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直机关党员党费核算具体情况统计表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75616637 上传时间:2024-03-13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987.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区直机关党员党费核算具体情况统计表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区直机关党员党费核算具体情况统计表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区直机关党员党费核算具体情况统计表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区直机关党员党费核算具体情况统计表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区直机关党员党费核算具体情况统计表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区直机关党员党费核算具体情况统计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区直机关党员党费核算具体情况统计表(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南顺城街 明洪武四年(1371),以砖石修济南城垣,开四门,东曰济川,西曰泺源,南曰历山,北曰会渡,并沿城挖护城河。清宣统元年(1909),人民殷繁,车马途塞,乃复辟四门,在西南曰坤顺门,在西北曰乾健门,在东北曰艮吉门,在东南日巽利门。历山门,又俗称南门,那位于南门之外并与城墙平行的街道即是南顺城街,本地人又叫“顺城根(街)”。南门为瓮城重关布局,这就将南顺城街截为两段。东边的顺城街,西接东燕窝街,东至护城河拐弯处的三皇庙桥。西段的顺城街东接西燕窝,西至坤顺门外。建于清代的三皇庙桥,因位在东坡上的三皇庙下而名。石板桥八孔,每孔15米,共长20米,宽2米,1965年改修为混凝土板桥。 济南城垣与

2、护城河间,原本为二三十米宽的绕城空地,既是城基之需要,又便于城、河维护及连系交通。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约于清代中后期,这狭长的空地渐为民居,遂出现了顺沿着城墙走向的街道,光绪壬寅(1902)9月省城街巷全国中有载。此间的西段顺城街为平整松散的土拉地面,较护城河的水面高出约米数,暴雨洪水时,因河道宣泄不及,水位上升,以致大水淹及街面时有发生。而南门东边的街道,地势高差较大,西头的街西面,比河水高出不及1米。而近东南城隅的一段,地面比河水要高出二三米之多,且于水边处的见有沙砾岩分布,即俗称的砂礓石或礓古石出露。 南顺城街有三四米宽,北靠城墙只南侧一面有稀稀拉拉的住户宅院。由于地形所致,宅院都是横

3、长形,即南北向的进深小东西向横着长,数十米的宅院常见,甚至尚有超过百米长的大院落。宅院内部的布置,大都进门就是院子,院内只有靠街的北屋和东、西厢房,有的还在北屋的一头建有棚子,而南边河道侧多畅开着,河边上种着行行垂柳;有的在院中建一横向的内墙就形成了东、西向的二进院落。为了防止外人沿着河边上进入,户家便在厢房的南边,修了道至水边处的院墙,有的还在院墙的侧面插上些碎玻璃或是枳荆。因地而建的宅院,谈不上四合院的标准布置,只但是在方位上还算南北东西的端正。房舍在建筑上尚有个特点,就是用乱石或砖石砌的房屋坚脚都比较高,同时屋内的地面也高,进门有个多级的台阶,以保大水漫溢时的人财安全。由于街道靠河,有的

4、去处还是泉水出露或景观比较好的河段,故在这条不起眼小街上居住的人家,多以工商业户和官宦大家为主。 在长约400米的东段顺城根街上,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只住着为数不多的3户人家。街东头的那处宅院,为一东北籍的郭姓官宦人家居住,横长形的院落,西自南去琵琶桥的小路,东到近白石泉处,七八十米长河对面就是著名的黑虎泉。这处花园式的宅第,内中纳有九女泉,泉流淙淙,松柏笼荫。九女泉,民国十七年(1928)历城县乡土调查录有载。关于九女泉的命名,民间说法不一。有说,早年泉边住着一户人家,生有九女,个个俊俏,故名;也有说泉水清澈甘美,引得九天仙女于风清月明之夜,来到这里浣纱沐浴既歌又舞,欢快异常,因此称之为“

5、九女泉”;尚有种说法是,昔日泉边城楼上有魁星阁,俗叫“三角楼子”。魁星,即奎星,是我国古代天文学中二十八宿之一,后为道教信奉,被尊祟为主宰人间文章兴衰的神灵。相传奎星为九天玄女变化而来,故该楼又叫“九女楼”,因泉池位子楼下,泉即依楼而名为“九女泉”。而乾隆历城县志载:“城南势狭而逶折,以其势上有九峰,俗称三角楼又叫九女楼。”因泉在九女楼下得名。该泉今呈椭圆形,半伸河中,自然石驳岸。泉池高出水面,泉水清澈见底,水泡从池底冒出,袅袅升起,在水面破碎,与绿藻交织出美丽的图案。细流从石缝中泄人河内,与溪水相击,如溅珠玑,东西两侧垂柳婆娑,与泉池相映成趣。2023年4月九女泉荣登济南新“七十二泉”,名列

6、第二十九泉。郭家宅院的东墙外,街头下坡的河边上,有一处池子名白石泉,池边有洁白的自然石俯卧,泉流甚急,喷涌摇荡,冲击白石,发出清响。清道光济南府志记载,该泉出现较晚。乾隆五十九年(1794)春夏之交,天旱,山东布政使江兰主持疏浚河道,以祈甘霖,数日应祷,果然天降大雨,即刻从地中涌出一泉,泉周有很多白石,或出或没于水面,似朵朵白云,故命名为“白石泉”。泉水甘美如醴,既可灌溉又可饮用,居民为之欢欣。为记此事清代书法家桂馥于嘉庆二年(1797)秋,撰文并书白石泉碑(今碑已没)。泉边原建有“金山小煞”、筑亭台、楼阁、宝塔、茶室等,可于此放舟垂钓,观白鹭戏水。清代济南人乔岳松石诗抄中有白石泉上诗赞美说:

7、“风满园林月满楼,一泉围绕半城秋。溪西烟树知多少?添个鱼船胜虎丘。”据说这“金山小煞”,就在郭姓的花园府第之中,解放初期建筑已废,但泉的水势尚好。盛水时节,串串水泡争相浮出,漾洋溢着涟漪,与水中青藻白石相乱,编织出一幅水纹图案,其景不减当年。白石泉的风采终于被当代济南人所青睐,使它初次跻身于济南“七十二泉”行列之中,名列第二十九位。 20世纪40年代初,在此处还发生过一宗日本商人养鱼未果的往事,其与郭家和白石泉都有着直接的关系。1940年3月,伪山东公署建设厅在新东门外建立“养鱼场”具体位在响闸下游的河道西岸,运用沿河洼地建有大小鱼池22个,从事各种鱼类的孵化养殖实验。是年,购进日本红鳟鱼卵1

8、0万粒,后因习性不适而失败,继又进行黄河鲤鱼等养殖实验,仍未见佳绩。次年,一日本商人发现黑虎泉一带泉池众多,水势旺盛,水质优良,并对白石泉的水进行了专门的考察测试,因其水质很适合养鱼,便想运用这处泉水,顺东护城河专门引下,租用新东门以北的鱼场,以人工养鱼做买卖,梦想发个大财。在泉水具体开发运用上,日商先与郭家协商想倚靠他家的院墙,顺河向下砌道河中石墙,同时规定原开于东院墙上的排水口改在南墙排人河内,以防洗涤水污染。待事议好,给予一些报酬后,日本商人便出资修建顺河石墙形成的专门水道。顺河石墙从郭姓宅院的东院墙下开始,先向东数十米,把白石泉包入其内,然后东接于河中的那块大砂礓石上,过三皇庙石板桥后

9、拐弯向北,直至新东门桥下的响闸桥止。砌筑前,先在郭家南院墙外用草袋装土垒砌了道拦河坝,将原从东护城河北流的河水相拦改走南护城河西流,再经西护城北去。水流改道后,石墙便可在无水的情况下得以施工,顺水流看,石墙位置于河中偏西,其把河道提成了西窄东宽的两道,石墙顶面高出水面约有半米,墙高视河道深度有所不同,一般有2米。东边的河宽有10米左右,水深过人,俗叫“大道“,是黑虎诸泉水的主流通道;西侧河窄,仅2米许,水深及腰又称“小道”,便成了白石泉水的专门水道以便将这“宝水”输送下来为养鱼之用。待协调好水源修好专用的水道,又维修了鱼池和水渠等后,即开始投放鱼苗正式养殖。日商原本打算以养鱼、承包响闸处磨房赚

10、钱赚钱,但好景不长,也就一年左右,便碰上了1942年盛夏7月15日的那一场特大暴雨,三个半小时的降雨量达147毫米,引发南部山洪暴下,致使东南城关、城里及商埠一带受害甚巨。这一场山洪顺河渠而下,漫溢出槽,把鱼池内的大鱼小鱼一冲而光,那位于河内的石墙,也因高崖处的土石滑坡而被推倒数段,特别闸下沿河边的小水渠,更是被冲毁掩埋的不成样子,日商引水养鱼就此结束,磨房也相继倒闭。那顺河石墙除三皇庙上下的一段不久予以拆除外,其余的也就留在河里无人问津。其后,这道石墙便成了孩子们在河中洗澡时休息的地方,那专用的小道,成了少儿戏水闹玩和初学游泳洗澡的河道,遂之便出现了“黑虎泉、三皇庙、光腚泥猴上小道”的童谣俗

11、语。对于日本商人拟运用中国的水力资源,进行人工养鱼,以赚中国人钱的这桩旧事,随着一场暴雨山洪而落了个水中捞月一场空的可悲下场。事后,有的人说,这如“打了个水漂”,而孩子们则戏唱着:“日本鬼儿,喝凉水儿,打了罐子赔了本儿。夹着尾巴滚回家,掉下火车轧断腿儿。” 南顺城根街西头有一横长约50米的院落,是道教“正宗救济会”(即正宗坛)的所在地(一说这正宗坛在东燕窝街上)。中国共产党初期负责人瞿秋白之父、客居济南的国画家瞿圆初先生,晚年即病逝于此。瞿圆初(18751932),原名瞿世玮,字雅彬,号一禅,道号圆初,江苏武进人,诗书家学渊源颇深,其祖父瞿锡保为举人拣选知县,其父瞿廷仪曾任云南的盐井大使。圆初

12、先生有子女七人,无职业,生活困苦艰难,此后先生带秋白和年少多病的阿盎先到其姐姐家闲住,后秋白去北京求学。i920237月其胞弟任山东平原县知事,他随胞弟在平原做幕客,次年5月胞弟卸任,他即搬家济南,以教书、作画谋生。192023被私立山东美术学校聘为山水画教师,1929年该校改为私立爱美中学,他仍在学校艺术师范科任教。晚年体弱多病,收入微薄,生活艰辛。他身边有个叫“小道士”(即阿壶的儿子)平时给他打水、做饭、洗衣等。那时瞿秋白已是党的重要领导干部之一,他缄口不淡,有些知己朋友知道这事,为了避免受牵连和受迫害,大家也不敢淡起。先生因信道教,晚年便长期住在“悟善社”(位于历山街)“正宗坛”等处。瞿

13、圆初一生作品很多,但保存下来的却很少,1932年病逝后,葬于南郊江苏第二公墓。192023瞿秋白赴苏俄之前,曾到济南探望父亲。1923年再次秘密到济南探望,其在著名散文饿乡记程中,真情地介绍了他来济探望父亲及话别的情景。 顺城根街的中间,即东从南去琵琶桥的小路起西到道会门的这处宅院间,是占据了街道大部分长的一处豪宅,这里就是享誉一时的“胜绍公司”所在地。民国十五年(1926)续修历城县志省城街巷图中,专门标有胜绍公司,而无南顺城街名,这在图中是不多见的,可见“胜绍”在当时有相称的名气。 胜绍公司的创办人范之杰(18721957),浙江绍兴道墟人。二十多岁时流寓济南做幕宾,遂落户济南。他虽为师爷

14、,却嗜读博学,喜聚书,于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中进士,授翰林院修编。由于久客济南,发现这里的人不仅勤劳勇敢,热情豪爽,且善饮量大,加上名泉众多,清冽甘美,水质不亚于故乡绍兴的鉴湖之水,认为若于此酿酒,必大佳。于是便邀好友同乡共资,在东燕窝以东的“任泉”之畔购地建房,置锅煮酒,1920235月开办了“济南胜绍股份有限公司”。何以取名“胜绍”,据街老相说,其既有绍兴酒胜,又有酿出的酒质量要胜过绍兴本酒的双重含义,故名之。进门后是一大院,乃前院,院西边有一穿堂大厅,为联系业务和卖酒的地方。大厅西有200多平方米的花园,内有亭子、金虎泉、小河、石桥和各种花木,还种有大片葡萄,故此宅又称范家花园。前

15、院东侧有一道南北墙,中间有一小门,进门是作坊大院,院北一排房是存料、拌料、发酵、蒸酒的作房和住房,南为护城河,靠岸边是摆放有序的空坛子垛,院中尚有一泉池名日“任泉”。 济南人与酒的关系源远流长。考古发现,章匠城子崖曾出土新石器时代的多种黑陶酒具,说明早在402023前济南地区就已形成饮酒的习俗。诗经.小雅.大东称:“或以其酒,不以其浆。”这是春秋时代位于龙山镇附近的谭国纪事。可见,关于酒的文字记载也有两三千年之久,千百年来,酒不仅成为济南人餐饮的重耍内容,且与历代文人墨客结下不解之缘。唐宋八大家的苏轼、苏辙、曾巩都在济南作有咏酒诗篇。南宋李清照的作品也多带酒字:“东篱把酒黄昏后”,“浓睡不消残

16、酒”等等。同时,泉名中带有浓浓酒意的三处“醴泉”(分别在江家池路西、仲宫镇康王山、章邹交界的长白山)、两处“杜康泉”(一处在趵突泉公园内、一处在舜庙),也给济南增添了浪漫的色彩。 范之杰造南酒,严格按照绍酒工艺,所有原料如糯米、麦曲、酒药等皆从浙江运来,并聘请绍兴的酒头高手。南酒又称“黄酒”,是我国名酒之一,相传在战国时代已负盛名。它是一种以糯米和小麦为原料,通过酒药及麦曲中不同种类的霉菌、酵母等发酵而制成的酿造酒。其特点:一是度数低,糖度适中,香气浓郁,醇厚可口;二是营养价值高;三是用途广泛,具有得天独厚的调味功能。济南尽管水好,但与绍兴毕竟地区不同,气候有异,为此胜绍公司经多次实验,终于摸索出一套独特的酿酒方法,酿出的酒芳香醇美,色味俱全,竟可乱真,在北方饮誉近30年。传说其做法是:每年立冬前半月左右,将糯米蒸成软硬适中的干饭,拌上麦曲和酒药,放在大缸中发酵,当发酵到恰到好处时,每缸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