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创业项目精选第十二期doc-桐乡市科技网-首页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75579890 上传时间:2024-01-08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57.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创新创业项目精选第十二期doc-桐乡市科技网-首页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创新创业项目精选第十二期doc-桐乡市科技网-首页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创新创业项目精选第十二期doc-桐乡市科技网-首页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创新创业项目精选第十二期doc-桐乡市科技网-首页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创新创业项目精选第十二期doc-桐乡市科技网-首页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创新创业项目精选第十二期doc-桐乡市科技网-首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创新创业项目精选第十二期doc-桐乡市科技网-首页(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桐乡市科学技术局2009年第 2 期(总第12 期)(浙江大学为企业服务专刊)2009年3月1日编者按:当前受经济环境的影响,我市部分企业面临着一定程度的困难。为帮助这些企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转型升级,逐步摆脱困境,浙江大学免费为企业转型升级提供科技成果转化和专利转让服务。现将部分科技成果和专利刊登如下,供企业参考。企业也可登录浙江大学技术交易网()查询。对有兴趣的成果或专利,可直接与浙大或科技局科技合作科张学群、孙笑梅联系,联系电话:88102256。目 录循环经济项目目录1工业自动化与节能1智能化电液控制铜电解阳极自动生产线1废弃物资源化利用1废轮胎热解制取燃油、炭黑技术1城市污泥无害

2、化资源化处理新技术2新能源2一氧化碳加氢一步合成二甲醚2环境污染治理3烟气脱硫脱硝技术3绿色照明系统4高亮度低光衰灯用稀土三基色荧光粉4绿色建筑4新型光触媒自洁净材料4生态农业5重金属中轻度污染土壤“边生产边修复”及农产品安全保障技术5典型合作5其他可供技术项目6蔬菜硝酸盐污染控制技术6农用壳聚糖的开发利用6有机氯废水处理技术及成套设备6透明聚丙烯用成核剂7机电一体化:智能工程杀菌保鲜机7木质素酶7水溶性高分子添加剂8智能分体式油烟机8浙江大学2002-2008已授权专利成果8循环经济项目目录工业自动化与节能智能化电液控制铜电解阳极自动生产线浙江大学机械与能源学院自主开发的国内首条年产18万吨

3、智能化电液控制铜电解阳极自动生产线,生产率达到1块/12秒,每块为250 kg。应用于云铜股份,已稳定运行近三年。该项目提出电液进、出口节流独立调节方法,实现了高速工况下的压力、速度、位置的复合控制,改变了阳极板整型的工艺流程,使生产线长度缩短、成本大幅降低。高炉冶炼过程计算机优化控制系统电液比例节能型电梯液压速度控制技术预测控制技术在石化工业精馏过程中应用EPA,以标准化提升自动化WebField ECS-100控制系统基于工艺流程的注塑机变频容积式节能控制装置稀土永磁无齿轮曳引机系列设计多相流无轴封立式砂浆离心泵的研制优化配煤技术和专家系统基于火焰图像处理的锅炉燃烧诊断与运行优化系统 废弃

4、物资源化利用废轮胎热解制取燃油、炭黑技术废轮胎的回收处理,是一个既符合国家环保要求,经济效益又十分显著的项目。通过对废轮胎的处理,可以回收轻油、柴油等成品油;BTX等化工原料;用于橡胶制品和制取打印机油墨的炭黑,炭黑还可进一步加工为活性炭等,市场前景十分广阔。浙江大学废轮胎热解处理技术,采用回转窑热解炉方式,对进料处理要求低,热解反应完全、产物均匀,操作简便,是当今处理废旧轮胎的最佳途径。该项技术得到了国家“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大力支持和推广应用。应用该技术,可建立固定的废轮胎热解处理中心,也可以建立移动式的废轮胎热解处理站。投资规模按日处理能力,约50万元/吨

5、左右。本技术还适宜处理废塑料等高分子有机物。城市污泥无害化资源化处理新技术通过特殊的工艺技术,使污泥成为质地坚硬的团粒,该污泥团粒可以作为燃煤的辅助燃料和烧制轻质节能砖、生产水泥压制品,也可以作为垃圾填埋场的覆盖土,不仅彻底解决了污泥处理领域国内外共同面临的难题,产生巨大的社会环境效应,而且也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应。特别是利用烟道气余热使污泥干化和成粒技术,实现了以废治废,废弃物综合治理的循环经济的目标。该项成果已获得和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7项,建立起完整的技术体系和相应的配套设备。目前,已在江苏盛泽、无锡、江阴等地实施,获得显著的社会、环境和经济效益。同时江苏、山东、重庆、深圳、浙江、福建等省市

6、数十家企业前来联系该技术推广,其中多家已进入设计阶段。高效低费用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生态化处理技术高纯度型天然维生素E技术开发味精废水的资源化利用和新型生物脱氮技术在味精污水处理中的应用技术开发城市生活垃圾异重流化床洁净焚烧发电项目新能源一氧化碳加氢一步合成二甲醚2005年11月4日,由催化研究所承担的国家高技术发展计划(863计划)课题“煤基工业合成气一步合成二甲醚关键技术(2003AA529270)”,通过了国家科技部863计划能源领域办组织的专家组验收。验收专家认为:通过1500吨/年二甲醚工业中试装置建设和连续运行考核,形成的煤基工业合成气固定床一步合成二甲醚的集成新技术,不但实

7、现了催化剂稳定和高效地运行、验证了固定床反应工艺用于一步合成二甲醚的可行性、获得了纯度达到99.9%二甲醚产品,而且在关键技术方面创造了多项国内第一。验收专家一致评定“煤基工业合成气一步合成二甲醚关键技术”及其全流程工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创新性,适合工业应用。该课题的验收通过,标志着我国一步合成二甲醚工业化技术取得关键性突破,为进一步规模化工业生产提供了技术支撑,同时也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创新性的催化体系和工艺。该课题所形成的成果提供了一条利用煤来合成清洁方便的民用和车用替代燃料的可行途径,为以煤代油提供了一种技术支持,同时,利用合成氨企业的原料气和部分设备合成二甲醚,也为我国中小型合成

8、氨厂的转产和产品结构调整提供了一条新路。目前,催化研究所已与沈阳一家企业签订了合作建立年产万吨级二甲醚生产线、并共同申请国家科技部“十一五863计划”工业化示范基地的合作合同。浙大太阳能特色技术示范楼太阳能集中供热水系统及其与建筑整合设计技术蜂窝热管抗冻平板太阳能集热器太阳能溴化锂制冷机聚焦式太阳能光电转换系统聚光式太阳能光电转换系统生物质能源化综合利用技术液态化秸秆燃烧技术液态化秸秆燃烧发电技术农业秸杆工业发酵制备燃料酒精技术生物质中热值气化技术生物质型煤技术生物柴油脱出馏出物联产工艺生物质水解制取燃料乙醇生物质燃烧技术水下风车环境污染治理烟气脱硫脱硝技术浙江大学热能工程研究所多年来一直从事

9、烟气脱硫脱硝及多种污染物协同脱除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先后承担了国家973项目、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国家计委环保高技术产业化重大专项计划、科技部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项目、教育部博士点基金资助项目、浙江省科技计划项目等30多项重大科研项目,科研成果获省部级奖科技成果奖7项,其中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多项成果通过了国家和省部级的鉴定,达到了国际领先和国际先进水平。获得国家专利6项,其中国家级重点新产品2项、国家火炬项目1项,中国优秀专利奖1项,所获得的国家优秀发明专利奖是迄今为止全国脱硫行业获得的唯一此类奖项。在烟气脱硫方面,进行了湿法湍流式烟气脱硫除尘技术、半干法循环悬浮式

10、烟气脱硫技术、湿法石灰石(石灰)/石膏法烟气脱硫技术等高科技环保技术的研究和开发,所开发的烟气脱硫装置已在全国推广80多套,取得了明显的社会与经济效益;在烟气脱硝方面,目前正在开发用于大型电站锅炉的选择性催化还原(SCR)烟气脱硝技术和自由基簇射烟气脱硫脱硝技术。工业垃圾焚烧处理技术滑动弧放电低温等离子体处理有机废气技术水煤浆代油(煤)清洁燃烧技术ZDM型洁净煤添加剂技术煤粉浓淡稳燃及低NOX燃烧技术大中型燃煤工业锅炉烟气脱硫技术及设备产业化煤燃烧多种污染物协同脱除技术基于高分辨色质联机的二噁英排放检测和分析技术零运行费用的生活污水厌氧达标处理技术杭嘉湖平原农业面源污染控制技术及其示范样板建设

11、绿色照明系统高亮度低光衰灯用稀土三基色荧光粉浙江大学理学院开发的高亮度低光衰灯用稀土三基色荧光粉,是绿色照明工程推广的紧凑型稀土节能灯的基础发光材料。该荧光材料受到254nm紫外线激发,发射主波长为450nm、545nm和611nm的蓝、绿和红三种光线,调整荧光粉的成份可制成色温为2700K6400K的照明光源,光效达65lm/w,显色指数80以上,光衰小,使用寿命8000小时。采用该类电源,同等亮度基础上与白炽灯相比,耗电量仅为20%以内。该项目在提高发光强度、降低光衰等技术指标上首次采用气相法,降低助熔剂的残余量和采用自行设计的先进高温炉,在1600或1600以上进行固相合成,晶体完整,发

12、光效率高,在亮度和光衰二项技术指标达国际同类产品先进水平。绿色建筑新型光触媒自洁净材料在省重点科技项目支持下,通过控制溶胶凝胶过程中水解和聚合速度等关键技术,常温下制备出含有锐钛矿纳米晶的溶胶,突破了传统的高温(300600)热处理工艺。通过在光触媒溶胶中加入自行研制的成孔剂,造成最终薄膜表面纳米层次的多孔状态。从而使光触媒具备更为有效的光催化性能,具有自洁、抗污、杀菌、除臭等性能。本项目已进行室外挂板试验一年多时间,具有良好的自洁功能,同时能在效降低外墙表面温度,将批量用于外墙保护剂和室内空气自清洁剂。复合功能薄膜的浮法在线制备技术及新型节能镀膜玻璃新型微晶玻璃装饰材料墙体保温节能材料超强耐

13、磨彩色地面硬化材料的研究与产业化开发新型相变储能建筑节能材料生态农业重金属中轻度污染土壤“边生产边修复”及农产品安全保障技术随着工农业集化生产的快速发展,使农业土壤重金属污染日益加剧。土壤镉、铅等重金属污染通过食物链会危害人体健康。利用作物/植物对重金属低吸收或超积累的遗传特性,以及我国传统的间套作的作物制和相应农艺技术体系,建立了重金属中轻度污染的农业土壤 “边生产边修复”技术体系。首次发现了多种重金属超积累/富集我国原生的植物种,筛选到了重金属镉等低吸收和低积累蔬菜品种多种。经过多年的研究,创立了镉、铅、锌等污染土壤的绿色修复技术体系。主要包括低积累作物品质改良;超积累植物繁殖及与作物间套

14、作技术;农艺措施提高植物修复效率技术等。该技术体系能有效降低土壤重金属水平,阻止其向农产品迁移,保障农作物产品的安全。主要功能及指标:轻度污染土壤农产品重金属不超标且农作物生产不受影响;(2)中度污染土壤的修复效率达80%以上,农产品重金属不超标且农作物生产基本不受影响标;(3)超积累修复植物具有产后资源化产品开发前景。杭嘉湖平原农业面源污染控制技术及其示范样板建设用酶技术开发大麦及高麸型饲粮及其产业化水土保持型生态农业技术有机肥速效化肥减量增效及连作障碍减除技术利用农业有机废弃物生物发酵进行大棚CO2施肥技术作物高效利用氮磷养分的分子机理水体氮磷污染和富营养化植物生态治理工程技术高产水稻SS

15、NM节氮增效技术示范与推广旱作水稻栽培技术蔬菜硝酸盐污染控制技术畜禽粪高温堆肥发酵菌剂生产及应用技术有机氯废水处理技术及成套设备利用农林废弃物开发园艺基质杨梅加工废弃物的资源化技术开发竹笋壳的资源化技术开发农用壳聚糖的开发利用年产3000吨高质量毒死蜱技术开发与应用典型合作浙大巨化强强合作开展循环经济模式其他可供技术项目蔬菜硝酸盐污染控制技术从无公害蔬菜业实际需要出发,根据蔬菜营养生理及生态特点,采用以欧盟专利产品硝化抑制剂DMPP(3,4二甲基吡唑磷酸盐)高效抑制土壤硝化反应,以及平衡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等途径,研制出蔬菜硝酸盐污染控制技术。主要功能与指标:蔬菜农药残留、硝酸盐含量不超标,食味佳。应用领域:大棚与露地蔬菜生产基地。农用壳聚糖的开发利用针对目前壳聚糖生产成本高、酸碱污染大,且营养成分低,不能适应农业上使用和清洁生产要求的现状。本项目采用生物与化学相结合的特殊工艺,直接降解虾头、蟹壳、虾蛄等甲壳废弃物,使产品富含壳聚糖和氨基酸和矿物质,无污染排放。并通过田间试验研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销售管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