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化融合视角下专业教学课程思政探讨

上传人:玉*** 文档编号:475696734 上传时间:2024-05-03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7.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体化融合视角下专业教学课程思政探讨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一体化融合视角下专业教学课程思政探讨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一体化融合视角下专业教学课程思政探讨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一体化融合视角下专业教学课程思政探讨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一体化融合视角下专业教学课程思政探讨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体化融合视角下专业教学课程思政探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体化融合视角下专业教学课程思政探讨(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一体化融合视角下专业教学课程思政探讨 吕静 杨岩峰 李超旺 翟安琪摘 要 专业课程的课程思政与专业教学在表象上具有不同的目标指向,如何将课程思政与专业教学有机融合已成为当前专业课程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以课程教学目标为统领,对课程思政的内涵、与专业教学的关联及差异、开展课程思政的要求以及实施课程思政的举措进行探讨,得出课程思政与专业教学同属专业课程教学“一体两翼”的结论。Key 课程思政;专业课程;教学目标;专业教学:G641 :B:1671-489X(2023)10-0115-04Discussion 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u

2、rriculums of Professional Course Based on Visual Angle of Integrated Fusion/LYU Jing, YANG Yanfeng, LI Chaowang, ZHAI AnqiAbstrac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urriculums of professional course and professional teaching have the different goal heading on presen-tation. How to fuse ideolog

3、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in courses professional course and profe-ssional teaching is the problem that should be solvedinstantly.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onnot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urriculums of professional course, relation and difference with professional teach

4、ing, requirement, and measures under the teaching goal of course, puts forward theconclusion tha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urriculums of professional course and profe-ssional teaching are the two wings of teaching of professional course.Key word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5、 curriculums; professional course; teaching goal; professional teachingAuthors address Shijiazhuang Campus of Army Engi-neering University, Shijiazhuang, China, 0500030 引言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据此,全国

6、高校掀起了课程思政的热潮,广大教师纷纷开展相关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尝试。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而言,由于其思政与教学具有天然且明显的共同的目标指向,因此,二者能够较好地实现一体融合,但对于非思想政治理论课,比如专业课程,其课程思政与专业教学从表象上显现出来的是不同的目标指向。这种显性的差异增加了思政与教学融合的难度,致使思政与教学融合出现不自然甚至相互割裂的情况,从而背离了二者相得益彰的初衷。对此,结合开展专业课程思政的研究体会和实践尝试,浅谈对专业课程思政的认识。1 课程思政内涵明确课程思政的内涵是做好课程思政的前提。当前,相关研究主要是从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入手对课程思政进行界定,着力点主要

7、体现在思政元素的探讨和挖掘上1-4。本文以课程体系以及具体课程为角度,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对课程思政的内涵进行探討。1.1 课程体系的宏观层面结合课程思政提出的背景,不难从宏观层面界定课程思政。课程思政就是充分发挥非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育人作用,与思想政治理论课一道形成强大育人合力,实现立德树人,培养听党指挥、具有家国情怀、致力于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有志之士。该定义侧重所有非思想政治理论课思政的共性,具有明确的指向作用,为开展课程思政指明了向育人用劲的方向,但对于某一门具体课程而言,则显得比较宽泛,实施过程中难以找到明确的发力点,因此,对实施课程思政的指导性不强。1.2 具体课程的微

8、观层面具体课程的教学以教学目标为导向,因此,从易于实施的角度讲,只有将课程思政与教学目标关联起来,才便于课程思政在课程教学中落地生根。显然,课程的任何作用(包括育人作用)都应包含在教学目标之内,需要站在每一门具体课程的角度,从微观层面界定课程思政。课程思政就是致力于达成课程高阶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课程高阶教学目标指的是除课程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之外的价值目标(以下统称“价值目标”)。由于课程教学目标必然体现课程特有的开设背景、地位作用,关联特有的教学内容,具有自身的独特性,因此,微观层面的定义侧重于所有课程教学都具有价值目标的共性和不同课程教学价值目标存在异性的有机统一,既有广泛的适应性,又赋予

9、课程思政明确的发力点。2 对课程思政的理解2.1 课程思政与专业教学具有一体性专业教学的目标是使学生掌握专业知识、习得专业技能,成为具有技术专长的人,对应的是专业课程教学目标中的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而课程思政的目标对应的是专业课程教学目标中的价值目标。由此可见,专业教学与课程思政都是为了达成并共同实现专业课程教学目标,它们是专业课程教学有机体不可分割的两部分,是“一体两翼”。只不过在大力倡导课程思政之前,专业课程教学普遍被专业教学等同化,课程价值目标的实现被弱化或忽视,现在需要让其回归本位。2.2 课程思政对专业教学具有促进性课程思政旨在达成课程价值目标,它会增进学生的專业情感、家国情怀,进而

10、促使学生产生开展专业学习的内生动力,增强对学好专业知识和技能、提升专业能力的渴求,从而对专业教学产生正向促进。通过教师课程思政的内化于心,促进学生专业学习的外化于行。因此,从做好专业教学的角度看,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思政。2.3 课程思政因专业教学而具有差异性虽然课程思政在课程体系的宏观层面具有共同的育人指向,在具体课程的微观层面具有达成价值目标的一致性,但专业不同、课程在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不同,具体课程对应的课程教学价值目标也不同,相应地,不同专业、不同课程的课程思政存在差异。从根本上讲,专业课程所带有的专业属性及其在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属性决定了课程思政差异化的具体指向和细分路径,对应了不同的

11、育人侧重点。如果把立德树人看成是构建森林,则不同专业或专业方向课程体系的思政合力形成森林中一棵棵不同的树木,同一专业或专业方向课程体系中不同课程的思政合力形成与专业对应的树木树干上不同的树枝、树杈以及树叶。2.4 课程思政较专业教学具有慢成性专业教学旨在精进专业,掌握专业知识,习得专业技能。掌握知识主要靠理解记忆,习得技能主要靠实践强化。课程思政旨在使学生改变情感态度,培塑价值观念,主要依靠一次次心灵上的碰撞和感悟实现。专业教学的目标可以通过短时间高强度的突击实现,但思政目标的达成并非一蹴而就的。以炖肉类比,专业教学就好比是烧开做熟的过程,课程思政则是入味的过程。烧开做熟可以采用大火也可以采用

12、小火,但入味需要小火慢炖。通常情况下,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价值目标达成所需的时间是不断增加的。3 对课程思政的要求3.1 自觉融入教学以往专业课程的教学中,课程思政存在被弱化或被忽视的情况,这主要由两个方面的原因造成:1)课程教学的立足点是教材,而专业教材侧重的是知识,很少涉及价值塑造的内容,导致课程思政没有直接可用或可参照的固定内容和固定范式;2)教学大纲、课程标准或计划等纲领性文件对知识、能力往往有明确的要求,但对价值观念没有或不作要求且不纳入考核。由于专业课程在专业价值塑造方面的作用是思政课程和基础课程无法替代的,而且在育人方面具有易于落地的优势,再加上课程思政对专业教学具有促进作用,因

13、此,每一名专业教师都应该自觉地将课程思政融入教学,发挥专业课程的育人功能,承担相应的育人责任。3.2 以目标为导向教学是带有目的性的活动,其目的是达成既定的教学目标。课程思政作为课程教学的一部分,理应以达成课程价值目标为导向,所有的思政设计和活动应以课程价值目标为牵引,不能漫无目的、随意而为,否则难以聚焦到关切点上,容易让人产生思政不自然、散乱的感觉。3.3 需要持久用力课程思政具有慢成性,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追求的是润物无声,不是一时之功,也不是一课之功,需要久久为功,专业课程体系中的所有课程需要共同发力。对于课程思政,切忌下猛药,欲速则不达;切忌可有可无、时有时无,效果难以保证。4 课程

14、思政的做法4.1 准确确立课程价值目标课程思政以达成课程价值目标为导向,所以,要开展好课程思政,首要工作就是准确确立与课程育人属性相一致的价值目标。专业课程的价值目标应主要结合专业特点来明确。在专业课程体系中,有的课程属于专业基础课,有的课程属于专业方向课。专业基础课由于涉及整个专业,课程思政的面相对更宽,但深度相对更浅;而专业方向课由于进行了专业细分,课程思政的面相对更窄,但深度相对更深。基于上述原则,可以从具体专业课程在课程体系中的地位作用、专业价值观以及蕴含的家国情怀入手,确立合适的课程价值目标,根据课程具体的教学内容建立合适的课堂价值目标,形成课程与课堂相互呼应的价值目标体系,并将其以

15、成果形式固化进课程标准或计划等纲领性文件当中,指导课程思政的开展。4.2 注重发挥教师的双重作用任课教师在课程思政中具有双重作用:一是自身在教学过程中的言行所体现出来的无声示范作用;二是作为课程思政的设计者和实施者的作用。在这两个作用中,第一个作用比较隐性,虽不如第二个作用能让教学督导者在较短的时间内直观地感受到,但其对学生的影响不可小视,正所谓“亲其师,则信其道;信其道,则循其步”。第一个作用是学生“亲其师”的重要基础。为此,教师一旦开始课程教学,就要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在专业上的深厚造诣以及在帮助学生精进专业过程中的真心和付出,使学生感到亲切,成为学生值得信赖的专业引路人。

16、例如,教师可能存在因各种原因不能批改或不能全部批改学生提交的作业的情况,对于这种情况,学生虽然可以理解,但对希望得到教师指导的学生而言,心中可能会涌现一些失望感;如果教师克服困难,批改作业或第一时间认真回复学生的问题,学生心中涌现的将是对教师的敬佩,可以在心中强化敬业心和责任感。课程思政的设计与实施均应围绕价值目标展开,围绕价值目标选取切入点,围绕切入点在教学内容中挖掘思政元素。因此,教师的第二个作用与准确确立课程价值目标和合理选取思政的切入点密切关联。4.3 合理选取思政的切入点选取什么样的切入点,达到什么样的目标,是课程思政设计要致力于解决的问题。因为切入点对上与价值目标关联,对下与教学内容、实施时机关联,切入点选取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课程教学的价值目标能否有效达成,直接关系到课程思政融入教学是否自然。思政的切入点可考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信息产业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