0.2 gkg-1,国药准字:J20100092)加无菌注射10% 糖水稀释后尾部静脉注射,促肝细胞生长素(20 mgkg-1,国药准字:H20046249)腹腔注射。1.3 血清标本采集和相关检测按照干预后时间点6、12、24 h 采

4、集标本,留取静脉血,3 000 rmin-1,离心10 min 后,分离出血清放置-70冰箱存放,统一检测。采取ELISA检测血清降钙素原(PCT)、肿瘤坏死因子(TNF-)、白介素6(IL-6)、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和胆碱酯酶(CHE),严格按照说明书操作。1.4 肝组织标本采集采集血清标本后,留取肝组织(生理盐水冲洗后),肝组织放置预先留有2%甲醛溶液的标本瓶,用于做病理HE 染色观察,另为无菌干燥瓶,分别放入组织标本,统一称质量1 g,然后加入0.9%生理盐水2 mL,制作组织均浆,4 000 rmin-1离心10 min 后,留取上清液1 mL,在 miRBase

5、 上查寻目的基因序列,由美国Invitrogen 公司设计合成引物,提取上清液中miRNAs,合成cDNA。以U6 作为内参,在9700 型基因扩增仪中扩增 miRNAs。RT-PCR反应条件:95预变性10 min,95变性10s,60退火60 s,共37 个循环。采用2-CT(Livak)法计算肝组织microRNA-122a 的相对表达量。1.5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0.0 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处理,TN F-、IL-6 、PCT、ALT、AST、CHE、microRNA-122a 水平等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组内结果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6、2 结果2.1 各组小鼠变化比较空白组小鼠表现正常饮食活跃,造模后2 h 内各组累计死亡18 只:模型组6 只,乌司他丁组4 只,3-PUFA 组5 只,促肝细胞生长素组3 只。造模后各组存活小鼠表现为体毛松散,活动明显减少,进食量少;乌司他丁组、3-PUFA 组和促肝细胞生长素组均表现为卷曲明显,活动减少,能够勉强自由采食和饮水。2.2 各组小鼠血清ALT、AST 与CHE 比较造模后6 h 后小鼠血清ALT 与AST 水平升高,CHE 水平明显下降,且模型组与空白组的ALT、AST和CHE 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PUFA 组、乌司他丁组、促肝细胞生长素组的ALT、AST 和CH

7、E水平比模型组明显下降,且2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PUFA 组与乌司他丁组的ALT、AST 和CHE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PUFA 组与促肝细胞生长素组的ALT、AST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HE 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表1 各组小鼠治疗后的血清ALT、AST 与CHE 比较( s ) UL-1表1 各组小鼠治疗后的血清ALT、AST 与CHE 比较( s ) UL-1注:与空白组比较,# P 0.05;与促肝细胞生长素组比较,P 0.05组别时间总数/死亡数ALT AST CHE空白组8 44.02.3# 26.12.4#1 121.4124.0#模型组3-P

8、UFA 组乌司他丁组6 h20/6344.178.4 774.8156.3256.025.3 12 h765.3103.31 023.0234.2114.211.3 24 h889.2174.1#1 200.2314.7# 75.13.5#6 h24/5320.467.2 722.1112.5324.331.2 12 h314.163.2 564.0113.2444.272.3 24 h189.424.6# 444.178.6#752.1103.2#6 h24/4365.245.1 661.0102.2345.419.8 12 h361.724.6 560.178.6489.226.7 24

9、h331.145.8# 554.2102.3#499.448.3#促肝细胞生长素组6 h24/3321.315.4 561.1142.3448.224.6 12 h156.021.3 479.375.2613.144.6 24 h151.39.2# 145.417.3#758.131.5#2.3 各组小鼠的血清TNF-、IL-6 与PCT 水平比较造模后小鼠血清TNF-、IL-6 和PCT 水平明显升高,且模型组与空白组的TNF-、IL-6 和PCT 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PUFA 组、乌司他丁组、促肝细胞生长素组的TNF-、IL-6 和PCT 水平比模型组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

10、义;3-PUFA组比乌司他丁组的TNF-、IL-6 和PCT 水平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PUFA 组与促肝细胞生长素组的TNF-、IL-6 和PCT 水平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表2 各组小鼠治疗后血清TNF-、IL-6 与PCT 水平比较( s ) pgmL-1表2 各组小鼠治疗后血清TNF-、IL-6 与PCT 水平比较( s ) pgmL-1注:与空白组比较,# P 0.05;与乌司他丁组比较,P 0.05组别时间 总数/死亡数TNF- IL-6 PCT空白组8 14.11.2 24.21.5 0.10.0模型组3-PUFA 组6 h20/61 556.0191.2 6

11、63.386.010.21.5 12 h2 006.4203.9 953.0121.124.24.2 24 h3 156.3421.0#1 022.1115.3#57.29.4#6 h24/51 224.3155.4 660.571.1 10.02.1 12 h 986.4112.3 512.286.2 11.12.5 24 h 453.275.3# 324.154.6# 7.21.09#6 h24/4 365.445.1 661.0102.234.52.0 12 h 361.124.6 560.478.648.92.7 24 h 331.345.8# 554.2102.3#49.94.8#促

12、肝细胞生长素组 6 h24/3 678.2141.3 401.379.3 9.12.0 12 h 622.4101.4 332.214.3 6.11.2 24 h 426.197.9# 396.420.1# 6.00.9#乌司他丁组2.4 各组小鼠肝组织的microRNA-122a 水平比较造模后小鼠血清microRNA-122a 水平明显升高,且模型组与空白组的microRNA-122a 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PUFA 组、乌司他丁组、促肝细胞生长素组的microRNA-122a 水平比模型组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PUFA 组比乌司他丁组的microRNA-122a 水

13、平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PUFA 组与促肝细胞生长素组的microRNA-122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3和图1。图1 各组的microRNA-122a 随时间变化表3 各组小鼠肝组织的microRNA-122 a 水平比较( s )表3 各组小鼠肝组织的microRNA-122 a 水平比较( s )注:与空白组比较,# P 0.05;与乌司他丁组比较,P 0.05组别时间 总数/死亡数 microRNA-122a空白组80.1120.002模型组6 h20/60.5150.072 12 h0.6670.044 24 h0.7510.001#3-PUFA 组6 h24/50.

14、3220.056 12 h0.2880.026 24 h0.2340.011#乌司他丁组6 h24/40.4400.078 12 h0.3670.018 24 h0.3040.023#促肝细胞生长素组6 h24/30.3040.098 12 h0.2790.011 24 h0.2210.024#2.5 各组小鼠肝组织的病理变化比较光镜下HE 染色观察(4010:放大400 倍),空白组肝组织中少量的中性粒细胞浸润,无明显的细胞水肿;模型组表现为在肝组织的大量浆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弥漫性细胞水肿变性,肝组织切片中在汇管区尤其明显淤血;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肝组织充血明显和肝细胞水肿,浆细胞浸润程

15、度减轻,其中3-PUFA 组浆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明显减少,促肝细胞生长素组次之,乌司他丁组居后,各组炎症程度变化也随着时间推移逐步减轻。见图2。图2 各组小鼠肝组织的病理变化比较(HE 染色,400)3 讨论虽然临床采用多种免疫调节治疗措施,但是脓毒症并发急性肝衰竭的免疫状态的调节机制网络比较复杂,临床病死率仍高达11.1%40.7%4,其中炎症介质释放及免疫功能紊乱是脓毒症内皮细胞损伤的主要因素,随着产生大量的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产生过量的自由基导致氧化应激和线粒体DNA 损伤,导致线粒体功能障碍的发生,故脓毒症相关性肝损伤甚至肝衰竭可出现在脓毒症的各个病程阶段,是发生MODS 和死亡的独立预警危险因素5,脓毒症患者早期肝功能障碍是预后不良的高危因素,尽早发现和干预脓毒症相关性肝损伤可以改善患者预后,故如何免疫调节恢复免疫平衡是阻止脓毒症相关肝损伤的发生发展的关键6。此外,在脓毒症形成发展过程中由于应激消耗大量营养物质和炎症介质的形成,故除病因处理之外,在治疗上既需要营养支持又要免疫调节,既往研究提示及时予以如-3多不饱和脂肪酸,可以直接为机体提供能量和营养物质,促进内皮细胞修复,还可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信息产业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