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朵杏花教案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75582398 上传时间:2023-02-07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4.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朵杏花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第一朵杏花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第一朵杏花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第一朵杏花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第一朵杏花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朵杏花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朵杏花教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朵杏花 教学目标: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3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4给课文分段,并说说段落大意。能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句子,抓住学习中的疑点,边读边想,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教学准备:挂图、课件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初读课文,读准本课的生字新词,帮助学生理清本文的脉络,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教学过程:一、出示挂图,揭示课题1出示教学挂

2、图画上的三个人分别是谁?他们在讨论什么问题?2读“竺、桢”2个字,能读准字音即可。3讨论第二题,相机板书课题:第一朵杏花4课文写了竺可桢几次看杏花的情景?(两次)分别是什么时间?(一年前,一年后)二、初读课文1自由读课文出示投影片上自读要求:(1)轻声自读课文两遍。(2)画出生字词,结合生字表读准字音。(3)标出自然段序号,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2检查自学情况(1)出示生词认读。精确 估计 掌握 程度 绽开 顷刻间 仰起脸 皱(纹)一株杏树 泛红(2)指名朗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读错的地方。相机指导读长句子。三、再读课文1反馈初读课文时提出的问题。(课文写了竺可桢几次看杏花的情景?(两次)分别是什么

3、时间?(一年前,一年后)2 讨论分段,说说段意。第一段(1-5):竺可桢要知道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孩子不明白什么原因。第二段(6-15):第二年在孩子的帮助下,竺可桢爷爷准确地记下了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第三段(16):竺可桢爷爷通过长年精确观察,掌握了气候变化规律。四、指导书写生字。1注意点。2学生用钢笔描红。五、布置作业。1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读音。2组词。3朗读课文。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抓住关键词语,深入体会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和敬业的精神。2运用各种形式训练朗读课文。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说说这篇课文写了哪位科学家的故事?板书:竺可桢2课文写了竺可桢几次看杏花的情景?(两

4、次)分别是什么时间?(一年前,一年后)二、第一次(学习第1-5 自然段)1自由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不明白?2讨论(学生可相互解答,教师只作点拨)。3指导朗读。4重点指导第3自然段,体会带点词的作用。出示句子“是啊,杏花开了。”说着,竺爷爷弯下腰来,习惯地问:“你知道杏花是哪天开放的吗?”(弯下腰来:说明竺爷爷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习惯地问”说明竺可桢在坚持长期物候观测的日子里养成了主动探索,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态度。)5四人小组分角色练读。6指名练读。三、第二次(学习第6-15自然段)1师述:一年前,孩子对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答不上来,带着竺爷爷的嘱托,一年后,孩子有答案了。文章第

5、6自然段,作者用简洁优美的文笔,描绘了一幅春景图,谁来读读看。2指名读,突出“绿、皱、鼓”等关键词。3齐读4重点放在对话朗读上(1)读第一遍:自由轻声读,想想这是谁说的?帮它加个提示语。讨论之后,出示卡片。窗外一个小孩急切地叫道:“竺爷爷!竺爷爷!”竺爷爷( )地问:“什么事情呀?”小孩子( )地说:“竺爷爷,杏花开啦!”竺爷爷( )地问:“什么时候?”小孩子( )地说:“刚才。”竺爷爷( )地问:“是第一朵吗?”小孩子( )地说:“是。”(2)读第二遍:同桌讨论,每一句该用怎样的语气读?指名说说,归纳答案:奇怪、高兴、激动、自豪、半信半疑、肯定。(3)读第三遍:根据提示与读出语气,指导朗读。

6、(4)读第四遍:指名生一个读竺爷爷的话,一个读小孩子的话,其余读旁白。(7-14)5师述:从同学们的朗读中,不难听出竺爷爷和小孩子都非常激动、非常兴奋。那老师不禁要问小孩子为什么高兴?竺爷爷为什么高兴?(小孩子是为自己终于完成了竺爷爷去年交给的任务而高兴,竺爷爷是为自己终于弄清了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而兴奋。)6除了对话部分,你还可以从哪里看出?出示句子,朗读体会带点词语的作用。“竺爷爷顷刻间象年轻了几十岁,立即兴冲冲地快步走到前院。”7 “郑重”什么意思?你从“郑重地记下”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日子又体会到什么?(“郑重”的意思是严肃认真。从“郑重地记下”可以看出竺可桢对科学研究严谨、一丝不苟的态度

7、。板书:一丝不苟师述:是的,“一丝不苟”,竺爷爷的话也证实了这一点。第三课时教学目标:学习第三段,总结全文,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进行片段写作练习。教学过程:一、 复习。指名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第一、二段。二、学习第16自然段。1出示投影片:“我需要的是精确的时间。搞科学研究,不能使用大概、也许这些字眼,也不能用估计和推断来代替观察。”2自由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3你怎样理解“精确”一词?(非常准确)能不能结合前文来说说。4指导朗读。5竺爷爷作为一名气侯学家,他的成就是怎么得来的,你找到原因了没有?三、通读全文,总结课文,指导应用。1自由朗读课文。2从竺可桢爷爷身

8、上,你受到了什么启发?今后在学习上、生活上准备怎样做?学生讨论后回答。3小结: 正如竺爷爷所说的,他正是通过长年的精确观察,才掌握了气候变花的规律。板书:精确观察 师补充竺可桢和自然日记:竺可桢精确观察大自然:什么时候第一朵花开,第一声蛙鸣,第一次雷声,第一次落叶,第一次降霜,第一次下雨-他的笔记本是大自然的缩影。4再读读竺爷爷的话,加深体会四、总结迁移。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总结:课文讲述了我国著名科学家竺可桢研究物候学的一个小故事,赞扬了竺可桢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说明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3学了本文,你觉得应向竺爷爷学些什么?五、练写片段指导。仿照课文第二段,练写片段,题目是买菜1读课文第二段,总结这一段中对话集中时记录的形式特征。(1)每人说一段话便独立成一个自然段。(2)可写提示语,也可不写。2同桌之间分角色练说。3将自己与别人的对话创造性地记录下来注意书写格式。4教师巡视个别指导、析疑。5同学之间互相交流。六、作业1、搜集有关竺可桢爷爷的故事,下一堂课交流。 2、对话练习。窗外一个小孩急切地叫道:“竺爷爷!竺爷爷!” 竺爷爷(奇怪)地问:“什么事情呀?”小孩子(高兴)地说:“竺爷爷,杏花开啦!”竺爷爷(激动)地问:“什么时候?”小孩子(自豪)地说:“刚才。”竺爷爷(半信半疑)地问:“是第一朵吗?”小孩子(肯定)地说:“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