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75676044 上传时间:2023-05-18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1.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阅读练习及答案(二)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阅读练习及答案(二)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阅读练习及答案(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阅读练习及答案(二)(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阅读练习及答案二三文言文阅读本大题4小题,共16分。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那么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那么何以哉?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求,尔何知?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

2、“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三子者出,曾晳后。曾晳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曰:“夫子何哂由也?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那么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那么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15、以下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不一样的一句是3分A为国以礼由也为之B方六七十且知方也C方六七十,如五六十。如会同D如或知尔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16、对以下语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不吾知也是宾语前置句。B、“浴乎沂是状语后置句

3、。C、“夫三子者之言何如?是定语前置句。D、“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句中的“端是名词活用作动词,本意为“古代一种用整幅布做的礼服,此处译为“穿着礼服。17以下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从“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的神态、语言描写中,可以看出子路是一个有抱负,坦诚,但性格比较鲁莽、轻率、自负的人。B、从“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的语言描写中,可以看出冉有是一个谦虚慎重,说话很有分寸的人。C、从“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

4、愿为小相焉的语言描写中,可以看出公西华是一个谦恭有礼,娴于辞令的人。D、从“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的语言描写中,可以看出曾皙是一个洒脱、只追求个人享受而没有理想的人。18把文中加横线的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3分译文:唯求那么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那么非邦也与?(4分译文:答案:15、B16、C应是宾语前置17、D曾晳所描绘的一副其乐融融的景象就是社会安定、国家自主、经济稳定、天下太平,每个人都享受了真、善、美的人生的那种大同和谐社会。是儒家的理想社会,是大理想。18、7分1因为我年纪比你们大一点,但不要因为我这一点,就有话不说了评分标准:“吾、“毋,各赋分,译出大意、语句通顺分。2难道冉有所讲的就不是国家吗?怎见得纵横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的地方就不是国家呢?评分标准:“与、“安、“邦,各赋分,译出大意、语句通顺分。或:宗庙祭祀和诸侯会同之事,不是诸侯的大事又是什么呢?假如公西华只能给诸侯做一个小的赞礼人,那谁能来做大的赞礼呢?评分标准:“非何、“孰、“为,各赋分,译出大意、语句通顺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