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上册二单元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75601937 上传时间:2022-08-15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5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语文上册二单元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六年级语文上册二单元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六年级语文上册二单元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六年级语文上册二单元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六年级语文上册二单元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六年级语文上册二单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语文上册二单元(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案单位:养马镇中心小学 执笔:集体备课教案(成员:谢萍、杨春霞、刘家英、李红 录入: 谢萍)个人诠释(重、难点的细节处理) 6、开国大典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正确领会课文中心思想,感受开国大典中,人民群众热爱党、热爱领袖、热爱新中国的思想感情,了解新中国成立的伟大意义。2.学会3个生字,理解20个词语,学习排比句。学有余力的学生可认识双关句。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68自然段。教学重点:体会开国大典盛况,正确领会课文中心思想。教学难点:含义较深的句子理解。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启发谈话,激发兴趣。1、播放开国大典的电影片断。2、启发谈话

2、:这段电影中哪些镜头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3、教师简介当时的背景资料。二、初读课文,检查学生预习情况。1、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给带点的字注音) 城楼檐下汇集擎着红旗毛泽东电钮瞻仰。 检查时注意让学生说出字的读音、部首,再查几画、字义和组词,这个字哪处易写错。以上诸项可做为本年级学习各课之前的预习作业,借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2、订正读音。聂荣臻乐声直奔3、说说以下各词的意思:开国大典:开,创建;典:典礼。创建国家的重大典礼。典礼:郑重举行的仪式,如,开学典礼,开业典礼。城防部队:守卫城市的军队。观礼台:被邀请参观典礼的看台。擎:举。五更天:大约早晨四五点钟。就位:到自己应到的位置上。迎风招展

3、:本课指的是红旗迎着风翻动。汇集:会合,聚集。排山倒海:排,推开。把高山推开,把大海翻过来。形容力量强、声势大。肃立:恭敬,庄严地站着。瞻仰:恭敬地看。4、自由读课文。5、交流预习后的初步感受。三、揭示课题,指导学生自学讨论。1、齐读课题,说说题目的含义。2、默读课文,布置思考题:投影出示思考题:(1)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开国大典的盛况的?(2)讨论课文讲了几部分内容?(3)找出不理解的句子划下来。3、交流自学情况。(1)本文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叙述的。(2)课文先讲大会开始前会场上的情况;然后讲典礼的主体部分毛泽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升国旗、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接着讲阅兵

4、式的盛况;最后讲群众游行。板书:会前、典礼、阅兵式、群众游行4、追问:课文的第二部分写了几件事?(三件:宣布新中国成立;升旗;宣读政府公告)四、分部分朗读课文。五、朗读汇报。六、作业1、抄写生字新词。2、熟读课文。划出不理解的词句。提出不懂的问题。第二课时一、教师点拨,突破难点。1、学习课文第一部分。(1)读这段课文,你有什么感受?(2)从那些词语中体会到这些感受?(成员多,到会群众范围广:“四面八方、汇集”;来的早:早上六点多就入场;人数多:成了人山人海;热情高:直奔,五更天,摸着黑;秩序好:按照预定的地点排列)(3)从重点词语句子中体会人们的思想感情他们清早到了北京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

5、(为什么不用“走向”)(4)指导朗读语调适宜庄重而平直。(5)练习朗读2、学习课文第二、三部分。(1)默读课文,说说开国大典分为几个过程?哪些过程最能体现出开国大典的盛况?(2)学生自由发言。(3)教师小结并板书宣布典礼开始 奏国歌 宣布新中国成立 升国旗 宣读政府公告 阅兵式 群众游行(4)分析阅兵式的情况。问:为什么阅兵式最能表现开国大典的盛况?(接受检阅的部队有海军、步兵、炮兵、战车师、骑兵、空军兵种多。军队的素质高,这样的描写有“战车整整齐齐的前进;战士们听这胸膛站在战车上,像钢铁巨人一样”雄伟威严。“欢呼声盖过了飞机的隆隆声”,因为人民解放军的队伍威武雄壮,它是人民的武装,是新生的人

6、民共和国的强大安全保障。群众看到自己的武装那样强大,战士那样为伍,用欢呼来表达自己激动的心情,用喊声和掌声表达这对人民军队的热爱之情。“群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还觉得不能够表示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激动。”是中国人民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而表达的欢乐和激动的心情。呼喊和鼓掌是表达高兴和激动的心情的形式。嗓子喊哑了,手掌拍麻了,说明了人民的心情欢快、机动到了极点。)(5)联系上下文说一说句子的含义,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A.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为什么不用“朝着”或“看着”)B.场中挺立着一根电动旗杆。(将“挺立”与“立着”进行比较)C.“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指的是

7、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用“庄严”和“雄伟”形容这声音不是一般的声音,它是非常庄严、严肃、雄壮、伟大的。这一宣布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这声音“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说明这一宣告已经传遍了中华大地。“长城内外”、“大江南北”指全国各地。“长城”“大江”代表中国,再用“内外”“南北”这样的词语相对,既表达了全国各地的意思,又使语言非常生动、整齐、有力。“全国人民一齐欢跃起来。”毛主席的宣布,震动了全中国,使全中国人民感到无比欢欣,无比激动,无比自豪,它表明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联系下文,课文对天安门广场庆典的描述,正是“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的写照和缩

8、影。(6)播放课件(录像资料开国大典中阅兵式、宣读政府公告、升国旗的片断)(7)练习朗读3、学习课文第四部分内容。(1)指名读书,思考:你读懂了什么?(晚上九点半游行队伍才完全走出会场,典礼时间持续得长。)(“两股红流”指的是人民群众的队伍,举着灯笼、火把游行。游行队伍一片火红,所以用红流代表游行队伍。)(“光明充满了这个北京城”中的“光明”除了讲光亮外,还象征着人民解放了,摆脱了黑暗社会的统治,前途一片光明。)(2)“两股红流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去”,如果说成“两支游行队伍分头向东城、西城走去”好不好?(不好。表现不出游行队伍声势之大,场面之壮观。)(3)找出群众激动、喜悦、兴奋的句子读

9、一读二、朗读课文。三、说说课文梗概1、什么是梗概2、抓住时间、地点、典礼过程简单说四、作业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写出课文梗概。 * 望大陆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朗读课文,体会诗中所表达出的于佑任先生浓浓的爱国情感。2、使促学生独立认识“兮、殇”2个生字;能正确、熟练并有感情地背诵全首诗。教学重点:体会诗中所表达出的于佑任先生浓浓的爱国情感。教学难点: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认识诗人。简介诗人生平及写作本诗的背景。二、学习诗歌1、自学生字。注意字的音和形。“兮”“殇”都是一声;“殇”Shang,翘舌音。2、自己读课文,注意把诗读

10、正确、流利,了解每一小节诗的大意。3、体会诗歌感情。(1)默读课文,思考:诗人有什么嘱咐?(2)说一说诗人为什么要“望我故乡”“望我大陆”?(3)有感情地朗读一二节。(4)齐读第三小节:诗人都望到了什么?(见到“天”“地”的景象:天是深蓝色的,在天幕笼罩下的大地,茫茫一片,望不到边,给人以视野宽大、心胸开阔的感觉。)指导学生看文中的插图,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理解:“山之上,国有殇”(体会诗人愿以身许国的情怀。体会诗中所表达出的于右任先生浓浓的爱国情感。)指导朗读三、引导学生阅读“学习链接”体会诗人强烈期望两岸统一的情感和渴望回归大陆的心情,体会他在有生之年未能实现心中期望

11、的失望情感,以及他未能回到大陆、回到故乡、与故乡亲人相见的痛楚。四、指导朗读、背诵带着感情自己读读这首诗朗读后试着背一背。五、布置作业能正确、熟练并有感情地背诵全首诗。板书设计:7*望大陆望故乡山之上,国有殇(爱国)望大陆8明天更辉煌教学目标:1、帮助学生认读“缀、汁、荆、棘”4个生字;会写7个,掌握“骨肉分离、自强不息”等词。2、引导学生通过抓重点诗句领悟文章情感,并有感情地朗读会诗,背诵第三小节。3、指导学生朗读课文,体会诗中表达出的香港回归给作者和全国人民带来的无比喜悦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难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节。2能体会作者的情感,感受大陆和香港血浓于水的亲情。 教学课

12、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课文,揭示课文题目1(出示中国地图)同学们,你们谁能找出香港的位置?你们知道香港是哪一年回归祖国的吗?2是的,1997年7月1日,香港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这一天是举国欢庆的时刻,(出示欢庆场面的图片)人民群众用不同的方式表达了自己的喜悦心情,你能想到什么方式?学生甲:*,看升旗。学生乙:载歌载舞,放鞭炮。学生丙:写文章、作诗。3板书课文题目,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就是为了纪念这一时刻而写的诗。学生齐读课文题目。4老师出示香港的资料和图片,学生读课文。二、再读课文,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1学生自渎课文,画出生字、新词2学生汇报交流学习情况。3教师出示生字新词卡片。耻

13、辱寻觅点缀乳汁荆棘步伐4借助工具书学习生字、新词,理解词语。断肠:形容悲伤到极点。自强不息:自己努力向上,永远不懈怠。炎凉沧桑:指事物很大程度的改变。曙光:一是指清晨的日光;二是比喻已经在望的美好的前景。点缀:加以衬托或装饰,使原有事物更加美好。荆棘:泛指山野丛生的,带刺的小灌木。三、整体感知,划分段落1本文是一首现代诗歌,是献给香港回归之日的赞歌。请试着给它划分段落。2学生讨论,划分段落。全诗共三节,可以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讲述了祖国对香港的思念之情,盼望着香港能早日回到祖国的怀抱。第二部分:回顾了香港人民饱受的沧桑,讲述了祖国对香港的关心与帮助,体现了祖国内地与香港血浓于水的骨肉亲情。第三部分:香港回到祖国的怀抱,祝愿香港明天更加辉煌。3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全诗表达了作者对香港饱受沧桑的关爱之情,赞扬了中国人民的伟大精神,并祝愿香港明天更加辉煌。四、学习课文第一部分1指名读第一节,画出重点词句。2你从“漫长的岁月”里读出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