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一中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物理试题及答案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75579279 上传时间:2022-11-10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1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庆一中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物理试题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重庆一中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物理试题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重庆一中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物理试题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重庆一中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物理试题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重庆一中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物理试题及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重庆一中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物理试题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一中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物理试题及答案(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秘密启用前2015年重庆一中高2016级高三上期10月月考理科综合能力物理测试试题卷 2015.10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试题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像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以下数据可供解题时参考: 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S:32 N:14 Cl:3

2、5.5 Cu:64 Al:27 Cr:52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126分)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7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8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14关于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伽利略认为在同一地点,重的物体和轻的物体下落快慢不同B伽利略猜想运动速度与下落时间成正比,并直接用实验进行了验证C伽利略通过数学推演并用小球在斜面上运动,验证了位移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D伽利略用小球在斜面上运动“冲淡重力”,验证了运动速度与位移成正比15“轨道康复者”是“垃圾卫星”的救星,它

3、可在太空中给“垃圾卫星”补充能量,延长卫星的使用寿命一颗“轨道康复者”正在地球赤道平面内的圆周轨道上运行,运行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一致轨道半径为地球同步卫星轨道半径的,则A轨道康复者”相对于地球赤道上的城市向西运动B“轨道康复者”的加速度是地球同步卫星加速度的4倍C“轨道康复者”的周期是地球同步卫星周期的倍D“轨道康复者”每经过天就会在赤道同一城市的正上方出现PABC第16题图16如图所示为游乐场中过山车的一段轨道,点是这段轨道的最高点,、三处是过山车的车头、中点和车尾假设这段轨道是圆轨道,各节车厢的质量相等,过山车在运行过程中不受牵引力,所受阻力可忽略那么,过山车在通过点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

4、的是A车头通过点时的速度最小B车的中点通过点时的速度最小C车尾通过点时的速度比车头通过点时的速度小D、通过点时的速度一样大第17题图17如图所示,在水平向左的匀强电场中,倾角=53的固定光滑绝缘斜面,高为一个带正电的物块(可视为质点)受到的电场力是重力的倍,现将其从斜面顶端由静止释放,重力加速度为,则物块落地的速度大小为A B C D 第18题图18如图所示,有四个等量异种电荷,放在正方形的四个顶点处、为正方形四个边的中点,为正方形的中心,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以无穷远处为电势零点)A、四点的电场强度不同,电势不同B、四点的电场强度不同,电势相同C将一带负电的试探电荷从点沿直线移动到点,试探电荷

5、具有的电势能一直不变D位于过点垂直于纸面的直线上,各点的电场强度为零,电势不为零19固定的粗糙斜面倾角为,其上有一个小物块受到沿斜面向上的恒力作用沿斜面向上匀速上滑位移现把力改为斜向上与斜面夹角成)的恒力,沿斜面向上匀速运动位移为,且、做的功相同,则可能有第19题图A B C D 20将一长木板静止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如图甲所示,一个滑块(可视为质点)以水平速度从木板左端向右端滑动,到达右端时恰能与木板保持相对静止现将木板分成和两段,如图乙所示,并紧挨着放在水平面上,让滑块仍以初速度从从木板左端向右端滑动滑块与木板的动摩擦因数处处相同,在以后的整个过程中,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第20题图A甲、乙两

6、图中,滑块克服摩擦力做的功一样多B系统因摩擦产生的热量甲图比乙图多C若的质量越大,则滑块与木板从开始到共速经历的时间会越长D若的质量越小,则系统因摩擦产生的热量会越大21如图所示,将轻质弹簧一端固定在倾角的粗糙斜面的底端,另一端与小物块相连,弹簧处于自然长度时物块位于点现将物块拉到点后由静止释放,滑动摩擦因数,整个运动过程的最低点在点(图中未画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点可能在点右上方第21题图B整个过程中物体的最大动能小于弹簧的最大弹性势能C从到的过程中,物块克服摩擦力做的功等于物块机械能的减小量D点弹簧的弹性势能一定大于点弹簧的弹性势能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174分)三、非选择题:包括必考题和

7、选考题两部分。第22题第32题为必考题,每个考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3340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22(6分)(1)关于“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_A实验时需要称出重物的质量B实验中摩擦是不可避免的,因此纸带越短越好,因为纸带越短,克服摩擦做的功就少,误差就小C纸带上打下的第1、2点间距超过2mm,则无论怎样处理数据,实验误差都会很大D实验处理数据时,可直接利用打下的实际点迹,而不必采用“计数点”的方法(2)若正确的操作完成实验,正确的选出纸带进行测量,量得连续三点、到第一个点的距离如下图所示(相邻计数点时间间隔为0.02s),当地重力加速度的值为9.8m/s2,那

8、么(结果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cm第22题图纸带的_端与重物相连. 打下计数点时,重物的速度=_m/s.在从起点到打下计数点的过程中,测得重物重力势能的减少量略大于动能的增加量,这是因为_第23题图(甲)光电门木板23(9分)用如图甲所示装置来探究功和动能变化的关系. 木板上固定两个完全相同的遮光条、,用不可伸长的细线将木板通过两个滑轮与弹簧测力计相连,木板放在安装有定滑轮和光电门的轨道上,轨道放在水平桌面上, 为小桶(内有沙子),滑轮质量、摩擦不计,重力加速度 (1)实验中轨道应倾斜一定角度,这样做目的是_.A为了使释放木板后,木板能匀加速下滑B为了增大木板下滑的加速度C可使得细线拉力做的功等

9、于合力对木板做的功D可使得木板在未施加拉力时能匀速下滑012第23题图(乙)(2)用游标卡尺测量遮光条的宽度,如图乙所示,则遮光条的宽度=_cm(3)实验主要步骤如下:测量木板、遮光条的总质量,测量两遮光条的距离;按甲图正确连接器材将木板左端与轨道左端对齐,静止释放木板,木板在细线拉动下运动,记录弹簧测力计示数及遮光条、先后经过光电门的时间为、则遮光条、通过光电门的过程中木板动能的变化量=_,合外力对木板做功_.(用字母、d、表示).第23题图(丙)在小桶中增加沙子,重复的操作比较、的大小,得出实验结论(4)若在本实验中轨道水平放置,其它条件和实验步骤不变,假设木板与轨道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测得

10、多组、的数据,并得到与的关系图像如图丙已知图像在纵轴上的截距为b,直线的斜率为k,求解=_(用字母b、d、k、g表示) 24(12分)如图(甲)所示,倾角为的光滑固定斜杆底端固定一个带负电、电量为C的小球,将一可视为质点的带电小球从斜杆的底端点(与靠得很近,但未接触)静止释放,小球沿斜面向上滑动过程中速度随位移的变化图像如图(乙)所示已知重力加速度m/s2,静电力常量Nm2/C2 求:第24题图(甲)(m/s)(m)第24题图(乙)(1)小球的荷质比;(2)小球在点时速度到达最大,求、两点的电势差25(20分)如图所示,和都是处于竖直平面内的光滑圆形轨道,处于水第25题图平位置是半径为=2m的

11、圆周轨道,是半径为m的半圆轨道,最高点处固定一个竖直弹性挡板. 为轨道的中点已知段是水平粗糙轨道,与圆弧形轨道平滑连接。已知段水平轨道长=2m,与小球之间的动摩擦因数=0.4现让一个质量为kg的小球从点的正上方距水平线高自由下落(=10m/s2)(1)当m时,问此球第一次到达点对轨道的压力;(2)当m时,试通过计算判断此球是否会脱离轨道。如果会脱离轨道,求脱离位置距点的竖直高度如果不会脱离轨道,求静止前球在水平轨道经过的路程;(3)取值满足什么条件时,小球会脱离轨道?33物理选修3-3(15分)略34物理选修3-4(15分)略35物理选修3-5(15分)(1)(5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填正确

12、答案标号,选对1个给2分,选对2个得4分,选对3个得5分,每选错1个扣3分,最低得分0分)A方程式UTh+He是重核裂变反应方程B铯原子核(Cs)的结合能小于铅原子核(Pb)的结合能C衰变所释放的电子是原子核内的中子转化成质子时所产生的D核力是短程力,与核子间的距离有关,有时表现为引力,有时表现为斥力E原子核所含核子单独存在时的总质量等于该原子核的质量第35(2)题图(2)(10分)如图所示,光滑水平面上有三个滑块、,质量分别为, ,、用细绳连接,中间有一压缩的轻弹簧(与滑块不栓接). 开始时、以共同速度向右运动, 静止. 某时刻细绳突然断开,、被弹开,然后又与发生碰撞并粘在一起,最终三滑块速度恰好相同. 求:(i)、碰撞前的瞬间的速度;(ii)整个运动过程中,弹簧释放的弹性势能与系统损失的机械能之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