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做酸奶》教学设计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75582155 上传时间:2022-12-2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做酸奶》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做酸奶》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做酸奶》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做酸奶》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做酸奶》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做酸奶》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做酸奶》教学设计(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做酸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1、认识细菌的主要特点和对人正反两方面的作用;知道酸奶是有乳酸菌发酵而变成的;学会对有害细菌的预防措施;2、通过自制酸奶证明细菌的存在;能够通过收集资料,模拟细菌的繁殖来探索细菌的特点;学会一些防止病菌传播的方法;3、关心科学和人类相关的社会问题;体验科学技术进步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好处知识与能力: 1.认识细菌的主要特点和对人正反两方面的作用;2.知道酸奶是有乳酸菌发孝而变成的;3.学会对有害细菌的预防措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关心科学和人类相关的社会问题;2.体验科学技术进步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好处。教学重难点:重点:做酸奶的活动难点:在模拟细菌繁殖的实验中

2、计算细菌的繁殖个数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视频资料、纸、粉笔灰学生准备:做好的酸奶、课前收集的各种细菌的资料教学过程:一1、出示调查表师:同学们,老师课下做了一份小调查,发现班级里大部分学生都喜欢喝酸奶。那你们知道酸奶是如何制作的吗?学生小组稍作交流。师:这里有一段精彩的视频,在观看的过程中,请同学们注意观察,酸奶的制作分为几个步骤呢?并思考什么因素决定了酸奶的形成?2.调查学生喝奶的情况在我们班里经常和牛奶的同学有多少?学生举手经常喝酸奶的有多少?学生举手你对酸奶了解多少呢?师生谈酸奶的好处。幻灯片展示二品尝酸奶这里有几杯同学们做的酸奶,想不想品尝一下学生品尝酸奶,做点评。明确做酸奶的过程

3、和注意事项。(1)酸奶的制作方法:在锅里放入一些鲜牛奶,再加一些白糖,煮开几分钟。消毒保温杯和勺子。(可用开水烫一烫)待牛奶冷却到3540的时候,把鲜牛奶倒入自消过毒的保温杯,并往里面加入适量的酸奶,仔细搅匀,并盖上盖子。保温5-6个小时后,酸奶就做成了。(2)注意事项制作酸奶时需要注意两个条件:一是温度,保持在3540左右;二是卫生,所有的器皿要进行消毒处理。自制的酸奶要放入冰箱冷藏,不要存放太久。播放工厂制作酸奶的视频资料。通过制作和品尝酸奶,你还有哪些感兴趣的问题呢?生:鲜牛奶是怎样变成酸奶的呢?三认识细菌的特点认识乳酸菌在适宜的温度下,乳酸菌会使牛奶发酵成酸奶。乳酸菌属于微生物,是细菌

4、,那么细菌有哪些特点呢?小、“吃”、快模拟细菌的繁殖特点和速度二分裂繁殖、每隔二十分钟四细菌的功与过细菌在我们的生产生活中又有哪些影响呢?师生结合资料交流探讨。对待细菌,我们要一分为二地看待。五认识病菌的传播途径及预防措施病菌是通过什么途径侵入人体的呢?模拟病菌通过皮肤接触传染的活动:老师用沾粉笔灰的手和第二位同学握手,依次传递下去,粉笔灰就传给了握过手的同学。其实有些病菌的传播也是这个道理。还有什么其他途径会使病菌沾到你的手上?我们应该怎么预防?师生交流。除了皮肤接触以外,还有哪些途径会使病菌侵入人体?补充介绍有关病菌传播途径的资料。介绍几种常见的病菌预防方法。六总结通过这节课,同学们有哪些

5、收获?课下继续做酸奶,使酸奶更加美味可口。板书设计:2、做酸奶 小乳酸菌细菌 “吃” 快:二分裂繁殖做酸奶教学反思做酸奶是小学六年级科学第一单元第二课的内容,对学生来说,是一节非常有趣的课。对于本节课我总结如下,1.让学生亲历探究的过程在教学做酸奶第一课时,因为考虑到时间的关系,决定让学生把做酸奶这一实践活动延续到家里进行。在上第二课时的课上作了一次调查,发现回家做酸奶的同学寥寥无几,难得有个别同学做了却没有成功。因此决定和学生一起再经历一次做酸奶的过程。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我们教师应该做一个科学实践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2.在实验前让学生明确实验目的与方向。对于六年级学生来说他们应该了解实验变

6、量的控制问题,但是真要做起实验来,他们却往往忽略了这一点而导致实验数据的误差或直接的失败。作为我们教师就应该有意识地在学生实验前将这一技能有目的地进行渗透,以让学生在今后的实验过程中知道如何对实验变量加以控制。3.实验后及时地作出总结请学生谈谈自己做酸奶的经验,有同学没有做成功,觉得没有经验。平常我们也是这么认为,成功了才谈得上经验,失败了只有教训。但我觉得不是的。我认为经验应该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经验。因为,“失败是成功之母”,有了失败的经验,就会离成功接近了。特别是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失败是经常有的事,如果把失败仅看作是一种教训,未免太过苛刻。我们总在一些失败中前进,在失败中有新的发现,

7、这就是一个成功的过程,所以失败了也是一种经验。因此,我明确要求学生写出自己的得和失,把它们都看做一种经验。我想这对促进他们大胆实践、用于创新是有帮助的。每一个实验都传授给学生一定的知识、技能和方法。但对于小学生来讲要自己悟出其中的涵义还是比较困难的,作为一个教师就要进行适当的引导,这样一来在学生的头脑中就会留下深刻的印象,甚至他们的情感态度价值观都会得到提升,科学素养就会得到锻炼与提高。 本节课还存在许多的不足,在语言上,教师在应该强调的地方没有加强语气,并且与学生的互动欠缺。这一点要在平时的课堂做起,不能求快,要争取每节课都对学生进行表扬鼓励,增强亲和力,让学生乐于互动,争取达到“教师的一个眼神,学生就能领会出要说什么”。在教授的过程中,对学生还是不够放心,有些知识点絮叨太多,应该让学生自己总结。并且过渡语欠缺,这就要求多思考多准备,对教案特别熟悉。每一次的听课对自己的成长都是一个很好的提升机会,老师们总能给我提出很有价值、很精彩的意见,相信凭借自己的努力与大家的帮助,我的科学课一定会更加丰富多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