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泻下剂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75690956 上传时间:2022-10-12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八章 泻下剂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第八章 泻下剂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第八章 泻下剂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第八章 泻下剂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第八章 泻下剂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八章 泻下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八章 泻下剂(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八章 泻下剂一、概念:凡用泻下药组成,具有通导大便,泻下积滞,攻逐水饮等作用,治疗里实证的方剂,统称泻下剂(omuae hat Treat te InterorExcess yndrme with Prgation)。二、立法依据:素问至真要大论“其实者,散而泻之;其下者,引而竭之;留者攻之”。三、适应证:燥屎、冷积、瘀血、宿食、痰饮、虫积四、分类: 寒下 温下润下 逐水攻补兼施五、泻下剂应用注意事项:表证未解者,先解表后攻里. 得效即止,免伤胃气。孕妇慎用。第一节 寒下一、大承气汤东汉张仲景伤寒论【组成】大硝枳厚大承气【趣记】大笑之后大成器 【用法】水煎,大黄、芒硝后下。【功效】峻下热结.

2、【主治】(1)阳明腑实证。大便不通,频转矢气,脘腹痞满,腹痛拒按,按之硬,日晡潮热,神昏谵语,手足濈然汗出,舌苔黄燥起刺或焦黑燥裂,脉沉实。()热结旁流:下利清水,色纯青,脐腹疼痛,按之坚硬有块。(3)里热实证之热厥、痉病、发狂.【制方原理】 1。病机:伤寒邪传阳明之腑,入里化热,实热与肠中燥屎相结,热灼津伤,壅塞肠道,腑气不通。邪热与燥屎互结津液受损伤寒温病症状分析:()伤寒论:“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2)阳明腑实证痞、满、燥、实。(3)肠梗阻痛呕胀闭。()热与燥屎互结,大肠腑气不通大便不通,腹痛拒按(大黄、芒硝)()气滞脘腹痞满(枳实、厚朴)(6)日晡是阳明经经气当旺之时日晡潮热现今

3、辞源解释为“申时 ,午后 4点左右”。先秦每天16时制的“时称”,和汉朝以后12时辰制的“时辰”不同.先秦十六时制(中心点)与现今二十四小时对应表夜半0: 鸡鸣1:30 晨时3:00 平旦:30 日出6:0 蚤食7:30 食时:00 东中10:0 日中12:0西中1:3 晡时:00 下晡:0 日入18:0 黄昏9:3 夜食2: 人定22:30十六时称的每个时段约9 n.在秦汉时期饮食习惯,是一天两餐。第一顿饭称朝食或饔on餐,时间大约将近正午时,淮南子天文训:“日至于衡阳,是谓隅y中。早饭有意剩下一些熟食, 稍一加热就可进餐(同“残”),说文解字:“ 餐,食之余也”。因为古时炊具鼎、鬲e、罐等

4、青铜器或陶器,质地厚重,搬不动.兵士独创:“锅盔”第二顿饭称晡食,“日至于悲谷,是谓晡(脯)时”。一吃饭,阳明经经气旺盛,邪正相争则发热。()热结腹痛按之坚硬有块;(8)旁流下利清水,色纯青,其气臭秽。()真热假寒阳盛格阴热厥热深厥深(10)热极生风痉病。(11)诸躁狂越,皆属于火,热扰心神发狂.3.治法:泻热逐瘀。“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急下存阴承气承接胃气下行六腑以通为用。君药-大黄:苦寒,泄热通便,荡涤肠胃.芦荟大黄素C1H1O5,大黄酸C15H8O6,大黄素C15H0O5 ,大黄酚C1H10O4,大黄素甲醚C1HO的总量 1.5,泻下、抗菌、抗病毒、降血脂、降血清胆固醇及甘油三酯作用.

5、臣药芒硝:咸能软坚,稀释燥粪;寒能清热,消除病因;硫酸钠(Na2O4 ) 99%,其硫酸根离子不易被肠黏膜吸收,存留于肠成为高渗溶液,使肠内水分增加,刺激肠壁,引起肠蠕动增加而发生泻下,排出流体粪便。佐药()枳实:苦辛消痞破结。()厚朴:苦温降气散满消胀。【临床应用】1。 用方要点:痞、满、燥、实及苔黄、脉实。 临证加减:(1)气虚人参,补气。(2)阴津不足玄参、生地,滋阴润燥。3。 现代运用:急性单纯性肠梗阻、粘连性肠梗阻、蛔虫性肠梗阻、急性胆囊炎等证有大便不通,苔黄脉实者。4。注意事项:(1)孕妇、年老、体弱者禁用。(2)气阴亏虚、表证未解、燥结不甚者禁用。二、大陷胸汤东汉张仲景伤寒论【组

6、成】大陷胸汤遂大芒【趣记】大陷胸汤谁大忙?【用法】水煎大黄去滓,溶芒硝,冲甘遂末。【功效】泻热逐水。【主治】水热互结的结胸证。心下满痛或心下至少腹硬满而痛不可近,大便秘结,日晡小有潮热,或短气烦躁,舌苔黄燥,脉沉紧,按之有力。【制方原理】1。病机:邪热与水饮互结于胸中,津液不得敷布,腑气不通。2. 症状分析:(1)水热互结于胸中,上下气机不通心下满痛或心下至少腹硬满而痛不可近(甘遂)。(2)水热结于胸部(肺),大肠腑气不通大便不通,舌燥口渴(大黄、芒硝)。()邪盛正气不虚脉沉紧,按之有力。(4)日晡是阳明经经气当旺之时,水热累及阳明日晡小有潮热。3。 治法:泻热逐水,开结通腑,急泻其实。君药大

7、黄:苦寒,泄热通便,荡涤肠胃。芦荟大黄素510O ,大黄酸C5HO6,大黄素15H1O5,大黄酚C5H1O ,大黄素甲醚C16H25的总量15,泻下、抗菌、抗病毒、降血脂、降血清胆固醇及甘油三酯作用。臣药芒硝:咸能软坚润燥;寒能泻热,助大黄通腑气;硫酸钠(NaSO4) 9%,其硫酸根离子不易被肠黏膜吸收,存留于肠成为高渗溶液,使肠内水分增加,刺激肠壁,引起肠蠕动增加而发生泻下,排出流体粪便。佐药-甘遂:峻逐水饮而破结,使内结水热从二便分利.【临床应用】用方要点:心下满痛,大便秘结,潮热烦躁,舌苔黄燥,脉沉紧有力。2. 临证加减:()水热壅肺葶苈子、杏仁,降肺气。3。 现代运用:急性胰腺炎、急性

8、肠梗阻、急性胆囊炎、渗出性胸膜炎等证属于水热互结者。4. 注意事项:(1)孕妇、年老体弱者禁用.(2)得快利后,不可再服用.第二节 温下一、大黄附子汤东汉张仲景金匮要略【组成】大附细辛。【趣记】大夫细心.【用法】水煎服【功效】温里散寒,通便止痛.【主治】寒积实证。腹痛便秘,或胁下偏痛,发热,手足不温,舌苔白腻,脉弦紧。【制方原理】.病机:寒实内结,阳气温运无力,腑气不通,大肠传化失职。2. 症状分析:()寒实内侵,阳气不通,气血被阻,大肠传化失职便秘,腹痛(附子、大黄)。(2)阳气不能布达四肢,阳气被郁四肢不温,或发热(细辛).3。 治法:温散寒凝而开闭结(温法)+通下大便以除积滞(下法)君药

9、附子:大辛大热,温阳以散寒凝。臣药- 大黄:泻下通便以攻积滞.君、臣相配,大黄借附子之大热,寒性去而走泻之性得存。佐药-细辛:(1)辛温助附子温里散寒止痛。(2)宣通阳气而除郁热。细辛挥发油2; 细辛脂素C0H18O6 0.05%平喘、祛痰、抗惊厥【临床应用】1用方要点:腹痛便秘,手足不温,舌苔白腻,脉弦紧。2. 临证加减:()气滞腹胀厚朴、木香,行气止痛。3 现代运用:胆囊炎、阑尾炎、肠梗阻、尿毒症等证属寒积内停者。注意事项:()大黄剂量不能超过附子。(2)若服药后,反而见到呕吐,四肢冷,脉细,为病情恶化。二、温脾汤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组成】大附人甘姜温脾。【趣记】大富人干姜温脾。【用法】

10、水煎服,大黄后下。【功效】温补脾阳,攻下冷积。【主治】 脾阳不足,冷积内停。便秘,或久利赤白,腹痛,手足不温,脉沉弦。【制方原理】 1.病机:脾阳不足,温运无力,冷积中阻,腑气不通,虚中夹实。2。 症状分析:(1)脾阳虚,再加过食生冷,冷积阻结肠中便秘,腹痛(附子、大黄)。()脾阳虚,清阳不能实四肢四肢不温(干姜、人参).3. 治法:温法+下法君药(1)附子:大辛大热,温补脾阳以散寒凝。(2)大黄:泻下通便以荡涤积滞。大黄借附子之大热,寒性去而走泻之性得存。臣药- (1)干姜:辛热,温中阳而散寒。(2)芒硝:咸能软坚润燥;寒能泻热,助大黄通腑气佐药-()人参:甘温补脾气,助阳先益气。(2)当归

11、:养血和血使药-甘草:益气和中,调和诸药。【临床应用】1用方要点:久利赤白,或便秘,手足不温,苔白,脉沉迟。2。临证加减:(1)气滞厚朴、木香,行气止痛。()寒凝吴茱萸、肉桂,温中散寒。3。 现代运用:消化道溃疡、口腔溃疡、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等证属寒积内停者.4。注意事项:(1)热结便秘者禁用应该用大承气汤.(2)阴虚便秘者禁用应该用增液承气汤.第三节 润下一、麻子仁丸东汉张仲景伤寒论【组成】麻子仁杏芍,大黄枳厚蜜。【趣记】麻子仁杏少,大黄之后密。【用法】共为细末,炼蜜为丸。【功效】润肠泻热,行气通便。【主治】 肠胃燥热之脾约证.大便干结,小便频数,苔微黄,脉细涩.【制方原理】 1.病机:

12、胃肠燥热,脾被约束,脾不能为胃行其津液,津液不能四布,只输膀胱,肠失濡润。症状分析: (1)素问经脉别论“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2)2500ml津液排泄四条途径: A.肾脏排尿150m皮肤蒸发汗50ml肺的呼吸35l大肠粪便10l。()脾为胃行其津液: A.素问玉机真脏论 将津液“以灌四旁”;。将津液“上输于肺。()脾不能为胃行其津液,A.摄入的津液量是固定的(2500ml),胃肠燥热,大肠津液少了大便秘结(小承气汤)B.津液只输膀胱,小便一定多小便频数脾津不足(麻子仁、白芍、杏仁、蜂蜜)3. 治法:泻胃肠燥热 + 滋脾津

13、润肠通便。君药麻子仁:甘平,质润多脂,补益脾胃之阴,润肠通便。大麻酚、脂肪油在小肠中遇碱性肠液后产生脂肪酸,刺激肠蠕动而排便。臣药 (1)杏仁:甘平润燥,上肃肺气,下润大肠。(2)白芍:苦酸寒,入肝脾经,养血敛阴,和里缓急止痛。佐药-小承气汤(大黄、枳实、厚朴):泄胃肠燥热,降气通便。 使药-蜂蜜:润肠通便,使下不伤正。【临床应用】.用方要点:大便干结,小便频数,脉细涩。2。临证加减:(1)热伤血络槐角、地榆,凉血止血.(2)燥热津伤玄参、生地,滋阴通便。3. 现代运用:习惯性便秘、痔疮便秘、老人便秘、产后便秘等证属肠胃燥热者。4。注意事项:(1)津亏血少之便秘,不宜久服。(2)孕妇慎用。二、五仁丸元危亦林 世医得效方【组成】五仁桃杏松柏郁李陈【趣记】五人桃杏松柏一律沉【用法】共为细末,炼蜜为丸.【功效】润肠通便。【主治】肠燥津枯便秘证。大便干燥,艰涩难出,口干欲饮,舌燥少苔,脉细涩.【制方原理】1。病机:肠燥津枯,大肠传导失司。. 症状分析:(1)年老津液亏少,或者产后阴虚失血,肠燥津枯,大肠传导失司大便干燥,艰涩难出. 治法:滋液润肠+行滞通便。君药杏仁:苦温,质润多脂,润燥通便,上肃肺气,下润大肠。臣药桃仁:润燥滑肠,活血散结.佐药- (1)松子仁、柏子仁:质润性滑,善治虚秘。(2)陈皮:理气行滞()郁李仁:润燥降气通便. 使药蜂蜜:润肠通便。【临床应用】。用方要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