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水管井设计施工验收规范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75582431 上传时间:2022-07-13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3.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供水管井设计施工验收规范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供水管井设计施工验收规范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供水管井设计施工验收规范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供水管井设计施工验收规范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供水管井设计施工验收规范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供水管井设计施工验收规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供水管井设计施工验收规范(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供水管井设计、施工及验收规范CJJ1086主编单位:中国市政工程西南设计院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实行日期:1986年12月1日关于批准颁发供水管井设计、施工及验收规范的通知(86)城城字第236号根据原国家城市建设总局(80)城科字第51号文安排,由中国市政工程西南设计院负责组织编制的供水管井设计、施工及验收规范,现经我部审查,批准为部标准,编号为CJJ1086,自一九八六年十二月一日起实行。在实行过程中,如有问题或意见,请函告成都市外北曹家巷中国市政工程西南设计院供水管井设计、施工及验收规范管理组。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一九八六年五月十二日第一章总则第条本规范适用于生活饮用和

2、工业生产供水管井的设计、施工及验收。第1.0.2条供水管井的设计、施工,应在具有必要的水文地质资料后进行。当水文地质资料不能满足供水管井的设计、施工时,应按勘探开采井设计、施工。第1.0.3条供水管井所使用的材料,应符合本规范及现行标准的有关规定。第二章管井设计第一节现场踏勘第2.1.1条设计前,应根据任务要求,搜集和研究建井地区的有关资料。第2.1.2条现场踏勘时,应了解建井地区的地下水开发利用情况及施工条件,并核实已有资料。第二节井群布置及井位确定第2.2.1条井群位置(井位)的确定,应考虑下列因素:一、需水量和水质要求;二、地下水资源可靠;三、城镇规划和现有给水设施;四、施工、运行和维护

3、方便;五、有足够的卫生防护范围;六、需水量增加时,有扩建可能。第2.2.2条井群的布置,应进行水文地质计算,经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遇地下水补给来源充足的大厚度含水层或多层含水层时,可设计分段或分层取水井组;与河流联通性良好的含水层,可设计傍河井群;岩溶地区地下水特别富集时,可设计同深度井组。第2.2.3条井群设计时,应设置长期观测孔。观测孔的设计,应符合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TJ2778)的有关规定。第2.2.4条井群设计时,应设置备用井。备用井的数量,可按生产井数1020%停止工作时仍能满足设计水量确定,但不得少于一口。第2.2.5条井位与高大建筑物或重要构筑物,应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第三节

4、管井结构设计第2.3.1条管井结构设计,一般包括下列内容:一、井身结构;二、过滤器类型及井管配置;三、填砾的规格及位置;四、封闭的位置及所用材料;五、管井的附属设施如测水管、填砾管等。第2.3.2条井身结构应尽量简化。井身设计应首先根据成井要求,确定井的最终直径,然后考虑成井工艺、岩石可钻性等因素,确定每段井径大小与深度,最后,确定井的开口直径。第2.3.2条松散层中管井的深度,应根据拟采含水层(组)的顶板埋藏深度、过滤器的合理长度、过滤器的安装位置、沉淀管的长度来确定。基岩地区的管井,应尽量穿透拟采含水构造带(岩溶发育带、断裂破碎带、裂隙发育带)。注:如有确切资料,部分揭露含水构造带,就能满

5、足需水要求时,管井亦可不穿透含水构造带。第2.3.4条设计井径时,应考虑管井的设计取水量和成井工艺等因素。并满足下列要求:一、井径应比设计过滤器的外径大50mm,基岩地区在不下过滤器的裸眼井段,上部安泵段的井径应比抽水设备铭牌标定的井管公称内径大50mm。二、松散层中的管井井径,应用允许入井渗透流速(Vj)复核,并满足下式要求:式中D井径(m);Q设计取水量(/s);L过滤器工作部分长度(m);j允许入井渗透流速k为渗透系数(m/s)。三、井的最终直径,应比沉淀管的外径大50mm。基岩地区下部不下井管的管井,井的最终直径,一般不小于150mm。第2.3.5条井管一般包括井壁管、过滤管、沉淀管。

6、井管直径,应满足下列要求:一、安泵段井管内径应比抽水设备铭牌标定的井管公称内径大50mm。二、过滤管的外径,应用允许入管流速复核,并满足下式要求:式中Dg过滤管外径(m)注:缠丝过滤管算至缠丝外表面。Q设计取水量(/s);L过滤管的工作部分长度(m);n过滤管表层进水面有效孔隙率(一般按过滤管表层进水面孔隙率的50%考虑);Vg允许入管流速(数值按表2.3.5确定);注:填砾与非填砾过滤器,均按上表数值确定。地下水对过滤管有结垢和腐蚀可能时,允许入管流速,应减少1/31/2。三、在基岩地区成井时,兼有护壁及止水作用的井管,其直径除满足上述要求外,尚应考虑成井工艺要求。第2.3.6条管井过滤器类

7、型,可根据含水层的性质,按表2.3.6确定。填砾过滤器的骨架,可采用穿孔管、穿孔缠丝管或钢筋骨架缠丝管。第2.3.7条松散层中的管井,应全部设置井管,设计动水位以上设井壁管,设计动水位以下的取水含水层(段)设足够长度的过滤管,其余井段设井壁管,底部设沉淀管。沉淀管的长度,应根据含水层的岩性和井深确定,一般为210m。基岩地区的管井,上部安泵井段应设井管,下部井段是否设置井管,应根据岩层稳定性确定。第2.3.8条过滤器的长度和位置,应根据设计出水量、含水层岩性及技术经济等因素确定:一、含水层厚度小于30m时,可在设计动水位以下的含水层部位,全部设过滤器;二、含水层厚度大于30m时,宜根据试验资料

8、确定过滤器的合理长度。第2.3.9条单层填砾过滤器的砾石规格,可按下列规定确定:一、10时的砂土类含水层:D50(68)d50(2.3.91)注:当砂土类含水层的10时,应除去筛分样中的部分粗颗粒后,重新筛分,直至10为止,然后根据这时颗粒分布累积曲线确定d50,并按式2.3.91确定填砾规格。二、d202mm的碎石土类含水层:D50(68)d20(2.3.92)三、d202mm的碎石土类含水层,管井可填入1020mm的充填砾石或不填砾。式中,D50、d50、d20分别为填砾和含水层颗粒分布累积曲线上,过筛重量累计百分比为50%及20%时的颗粒粒径。为含水层的不均匀系数。四、填砾应尽量用均匀砾

9、石(填砾的不均匀系数小于2)。第2.3.10条填砾过滤器骨架管的缠丝间距或不缠丝穿孔管的圆孔直径(条孔宽度)t,一般按下式确定:tD10(2.3.10)式中D10为填砾的有效粒径(mm)。第2.3.11条双层填砾过滤器的外层填砾规格,按2.3.9条的规定确定,内层填砾的粒径,一般为外层填砾粒径的46倍。第2.3.12条单层填砾过滤器的填砾厚度:粗砂以上地层为75mm;中、细、粉砂地层为100mm。双层填砾过滤器的填砾厚度:内层为3050mm,外层为100mm。第2.3.13条双层填砾过滤器的内层砾石网笼上下端,均应设弹簧钢板四块或其他保护网笼装置。第2.3.14条填砾过滤器的填砾高度,一般按下

10、列规定确定:一、填砾高度应根据过滤管的位置确定,底部宜低于过滤管下端2m以上,上部宜高出过滤管上端8m以上。但供生活饮用水的管井,第一含水层距地表过近时,不受此限。二、非均质含水层或多层含水层中两层相近,且颗粒组成有差异,无法满足本条第一款规定时,可根据具体情况,按下列规定处理:1、含水层颗粒组成差异不大时,则可按本条一的规定,全部填入根据细颗粒含水层确定的砾石。2、含水层颗粒组成差异较大,需要分层填砾时,不论细颗粒含水层在上还是在下,均应尽量使细颗粒含水层的砾石位置,下部低于细颗粒含水层2m以上,上部高出细颗粒含水层8m以上。第2.3.15条骨架过滤器的孔眼尺寸,一般根据孔的形状及含水层颗粒

11、组成,按下列规定确定:圆孔直径t(34)d20(2.3.151)条孔宽度t(1.52)d20(2.3.152)条孔长度L(810)t(2.3.153)注:如根据上式计算,所得值较大时,可适当减小,一般圆孔直径不大于21mm,条孔宽度不大于10mm。第2.3.16条管井的封闭,按下列规定设计:一、井管外上部的封闭,一般用优质粘土球或水泥浆封闭,厚度不得小于5m;二、水质不良的含水层,松散层用粘土球封闭,基岩用水泥浆封闭,封闭位置,一般超过拟封闭层上、下各5m;三、管井揭露多层含水层,需要分层开采时,对非开采含水层,可视其岩性及水头,选用粘土球或水泥浆封闭。第2.3.17条松散层中管井的测水管,可

12、按下列规定设计:一、测水管的内径一般为3850mm;二、下部的进水部分长度为23m;三、测水管宜紧靠井壁。第四节井管设计第2.4.1条供水管井的管材,应根据井水用途、地下水水质、管材强度及技术经济等因素选定。第2.4.2条在地下水具有强侵蚀性的地区建井,设计井管时,应采取下列措施:一、选用耐腐蚀的管材,对抗腐蚀性差的管材应采取防腐措施;二、条件可能时,采用不缠丝的过滤管;三、缠丝采用不锈钢丝、铜丝或玻璃纤维增强聚乙烯滤水丝。第2.4.3条常用井管的管材质量宜满足下列要求:一、钢管:1、无缝钢管:弯曲度不得超过1.5mm/m,外径公差+1.25%1.5%,壁厚公差+12.5%15%。钢管两端应切成直角,并清除毛刺。钢管内外表面不得有裂缝、折叠、轧折、离层、发纹和结疤缺陷存在。2、焊接钢管:参照无缝钢管的质量要求。3、钢管壁厚不得小于8mm。二、铸铁管:弯曲度不得大于表2.4.3的规定。管体壁厚负偏差为(1+0.05T)mm。T为标准壁厚(mm)。长度偏差为20mm。管内外表面不允许有冷隔、裂缝、错位等妨碍使用的明显缺陷。凡是使壁厚减薄的各种局部缺陷,其深度不得超过(2+0.05T)mm。管端面应与轴线相垂直。三、钢筋混凝土管:弯曲度不得超过3mm/m,外径公差不超过5mm,壁厚偏差不得超过2mm。内壁应光滑,管身无裂纹、缺损及暗伤,钢筋不得外露。管两端应切成直角,并清除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