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书故里德育资源开发与课程建设校本课程指导纲要20161118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75582486 上传时间:2022-08-20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38.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尚书故里德育资源开发与课程建设校本课程指导纲要20161118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尚书故里德育资源开发与课程建设校本课程指导纲要20161118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尚书故里德育资源开发与课程建设校本课程指导纲要20161118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尚书故里德育资源开发与课程建设校本课程指导纲要20161118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尚书故里德育资源开发与课程建设校本课程指导纲要20161118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尚书故里德育资源开发与课程建设校本课程指导纲要20161118》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尚书故里德育资源开发与课程建设校本课程指导纲要20161118(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尚书故里德育资源开发与课程建设校本课程指导纲要宁德市蕉城区七都中心小学2015年3月校本课程指导纲要一. 刖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 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 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我们的校本课程开发是针对当今少年儿童的身心特点、社会信息 化和社会发展对人的挑战,面向学生、面向生活、面向社会,着眼于 促进学生发展,着眼于促进学生当前和未来生活质量的提高,着眼于 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可持续发展,采取开放的态度,重新反思和构建素 质教育中的德育教育体系。七都镇是历史名人林聪的故里,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浓厚。尚书 故里历史文化是“尚书故里

2、德育资源开发和课程建设”的高度诠释, 这是学校为建构一种对话、合作和探究的课程文化;是融德育教育、 历史文化教育等多种教育于一体的综合实践、人文素养类的校本课 程;也是充分挖掘和利用当地潜在课程资源,彰显我校办学特色进行 的有限尝试。我们按照“实践一开发一反思一改进”的“草根”模式, 通过参观、访问、调查、网上查阅、阅读有关书籍等的形式,进一步 了解生于斯、长于斯、立于斯的家乡,几经修改,初步定稿尚书故 里文化读本。作为校本课程实施的媒介尚书故里文化读本,我们或缅怀乡 贤,或再现七都古老风俗民情,或介绍传统工艺,或抒写优美山水风 光,或绘画七都的改革轨迹,或褒美经济探潮勇士籍我镇丰富的 人文历

3、史景观、美丽的传说及跳跃的发展全景,激发学生爱家爱家乡 的情感与胸怀,锻炼学生社会实践及回馈家乡的志向和能力。同时, 全书配以相关插图、阅读链接、实践平台等环节,力求以有体验、有 感知、有感想、有感悟的方式来揭示尚书故里的历史文化。课程实施,我们倡导“研究实践V “体验探究”、“综合性学习”, 淡化教师单纯的讲授,重视学生的参观、访问、调查等实践体验活动, 在活动中学会合作,学会信息的收集和处理,在活动中经历情感体验, 形成良好积极的学习态度,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发展。二. 课程性质本课程是融德育教育、历史文化教育等多种教育于一体的综合实 践、人文素养类的校本课程。打开尚书故里文化读本

4、,尚书故里 的文物遗存遗迹,史实传说,历史名人的思想、德行、气节,民间传 统技艺,当地的风土人情等等历历在目。教学的使命不在实用,而在 于文化。本着“引导阅读,实践感受,互相欣赏,一起研究,一起成 长”的原则,课堂教学就是让同学们亲历体验,以有体验、有感知、 有感想、有感悟的方式了解尚书故里积淀的历史文化。所以,打破单 一的课堂教学模式,实现教学情境的转化,打破被动接受学习模式, 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化转变,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多元智能,开拓 学生的知识视野,发展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三. 课程基本理念以活动育人为最终目标,注重学生兴趣、知识、思维、能力、态 度、情感等全方位发展、构建一种积极、

5、探究的思维习惯,讲求学习 过程、方法的自主性、开放性、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提升学生人文素 养。(一)以主题活动为载体通过课内外、校内外等多种形式的活动策略,构建一种“课堂 学习活动化,课外活动课程化、整体活动育人化”的开放式、自主性 的活动方式。(二)以自主活动为核心讲求活动内容自选、活动过程自主、活动目的自定的自主活动方 式,以期在活动过程中达到充分调动学生活动积极性的目的,提高活 动成效。(三)以活动育人为目的本课程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提升人文素养为最终目标,而不在 于知识量的掌握。通过参与主题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探究能 力,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增强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在知识、

6、技能情感得到提升的同时,掌握学习方法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养 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实现全面和谐发展。(四)以过程评价为尺度注重学生活动的过程体验,以激励性评价为基本原则,将评价贯 穿在学生的整个活动过程中,形成多元化、立体化评价机制,重过程、 重体验。四. 课程总目标认知目标通过了解自己家乡的乡土文化,学习一些本地区的历史文化、历 史变迁等知识;通过对家乡的政治、经济的调查,了解一些政府机关 的设置、本地区的经济结构、物产、资源等人文地理知识;通过对家 乡生态环境的调查可以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学习环境保护的知 识。通过活动,对综合性学习的一般方法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能力目标通过对家乡

7、的调查了解活动,培养学生欣赏、保存及传承乡土文 化的能力;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劳动、美术、计算机信息技 术、语文、数学等学科知识的能力,充分发挥本学科的综合性特点, 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通过对家乡的调查了解活动,培养学生收集、 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增强学生与 人合作能力。情感目标通过活动使学生了解自己的家乡,关注乡土文化,陶冶学生爱家 乡、爱祖国的民族文化情操,从小树立为家乡做贡献的意识;通过活 动,使学生获得多种情感体验,培养学生敢于面对各种挫折、困难的 意志品质,在活动中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在活动中要注重展示学 生的特长、张扬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的实际

8、,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 性。五. 课程实施原则综合性原则按照现代社会和科学的发展,体现课程的整体性。提倡科学性和 人文性的统一。在教学中,既注重科学原理的认识和掌握,又注重态 度、方法、精神的综合,既体现我国传统优秀文化,又吸纳有益经验。 发展性原则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既要学会学习,也要学会做人。所以学 生的认知水平的发展和人格的发展,二者要相得益彰,和谐统一。 活动性原则学习的三大要索是接触,综合分析,实际参与。课堂教学中要设 计具有明显操作性的自主学习式的活动,多采用启发式、发现法和研 究法在这些活动中优化认知结构。激励性原则包括成功激励、评价激励等。评价激励就是评价学生的出发点和 落脚点

9、,寻找学生成功和进步;评价要以学生个体表现为参照系,即 强调每个学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的进步。坚持表扬、激励。开放性原则教学不是狭隘的自我封闭、自我孤立的活动,不应当局限于课堂 上、束缚在教材规范中、限制于教师的指导与布置的圈子内。而是开 放的,要从单学科延伸到多学科,课内延伸到课外,从校内延伸到校 外。六. 教学管理和实施建议为了有效地实现校本课程目标,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必须进行 科学的组织和有效的管理。(一)教学方法与学习方式的变革要采取应有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才能有利于课程目标的实现。1、教学目标综合化在价值去向上偏重于实践意识,使学生在认识、情感、态度、价 值观和一般能力等方面都得到

10、充分的发展。2、教学资源乡土化校本教材尚书故里文化读本不是唯一的资源,必须把与学生 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具有乡土气息和时代特征的现实性、生活化、亲 切感的内容引入课堂。3、教学过程动态化教师必须了解学生,找准教学的起点,在全面深入探究学生和钻 研教材的基础上,根据学生课堂学习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及时调整,设 计动态化的教学过程。4、学习方式开放化主要是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因 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努力营造良好的探究氛围,以学生的兴趣和爱 好为出发点,鼓励学生探究,创造条件让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 好奇心和自信心;鼓励学生通过合作、体验、实践、讨论等方式,在 游戏中、在实践

11、操作中,在交流研讨中,在合作互动中、在情感体验 中学习,发展综合能力。(二)教学管理1、教师观念的转变是前提集思广益,动员大家为课程改革献计献策,吸收反馈意见,及时调整课程的教学策略。2、教师适应能力的增强是基础在教学中,坚持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因材施教。3、教学管理措施的落实是关键学校教研教科处进课堂听课。了解教学现状,督促研究开展,并 经常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反馈。4、教学成功经验的积累是保障七. 评价建议“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是课程评价的最高准则。形成 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构成评价体系,评价中评价主体多元,评价标准 因人而宜,重视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变化和发展

12、。1、注重过程评价,定性和定量结合注重学生参与校本课程学习的过程评价,重视评价对学生的发展 作用,对学生参与研究、寻找资料的积极性、作业的完成率、目标的 达成度、知识的获得量等方面进行定性定量分析评价,根据具体情况 教师可采用描述性评价、等级评价、学分评价等多种形式。2、期末终端评价,鼓励与评优结合根据所选主题学习内容对学生进行全面综合评价考核,考核形式 多样化,可以是知识竞赛的形式,也可以是作品展示的形式,还可以 是节目汇报的形式,总之应根据学生实际采用不同的评价考核形式, 鼓励为主,结合评选“小小研究者二“优秀学习小队”、“小小XX家” 等荣誉,表扬先进,鼓励后进,让学生充分体验学习的快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